[新冠研究前沿] - Flurona 是否會增加新混種病毒風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病毒遺傳學家 Stephen Goldstein (Eccles Institute of Human Gene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Utah) 表示,在合併感染時,兩株不同品系的流感病毒可以輕易地互相交換基因序列。但是,沒有任何先例有關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合併感染導致更棘手的變異株。又外加說:「我不認為合併感染會產生任何額外風險,儘管新冠病毒已透過人類傳播方式來繼續它的進化。」

對於 Flurona 是否會導致混種病毒 (hybrid virus)的疑慮出現,專家們表示目前沒有有關在Flurona病患上出現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基因交換之證據。

雖然,合併感染對於 Omicron 之演化是關鍵因素 ; 但是,對於新冠病毒與另一種人類冠狀病毒 (HCoV-229E)的合併感染之擔憂,多數專家保持懷疑。美國賓州大學病毒學家 Susan Weiss 說明人類冠狀病毒 (HCoV-229E)和新冠病毒的演變相異。目前,相關實驗尚未完成,因此冠狀病毒品系關係距離多近才會出現重組現象是「未知」。例如,兩株新冠病毒 Delta 和 Alpha 在合併感染時,可能會出現部分基因互換狀況。一些專家們推測 Omicron BA.2 和 BA.3 可能是通過類似基因重組產生的,但是證據難以捉摸。

【註】 新冠病毒是 SARS-CoV-2 virus 是屬於冠狀病毒 (coronaviruses) 的其中一類。

根據 Mayo Clinic 傳染病科醫生 John O'Horo 表示,「至今,控制此流行病的方法依然相同 - 對付 Omicron 方法是適當地遮蓋口鼻,疫苗接種,增強劑 (Booster, 新冠疫苗第三劑),還有流感疫苗仍然重要。」

藥味生小總結:

繼續過著露半張臉的幸福,你與我的距離依然舒適自在,你的容貌,依稀只在視窗見著;面對你時,是那麼模糊又熟悉;期待未來某一天,再度擁抱對方。
生命交付出去,手臂腫,眼淚流,只是最小的付出;時運不濟時,便是與神同行;逝去的無可追回,珍視現在擁有的。

Edited by 藥味生

參考文獻:

想深入暸解的讀者們,歡迎訂閱 National Geographic 雜誌。

本文摘自 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 Coronavirus相關專題報導 Feb 11, 2022

'Flurona' explained: What to expect from COVID-19 and Flu co-infections.

Sanjay Mishra

Website: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article/flurona-explained-what-to-expect-from-covid-19-and-flu-co-infections

