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腕隧道症候群?|正中神經麻痺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腕隧道症候大概是現代人除了媽媽手、板機指之外最熟的手部疾病
因為常常發生在使用滑鼠的手,所以又稱「滑鼠手
這種會造成「正中神經麻痺」的問題相信有去做過物理治療的居民應該知道會被開「超音波」治療
但,就拿我自己待的診所裡的案例
其實大部分都是媽媽、阿姨、阿杯
他們都不太用電腦的,好幾個做了2~3個月超音波都沒好
最後都跑去拉脖子了......
所以「腕隧道症候群」本人到底是長怎樣呢?
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腕隧道在哪?
手心朝上,手腕骨就像一個碗公
手掌根部有一條橫向韌帶,它連結手腕的「碗緣」,形成一個碗蓋的樣子。
這個碗裡裝著:正中神經屈指肌腱
當碗裡的空間受到壓縮,擠壓到敏感的正中神經,造成手指麻的症狀產生,就稱為「腕隧道症候群」
空間受到壓縮?
1.橫向韌帶變厚:碗公的上蓋變厚,韌帶長期磨損會導致反覆發炎,最後會增生變厚,類似「長繭」, 最後壓到正下方的正中神經,產生症狀,
2.屈指肌腱腫脹:碗公內容物增厚,常用手指抓握出力導致屈指肌腱拉傷或腱鞘發炎腫脹,也會造成正中神經壓迫
3.月狀骨脫位: 碗公下緣變形,月狀骨是正中神經正下方的腕骨,當它受到外力擠壓而脫位向上壓到正中神經,也會引發症狀,通常是跌倒手撐地長期做前推動作的工作
我得到腕隧道症候群了嗎?
1.症狀:大拇指、食指、中指1/2無名指的「掌側面」麻木
2.自我檢測:手心相對或手背相對互相施力擠壓約30秒,如果手麻的症狀更加明顯,則你很可能得到腕隧道症候群了!

看到這裡你會發現
單純手麻是無法被確診為腕隧道症候群的,
就算症狀相符、檢查也都為陽性
形成原因不同,也應該有不一樣的治療方式
治療
1.橫向韌帶變厚:可以透過超音波對變厚沾黏的橫向韌帶進行微破壞,加上電療熱敷等舒緩的治療就可以讓多餘的組織碎片被帶走,加快修復。也就是說這是可以在一般診所或醫院治療好的。
2.屈指肌腱腫脹:單純的超音波無法讓變緊屈指肌腱放鬆、變長,必須配合伸展運動肌腱滑動運動來達到目的。
3.月狀骨脫位:由於這種狀況通常由強大外力造成(無論瞬間或長時間),所以必須透過徒手治療矯正,通常效果是立即見效的!

所以各位居民,如果你是個電腦重度使用者
哪天發現自己手麻、感覺異常,建議稍微做個自我檢測,再去診所或醫院做個簡單的儀器治療就會自己慢慢痊癒;
但如果你平常不是用電腦,做的是需要一直搬東西的工作,建議還是在做一般儀器治療之後向物理治療師詢問自我運動伸展的方法;
最後你若不幸是曾經跌坐撐地或者真的每天在做掌推類的工作(美容業等等),一定要找可以幫你解決問題的專業物理治療師幫你做完整評估及治療。
此外,其實不管哪一種原因都會在腕隧道內造成沾黏,上面的居家運動都可以回家多做
當然也可以做為每次電腦使用一段時間的放鬆運動喔!

---------------------------------------------------------------------------------------------------
我是貝克,我是物理治療師,歡迎來到我的國度
.
在現行台灣的健保制度下 無論是甚麼星座的治療師最後一定會在個性欄裡面寫上「厭世」兩個字
.
久而久之,內心那把炙熱的夢想之火就漸漸熄滅,「行『師』走肉」就成了每天上班前會上的buff . . .
.
但在我的國度裡,希望我的居民們能看到物理治療的真面目 然後了解、體諒,甚至喜歡上這門「不亞於任何其他醫療技術」、「不只是無腦操作」的專業 . . .
.
