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理論篇】創作上的職場戰爭!我與我的二五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問題

在創作職場上,我還是寫得不好嗎?
內容不夠豐富嗎?為何無法吸引更多讀者……

創作的職場上,有時候最大的問題或許不是對人,而是對自己。

在面對「客戶口味」時,或許因為價值觀的不同導致「好的被否決,壞的上戰場」的情況發生。在這種時候,要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成為重要一環。在寫作的路上,本熊寫作初期就被網民說過「寫的作品太差,完全沒有看的價值」,當時大受打擊,但若然當時放棄,現在就不會得到出版社編輯的「你的文筆很穩很漂亮」評價,參賽作品也不會獲得入圍。

然而,即使是職人、有名創作者(又稱大手)也不一定在面對每位客人或作品時,可以好好地應付過來。在現在流行非商業委託、個人委託的潮流中(附上委託注意事項),本熊花錢委託過將近萬人讚好的大手,又或知名創作者,而由於是委託自己作品中的角色插圖,因此亦把詳細的角色介紹和小說交給對方過目,讓對方全面了解到筆下角色應有的感覺。可惜的是,最後得來的結果卻還是十分糟糕又慘烈,要不就是拖延交稿,要不就是成品中的角色根本成了別人,本熊完全認不出眼下的角色是誰。

上述的情況發生了很多遍後,本熊最後心力交瘁,放棄以委託的方式替自己的作品增加插畫作品這個選項。

是自己的作品不好閱讀嗎?是對方的口味跟自己差天共地,令這些接委託的人都感到無趣或無法理解嗎?是自己的故事過於複雜嗎?還是自己的要求過高?


原因一

比起探討寫得好不好,
也許更應該討論「觸碎」的問題。

十年以上的寫作經驗,就寫得好不好這件事要探討的大概都探討完了,本熊也不介意各位就本熊的小說作品進行分析。因此,這次本熊想以別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靈砂紀錄。

自開始認真推廣後,本熊認為這些職人、大手沒能在繪製本熊的委託時發揮水準的原因,似乎是由於觸碎──觸動靈魂碎片。

所謂的靈魂碎片,其實是指靈魂或身體因受到物理或非物理的傷害,導致留下傷患、瘡疤,甚至是傷口組織,如同碎片,亦即「觸碎」中的「碎」;而組合在一起的靈魂碎片,會被靈魂以數字列表方式紀錄成故事,這就是靈砂紀錄,你可以想像成靈魂在幫自己的傷口進行各種各樣的標記,例如頭部的傷口是「1」,手部的傷痕是「2」等,而這些紀錄就是靈砂紀錄。
靈砂紀錄會被解讀者以上述形式展示給當事人,並需由當事人親自塗掉已被解讀的數字,並在完全解讀後把整份紀錄燒毀。

靈砂紀錄會被解讀者以上述形式展示給當事人,並需由當事人親自塗掉已被解讀的數字,並在完全解讀後把整份紀錄燒毀。

事實上,觸碎亦成為「即使認為某些作品十分優秀,那些作品卻沒能比現在更有成就」的主因。而更麻煩的是,當一個人觸碎時,其實會連顏色、畫面、劇情、角色名等都記不住,更別說是理解文字。所謂的「每一個詞彙都能懂得,組合在一起時卻讀不懂」,其實大多是觸碎的問題。

因此,當一部作品的世界觀愈宏大,事件牽涉到的人愈多,作品一般都難以獲得優秀的發展──除非作品的經手人和資金來源者沒有觸碎,他們能夠完全理解到作品的真正魅力。而這亦是為何有些作品被大力推出,卻沒能成名,或只能短暫成名的原因。

不過,有些人類的觸碎反應會引致「吸引」,即這些人會因為觸碎而熱愛某些作品,形成「物以類聚」。而這些人類之所以不一樣,就要追溯到人類真正誕生的那一刻,因為這些人類最原本的出生地正是地球,而非後其加入的、來自其他星球的人(如果你對這個部分有興趣,可以同時追查「身心靈、外星人」這兩個關鍵字)由於天生的基因特質不一樣,換來人類的靈魂會敢於面對自己的靈魂碎片,並走近所有會令自己觸碎的人事物,只因為「觸碎」後即能「解碎」。

