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小時候都寫過「我的志願」這個作文題目,我生平無大志,不像有些人寫醫生、總統或老師,我寫的是雜貨店老闆(不是老闆娘喔!)
我的如意算盤是,我如果是老闆,那個玻璃罐內的彩色糖果,就可以想拿就拿,想吃多少就有多少,餅乾也任我吃,而不是年節拜拜,神明或祖先拜完,才輪到我。
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老闆進貨時,就要先付出成本,賣不出去的貨,還會變成損失,一心只想要「監守自盜」和「自肥」,直到有一天認識了一個家裡開雜貨店的小女孩,才知道她都在吃過期的零食和餅乾,直到看到特定不好賣的零食就想吐,我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印象中的雜貨店品項多到不勝枚舉,陳列方式有擺在地上的、陳列在貨架的,有些則從天花板懸吊著的,小小的空間雖擠滿了商品,但擺設錯落有致,而每個經營者都有他自己的人腦進銷存系統,有一次奶奶要我去買三斤糖,他竟然立刻回我:「店裡面只剩二斤,要買嗎?」那個時代不管米、麵粉或是糖都是散裝的。
雜貨店老板也是個察言觀色專家,光從我今天買的食材和佐料,付錢時他竟問我:「今天家裡要煮麵疙瘩喔?」;他偶爾也兼任紅娘,撮合隔壁剛退伍的大哥哥和隔壁村花生油供應商的小女兒,成就了一樁好姻親。
雜貨店更是村裡婆婆媽媽的八卦中心,誰家小孩考上大學,哪個姑娘交了男朋友,某某人升官,或者有誰喝醉酒打老婆等等,都會在此流通,甚至被變本加利地放送著。
雜貨店為了方便手頭不便的鄉親,是可以賖帳的,對於我們這些沒有零用錢的小學生,也可可採記帳方式,濃濃的人情味串起緊密的人際關係。
那個時代雜貨店賣的是商品,但更多時候它是村民的交誼廳,是社區新聞的廣播站,為恬靜平淡的鄉居生活添增趣味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