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青春養成記》: 我們都值得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或許有一天,我可以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家人。」
  《青春養成記》裡面體現了千禧年時期的多倫多樣貌、講到了孝道的觀念,以及青春的叛逆。對我來說,他可能比不上《腦筋急轉彎》的創新與張力、《靈魂急轉彎》的哲學思考和人生的體悟,他是給青少年看的,但也許也是混和了導演的親身經歷,他講的就是青春,所有人都會謳歌的時光,以及對於集體與傳統觀念的碰撞。
  刻意政治正確的既視感、平板的人物刻劃。
  劇情的前段,老實說並不是很吸引人,也許是一開始就以華人的家庭作為主軸,而劇情又時刻加入了各人種的畫面,讓人感覺是有政治正確施壓而生的作品,而對於華人家庭的塑造,有時候又顯得太過強硬,儘管是刻板印象,也會讓人感覺不符合實際情況。許多劇情又感覺太不合邏輯,像是同學很快就接受了紅貓熊的存在,似乎沒有一個人,對人類變成貓熊這件事有所疑惑(但也許是我太認真)
  電影中,美美的三個朋友,雖然是她的夥伴,但對於她們每個人的個性描繪,並沒有十分明顯,原本期待可以看到如同《醉後大丈夫》一樣,可以描繪出逐漸成長或自我實現的主角、一位正常、一位瘋狂、一位個性對比最強烈的組合,但這部或許更多是在體現美美的自我矛盾與接納,以及對於傳統孝道觀念的反動吧,所以導演雖然在她們的外型上和說話方式下功夫,但並沒有讓他們獲得太多的刻畫。
  華人傳統孝道與自我,那些成長中的道德兩難
  但這部電影美妙在於中後段,美美一直想要當一個完美的孩子,對於母親,有著敬畏之心,這可能是所有亞洲甚至亞裔的孩子,都更有共鳴的地方,無論是圖畫必須藏起來、必須隱藏自己的激動與情緒、成績十分重要,以及母親對孩子的寵愛,都是亞洲家庭,溫柔又危險的一面。
  對於家庭觀的窠臼,貓熊、四城樂團,以及美美的三位朋友,則成了調解劑。貓熊的存在,讓他開始去接受自己的真實面,那些被壓抑的情感和自我,透過貓熊來具現化,並讓他能夠接受這樣的自我。而四個人都喜歡四城樂團,在一次四城樂團來到多倫多時,他們透過貓熊來賺取門票,但美美依然必須隱藏她會不時將貓熊放出的事實,明明貓熊是她的真實面,但在家人前面,卻必須隱藏,在朋友甚至學校的人面前,卻可以顯露,這樣的對比,也讓她對於「家庭就是優先」這樣的觀念產生了動搖,開始學會為自己爭取權利,而不是為了家庭放棄自我與自尊。
  但是,青少年總是在錯誤中,感受到青春的美好,她因為變成貓熊後、情緒加上貓熊的型態傷害到了一位同學,而感到自責與內疚,在朋友與母親面前,她也想去說出自己的錯誤,但在那當下,她並沒有將實情告訴母親,而是為了不被責難,想當一個乖小孩,而讓朋友背上了她情緒的鍋。在這裡或許就是劇情的高潮。原本可以控制貓熊(真實自我)的美美,卻在別人傷害自己時.也反擊的對方,讓她知道自己這樣的狀態,是必須承擔後果的,而這些後果,她當下有個僥倖的決定:讓朋友負責,而這樣的選擇後,美美相當的後悔與難過,在孝與義之間,美美陷入了道德兩難,而她最後選了去倒向孝的一方,但這樣的選擇,也令她背負了另一個後果。
  結尾:枷鎖的釋放