最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請幫我在下方點擊「5下like」,我將獲得由likecoin基金會出資的回饋
按下5次Like,就可以免費贊助我的文章,給我滿滿的動力繼續把好文章帶給各位居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6會員
129內容數
我是貝克,我是物理治療師。 在現行台灣的健保制度下 無論是甚麼星座的治療師最後一定會在個性欄裡面寫上「厭世」兩個字, 久而久之,內心那把炙熱的夢想之火就漸漸熄滅, 「行『師』走肉」就成了每天上班前會上的buff 。 但在這裡,希望能讓你們看到物理治療的真面目 , 然後了解、體諒,甚至喜歡上這門專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物治貝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支撐人體的基石 腳踝這個構造似乎不像大家所想的又大又穩定(長得像大象那樣的話應該就不會扭傷了吧) 相反的,為了得到更好的環境適應力以及機動性 腳踝設計成了現在如此靈活的樣子 搭配腳掌形成的拱橋結構,腳踝可以說是動靜皆宜 但活動度的提升必然伴隨不穩定,因此踝關節周圍盡是強壯的韌帶及肌肉肌腱 但奇
護具顧名思義是「保護用的工具」 主要用途在於「醫療」及「運動」 這裡我們就單就醫療用護具來跟大家聊聊這個 穿戴方式、材質、販售地點、品牌……當然還有「價錢」都百百種 的小東西吧  
請大家先看看下面這個病例:   一名年約23歲的女性(以下簡稱K女)今天一早醒來發現顳頷關節處(就是耳朵前面那個會因為嘴巴開合有滾動現象的地方)有明顯疼痛 根據自覺疼痛量表(1~10將自身認為疼痛強弱由最輕至最重分級)描述為6分疼痛
在健保體制之下,很多診所,甚至大醫院 都只做物理治療裡最基本的「儀器治療」 就是電療、熱敷、超音波、紅外線、蠟療、牽引......等等 那些只要把儀器接好擺好治療師就可以暫時離開的項目   但問起這個問題:「這些治療真的有用嗎?」
現代人腰痛大部分的原因都跟「神經壓迫」有關 而這樣的神經症狀會造成在腹腰部深處的「核心肌群」無力 導致表層腰背部「大肌肉群」的緊繃、用力來「代替核心肌群」維持腰椎穩定
軟組織受傷指的是有明顯「外力」造成的 如:腳踝扭傷、肌肉拉傷、肌腱拉傷......等等 這些都是有像跌倒、劇烈運動、撞擊......等「意外」事件造成 如果你覺得你哪裡有劇烈疼痛感、緊緊的、漲脹的,但是沒有有印象的「意外」
作為支撐人體的基石 腳踝這個構造似乎不像大家所想的又大又穩定(長得像大象那樣的話應該就不會扭傷了吧) 相反的,為了得到更好的環境適應力以及機動性 腳踝設計成了現在如此靈活的樣子 搭配腳掌形成的拱橋結構,腳踝可以說是動靜皆宜 但活動度的提升必然伴隨不穩定,因此踝關節周圍盡是強壯的韌帶及肌肉肌腱 但奇
護具顧名思義是「保護用的工具」 主要用途在於「醫療」及「運動」 這裡我們就單就醫療用護具來跟大家聊聊這個 穿戴方式、材質、販售地點、品牌……當然還有「價錢」都百百種 的小東西吧  
請大家先看看下面這個病例:   一名年約23歲的女性(以下簡稱K女)今天一早醒來發現顳頷關節處(就是耳朵前面那個會因為嘴巴開合有滾動現象的地方)有明顯疼痛 根據自覺疼痛量表(1~10將自身認為疼痛強弱由最輕至最重分級)描述為6分疼痛
在健保體制之下,很多診所,甚至大醫院 都只做物理治療裡最基本的「儀器治療」 就是電療、熱敷、超音波、紅外線、蠟療、牽引......等等 那些只要把儀器接好擺好治療師就可以暫時離開的項目   但問起這個問題:「這些治療真的有用嗎?」
現代人腰痛大部分的原因都跟「神經壓迫」有關 而這樣的神經症狀會造成在腹腰部深處的「核心肌群」無力 導致表層腰背部「大肌肉群」的緊繃、用力來「代替核心肌群」維持腰椎穩定
軟組織受傷指的是有明顯「外力」造成的 如:腳踝扭傷、肌肉拉傷、肌腱拉傷......等等 這些都是有像跌倒、劇烈運動、撞擊......等「意外」事件造成 如果你覺得你哪裡有劇烈疼痛感、緊緊的、漲脹的,但是沒有有印象的「意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班族朋友們,你是否曾經在打電腦或開車後,感到手麻或酸痛?這些症狀可能不是普通的疲勞,而是「腕隧道症候群」或「肘隧道症候群」的警訊! 【腕隧道症候群】會引起手腕和手掌的麻木或疼痛,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長期打電腦或搬重物時受到壓迫,導致肌腱和滑膜發炎增厚,擠壓到正中神經。 【肘隧道症候群】則會導致小
Thumbnail
這個專有名詞現代人應該都聽過(俗稱滑鼠手),上課時間不算在內的話;工作歷練史大約28年都在電腦中度過。 近10年因右手使用的太頻繁,工作也因要求完美的情況下;(過勞了)出現標題所寫的腕隧道症候群! 後來為了減輕工作負擔,開始學著使用繪圖板;真的就不在出現疼痛不止的地步。 長期使用繪圖板工作,也
「師傅?我是這裡痛欸?」 一個客人脖子往後一仰,大椎到胸3會感到疼痛。所以來找我調整。 但是卻發現,我在弄他的右手指頭XD 所以他好奇問。 「我知道,但你這個大拇指怪怪的。之前有受傷嗎?」 我一邊梳理他的指頭筋膜,一邊問。 客人瞪大了眼,說:「我兩個月前這邊扭到,一直沒好。可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基本上小圓肌與棘下肌被認為功能幾乎相同,疼痛區域也類似,不一樣的是,棘下肌就像大哥保護著小圓肌,通常需要將棘下肌的症狀解決後,小圓肌才會展露頭角。 當小圓肌有症狀時,會有肩膀後側與外側的疼痛,有時無名指與小紙會有麻木感,甚至當你走路不小心揮到桌角時會劇烈疼痛。這會跟我們的一個神經壓迫現象搞混,像是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