解碎,能夠撫平靈魂的傷痛。就像斷肢的人必須撿回斷肢才能進行接駁手術,靈魂要從創傷中解脫就必須知道自己的碎片掉到哪裡,所以必須解讀靈砂紀錄,以解開當時靈魂受創之謎,因而稱為「解」。

可惜的是,由於現在世上不流行解碎,導致創傷的影響一直延續很多輩子,結果「解碎」被定義為「前世解讀」,導致可信性十分低。尤其是,一般人沒有前世記憶,更別說現在是所謂的「科學世代」。

Science class vector created by rawpixel.com - www.freepik.com

Science class vector created by rawpixel.com - www.freepik.com

於是,大部分人都在沒有解碎的情況下不斷觸碎,導致很多結果,例如患有情緒病、癌症、皮膚敏感等,同時亦有很多人不斷地在相同的創傷中徘徊,例如找中醫師調理身體後,幾年後身體又再次出現問題;又例如所謂的「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很多人被負心人連連拋棄後又找了下一個負心人,就是因為不斷地觸碎,而這亦能解釋為何人們會的心思容易地被大眾、傳媒牽着走。


原因二

一份作品力量不只有表面般簡單,
這是所有人的潛意識都能體會到的事。

除了觸碎之外,其他令作品不受歡迎的原因還有詛咒和祝福等問題。而要理解到這件事是如何運行,就要先理解潛意識是如何經由文字、畫面、色彩、語言、聲音等把另一種意思的想法散播出去。

在表意識──即現實的世界中,或許大家看起來十分和平,但在潛意識的世界中有可能在打到你死我活,是十分常見的,這亦是現代人經常腰酸背痛,身體出現毛病、頭痛,甚至引起情緒波動的主因。「弱肉強食」可不是只殘酷說明眼見的世界道理,這個成語還適合潛意識世界。所以,有時候表意識所見的作品模樣,在潛意識眼中有可能是別的模樣。

舉個簡單而極端的例子:A 深情地對 B 說「我愛你」,B 的表意識會理解成字面意思「我愛你」,但 B 的潛意識會理解到 A 的話中話是「我恨你,所以我不會放你自由。」這種簡單又極端的詛咒例子是經常發生的。
所以一套有名的抗爭小說,表意識有可能看得見正義,潛意識看見的卻是在宣揚極權的美好,這些差異是常有的,本熊創作了《鑿毒》這部短篇小說來解釋。

根據上述的現象,再加上「觸碎」,視乎該創傷造成的結果,有可能會令一個人十分鍾愛某作品,又會對另一部沒有看過的作品恨之入骨;有可能會令一個人沉醉在某個作者的世界中,對其他作者則毫無認知,甚至不屑;有可能令一大幫人對某作品著迷,又令他們厭惡其他作品。

所以,不管表意識的世界看起來多和平美好,潛意識的世界都有極大可能變成了一團糟。在這情況下,因為表意識世界中所受的挫折而氣餒,似乎是沒什麼意義的行為,因以更實在的說法來形容,就是作品只是沒有遇上能理解自己魅力的存在。同時,這亦有可能在證明你的作品釋出了對得住自己良心的訊號。只可惜人總是不愛看見真相和事實,人類又容易觸碎,令速食作品、速食畫風愈發流行。


原因三

觸碎時,不小心把自己的靈魂碎片都放到作品裡去

有危就有機。雖然每個人的觸碎反應不同,會導致不一樣的效果,例如被厭惡,或被喜歡。而當一個人觸碎時,就會容易把這些傷害過自己的碎片都寫了進去──有可能以表意識的方法寫成,亦有可能以潛意識的方法寫成。