  她的自我,或許因為母親而暫時被限制,但經歷過了自由後,人往往很難回到那些被限制的人生,那些掙扎的日子讓她感受到自己兩面都不討好,而父親卻成為地一番話,她開始想通,在消除貓熊的儀式上,她保留了貓熊並離開母親,在四城樂團的演唱會回去與朋友團圓,而母親的大貓熊也追了上來,破壞了表演場地,但眾人的力量,也讓母親得到了救贖,最後母親讓美美保留了貓熊,自己也從家庭的框架中鬆綁,傳承下來的枷鎖也漸漸地淡化。
  釋放內心的野獸
  覺得紅貓熊的象徵,或許是很強烈的透過野獸了「內心的真實」一方面是中國的代表動物,隱喻了華人社會及家庭裡,必須去隱藏的一部份,而因為是華裔導演的關係,裡面的象徵確實很生動,但也像前段說的,某些部分過於刻意,像是有些地方提到了生意、金錢(用貓熊賺錢),很接地氣,也能夠表現華人的觀念,也提醒了我們,這部的ta,即使華人會更感同身受,但西方也更不會覺得怪異吧。
  紅貓熊的隱喻,我一直認為很明顯就是單指「內心的自我」,並得到釋放,但也有人認為更偏向青春期的煩惱,那些失序與缺陷,去戳破了美美的完美主義,而青春期又是最需要她人理解的時期,她在意外表和自身的怪異、在意父母的感受、也在意自己的願望,但她的怪異也是自身的一部份,沒有必要去壓抑她,很多事情無法兼得,那些一直保持著地,也都不會完美,青春本來就是充滿著不完美和錯誤,只有接納那些不夠理想的地方,才能夠真正的保有自我。
  這部的主角是美美與母親,但真正讓美美有所啟發,與感受到被理解的,很多時候卻是朋友與父親,在進入青春期,父母會漸漸地離開孩子的世界,他們會有更多想要探索的事物、想要交朋友甚至戀愛,而一向會保護甚至有點控制美美的母親,也受到了美美的反彈,而父親可能原本對美美的關愛並不明顯,而是偏向默默守護;朋友的出現,也令她有了同溫的世界,可以讓她的喜好與厭惡都被理解,而這些不平衡也是母親(可以指所有最關心孩子的人)都必須調適的,孩子終究會有自己的方向,適時地讓他們展開翅膀,他們才可以飛得更遠、更高。
  結語
  老實說,這部電影的人物塑造並不好,美美有些時候會讓人無法理解,而母親的偏執也讓前半段讓人看得不太耐煩,對於美美與朋友的連結,也只能透過一些很表面的形式(跳舞、手勢)去強迫自己感受,但結果就是難以去得到共感,但電影的氛圍塑造依然是好的,尤其是在某些地方,真的可以感受到母女兩人都有各自的掙扎,而兩人的和解,也是電影最感人,也最溫馨的地方。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很多人誤會旅行了。」 很多人將出去玩,當作旅行,認為那只是享樂與放鬆。 但當我真的體驗過一次次旅行後,就能發現: 我們的感官在旅行中,被無限被放大; 我們的思考在旅行中,會清晰且廣大; 我們的人生在旅行中,能再次被調整。 旅行絕對不是出去玩,而是挖掘更深的人生經驗 讓一剎為你分享,那些旅行中的淬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你說,一個人能弄丟心愛的人幾次,還能再找回嗎?電影裡有一句經典話:「你說兩個人,都能像最初那麼好嗎?」你我都知道,很難。相識8年,相愛5年,王斤斤與白曉宇曾經是最契合彼此的人,當愛與現實相碰撞時,一個喜歡安定,一個不想一成不變,情緒放大了日常小事,一個渴望他回頭,一個等待她開口,終而弄丟了彼此。
Thumbnail
