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不是刺!?骨刺到底是甚麼?|這麼多年,原來我不只是誤會它了

骨刺不是刺!?骨刺到底是甚麼?|這麼多年,原來我不只是誤會它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聽到「骨刺」你會聯想到甚麼呢?

退化、老化、磨損、關節炎......

是不是都是一些跟「年紀大」掛勾上的詞呢?

所以很多年輕人聽到自己長骨刺了都會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因為骨刺其實不是刺,它是組織鈣化後長出來的「贅生物

可以是任何的形狀......



【磨損—最典型的例子】

raw-image

「關節」是由兩個以上的硬骨共同構成

硬骨內部有很多神經跟血管,這也就是為什麼骨折的時候會大爆流血大爆痛了......

所以如果中間沒有像緩衝墊一樣的東西就會讓你的關節成天產生接近骨折那樣的疼痛感

軟骨」就是這樣的作用,它長在上下兩個硬骨相接的表面

沒錯,就是你吃雞腿的時候喜歡啃得Q到有點硬的那塊白白的構造

但像膝關節那樣無時無刻在承重的關節

軟骨每天持續進行破壞重生的循環;不斷磨損又修復

不免在某一天,在你循環、修復力變得很差的一天,會來不及修補這個軟墊

結果就是撕裂產生毛邊、破洞,最後連裡面的硬骨都露出,互相摩擦,產生劇烈疼痛......

這就是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由來

接下來因為磨損後的關節面坑坑洞洞的,讓膝關節在承重的時候變得很不穩定

硬骨又在強烈摩擦後破裂重補,骨刺就產生來想讓關節變得穩定

想不到的是人體並沒有這麼聰明

骨刺無法剛好填滿軟骨破損得洞,反而肆無忌憚的亂長

結果就是整個膝關節被骨刺堆得歪七扭八,關節整個扭曲變型......


【反覆發炎—軟的變硬的?】

raw-image


軟組織受傷之後會進入發炎期

這個時期是為了將修復組織要用得「材料」帶到受傷部位

但聰明的人類總是在這個地方犯蠢

這個水泥總是給得太多,最後堆積在受傷組織周圍,形成一坨一坨的「沾黏

這就是為什麼發炎期過後一定要熱敷的原因

但很多時候軟組織受傷會容易「復發


在反覆的發炎、堆積之下,身體會逐漸意識到這個組織實在太過脆弱

久而久之這些「沾黏」會變成「鈣化」

也就是你的肌腱、韌帶在受傷的地方會變得跟硬骨一樣硬

但急就章湊成得骨頭密度低所以「很脆

容易在一次大力拉扯下直接「扯斷

造成難以彌補的傷痛......

這裡來有個特別的例子

或許有些居民聽過「足跟骨刺

在一些日常必須長走、長跑的人身上偶而會看到這樣的問題

因為小腿肌是相當強大的肌肉

當它收縮出力的時候有時會不小心「撕」起一點點跟骨的骨頭

造成局部發炎、鈣質堆積,最後長出骨刺

這也是身體為了修復而刻意而為的不得已之舉

因此在很多強大肌肉肌腱的附著處都能看見類似的狀況


【都是椎間盤突出惹的禍—你可能不知道的原因】

raw-image

椎間盤突出大概是少數好發率百分之百的病了吧

無論你是因為姿勢不良、運動傷害還是意外受傷,椎間盤突出都可能讓你神經壓迫

產生不只背部,還有四肢疼痛、麻,甚至無力的症狀


椎間盤就像裝在盤子裡的水球

而這個盤子就是在下面的椎體

當這水球被擠壓到快掉出盤子時,如果這時有服務生一定會華麗的跨出一步

完美地接下

但椎體是沒有服務生端著的盤子

為了讓水球留在原地,它只能不斷讓自己長大,讓盤子大到不會讓水球亂跑

骨刺就是椎體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其實很多晚年有脊椎骨刺的病人都是年輕的時候有嚴重的椎間盤突出

只是有時候是強忍著;有時候甚至是被誤診而耽誤治療

所以當你發現你有這樣的問題一定要在「輕症」的時候解決它

尤其椎間盤突出的復發率超級高,也要學會如何保養

這些都可以透過物理治療師得到解決喔!