警語:單純地分享本人愛好之文章,未與此雜誌合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藥味生的沙龍
0會員
13內容數
藥味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01
每年流感病毒不斷變化。 今天在美國家禽/野生鳥類中傳播的H5N1禽流感病毒與1996年在中國鵝中檢測到的H5N1病毒非常不同。 更多資訊可用:https://www.cdc.gov/flu/avianflu/inhumans.htm
2022/06/01
每年流感病毒不斷變化。 今天在美國家禽/野生鳥類中傳播的H5N1禽流感病毒與1996年在中國鵝中檢測到的H5N1病毒非常不同。 更多資訊可用:https://www.cdc.gov/flu/avianflu/inhumans.htm
2022/05/30
2022年美國猴痘:情況摘要 ✍🏻重點劃線 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科學家正在跟蹤和調查。目前還不清楚這些人是如何接觸猴痘的,但病例有包括男男性行為病患。CDC敦促美國的醫療保健提供者警惕患有與猴痘相符的皮疹疾病的患者,無論他們是否有旅行或猴痘的特定風險因素,也無論其性別或性取向如何。
Thumbnail
2022/05/30
2022年美國猴痘:情況摘要 ✍🏻重點劃線 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科學家正在跟蹤和調查。目前還不清楚這些人是如何接觸猴痘的,但病例有包括男男性行為病患。CDC敦促美國的醫療保健提供者警惕患有與猴痘相符的皮疹疾病的患者,無論他們是否有旅行或猴痘的特定風險因素,也無論其性別或性取向如何。
Thumbnail
2022/05/29
猴痘病毒📷 (劃重點)
Thumbnail
2022/05/29
猴痘病毒📷 (劃重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4年4月29日 美東時間下午1:41, 美國《時代》報導了關於 COVID-19 的“FLiRT”變種的知識,目前看起來科學不確定性仍高。不過,這個變種的名字還真希望能如其所名,來調個情就走,不要和人類糾纏。目前已知的大概是: 屬於JN.1家族,是omicron的遠親。根據美國CDC。。。
Thumbnail
2024年4月29日 美東時間下午1:41, 美國《時代》報導了關於 COVID-19 的“FLiRT”變種的知識,目前看起來科學不確定性仍高。不過,這個變種的名字還真希望能如其所名,來調個情就走,不要和人類糾纏。目前已知的大概是: 屬於JN.1家族,是omicron的遠親。根據美國CDC。。。
Thumbnail
初步資料顯示Omicron感染產生的症狀較為輕微(mild),重症、住院比例並未明顯增加,可能有「流感化」趨勢。Omicron相對於其他變異株擁有最多變異位點,且許多存在免疫逃脫與降低抗體中和的狀況,這也是目前各國科學家最為擔心之處。
Thumbnail
初步資料顯示Omicron感染產生的症狀較為輕微(mild),重症、住院比例並未明顯增加,可能有「流感化」趨勢。Omicron相對於其他變異株擁有最多變異位點,且許多存在免疫逃脫與降低抗體中和的狀況,這也是目前各國科學家最為擔心之處。
Thumbnail
最近這十年來,對於人類來說,「冠狀病毒」可以說是在傳染病學上寫下了一頁又一頁的可貴記錄。 《冠狀病毒的發現》 冠狀病毒早在1920年代就被發現,當時是在被傳染急性支氣管炎的雞隻中發現的,當時被感染的小雞約有40-90%的高死亡率,也就是民間常說的雞瘟之一。1940年代晚期,發現在老鼠身上發現也有一
Thumbnail
最近這十年來,對於人類來說,「冠狀病毒」可以說是在傳染病學上寫下了一頁又一頁的可貴記錄。 《冠狀病毒的發現》 冠狀病毒早在1920年代就被發現,當時是在被傳染急性支氣管炎的雞隻中發現的,當時被感染的小雞約有40-90%的高死亡率,也就是民間常說的雞瘟之一。1940年代晚期,發現在老鼠身上發現也有一
Thumbnail
新冠病毒極易突變,很可能使疫苗失效。不過病毒突變開始產生「殊途同歸」現象,會不會終結這場災難?
Thumbnail
新冠病毒極易突變,很可能使疫苗失效。不過病毒突變開始產生「殊途同歸」現象,會不會終結這場災難?
Thumbnail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Thumbnail
上星期,閱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其姊妹刊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 ,NEJM Journal Watch 》,發現 :  全球在疫苗接種開始大量接種,新的疫情減緩了,但科學家同時也發現 有打疫苗,疫情在下降 沒打
Thumbnail
先說 : COVID- 19 可能會變成地方性流行病 ( Endemic Disease ) ?  白話文:COVID 19 可能會變成流感化嗎 ?  早上閱讀2篇文章,整理一下,嚐試回答上述2大問題 反覆感染 ( Reinfection )  反覆感染是許多呼吸道病毒的一個顯著特徵,我們一生
Thumbnail
先說 : COVID- 19 可能會變成地方性流行病 ( Endemic Disease ) ?  白話文:COVID 19 可能會變成流感化嗎 ?  早上閱讀2篇文章,整理一下,嚐試回答上述2大問題 反覆感染 ( Reinfection )  反覆感染是許多呼吸道病毒的一個顯著特徵,我們一生
Thumbnail
COVID 19 病毒疫情的最終結果: 是人類和病毒共同的進化、也是病毒變種的新生。 這代價就是:人類要死很多 、達成群體免疫,然後病毒還依然在。 剛閱讀了病毒的大疫情歷史,整理一下: 歷史上能和現在的COVID 19 全球疫情,最相似的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 西班牙大流行病毒 ( H1N1) 
Thumbnail
COVID 19 病毒疫情的最終結果: 是人類和病毒共同的進化、也是病毒變種的新生。 這代價就是:人類要死很多 、達成群體免疫,然後病毒還依然在。 剛閱讀了病毒的大疫情歷史,整理一下: 歷史上能和現在的COVID 19 全球疫情,最相似的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 西班牙大流行病毒 ( H1N1) 
Thumbnail
COVID19 和其他病菌的共同感染(Co infection) 別以為,COVID19 只會併發流感病毒而已 那些伴隨著COVID19 而來的是一大堆的病菌趁機而入,這些東西才要命。而不是只有流感病毒🦠而已。 很多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感染引發了重症狀態,最後通常死於 :  1.發炎風暴
Thumbnail
COVID19 和其他病菌的共同感染(Co infection) 別以為,COVID19 只會併發流感病毒而已 那些伴隨著COVID19 而來的是一大堆的病菌趁機而入,這些東西才要命。而不是只有流感病毒🦠而已。 很多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感染引發了重症狀態,最後通常死於 :  1.發炎風暴
Thumbnail
有學者認為,人類永遠無法根絕不斷突變的病毒,因為人口愈來愈多,為了開發更多土地,人與自然爭地,入侵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讓許多原本在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跳到人類身上,當然,也可能有人喜歡吃野味,捕捉野生動物販售與宰殺烹調過程中,從動物身上得到。    假如我們無法根絕病毒,那只能學習與它們共處,或許
Thumbnail
有學者認為,人類永遠無法根絕不斷突變的病毒,因為人口愈來愈多,為了開發更多土地,人與自然爭地,入侵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讓許多原本在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跳到人類身上,當然,也可能有人喜歡吃野味,捕捉野生動物販售與宰殺烹調過程中,從動物身上得到。    假如我們無法根絕病毒,那只能學習與它們共處,或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