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最新研究報告指出: 長新冠腦霧與肺功能有關

A.H.-avatar-img
發佈於新冠科普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期容易思維遲鈍,注意力不集中? 對於長新冠患者而言,沒有從肺部獲得足夠的氧氣,可能會擾亂您的大腦,此研究將於下周在北美放射學會(RSNA)[1]年會上所提交的一項研究所揭示的新發現。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71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精選集、新冠科普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97會員
212內容數
愛因斯坦: "所有的科學都只不過是日常思維的提煉。” 對於A.H.而言,每個人的內在都住著一個好奇的小孩, A.H.藉著寫科普,提煉日常的觀察與理解, 期待科學其實也能成為大家閒話家常的有趣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H.科普(pScience) 的其他內容
上星期五《美國科學人》刊登的一篇題為「長新冠正在傷害太多孩童」(Long COVID Is Harming Too Many Kids)實在令人痛心,其中提到兒童長新冠問題中,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議題。。。
繼上個月更新了長新冠的四篇鬼故事,重點放在新冠和心血管疾病I、II與兒童與青少年。這周的2024年9月23、24日,秋意正濃的科學界又端出了剛出爐的二篇秋風瑟瑟的長新冠動盪餘波。這是關於長期存在的認知缺陷和網路世界過動症藥物搜尋激增的故事,再次驗證了新冠的持久影響,陰魂不散。。。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長新冠或稱新冠急性後遺症 (PASC),在2024年初科學告訴我們: 新冠確診患者在急性感染 24 個月後(2年後)仍會出現長新冠症狀。現在,《自然醫學》5月30日針對超過 130,000 名患者的最新研究說: 在3年後仍然會遇到與感染相關的新健康問題,這些症狀。。。
有關新冠科普的術語辭典,根據ICD 11: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 全球診斷資訊標準,以及HPO: 人類表型本體論: 提供醫學相關表型、疾病表型註釋以及對這些表型進行操作的演算法的知識本體等。
最新研究: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於3月20日再次針對冠狀病毒對大腦的傷害線索 ,歸納2024年最新研究後整理了四大線索,分別為免疫風暴 (Immunological storm)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屏障滲漏 (Leaky barrier)/BBB壞了、腦部侵犯(Brain invasion)。。。
上星期五《美國科學人》刊登的一篇題為「長新冠正在傷害太多孩童」(Long COVID Is Harming Too Many Kids)實在令人痛心,其中提到兒童長新冠問題中,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議題。。。
繼上個月更新了長新冠的四篇鬼故事,重點放在新冠和心血管疾病I、II與兒童與青少年。這周的2024年9月23、24日,秋意正濃的科學界又端出了剛出爐的二篇秋風瑟瑟的長新冠動盪餘波。這是關於長期存在的認知缺陷和網路世界過動症藥物搜尋激增的故事,再次驗證了新冠的持久影響,陰魂不散。。。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長新冠或稱新冠急性後遺症 (PASC),在2024年初科學告訴我們: 新冠確診患者在急性感染 24 個月後(2年後)仍會出現長新冠症狀。現在,《自然醫學》5月30日針對超過 130,000 名患者的最新研究說: 在3年後仍然會遇到與感染相關的新健康問題,這些症狀。。。
有關新冠科普的術語辭典,根據ICD 11: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 全球診斷資訊標準,以及HPO: 人類表型本體論: 提供醫學相關表型、疾病表型註釋以及對這些表型進行操作的演算法的知識本體等。
最新研究: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於3月20日再次針對冠狀病毒對大腦的傷害線索 ,歸納2024年最新研究後整理了四大線索,分別為免疫風暴 (Immunological storm)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屏障滲漏 (Leaky barrier)/BBB壞了、腦部侵犯(Brain invasion)。。。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運動產業積極與運動漫畫IP合作,透過二次元魅力吸引更多人參與真實運動,創造商業機會與品牌曝光。本文以《藍色監獄》與利物浦聯名及排球世界盃x《排球少年》聯名廣告為例,說明此跨界合作如何擴大粉絲交集,提升IP能見度及賽事熱度。
對你而言,什麼叫做「自由」呢?前年已經完結的巨人動畫,近日終於出了電影精華版。跟動畫不同的是,這次電影的片尾加入了TV動畫不曾播過的彩蛋。那個彩蛋…真的令人感到欣慰,同時也再次佩服諫山創真的很會安排劇情!藉著這次機會,想分享自己看完巨人的心得,也讓這部神作在我心中作個完美的收尾。
把想推薦的作品全部擺在一起──替每一部都選個印象色,用色票和顏色名的方式跟大家回顧一遍!
