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權國家在這次看到西方國家全面性的封殺,都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命運是否會有一天和俄羅斯一樣。而西方國家陣營在新冠疫情之後又面臨俄烏戰爭的挑戰,開始對供應鏈與能源、國防的安全、獨立、多角化有更深切的需求。
俄烏的戰爭只是更大範圍對抗的序曲,真正的關鍵是未來長期的西方與中俄的對抗,因為都是有核子武器對峙的國家,基本上不可能用軍事消滅對方,也因此在經濟、資訊這類無火藥的戰爭會日趨白熱化。
逆全球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全世界的經濟會更加速偏向本地化與多角化,這篇想要整理與設想一下短期與長期的經濟與能源格局的影響。
能源獨立的議程
歐盟國家有40%的天然氣來自俄國,對莫斯科的制裁因此不能包含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否則會直接對歐洲人冬天的供暖生存有直接影響。像是匈牙利之類的國家則認為能源是制裁紅線不能碰觸。事實上與此同時,歐洲需要設法擺脫對於俄國的能源依賴。EIA的數據顯示歐盟75%的天然氣從管道運輸,除了俄國外還有挪威和阿爾及利亞,但規模小得多。
德國經濟部長說,他們希望在秋季能夠擺脫對俄國煤炭進口的依賴,並在今年底無需進口俄國的石油。但他也說對於俄國天然氣的依賴,德國還沒有因應的措施,因為德國沒有自己的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如果斷氣會嚴重影響德國人冬天的生存。德國計劃在北海沿岸建造至少兩個液化天然氣LNG的接收站,但這個建設需要三到五年,並與卡達討論雙邊合作。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LNG生產國與第三大出口國(僅次於澳洲和卡達),要為歐盟27國額外出口150億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LNG,以降低對俄國的依賴。作為歐洲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國的義大利,則考慮要在發電廠燒煤而不是天然氣,義大利政府說需要三年才能完全取代俄國天然氣。而美國和澳洲的煤礦出口,可以直接取代70%的俄羅斯。這也是為什麼開戰一個月以來,美股漲幅最兇的就是煤礦和油氣開採產業。
生產LNG的國家則正在滿載出口,並要建設新的終端設施,而這仍需要時間。美國最大的LNG出口商Cheniere Energy應該是這波最大的受惠者之一,但公司表示他們生產的LNG已有70%輸往歐洲但已無法再送更多。美國說到今年底要再將LNG的出口能力提升20%。歐盟在今年一月從美國已創紀錄進口了44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但相較去年歐洲一整年1550億立方米的進口真的是杯水車薪。
這長期的影響是不用俄國價格低廉的管道天然氣,會使得LNG的需求在北半球冬天時價格更加高漲,基本上會同時影響到全球液化天然氣的價格,而這個漲價可能會持續影響工業到民生從發電到供暖的成本。相較之下中國和印度等未對俄國制裁的國家,比較能用相對低價的方式取得能源。
反過來說,俄國能源最重要的外匯來源,也是歐洲,這是一個相互依賴的關係。但歐洲失去的需求,需要中國更大程度的採購來填補,但在天然氣上中國的需求就比較難填補歐洲失去的市場。蒙古則已經同意要建造一條每年向中國輸送50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管道。
頁岩油是解方?
俄國石油的缺口,其實相對比較能找得到取代的目標,但是OPEC中東國家對加大增產的興趣缺缺,對他們來說高油價有好處,低油價時歐美國家也不會幫他們,為什麼高油價時要幫歐美解圍。目光此時就轉向本身有大量產油潛力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