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緣起與業之義理論世俗的命運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從「緣起」與「業」的義理談論世俗的「命運」,從「命」、「運」二字,及「命運」相關概念的詞意與意涵作解析。依照作者解析,所謂「命」者,是指一個人先天的稟賦,亦即「天資」,所謂「運」者,乃是指一個人後天的際遇,亦即「機運」,因此,將「命」、「運」合論,則可有四種基本的排列組合:1.命好,運也好,2.命好,運不好,3.命不好,運好,4.命與運都不好。作者就四種狀況作比方,命、運俱好者,如開法拉利奔馳在德國無限速的高速公路,相得益彰,一帆風順,作者觀察,清朝的乾隆皇帝可算是此者;命好而運不好者,則如法拉利開在顛頗的道路上,比如才氣縱橫卻不遇柏樂,孔子算是其中一個典型,至於「命不好、運好」及「命、運均不好」者,廣大的芸芸眾生幾乎屬於此二者,好一點的,資質庸碌卻逢太平盛世,尚能平平安安渡過大半輩子,但若不幸遭逢亂世,在共業所感的大前提下,即使個人的命再好,運也好不到哪裡。
其次,作者就佛法的緣起與業之義理的觀點作切入解釋,說明業力的義理,乃是著重於因緣條件的「緣起論」,而緣起的觀點,則是離於「決定有」或「決定無」兩邊的自性執,而達於「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緣起中道觀。並依此辨明業力與宿命之不同處,業力是眾生在因緣流轉下造作所顯現的命運,換言之,我們在世間所見芸芸眾生之貧富貴賤、窮通禍福、悲歡離合等等不同「命運」的現象,與其背後「宿命」的力量,追根究柢,只是大地眾生的集合體,因其所造作之別業與共業所交織而成的因緣果報,在生死流轉的過程中所呈現的「現象」,而非「原因」,其真正原因是眾生內在的「無明」、「行」與「識」,及其彼此間的交互作用所衍生的「牽引力」。至於「宿命」,則是世俗的命運說與命理論將問題簡化歸結到一個不可知卻又有決定力的「宿命」,是故,在佛教是不談命運的,因為在佛法的立場來看,業力的義理,既非宿命之絕對論,也非極端之不定論,而是因緣論,作者舉出《了凡四訓》,作為化解宿命的佐證。
在結語部分,作者說明宿命的解套方法,講道一般人面對人生的困境與僵局,會有宿命的錯覺,一方面是因為只注意到過去業因的牽引力,而忽略了現前抉擇的對治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多數的眾生意志薄弱,心隨境轉,身口意三業往往被性格與習氣所制約,以致於行為模式不斷地重複出現無法改變。站在佛法修證的立場,如果我們能夠努力參究、用心覺察自我的煩惱與迷執,掌握當下一念觀照的契機,做出智慧的抉擇以轉化習氣,則可破解宿命,解脫自在。
心得與看法
這一篇不是課堂上討論過的文章,不過我有對這個題目有興趣,因此就加進來討論。這一篇論文採用的探究進路,也是先從字詞的解析開始,然後進一步地擴大申論,談到佛教對命運的看法,及宿命的解套論等等,因為這是一篇屬於教材式的文章,因此,在寫作上比較近於「講解式」的論述,我想,開師父寫這篇文章,其用意大概是用來給學生加油打氣的,透過對於「命運」的解析與論證,告訴學生,命運其實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肯下功夫努力,就會有成績。
對於「命運」,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包含我自己)就單就這一世來看,可能人生大致的走向已經被決定了,如《了凡四訓》中的主角,被算命仙算定,幾歲當官,幾歲娶妻,幾歲死掉等等,但是,這個「被決定」並不是絕對性的被決定,突破「被決定」的關鍵點在於,若我們有積極的自我改變與行善積德,如袁了凡,那麼,我們就能夠逐漸擺脫「被決定」的宿命,進而開展一番新的人生氣象。至於,決定我們此世命運的因素,還是我們往昔以來造作的業及所累積的習氣交錯生成的,也就是說,決定者還是我們自己,只是我們已不復記憶而已。
由此觀之,我的命運觀還是源自於佛教的業與緣起論,沒什麼特別的個人創見,對於自己人生的幸福,我想還是效法袁了凡,行善積德才是穩妥方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星城殯葬學苑:台北新北喪禮服務乙丙級證照輔導,王別玄講師主授,嚴謹殯葬課程,幫助學員成就禮儀師專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天,台北的天空藍得很特別,我前往泰國法身寺的板橋法身中心,準備搭機前往泰國。清柔的陽光自樓層間透出,幾片光束灑落,我向前競走,相映在地上的影子卻顯得有些遲疑,有些緩慢。 「短期出家!你確定?」心中的徬徨正在吶喊,陌生異鄉,修行生活,我毫無概念,甚至有些擔憂。
     那天,台北的天空藍得很特別,我前往泰國法身寺的板橋法身中心,準備搭機前往泰國。清柔的陽光自樓層間透出,幾片光束灑落,我向前競走,相映在地上的影子卻顯得有些遲疑,有些緩慢。 「短期出家!你確定?」心中的徬徨正在吶喊,陌生異鄉,修行生活,我毫無概念,甚至有些擔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石雨》Raining Stones/1993/英國 另譯《窮網難逃》,大意是兩個白領階級的失業中年男子,為了生活、家庭、面子,做進一切荒唐的事情,背景雖然是20世紀的英國小村,但放在現代也依然有效,畢竟不管任何時代的人,對於生活的慾望都是如此。