Thumbnail
提肩胛肌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提起你的肩胛骨的肌肉 一項研究發現200名正常年輕人中有1/5的人提肩胛肌有潛在問題,也就是他蓄勢待發,只要你的身體稍有狀況,它就會讓你產生肩膀痠痛,甚至發生落枕,讓你無法轉頭。 常見引發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地產生高低肩的狀況,像是爺爺奶奶的拐杖太長,
Thumbnail
較深層的頸後肌肉 這些肌肉分別有頭半棘肌、頭最長肌、頸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 主要讓我們頸椎可以往後仰與轉動,產生症狀的主因還是因為不良的讀、寫工作習慣,使頸部長時間呈現往前彎的姿態。 當它開始產生症狀的時候會產生頭痛與類似提肩胛肌的疼痛現象,並且頭在往前彎曲還有轉頭的動作都會受到
Thumbnail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心臟衰竭的症狀惡化而住院。」陳紹緯教授指出,「患者有下肢水腫、呼吸急促、心律不整等症狀。若是躺下來就會喘不過氣,所以只能坐著睡覺。」 檢查發現患者心臟的二尖瓣腱索斷裂,造成嚴重二尖瓣逆流。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超微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
Thumbnail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班族朋友們,你是否曾經在打電腦或開車後,感到手麻或酸痛?這些症狀可能不是普通的疲勞,而是「腕隧道症候群」或「肘隧道症候群」的警訊! 【腕隧道症候群】會引起手腕和手掌的麻木或疼痛,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長期打電腦或搬重物時受到壓迫,導致肌腱和滑膜發炎增厚,擠壓到正中神經。 【肘隧道症候群】則會導致小
Thumbnail
這個專有名詞現代人應該都聽過(俗稱滑鼠手),上課時間不算在內的話;工作歷練史大約28年都在電腦中度過。 近10年因右手使用的太頻繁,工作也因要求完美的情況下;(過勞了)出現標題所寫的腕隧道症候群! 後來為了減輕工作負擔,開始學著使用繪圖板;真的就不在出現疼痛不止的地步。 長期使用繪圖板工作,也
「師傅?我是這裡痛欸?」 一個客人脖子往後一仰,大椎到胸3會感到疼痛。所以來找我調整。 但是卻發現,我在弄他的右手指頭XD 所以他好奇問。 「我知道,但你這個大拇指怪怪的。之前有受傷嗎?」 我一邊梳理他的指頭筋膜,一邊問。 客人瞪大了眼,說:「我兩個月前這邊扭到,一直沒好。可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基本上小圓肌與棘下肌被認為功能幾乎相同,疼痛區域也類似,不一樣的是,棘下肌就像大哥保護著小圓肌,通常需要將棘下肌的症狀解決後,小圓肌才會展露頭角。 當小圓肌有症狀時,會有肩膀後側與外側的疼痛,有時無名指與小紙會有麻木感,甚至當你走路不小心揮到桌角時會劇烈疼痛。這會跟我們的一個神經壓迫現象搞混,像是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
Thumbnail
提肩胛肌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提起你的肩胛骨的肌肉 一項研究發現200名正常年輕人中有1/5的人提肩胛肌有潛在問題,也就是他蓄勢待發,只要你的身體稍有狀況,它就會讓你產生肩膀痠痛,甚至發生落枕,讓你無法轉頭。 常見引發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地產生高低肩的狀況,像是爺爺奶奶的拐杖太長,
Thumbnail
較深層的頸後肌肉 這些肌肉分別有頭半棘肌、頭最長肌、頸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 主要讓我們頸椎可以往後仰與轉動,產生症狀的主因還是因為不良的讀、寫工作習慣,使頸部長時間呈現往前彎的姿態。 當它開始產生症狀的時候會產生頭痛與類似提肩胛肌的疼痛現象,並且頭在往前彎曲還有轉頭的動作都會受到
Thumbnail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心臟衰竭的症狀惡化而住院。」陳紹緯教授指出,「患者有下肢水腫、呼吸急促、心律不整等症狀。若是躺下來就會喘不過氣,所以只能坐著睡覺。」 檢查發現患者心臟的二尖瓣腱索斷裂,造成嚴重二尖瓣逆流。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超微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
Thumbnail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