青春時期的愛戀像上了濾鏡般,美好又念念不忘,總是在每個人的心上留下一筆輕柔又難以忘懷的缺憾,如果當時再勇敢一點、再成熟一點,人生是否會不一樣?青春18X2就是這樣寫實的電影,電影畫面拍得如詩如畫,美得每一幀都可以截圖下來當明信片,但故事卻又充滿了生活感,真實的足以觸動每個人心底的青春回憶。 電影描
Thumbnail
由綾野剛、齋藤潤主演的真人版改編電影,在 2023 年的金馬影展搶先上映即獲得大量好評,連續 11 日高居觀眾票選排行榜冠軍。許多看過的觀眾走出影廳後都忍不住說:「好想趕快在院線上再看一次!」我就是被這群人拐進電影院的。現在,我也要來當那個拐你進影廳的人。
Thumbnail
影子軍隊最後,是沈默地飄零到冥府,沒有降半旗的國族悲痛,只剩簡潔的黑底白字,肅穆地作結了他們的一生。徹骨的孤獨,優雅卻殘酷地籠罩眾人,那是在不見光的世界中晃蕩、無家無國可歸的感觸,那是影子不再存在的茫然不知所措。這是一次對過去的懷舊遐想,是一趟對痛苦記憶的回溯,也是被歲月沖淡,最為惆悵的青春。
Thumbnail
《青春並不溫柔》帶我們回到剛解嚴的90年代,學生還是必須靠著野百合學運衝撞體制的那個年代,美術系為爭取創作自由發起罷課,使得這些人的青春因為這場革命蒙上了一層灰,難道這是社會化必經的過程嗎?儘管所有反抗都需要付出代價,但我們彷彿可以在這群熱血沸騰的青少年身上,找到無悔的生命力。 除了革命,這些
Thumbnail
閱讀有時很吃頻率,江鵝的文字,無論讀得懂讀不懂(嗯?)全都打在我的頻道上。
Thumbnail
套一句嘉玲爸說的話:「人生很長也很短。你有什麼事想做,或是什麼地方想去,或是什麼人你想要在一起,你儘管去,沒關係。」這是說給嘉明聽的,也是說給全天下所有正在為了生活而努力的人聽的。謝謝《俗女養成記2》,曾在我們生命裡留下感動和力量,謝謝《俗女養成記2》讓我們再次相信,我們都能成為閃閃發亮的大人!
Thumbnail
實在太喜歡《俗女養成記》,也一直很想寫一些跟網友不一樣的心得;其中一個切入點很吸引我,就是「陳晉文(陳嘉玲父親)與陳嘉明(陳嘉玲弟弟)的父子關係」與「陳嘉明的家庭定位」。 關於陳爸陳晉文,米果有一篇很精彩的文章:〈像陳晉文這樣的台灣男人〉,有興趣的夥伴可以自行參看。 但這題目很難寫,主要因為這部戲既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最後一集,最大的亮點與哭點是陳嘉玲與母親的互動。 1、與陳嘉玲吵架/去臺北面試,收行李 因為陳母「一直念」,陳嘉玲覺得厭煩,最後演變成母女吵架。 這裡很家常,幾乎是我這一輩的阿嬤、媽媽日常。長大後,才知道「一直念」的背後隱藏著濃濃的「愛」,只是這種方式,會讓子女兒孫輩厭煩。 陳嘉玲之所
Thumbnail
女今年的4月24,林亦含的好友「奕含の美美」,在臉書上貼出了文章和照片來懷念已離開四年之久的林亦含。這篇新聞,讓我想起在大二時,為了應付系上老師而購入,卻從來沒看過的《房思期的初戀樂園》。 記得當時老師的意思是,《房思期的初戀樂園》中有大量且很優秀的形象化運用,所以很推薦系上想精修寫作的學生去看,只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你說,一個人能弄丟心愛的人幾次,還能再找回嗎?電影裡有一句經典話:「你說兩個人,都能像最初那麼好嗎?」你我都知道,很難。相識8年,相愛5年,王斤斤與白曉宇曾經是最契合彼此的人,當愛與現實相碰撞時,一個喜歡安定,一個不想一成不變,情緒放大了日常小事,一個渴望他回頭,一個等待她開口,終而弄丟了彼此。