運動產業積極與運動漫畫IP合作,透過二次元魅力吸引更多人參與真實運動,創造商業機會與品牌曝光。本文以《藍色監獄》與利物浦聯名及排球世界盃x《排球少年》聯名廣告為例,說明此跨界合作如何擴大粉絲交集,提升IP能見度及賽事熱度。
avatar-avatar
Writing 生活玩家
發佈於格友大廳
對你而言,什麼叫做「自由」呢?前年已經完結的巨人動畫,近日終於出了電影精華版。跟動畫不同的是,這次電影的片尾加入了TV動畫不曾播過的彩蛋。那個彩蛋…真的令人感到欣慰,同時也再次佩服諫山創真的很會安排劇情!藉著這次機會,想分享自己看完巨人的心得,也讓這部神作在我心中作個完美的收尾。
把想推薦的作品全部擺在一起──替每一部都選個印象色,用色票和顏色名的方式跟大家回顧一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重要資訊摘要:嗅覺障礙會導致認知退化嗎?他們爬梳文獻,整理出嗅覺功能喪失會導致認知功能退化,而且有好幾個研究團隊做了實驗,讓認知功能缺失的受試者每天兩次接觸多種不同氣味,去刺激嗅覺,結果發現患者的記憶能力增強、注意力或語言能力也有明顯改善。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是現代社會中威脅健康的重要問題。本文介紹了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來降低這些疾病風險的有效方法,並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增加腦部和身體活動、參與社交活動、不吸菸不酒不偏食等。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糖尿病相關白內障(Diabetes-Related Cataract)、年齡相關性/老年皮質性白內障(Age-Related Cortical Cataract)、年齡相關性/老年核性白內障(Age-Related Nuclear Cataract)、後囊下白內障…等
Thumbnail
此篇文章好像在講「失智症的成因之一」是「聽力受損」,這部分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資訊,但也充滿困惑,例如你摘要的重要資訊寫到:「大腦便會進行代償作用,將負責思維和記憶區塊所需的資源移轉用來處理這些模糊的音訊,而導致前述二項高階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這段文字讓我驚訝!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承接上一回,我的父親確診輕度失智。   照X光,他的大腦前額葉部分萎縮。那個部位主要是掌管情緒和語言的部分,難怪就覺得他有的時候好像抓不太到別人說話的語意,或答非所問之類的,但這種類型的失智,初期是很難被察覺出來的,我們一開始也以為他沒仔細聽人家在講話,也從來沒想過居然是這樣。   會發現是
2025 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DI)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會有 7800 萬人患上腦退化症(Dementia)。由於失智症無法靠藥物治癒, 因次科學家相當鼓勵高齡長輩以手部運動的方式來保持腦部健康。日前澳洲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推動一項[編織大腦]的計畫,來鼓勵高齡長輩動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Thumbnail
重要資訊摘要:嗅覺障礙會導致認知退化嗎?他們爬梳文獻,整理出嗅覺功能喪失會導致認知功能退化,而且有好幾個研究團隊做了實驗,讓認知功能缺失的受試者每天兩次接觸多種不同氣味,去刺激嗅覺,結果發現患者的記憶能力增強、注意力或語言能力也有明顯改善。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是現代社會中威脅健康的重要問題。本文介紹了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來降低這些疾病風險的有效方法,並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增加腦部和身體活動、參與社交活動、不吸菸不酒不偏食等。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糖尿病相關白內障(Diabetes-Related Cataract)、年齡相關性/老年皮質性白內障(Age-Related Cortical Cataract)、年齡相關性/老年核性白內障(Age-Related Nuclear Cataract)、後囊下白內障…等
Thumbnail
此篇文章好像在講「失智症的成因之一」是「聽力受損」,這部分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資訊,但也充滿困惑,例如你摘要的重要資訊寫到:「大腦便會進行代償作用,將負責思維和記憶區塊所需的資源移轉用來處理這些模糊的音訊,而導致前述二項高階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這段文字讓我驚訝!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承接上一回,我的父親確診輕度失智。   照X光,他的大腦前額葉部分萎縮。那個部位主要是掌管情緒和語言的部分,難怪就覺得他有的時候好像抓不太到別人說話的語意,或答非所問之類的,但這種類型的失智,初期是很難被察覺出來的,我們一開始也以為他沒仔細聽人家在講話,也從來沒想過居然是這樣。   會發現是
2025 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DI)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會有 7800 萬人患上腦退化症(Dementia)。由於失智症無法靠藥物治癒, 因次科學家相當鼓勵高齡長輩以手部運動的方式來保持腦部健康。日前澳洲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推動一項[編織大腦]的計畫,來鼓勵高齡長輩動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