因此,一個人很難判斷到底是什麼主因讓自己的作品不受歡迎,或為何別人似乎習慣忽視自己的作品:有可能是不小心寫到故事中的碎片,嚇退了大眾的潛意識,令表意識無意閱讀或自動過濾;亦有可能是碎片剛好戳中大眾的痛楚,導致所有人都不想面對。要讀取自己寫出來的東西究竟有何意思,不但花時間,還可能出現「藍色窗簾」的情況,因此本熊建議各位閱讀以下的實際解決方法,以避免在觸碎時創作。


解決方法

解碎、收碎、避免觸碎及堅持

一:解碎

基於上述所提及的原因,人們作品被連連否定或成了常態,所謂的「合口味」其實只是「沒有觸碎」或「觸碎」的另一套說辭(視乎每個存在的獨有特質)。在上述的理論中,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解碎,這可以使用數字推理技巧或尋找專業人士處理,而配合恆常的創作,效果更為顯著。

二:收碎

收碎的「收」,指「收拾」,即收拾被觸動了的靈魂碎片。

當靈魂的創傷復發,又可想像成傷口爆開,血濺到周遭都是,必須收拾殘局,例如重新包紮傷口。如此一來,被觸動到的碎片會暫時被收起來,有助平復心情和整理思緒,盡快地恢復工作效率。而要成功收碎,一般能以轉移視線、和輕按身體部分特定位置來處理,常有的收碎位置包括:

眉心、手腕內側、鎖骨中心凹處(穴位上又名天突)、腳板底、耳背等,需時約五分鐘,各位可嘗試輕按這些地方,以找尋最適合自己的收碎位置。

然而,一般會被觸動到靈魂碎片都是大範圍傷口,基本上無法自行癒合,所以需要解碎,達致縫針、撫平傷疤的效果。順帶一提,雖然是大範圍傷口,但事實上一些對一般人來說很小的事情,都有可能造成傷口,例如在寒冷的地方出生……

raw-image

是的。那個人很怕冷。


三:避免觸碎

沒有觸碎就沒有問題……才不是!但是,避免觸碎的而且確對這個不流行解碎的世界來說,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

1. 放鬆自己
要避免觸碎,首先要遠離任何有可能會令自己觸碎的人事物,例如當情緒是來自互聯網或社交平台時,請先遠離任何螢幕和任何提示音。

除非真的睡眠不足,否則睡眠和冥想這種容易引來外來能量的方法對普通人或嚴重觸碎者來說,一般都不是個好方法,容易造成更嚴重的觸碎反應,例如頹廢、爆睡、行駛暴力等。本熊比較推薦的,是待在較為寧靜乾爽的環境讀書、畫畫、寫作等,同時遠離床舖、洗手間和不必要的社交。

更嚴重的觸碎反應,亦歡迎閱讀本熊所寫的《潛意識有感後遺症》

2. 聆聽音樂
聆聽能夠令自己放鬆的音樂是十分重要的。每個人的經歷不同,能夠幫助自己的音樂也不一樣。不用理會其他人的指指點點,盡情聆聽自己喜歡的樂曲吧。也許一直以來,你都聆聽着能夠有效幫自己收碎或避免觸碎的音樂……當然,亦有可能是完全相反,全都是會讓自己觸碎的音樂,到時候就有可能變成「失戀唱情歌,等於漏媒氣關窗[1]」。

不過,不同的碎片所造成的問題都不同,就像胸口的傷和腿上的傷會造成不一樣的不便,因此利用另一塊碎片,來避免觸動那塊最影響自己創作的碎片,似乎也是個實際解決辦法──「前面感到痛,那擊打背面,前面就不痛了」。

四:堅持,而非固執

我知道人類還在戰鬥,所以請不要放棄創作,但亦不要固執。

創作是就現代來說,最能夠直接解開靈魂碎片的方法之一,因此請務必堅持下去,同時及時休息,在出現上述提及過的觸碎反應時,盡量地協助自己收碎,甚至觸碎。

在創作的路上,某些靈魂就是要避免各位解讀靈砂紀錄,因為他們能夠從中獲利──如把別人的錢財據為己有、把別人的技能完全奪去、把自己的痛苦放到了別人身上,這些人有很多時候,會說「都是為你好」,結果獲利卻似乎只有他們自己。