Thumbnail
青春時期的愛戀像上了濾鏡般,美好又念念不忘,總是在每個人的心上留下一筆輕柔又難以忘懷的缺憾,如果當時再勇敢一點、再成熟一點,人生是否會不一樣?青春18X2就是這樣寫實的電影,電影畫面拍得如詩如畫,美得每一幀都可以截圖下來當明信片,但故事卻又充滿了生活感,真實的足以觸動每個人心底的青春回憶。 電影描
Thumbnail
由綾野剛、齋藤潤主演的真人版改編電影,在 2023 年的金馬影展搶先上映即獲得大量好評,連續 11 日高居觀眾票選排行榜冠軍。許多看過的觀眾走出影廳後都忍不住說:「好想趕快在院線上再看一次!」我就是被這群人拐進電影院的。現在,我也要來當那個拐你進影廳的人。
Thumbnail
影子軍隊最後,是沈默地飄零到冥府,沒有降半旗的國族悲痛,只剩簡潔的黑底白字,肅穆地作結了他們的一生。徹骨的孤獨,優雅卻殘酷地籠罩眾人,那是在不見光的世界中晃蕩、無家無國可歸的感觸,那是影子不再存在的茫然不知所措。這是一次對過去的懷舊遐想,是一趟對痛苦記憶的回溯,也是被歲月沖淡,最為惆悵的青春。
Thumbnail
《青春並不溫柔》帶我們回到剛解嚴的90年代,學生還是必須靠著野百合學運衝撞體制的那個年代,美術系為爭取創作自由發起罷課,使得這些人的青春因為這場革命蒙上了一層灰,難道這是社會化必經的過程嗎?儘管所有反抗都需要付出代價,但我們彷彿可以在這群熱血沸騰的青少年身上,找到無悔的生命力。 除了革命,這些
Thumbnail
閱讀有時很吃頻率,江鵝的文字,無論讀得懂讀不懂(嗯?)全都打在我的頻道上。
Thumbnail
套一句嘉玲爸說的話:「人生很長也很短。你有什麼事想做,或是什麼地方想去,或是什麼人你想要在一起,你儘管去,沒關係。」這是說給嘉明聽的,也是說給全天下所有正在為了生活而努力的人聽的。謝謝《俗女養成記2》,曾在我們生命裡留下感動和力量,謝謝《俗女養成記2》讓我們再次相信,我們都能成為閃閃發亮的大人!
Thumbnail
實在太喜歡《俗女養成記》,也一直很想寫一些跟網友不一樣的心得;其中一個切入點很吸引我,就是「陳晉文(陳嘉玲父親)與陳嘉明(陳嘉玲弟弟)的父子關係」與「陳嘉明的家庭定位」。 關於陳爸陳晉文,米果有一篇很精彩的文章:〈像陳晉文這樣的台灣男人〉,有興趣的夥伴可以自行參看。 但這題目很難寫,主要因為這部戲既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最後一集,最大的亮點與哭點是陳嘉玲與母親的互動。 1、與陳嘉玲吵架/去臺北面試,收行李 因為陳母「一直念」,陳嘉玲覺得厭煩,最後演變成母女吵架。 這裡很家常,幾乎是我這一輩的阿嬤、媽媽日常。長大後,才知道「一直念」的背後隱藏著濃濃的「愛」,只是這種方式,會讓子女兒孫輩厭煩。 陳嘉玲之所
Thumbnail
女今年的4月24,林亦含的好友「奕含の美美」,在臉書上貼出了文章和照片來懷念已離開四年之久的林亦含。這篇新聞,讓我想起在大二時,為了應付系上老師而購入,卻從來沒看過的《房思期的初戀樂園》。 記得當時老師的意思是,《房思期的初戀樂園》中有大量且很優秀的形象化運用,所以很推薦系上想精修寫作的學生去看,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