人體的一些現象都是有原因的

骨刺不是一個老化必然的無謂產物

但卻都是一連串傷害的累積

是你對身體不友善的證明

而這個證明,無法被任何「保守治療」給根除

如果你有聽過徒手除骨刺、喝了骨刺會化掉的藥,拜託不要傻傻的聽信

因為就跟沒人可以隔空拿走你的任何一根骨頭一樣

除非開刀,否則鈣化的骨性贅生物就會跟著你一輩子


有趣的是,骨刺跟症狀的相關性少的可憐

常常X光上照出一堆骨刺,本人卻一點症狀也沒有;

背部肩膀手密麻痛的一蹋糊塗,X光上卻一根骨刺都沒有

所以治療上的判定有時候非常考驗技術及經驗

除了嚴重到必須開刀的病人

保守治療也是相當消極

物理治療上對於這樣的問題也只有緩解一途:

對於歪斜的關節稍做矯正、放鬆因疼痛緊繃的肌肉、強化肌肉增加關節穩定進而減少磨損

基本上就是與其共存,症狀上要百分之百解除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電療熱敷這些儀器治療適合的族群在輕微軟組織受傷、輕微神經壓迫,還有退化、長骨刺的疾病

做為舒緩一途,儀器治療還是有很大的功效的

除此之外,護具也是一個選擇

只是這些病人如果不知道該如何強化身體,還持續糟蹋自己的身體

最後可能就必須走上開刀這條路了......



👻來這裡找「貝克分靈體」玩吧!

不要忘記送他們5個巴掌👏、拿錢砸💰、愛心攻擊💗、再給他打到冒星星🌟喔!

Matters

Potato media

Liker social

方格子

痞客邦



我是貝克,我是物理治療師。

在現行台灣的健保制度下

無論是甚麼星座的治療師最後一定會在個性欄裡面寫上「厭世」兩個字,

久而久之,內心那把炙熱的夢想之火就漸漸熄滅,

「行『師』走肉」就成了每天上班前會上的buff . . .

但在這裡,希望能讓你們看到物理治療的真面目 ,

然後了解、體諒,甚至喜歡上這門

「不亞於任何其他醫療技術」、「不只是無腦操作」的專業 ......

最後,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請幫我在下方:

「點擊5下like👏👏👏👏👏」、

「支持我👌」,

甚至給我一個「Super Like🌟」!

助我走得更遠、給我滿滿的動力繼續把好文章帶給各位。

也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或想看的內容喔!



