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長期回報,大多數人理所當然地會覺得物業,股票,以至於投資於物業或股票的基金才是值得投資的項目。至於只得4-6%回報左右儲蓄保單,有人認為就只是沒什麼回報,稍稍好過存款的投資。那麼,事實又是否如此呢?
以下用幾個角度分析分享:
1)股票,債券及物業的長期回報
1626年5月24日,荷蘭人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下紐約曼哈頓,作價24美金(換算後的價值)。曼哈頓被形容為整個美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是紐約市中央商務區所在地,世界上摩天大樓最集中的地區,匯集了世界500強中絕大部分公司的總部,也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在2018年,價值估計達到1.74萬億美金。
資料來源: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4-24/manhattan-s-land-value-is-an-incredible-1-74-trillion在這392年間,年化回報率又是多少呢?經過計算,是6.59%,可能很多朋友都看不上眼吧。
你可能會說,年代太久遠,Sample太少。那麼以下舉三藩市聯邦儲備銀行及加州大學的研究論文為證,涵蓋了由1870年到2015年整整145年間世界不同國家及地區的長期資產回報,主要分為股票類(Equity),物業類(Housing),長債類(Bonds),短債類(Bills)四大類數據。
簡單來說,
股票及物業長期回報跑贏,約為7%,而長債類則為3%。資料來源:
https://www.frbsf.org/economic-research/files/wp2017-25.pdf以上的討論按指數(市場平均)計算,並未計及主動型投資導致高於市場平均或低於市場平均的差異。例如,樓市整體上升,但有機會買了位置不佳的物業,沒有升值;又或者股市整體上升,單買了沒落行業的股票,估價一沉百踩。反之亦然,例如,有巴菲特先生的眼光,做到長期(超過50年)複利回報達22%。
因此,
其實現時儲蓄保單的長期回報,已經比較接近股票及物業的長期平均回報了。如果以財務富足,過有選擇自由的人生為出發點,絕對值得配置。因為,我們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成為基金經理追逐回報,我們可以擁有自由豐盛的生命,做我們想做的事。
不要忘記,股票基金還要交管理費,物業還要交物業稅維修費等等。
2)對比「無風險」回報
如果相對無風險地取得6%的長期回報,對比起大上大落地取得7%長期回報,你又會如何選擇?這非常視乎人生態度,以及人生目標。如果透過簡單規劃,已經有足夠的資源滿足自己以及家人的人生目標或理想,筆者建議還是不要冒險用大部份資金去玩大上大落的遊戲。胡亂投資比不投資,可能更危險。
說到底,還是資金分配問題,可以諮詢專業的財務策劃師聽多個意見。聽完唔一定要跟,提升自己的理財思維能力更重要。
3)應對風險的角度
你可能會認為,年輕的時候可以進取一些,看看能否做到優於市場平均的回報。可以的!事實上,我自己也有這麼做,只不過注碼相對不多。為何呢?
如果真的有眼光選對了,注碼太多很有機會會響投資決定,提早離場,不能持有到最後。反正真的選對了好公司,根據歷史上的真實例子,回報可以以千百倍計算。
相反,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讓你不能放太多注碼,簡單舉例如:市場環境的估值,行業未來發展,政治局勢發展,公司管理層的風險,科技帶來的跨行業影響等等(下刪無數字)。如果你是專業的基金經理或成功投資者,當然可以運用你的專業知識以及洞見戰勝市場。但是,如果你是從事其他行業的精英,要和他們比武對決無疑好像赤身肉搏對戰全副武裝的騎士,勝率是有的,只是比較低。如此一來,為何不被動投資,讓自己的資產水漲船高?不要忘記,
有調查指出,其實95%的基金經理,都是被市場(指數)打敗的。資料來源:
https://www.aei.org/carpe-diem/more-evidence-that-its-really-hard-to-beat-the-market-over-time-95-of-finance-professionals-cant-do-it/因此,被動投資例如指數基金等等,近來開始興起。但是,還是要冒升升跌跌的市場風險(Beta)。當中,風險不在於指數長期是否向上,風險是在於我們是否會因為市場氣氛而做錯誤操作,追漲殺跌,這就是投資選擇太靈活帶來的魔咒。
再者,用指數基金來計劃退休,有回報次序風險的問題(Sequence of Return Risk),不可不察。
歸納以上的角度,優質的儲蓄保險絕對是為自己實現資產長期增值,提供被動收入達到財富自由的重要部份,因為,它是可以放心大量配置的資產。不過,市場上也有劣質的儲蓄保險,同樣也不可不察。
如果從高淨值人士的角度考慮,情況就更顯然易見了。既然市場上咁多聰明人,聰明資金,由他們去營營役役,追追逐逐吧。舉例,一筆過價值5000萬的儲蓄保單,5年後便已經有250萬的終身被動收入,享受生活,實現夢想,有閒錢就投資一下股票或物業,當做生活聊天的話題而已。
巴菲特曾經說過:
「民眾寧願相信一夕致富的美夢,也不願掌握一個慢慢致富的機會。」
讓時間變成我們的朋友,齊齊實現財富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