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桃園機場(網路圖庫)
雖然縣市長選戰的核心焦點是雙北,但本次選舉真正攻防的激戰區主要在兩大區塊,一是北部的基隆、桃園、竹市民進黨是否在原首長任滿的情況下還守得住,二是中部的台中、彰化、雲林民進黨是否能拿得回來,其中北部的基隆、桃園、竹市傳統上都是藍營佔優勢的縣市,2014民進黨取勝都有幸運的成分,但林右昌、鄭文燦、林智堅三位首長任內的表現也獲得市民認可,在2018的逆風當中都順利取得連任,在去年的初探篇中筆者提到林智堅有可能轉戰桃園,但經過一年疫情並未有平息的跡象,因此也不利林右昌、林智堅轉戰其他縣市,另外魯明哲雖然在藍營中也呼聲甚高,但如果不是十拿九穩,若不幸敗選有可能連立委都會失去,因此本文筆者設定分析的藍綠候選人分別是議長邱奕勝和立委鄭運鵬。

圖:桃園市基本盤

表1:2014~2020桃園市重要選舉
藍營方面筆者在初探篇說過,論實力魯明哲是第一人選,但魯明哲去年才剛選上立委,一屆都還沒做滿就跑去選市長是落人口實,而且若不幸敗選,中壢選區雖然是鐵桿藍但也有可能在黨內被其他人挑戰,因此除非到明年初桃園的選情藍營這邊十拿九穩,不然我認為魯明哲應該還是會留在立委的位子上,其他地方人士以議長邱奕勝展現的企圖最為旺盛,基層實力也相對扎實,邱奕勝與魯明哲同樣都是中壢出身的民代,從桃園縣時代已經六連任中壢區的議員,也歷任兩屆副議長和三屆議長,雖然先前也有媒體傳出韓國瑜可能轉戰桃園市長的聲音,但國民黨要光復桃園還是穩扎穩打推出在地型政治人物較能取勝,吳志揚當年會失去桃園的執政權,主因在於未能穩住南桃園的優勢區,讓鄭文燦在中壢、平鎮、龍潭等區拉近差距,本屆若由中壢基層型人士出馬,對於擴大南桃票倉領先優勢也有絕對助益,桃園的態勢大致上是北桃淺綠、南桃深藍,民進黨要贏就要北桃大贏、南桃小輸,反之國民黨要贏就是在南桃把票催出來,至於柯陣營方面,因為缺乏有力人選,可能連攪局能力都沒有,除非有北桃出身的形象牌可以扯一下鄭運鵬的腿,否則應也不會提名。

表2:2022桃園市長候選人PK表
邱奕勝的大學學歷無論維基或桃園市議會的網站都未記載,中原資管的碩士學歷應也是後期才進修,故這部分條件筆者認為鄭運鵬算是完勝,至於在地的部分鄭運鵬雖然也是桃園市一選區的立委,但他本身是台北人,2004首次當選立委也是在台北市北區,因此我沒有將他視為在地人,綜觀以上條件,若本次選戰是由這兩位對壘,邱奕勝超過20年的地方民代經歷、深耕在地基層、宗親勢力奧援就是他最主要的憑藉,鄭運鵬則是在學歷、顏值、年齡等形象方面條件取勝,可以說是一組空陸軍型態的強烈對比,因此最後決勝的關鍵就在風向究竟有利何方,藍營還是有基本盤的一些優勢,如果到明年綠營不能創造出一股有利綠營的選舉氛圍,不只桃園,基隆、竹市、台中、彰化皆輸的可能性不低。
鄭文燦是蔡英文屬意的接班人應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蔡英文選擇賴清德當第二任的副手,一來是安撫深綠獨派、撫平初選裂痕,二來就如同馬英九選擇吳敦義當副手,主要是給對方一個交代,讓他在總統府上班四年過乾癮,過去三位民選總統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都無法成功交棒,若蔡英文能成功交棒給鄭文燦,也會是台灣民主史上的一個紀錄,若明年初疫情緩解,鄭文燦是否組閣、或另有任用都是值得觀察的焦點,筆者先前多次提到,台灣歷史上有志大位者先當閣揆者沒有一人成功上位,包括連戰、謝長廷、蘇貞昌、吳敦義、賴清德(當然賴的部分還有得瞧),因此筆者認為鄭文燦欲取大位先組閣不是聰明的選擇,或許總統府秘書長是一個可能的安排,這個位子在蘇嘉全因姪子涉入弊案請辭後是由被歸類為老藍男的李大維接任,某種程度上也可說是過渡性質,但這個位子無太多表現空間,因此鄭文燦最好的選擇還是在桃園市長的位子上做好做滿,以北部綠營最大諸侯的身分做好輔選工作,若民進黨能穩住北部三市的執政權,鄭文燦在黨內出線的可能性也會大幅提升。

表3:2022桃園市長得票預估
上屆桃園的投票率是六都中最低的,只有60%,去年總統大選桃園投票率是74%,本屆我是用65%為基準估計,因此中間選票的部分同樣與上面圓餅圖有落差,邱奕勝是強力的地頭蛇,要像陳學聖那樣選到破盤是不可能,鄭運鵬只能期望屆時風向對其有利且投票率能衝高才有勝望,現在看邱奕勝還是比較佔優勢的,但鄭文燦、鄭運鵬在桃園也上演過多次奇蹟,也未嘗沒有再創奇蹟的可能,桃園升格直轄市業已八年,選民對於直轄市長質感上的要求也會提升,邱奕勝就是台灣傳統的"議長",桃園自劉邦友遇害之後呂秀蓮以降的歷任縣市長都是台大畢業也具備形象條件,已經沒有地頭蛇型的政治人物出頭,這也是邱奕勝挑戰縣長的硬傷,空戰與陸戰型政治人物的對決,在新興的城市桃園,確實也是一場值得關注的選戰,明年雙方候選人確認到位後筆者也會再做新一輪的分析與估票。
FB:日劇人生選舉研究所
PODCAST:日劇人生選舉研究所
延伸閱讀:2022桃園市長選舉-初探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