因此,在生活於表意識的和平表現出來裡時,也請注意自己的身體、心理狀況,盡可能地調適自己,如此一來,在創作職場上,終會遇上自己的伯樂們。

最後,上述所描述的部分,有些位置包含他人對世界、人類的詛咒,這些部分可以全數處理了。同時,給所有看得懂的潛意識這個訊息:

4968312869033。


本文章將同時於 MirrorMattersPotato MediaPenana 刊載。
想進行數字占卜或解讀靈砂紀錄,可電郵聯絡 kumasanki@iboomcreative.com。

Discord 社群TwitterPotato Media插畫排版委託Ko-fiPaypal 打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b3的創作日常交流中心
57會員
199內容數
本專題會以新手角度,不定期發佈與委託、加密貨幣、區塊鏈、NFT等相關知識文章。 本熊不是專業投資顧問,所以更能夠容易地以個人經驗書寫簡單易明的投資知識文章,歡迎各位閱讀交流。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說是寫作的條件,好像想要分享什麼經驗,但更像我個人的寫作的思路整理。 這篇的主題偏雜,其實有三個小主題。 「批評別人不會使你更優秀」、「我們其實沒有寫出神作」還有「寫不出神作也沒有關係」但因為環環相扣,所以我就不設定大綱啦!
Thumbnail
說是寫作的條件,好像想要分享什麼經驗,但更像我個人的寫作的思路整理。 這篇的主題偏雜,其實有三個小主題。 「批評別人不會使你更優秀」、「我們其實沒有寫出神作」還有「寫不出神作也沒有關係」但因為環環相扣,所以我就不設定大綱啦!
Thumbnail
這篇文的起因,在於今天看到一個臉書追蹤的創作者發了一篇他最近與朋友關於創作的一些討論,裡面就有一段是這樣; 大部分的故事,都能解構成零零星星早被說爛的碎片,就算是被吹捧的神作,也絕對有套路可循。因此,討論作品只停留於劇情,其實沒啥意思,一部作品之所以有趣,在於作者如何排列組合、如何渲染刻畫。
Thumbnail
這篇文的起因,在於今天看到一個臉書追蹤的創作者發了一篇他最近與朋友關於創作的一些討論,裡面就有一段是這樣; 大部分的故事,都能解構成零零星星早被說爛的碎片,就算是被吹捧的神作,也絕對有套路可循。因此,討論作品只停留於劇情,其實沒啥意思,一部作品之所以有趣,在於作者如何排列組合、如何渲染刻畫。
Thumbnail
很多說他們喜歡文字,本熊總是半信半疑的。因為往往說自己很喜歡的那些人,往往跟他們聊到關於文字工作者的工作難處時,他們率先說的通常是把文字魅力完全剔除的句子:「現在誰會看文字?」、「沒有好的商業市場和視覺圖我們的作品誰會看?」,確實香港的閱讀風氣真的很差,但本熊從不認為這是能夠讓人們否定文字的原因。
Thumbnail
很多說他們喜歡文字,本熊總是半信半疑的。因為往往說自己很喜歡的那些人,往往跟他們聊到關於文字工作者的工作難處時,他們率先說的通常是把文字魅力完全剔除的句子:「現在誰會看文字?」、「沒有好的商業市場和視覺圖我們的作品誰會看?」,確實香港的閱讀風氣真的很差,但本熊從不認為這是能夠讓人們否定文字的原因。
Thumbnail
人就是要嘗試、挑戰,才會有所進步。標題的中二病似乎會趕走大家,但本熊還是想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創作經歷。
Thumbnail
人就是要嘗試、挑戰,才會有所進步。標題的中二病似乎會趕走大家,但本熊還是想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創作經歷。
Thumbnail
在創作職場上,我還是寫得不好嗎?內容不夠豐富嗎?為何無法吸引更多讀者……創作的職場上,有時候最大的問題或許不是對人,而是對自己。 上述的情況發生了很多遍後,本熊最後心力交瘁,放棄以委託的方式替自己的作品增加插畫作品這個選項。 原因一 比起探討寫得好不好, 也許更應該討論「觸碎」的問題。
