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發布於 2019 年 12 月的實習心得。正式加入創創到現在近兩年了,雖然實習生的工作內容隨著組織業務的變遷已經截然不同,但不變的是,這裡的土壤依舊肥沃,能夠發揮的舞台依舊寬廣。
把這篇紀實分享給正在為未來煩惱、不想安於現狀的你。
==============================================
在這一年的實習之中,我看見新創創業家亟欲在此尋求資金、人脈以及驗證市場的場域;而企業則在轉型路上想透過與新創的合作來進行外部創新,最終目標在於找到下一波的成長動能的新契機。不過,在進入到台大創創中心實習之前,這些字句對我來說是如此的陌生,「孵化器」、「企業垂直加速器」到底是什麼?一年過去了,我也對蓬勃發展的新創圈有了較完整的輪廓。
要有讓「期待」轉彎的能力
「你對實習有什麼樣的期待?」「如果沒有辦法達到期待,你會怎麼辦呢? 」這些問題反覆地充斥在實習的過程中。
曾在面試時提及,希望可以透過報導新創的創業故事來幫助新創團隊曝光,但,這項規劃在我開始實習沒多久,就暫時擱置了。原因在於,處於早期的新創團隊最要緊的事情並非曝光,而是驗證產品或服務是否符合市場需求;而創創中心存在的目的就是希望提供業師輔導,以及協助新創找到實驗場域,讓新創在創業路上能關關難過、關關過。
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們應該讓新創團隊知道這裡有哪些資源可用,以及這些資源如何支持他們的產品或服務更符合市場需求,這似乎比起純粹幫助他們曝光來得更有用。
面對陌生領域,就要有挖掘的動力
面對一個不熟悉的領域,除了要讓期待會轉彎之外,還要必須擁有「挖掘的動力」。
說起來我很幸運,在實習的前期就能不定期地收到同事所提出的各式議題,讓我有進一步地研究機會,這些議題包含有國內外「加速器的官方網站比較」、「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發展趨勢」、「企業與新創合作案例」等新興議題。
在此之前我很少做過這類的產業研究,連要用什麼關鍵字、去哪裡找資料都有困難,所以這時有「挖掘的動力」就非常重要。簡單來說就是「好奇心」吧!在面對陌生領域時,其實很難保證要用多少時間才能有初步的研究成果,因為一開始要先補足背景知識的不足,然後才開始有辦法架構一個議題樣貌,最後做成簡報與他人分享,所以有「好奇心」就成了支撐自己做到最後的動力。
而所謂「挖掘的動力」當然不只是來自於自己,還要有一群會問你「為什麼」的聽眾,也就是辦公室的夥伴們。無論是提案或是研究各類議題的時候,我的Mentor和其他工作夥伴都會時不時地拋出問題;這大概就是推動我快速成長的關鍵原因之一,因為過程中我會發現自己哪裡想得不夠清楚、哪裡沒有數據佐證、哪裡可以換個角度想。
所以,在摸索陌生領域的過程中,除了要保有好奇心以外,還要歡迎每一個人持續題問,唯有如此才能讓自己在下一次的研究中快又準。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可以看見新創生態的肥沃田野
要做行銷工作,不只要了解基礎的行銷技術,還要磨練自己做內容研究的能力。
在創創中心同時運行多項企業垂直加速器計畫,幾乎每一項計畫的背後都是代表著一個截然不同的產業,所以在規劃線上行銷內容和線下實體活動時,如果事前沒有做好功課,就很難構想出具有說服力的下一步。
但要了解產業或新創不只要會 Google 搜尋關鍵字,其實還要把握在田野穿梭的機會。在創創中心實習的前六個月,不太挑食,只要中心有開設專業課程、或是舉辦社交活動,例如我曾參加過精實創業課程、募資課程、新創法律課程、校友餐會等活動,基本上只要時間允許,我就會毫不猶豫的報名參加。
原因很簡單,這裡就是肥沃的田野。創創中心的業界高階主管擔任業師、諮詢專家,來自各領域的新創團隊以及我們的合作企業夥伴匯集於此;而且還有一些大型週邊活動,例如Demo Day或是MeetTaipei,只要有他們出席的場合就會有學習和思考的機會,因此特別把握在田野穿梭的機會,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將新創生態的樣貌內化在心中。
在台大創創中心,你會找到通往未來世界的道路
歷經約六個月的實習之後呢?由於前六個月實習建立起一定的基礎,讓我在實習後六個月有了更多可以發揮的機會,例如規劃演講或Panel Discussion的主題內容、行銷集結數則創業故事的新創紀錄片《
我們在創造一種可能》、負責聯繫媒體與撰寫大型活動新聞稿,像是〈
力挺企業外部創新 打造中大型企業與新創最佳合作平台〉、協作專題演講簡報等大小事。在這裡接觸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消息、不斷地磨練自己歸納整理和思考的能力,所以一切都變得有方向感許多。
這是一個可以同時見識到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臨場感受科技劇變的地方,也因為這一年的經歷,讓我開始用不同視角及行動來摸索通往未來世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