    Thumbnail
    「老師,我把水打翻了...」、「老師,我用壞了...,怎麼辦?」、「老師,XXX剛剛很用力打我!」當學生一個個面有難色、挫敗,希望從我這裡得到安慰,出現在我面前時,我才領悟到自己切切實實的是個大人了。
    Thumbnail
    日前Clayton M. Christensen教授驟然離世令人惋惜,但留下了許多知名著作;從談企業因應創新擾動的「兩難」、「解答」、「修煉」,到更具體的「用途理論」、與整理業界創新者的「五個DNA」,都為業界跟學術領域帶來許多啟發。本文以這些思考與案例為起點,討論產業的創新、解構、以及重建。
    Thumbnail
    便宜機票促成南半球之旅,只鎖定荷巴特和墨爾本兩個城市,除了美景也想體會當地人生活。
    Thumbnail
    韓國瑜從競選高雄市長到現在參選總統,一直都是個備受關注的人物,而他的高人氣為他帶來許多粉絲。讓人匪夷所思的一點是 為什麼這些韓粉會為了支持一個政治人物,暫時辭掉工作在市府周遭靜坐,或咬著冷凍未退冰的包子大讚好吃,諸如此類讓許多外人看起來覺得很不理性的行為?
    Thumbnail
    我們會在許多場合聽到「商業模式』這個詞,但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除了為人所熟知的「畫布定義」九個面向之外,有沒有其他的面向應該討論?公司或產品本身,只有這麼簡單的幾個面向嗎?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商業模式?
    Thumbnail
    為什麼網際網路開放、高等教育普及、新聞媒體蓬勃發展,卻讓當代社會鄙視專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反智思潮?本書將帶我們反思「專業」的意義,爬梳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在當代何以崩解,並找回民主社會中兩者應有的相處之道。
    Thumbnail
    你是不是曾經也有過這個感覺:「這些社會議題報導裡人們的處境,真的好絕望,但我好像除了忍痛讀完它,真的什麼也做不了......。」 報導與群眾之間,有沒有機會從我到我們?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石雨》Raining Stones/1993/英國 另譯《窮網難逃》,大意是兩個白領階級的失業中年男子,為了生活、家庭、面子,做進一切荒唐的事情,背景雖然是20世紀的英國小村,但放在現代也依然有效,畢竟不管任何時代的人,對於生活的慾望都是如此。
    Thumbnail
    「老師,我把水打翻了...」、「老師,我用壞了...,怎麼辦?」、「老師,XXX剛剛很用力打我!」當學生一個個面有難色、挫敗,希望從我這裡得到安慰,出現在我面前時,我才領悟到自己切切實實的是個大人了。
    Thumbnail
    日前Clayton M. Christensen教授驟然離世令人惋惜,但留下了許多知名著作;從談企業因應創新擾動的「兩難」、「解答」、「修煉」,到更具體的「用途理論」、與整理業界創新者的「五個DNA」,都為業界跟學術領域帶來許多啟發。本文以這些思考與案例為起點,討論產業的創新、解構、以及重建。
    Thumbnail
    便宜機票促成南半球之旅,只鎖定荷巴特和墨爾本兩個城市,除了美景也想體會當地人生活。
    Thumbnail
    韓國瑜從競選高雄市長到現在參選總統,一直都是個備受關注的人物,而他的高人氣為他帶來許多粉絲。讓人匪夷所思的一點是 為什麼這些韓粉會為了支持一個政治人物,暫時辭掉工作在市府周遭靜坐,或咬著冷凍未退冰的包子大讚好吃,諸如此類讓許多外人看起來覺得很不理性的行為?
    Thumbnail
    我們會在許多場合聽到「商業模式』這個詞,但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除了為人所熟知的「畫布定義」九個面向之外,有沒有其他的面向應該討論?公司或產品本身,只有這麼簡單的幾個面向嗎?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商業模式?
    Thumbnail
    為什麼網際網路開放、高等教育普及、新聞媒體蓬勃發展,卻讓當代社會鄙視專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反智思潮?本書將帶我們反思「專業」的意義,爬梳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在當代何以崩解,並找回民主社會中兩者應有的相處之道。
    Thumbnail
    你是不是曾經也有過這個感覺:「這些社會議題報導裡人們的處境,真的好絕望,但我好像除了忍痛讀完它,真的什麼也做不了......。」 報導與群眾之間,有沒有機會從我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