Thumbnail
在創作職場上,我還是寫得不好嗎?內容不夠豐富嗎?為何無法吸引更多讀者……創作的職場上,有時候最大的問題或許不是對人,而是對自己。 上述的情況發生了很多遍後,本熊最後心力交瘁,放棄以委託的方式替自己的作品增加插畫作品這個選項。 原因一 比起探討寫得好不好, 也許更應該討論「觸碎」的問題。
Thumbnail
想當年,香港冒起「網絡小說」風氣,本熊亦有試著研究,並努力想要寫出受歡迎的網絡小說,可惜自己的文體實在與主流的閱讀風氣不夾,導致經營失敗。這年事令本熊多次把自己的作品扔到垃圾桶裡,因為實在覺得作品慘不忍睹。那個仍然在論壇裡連載的年代,也已經隨 Facebook、Twitter 等興起而過去。
Thumbnail
想當年,香港冒起「網絡小說」風氣,本熊亦有試著研究,並努力想要寫出受歡迎的網絡小說,可惜自己的文體實在與主流的閱讀風氣不夾,導致經營失敗。這年事令本熊多次把自己的作品扔到垃圾桶裡,因為實在覺得作品慘不忍睹。那個仍然在論壇裡連載的年代,也已經隨 Facebook、Twitter 等興起而過去。
Thumbnail
除了短篇小說的集結成冊,或者是已完成的作品合集之外,其實我這邊都還是建議小說作品「個人完成」比較好,若不放心,可以完成後再請別人修稿。 光是想想就累,但相信也是有人喜歡這樣與他人緊密分享的感覺吧。 可能有人會認為,我不擅長寫打鬥,他不擅長寫感情戲,那麼就兩個人組起來一起寫,不就面面俱到嗎?
Thumbnail
除了短篇小說的集結成冊,或者是已完成的作品合集之外,其實我這邊都還是建議小說作品「個人完成」比較好,若不放心,可以完成後再請別人修稿。 光是想想就累,但相信也是有人喜歡這樣與他人緊密分享的感覺吧。 可能有人會認為,我不擅長寫打鬥,他不擅長寫感情戲,那麼就兩個人組起來一起寫,不就面面俱到嗎?
Thumbnail
你有沒有試過讀完一句句子,所有詞彙都簡單易明,可是不管讀多少次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又或者你有沒有試過讀完一個故事,明明很喜歡,卻在不久後難以跟其他人複述內容?你有沒有些過,忽然沉醉於某個故事當中,但這份狂熱又突然消失?這就是觸動靈魂碎片的例子。
Thumbnail
你有沒有試過讀完一句句子,所有詞彙都簡單易明,可是不管讀多少次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又或者你有沒有試過讀完一個故事,明明很喜歡,卻在不久後難以跟其他人複述內容?你有沒有些過,忽然沉醉於某個故事當中,但這份狂熱又突然消失?這就是觸動靈魂碎片的例子。
Thumbnail
細節不該用來填補故事結構上的硬傷,反而應該是先找回故事(看是缺角色形象,或缺故事性),再加入細節,這樣就會成就某種氛圍、風格。
Thumbnail
細節不該用來填補故事結構上的硬傷,反而應該是先找回故事(看是缺角色形象,或缺故事性),再加入細節,這樣就會成就某種氛圍、風格。
Thumbnail
  打從一個靈感的發想,到完成一部作品,都需要無數的腦力激盪以及掙扎,還有許多的時間琢磨,最終才能呈現在大家的面前(雖然有更多的作品是無法正式出版,只能貼在網路上分享的)。   作品對於我來說,說是孩子──我所孕育的生命,也真不為過。   在創作她們的這段期間,我與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成長了許多,解決了
Thumbnail
  打從一個靈感的發想,到完成一部作品,都需要無數的腦力激盪以及掙扎,還有許多的時間琢磨,最終才能呈現在大家的面前(雖然有更多的作品是無法正式出版,只能貼在網路上分享的)。   作品對於我來說,說是孩子──我所孕育的生命,也真不為過。   在創作她們的這段期間,我與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成長了許多,解決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