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工作與社區營造(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漸漸,我發現島嶼發展最大的問題,是地方發展不平均的問題。
對於畢業後,在島嶼原區就業的我,身邊朋友通常有兩個反應 : 第一個是 「你居然搵到工」,第二個是「你份工咁hea (意思: 輕鬆,休閒渡日)」。前者是非常驚嘆我居然可以在工作機會有限的島嶼成功就業,不用每天通勤數小時到城市中心工作。後者是建基於城市人對島民的刻板印象,例如「缺乏生產力」、「退休的人才會住在島上」等等。這些反應都直指島嶼發展最核心的問題: 鄉郊的人口和資源一直被城市剝削,形成不到城鄉互生的良性循環。
過去的我一直以為地方發展不平均只會在發展中國家出現,甚少聯想到自己的社區其實都面對着同樣問題。在島嶼認識,與我同輩的年輕人基本上都非常響往大城市「落樓就有地鐵站」的生活,最少每日都不用比其他城市居住的人提早起床,通勤到市區工作或上學。而且相比起島嶼,城市的飲食及娛樂設備更多姿多彩。有些同輩的年輕朋友,一旦到了城市生活,基本上短期內也不會再回島,因為島嶼沒有賦予他們能發展所長的工作機會,而城市有着更多的成長和挑戰。
開始工作時,我都抱着相當的疑惑,質疑自己在島嶼工作是不是一種故步自守,只是不肯跳出舒服圈嘗試新事物。直到我一些喜歡島嶼生活而搬過來的街坊,我才知道有人為了工作離開島嶼,有人為了生活回到島嶼,即使他們在城市有份優厚薪酬的工作。
以我的觀察,回來的人有三種: 第一種是農二代或農三代,他們小時間在島嶼生活,親戚朋友都住在島嶼,只是長大後因為城市的發展機會而離開,到了一定年齡才回來過上半退休的生活。第二種是因為政府規劃的原故,島嶼興建了公屋和私樓,最後因為種種原因而選擇了島嶼居住的城市人,而相當數量的他們也慢慢愛上島嶼生活。第三種是厭倦了城市的擠擁和壓迫而來到島嶼的人,這些的人的特點是把島嶼當成了生活可能性的實驗空間,嘗試一種與主流不一樣的生活。
我在想,可以正是因為島嶼的地理環境可以容許人能在城市和鄉郊—兩種生活形態截然不同的空間— 來回折返,才會容納到因為不同理念和想法的人,去慢慢實驗他們的理想生活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談起工作,我從未想像過沒想到自己繼續待在小島,順利找到一份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更意想不到的是—在自己土生土長的社區從事鄉郊保育的工作,擦掉過去對鄉鎮的狹窄定義,開始對地方空間與社區營造的關注和想像。
我一直相信,品格和價值觀是由島嶼賦予我的,讓我相信人與人連結的力量,相信扎根於社區脈絡的重要性,相信島嶼賦予空間讓我們去實踐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談起工作,我從未想像過沒想到自己繼續待在小島,順利找到一份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更意想不到的是—在自己土生土長的社區從事鄉郊保育的工作,擦掉過去對鄉鎮的狹窄定義,開始對地方空間與社區營造的關注和想像。
我一直相信,品格和價值觀是由島嶼賦予我的,讓我相信人與人連結的力量,相信扎根於社區脈絡的重要性,相信島嶼賦予空間讓我們去實踐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們直面大自然的力量,習慣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以各種方式謀求生存。當然,這並不是指金門或小琉球沒有這些困境,事實上,在我所體會過的離島生活以及從居民身上感受到的特質,都神奇的存在著某些共通性,而在每一座獨一無二的島上,長出屬於自己的樣子。
Thumbnail
離開蘭嶼,一踏上都市土地,強烈震盪感襲來,再怎麼不捨,終究要從理想鄉回到現世。 現實,首先浮現的是生存壓力,裸辭到蘭嶼固然痛快,一整個月遁入山海盡情暢遊,無須配合討好誰,然而回到了金錢堆砌起的鋼鐵王國,貸款、房租、各式帳單化作洪水猛獸,追趕著剛解放奴性徹底放飛的我,一度無從下手找尋能容納我的
Thumbnail
 島內移居」正逐漸形成風潮,相對於過去大家想在退休後到鄉下或理想的城市買塊地,蓋間別墅,現在大家似乎不再執著於置產,其實蓋別墅或買房子卻只有假日去住,也會有問題,變成每次去都要整理打掃,反而享受不到度假的悠哉,在我看來,不如省下蓋別墅的錢,想度假就入住鄉間的民宿更自在、更快樂。    
Thumbnail
 「島內移居」正逐漸形成風潮,相對於過去大家想在退休後到鄉下或理想的城市買塊地,蓋間別墅,現在大家似乎不再執著於置產,其實蓋別墅或買房子卻只有假日去住,也會有問題,變成每次去都要整理打掃,反而享受不到度假的悠哉,在我看來,不如省下蓋別墅的錢,想度假就入住鄉間的民宿更自在、更快樂。
本來我過著安逸的日子,也活得不錯,吃飽穿暖,好天氣出門散步,有風雨躲在家裡,沒有非要做什麼事不可,縮衣節食的話,也不用太努力賺錢。但偶爾會覺得空虛,懷疑就這樣活著是不是有點可惜,好像該做些事,對社會有點貢獻,或留下一些什麼。 這種時候心裡的一座島就浮出來,使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島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們直面大自然的力量,習慣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以各種方式謀求生存。當然,這並不是指金門或小琉球沒有這些困境,事實上,在我所體會過的離島生活以及從居民身上感受到的特質,都神奇的存在著某些共通性,而在每一座獨一無二的島上,長出屬於自己的樣子。
Thumbnail
離開蘭嶼,一踏上都市土地,強烈震盪感襲來,再怎麼不捨,終究要從理想鄉回到現世。 現實,首先浮現的是生存壓力,裸辭到蘭嶼固然痛快,一整個月遁入山海盡情暢遊,無須配合討好誰,然而回到了金錢堆砌起的鋼鐵王國,貸款、房租、各式帳單化作洪水猛獸,追趕著剛解放奴性徹底放飛的我,一度無從下手找尋能容納我的
Thumbnail
 島內移居」正逐漸形成風潮,相對於過去大家想在退休後到鄉下或理想的城市買塊地,蓋間別墅,現在大家似乎不再執著於置產,其實蓋別墅或買房子卻只有假日去住,也會有問題,變成每次去都要整理打掃,反而享受不到度假的悠哉,在我看來,不如省下蓋別墅的錢,想度假就入住鄉間的民宿更自在、更快樂。    
Thumbnail
 「島內移居」正逐漸形成風潮,相對於過去大家想在退休後到鄉下或理想的城市買塊地,蓋間別墅,現在大家似乎不再執著於置產,其實蓋別墅或買房子卻只有假日去住,也會有問題,變成每次去都要整理打掃,反而享受不到度假的悠哉,在我看來,不如省下蓋別墅的錢,想度假就入住鄉間的民宿更自在、更快樂。
本來我過著安逸的日子,也活得不錯,吃飽穿暖,好天氣出門散步,有風雨躲在家裡,沒有非要做什麼事不可,縮衣節食的話,也不用太努力賺錢。但偶爾會覺得空虛,懷疑就這樣活著是不是有點可惜,好像該做些事,對社會有點貢獻,或留下一些什麼。 這種時候心裡的一座島就浮出來,使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島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