avatar-img
物治貝克的沙龍
86會員
129內容數
我是貝克,我是物理治療師。 在現行台灣的健保制度下 無論是甚麼星座的治療師最後一定會在個性欄裡面寫上「厭世」兩個字, 久而久之,內心那把炙熱的夢想之火就漸漸熄滅, 「行『師』走肉」就成了每天上班前會上的buff 。 但在這裡,希望能讓你們看到物理治療的真面目 , 然後了解、體諒,甚至喜歡上這門專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物治貝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手舉高會痛 這個症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五十肩,或者肌肉拉傷 但其實有一種問題比五十肩還有單純的肌肉拉傷還常見 那就是—「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顧名思義這是人體的一個部位甚麼東西被夾到的病 尤其發生在手抬高的動作   【
相信已經有很多人知道網球肘不是網球運動員的專利 甚至發生在你我日常生活中的機率高的嚇人 這同樣能在我工作的診所病人中得到驗證 所以在揭開網球肘神秘面紗之之前 你得先知道是不是真的得到網球肘了   網球肘的學名叫「肱骨外上髁炎」   是由附著在肱骨外上髁(手肘外側)的「伸腕伸指肌群」發炎
還是一樣不知道哪傳來的暱稱 五十肩絕對不是五十歲才會得的病 但要找出原因還真的沒有很確定的答案 可能跟肩關節受過傷、糖尿病、基因......等等有相關 大多數對我們而言這是「不知原因」的疾病
其實爛姿勢很容易發生,常常也都是不經意的 要真的完全避免實在是天方夜譚 所以告訴你居家爛姿勢排行榜不是要你每天繃緊神經、戰戰兢兢 工作時如坐針氈;想玩個電腦卻還要像個木頭人 而是要知道你現在做的是不好的姿勢,久久該起身稍微換個動作; 就算真的因此產生疼痛不適,也能讓這個問題有個依據 📷
腕隧道症候大概是現代人除了媽媽手、板機指之外最熟的手部疾病 因為常常發生在使用滑鼠的手,所以又稱「滑鼠手」 這種會造成「正中神經麻痺」的問題相信有去做過物理治療的居民應該知道會被開「超音波」治療 但,就拿我自己待的診所裡的案例 其實大部分都是媽媽、阿姨、阿杯 他們都不太用電腦的
作為支撐人體的基石 腳踝這個構造似乎不像大家所想的又大又穩定(長得像大象那樣的話應該就不會扭傷了吧) 相反的,為了得到更好的環境適應力以及機動性 腳踝設計成了現在如此靈活的樣子 搭配腳掌形成的拱橋結構,腳踝可以說是動靜皆宜 但活動度的提升必然伴隨不穩定,因此踝關節周圍盡是強壯的韌帶及肌肉肌腱 但奇
手舉高會痛 這個症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五十肩,或者肌肉拉傷 但其實有一種問題比五十肩還有單純的肌肉拉傷還常見 那就是—「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顧名思義這是人體的一個部位甚麼東西被夾到的病 尤其發生在手抬高的動作   【
相信已經有很多人知道網球肘不是網球運動員的專利 甚至發生在你我日常生活中的機率高的嚇人 這同樣能在我工作的診所病人中得到驗證 所以在揭開網球肘神秘面紗之之前 你得先知道是不是真的得到網球肘了   網球肘的學名叫「肱骨外上髁炎」   是由附著在肱骨外上髁(手肘外側)的「伸腕伸指肌群」發炎
還是一樣不知道哪傳來的暱稱 五十肩絕對不是五十歲才會得的病 但要找出原因還真的沒有很確定的答案 可能跟肩關節受過傷、糖尿病、基因......等等有相關 大多數對我們而言這是「不知原因」的疾病
其實爛姿勢很容易發生,常常也都是不經意的 要真的完全避免實在是天方夜譚 所以告訴你居家爛姿勢排行榜不是要你每天繃緊神經、戰戰兢兢 工作時如坐針氈;想玩個電腦卻還要像個木頭人 而是要知道你現在做的是不好的姿勢,久久該起身稍微換個動作; 就算真的因此產生疼痛不適,也能讓這個問題有個依據 📷
腕隧道症候大概是現代人除了媽媽手、板機指之外最熟的手部疾病 因為常常發生在使用滑鼠的手,所以又稱「滑鼠手」 這種會造成「正中神經麻痺」的問題相信有去做過物理治療的居民應該知道會被開「超音波」治療 但,就拿我自己待的診所裡的案例 其實大部分都是媽媽、阿姨、阿杯 他們都不太用電腦的
作為支撐人體的基石 腳踝這個構造似乎不像大家所想的又大又穩定(長得像大象那樣的話應該就不會扭傷了吧) 相反的,為了得到更好的環境適應力以及機動性 腳踝設計成了現在如此靈活的樣子 搭配腳掌形成的拱橋結構,腳踝可以說是動靜皆宜 但活動度的提升必然伴隨不穩定,因此踝關節周圍盡是強壯的韌帶及肌肉肌腱 但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