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爛的人》(有雷): 這個擺爛,或許是糊里糊塗,但真的清楚人生定位的人,也不見得很清楚人生

2022/04/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千禧年世代的年輕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太過自由的人生,反而容易下定不了決心,永遠都有轉換跑道的機會。男朋友、事業,都可以一換之後又返悔,又換回來,之後又換。這部電影叫世界上最爛的人,片名很貼切,真的就是一事無成,各種30不立的擺爛理由?
這千禧年的通病,在之前金馬影展上的《愛慾巴黎十三區》,找對象太容易得到結果(上床),一見面什麼都不問,一句「先幹了再說」,明明是法國片還請華裔演員用中文講這句話,然後上床之後空虛,明明就喜歡地方,還各種先不要的再想想看,然後繞一大圈回來後,一定要先上了別人之後再想一下,才終於肯安定一開始的選的那個對象。
這種通病在世界上最爛的人裡面也有,當然在找對象方面,沒像十三區這麼誇張,但這對於現在年輕人,因為太自由,所以反而容易陷入選擇焦慮,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愛情上,常陷入一種猶豫,好像怕選擇了這個,又失去了那個,所以一直處在不選擇的自由狀態,對什麼事情都是像走馬看花一樣,因為不選擇所以沒有負擔,很多時間可以繼續去思考人生,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能一直保持這個猶豫不定,那也間接證明了,這種人就是擺爛。
沒有被生活給逼到,所以有時間猶豫,有時間思考人生,結果一天一天地過,一天又一天的一事無成,過程中為生計淪落為書店打工仔。這劇本,能入圍奧斯卡最佳劇本獎,也在台灣有造成一定的共鳴,那也就是說,他或許真的描寫到了一些,現代年輕人的樣貌。但是,這電影卻完全沒有批判視角,一直到最後,主角也還是自由狀態,好像也沒什麼不對,爛那也沒辦法,但在這手機綁架人的年代,安定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在這世代,不可能不用手機。
而爛這概念,會發人省思,為什麼一定要很有目標的活著呢? 這世界上有多少人,是真的很清楚明白地想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才去選擇? 或許就像隔壁棚的《倒數時刻》,30歲前就非常清楚,自己一輩子就是要做音樂劇,也不認真找好工作,一直拼命寫音樂劇,結果他當然也成功了改寫百老匯歷史,但卻36歲就走了,那種太清楚自己人生方向是什麼,而不去嘗試其他事情,夢想看得比現實重要,把自己逼到繳不出電費,讓自己女朋友難堪? 難道這種30而立就是好嗎?
而世界上最爛的人,因為30歲沒有目標,所以她反而嘗試很多工作,而最後,也還是不曉得自己有沒有喜歡自己的選擇。但她卻活得很好,但她最後卻也只是個電影劇照師而已,或許沒有像倒數時刻的強森,有很大的成就,改寫百老匯歷史,但至少他沒有繼續只是個書店打工仔,還有錢能過活。
而爛的定義,根本也不爛阿? 好像是某種認同。反體現了一種,只要選擇了什麼方向,就一定與自由過意不去,不管是什麼路? 那怕是生小孩,還是交男朋友、或是又認定自己的職涯方向,都是在與不選擇的自由狀態過意不去,那如果是這樣,那是否一直不選擇,一直靠感覺過日子,那這樣是否也是種選擇,並非什麼君子立長志、小人長立志這種道理,傳統的觀念受到動搖。30不立,照樣過得好好的,還因為我的不立,所以我又有得選擇。
而極其諷刺的,還有主角Julie的男朋友,一個事業有成的漫畫家,堅定不已就是把畫漫畫,當作志向,從不猶豫過,從不懷疑自己該不該選擇漫畫,但這種職涯方面早已穩定的人,竟然嚮往Julie的不安定,一直到生命的最後幾天,還是想與她生活,而Julie卻還嚮往他男朋友的穩定。然而這種對立,變相認同30不立的飄渺不定,男朋友的善於分析,懂佛洛伊德,看似很會分辨情緒的好與壞,但也沒有因此得到清楚明白的人生觀。
Julie與男朋友的吵架,好像是一種理性與感性的爭吵,男朋友試圖要把所有感受都清楚定義,甚至透過精神學來定義,而反而變成忽視最本來的直接感受,女朋友Julie好的那一面通通忽視掉,變成背離情緒的真實面。「我從來沒讓你看到你是多好的人」Julie男友Aksel,人生最後悔的事。
總總看下來,人們常常喜歡分析任何事情的好與壞,過於理性的狀態下,如30而立一樣,把人生理性定義為幾歲就該如何如何?在這種老是假裝很清楚好像很明白人生遊戲的理性下,常常忽略的就是每一個當下的感受。直接感受似乎遠比解釋感受,更為真實。
為什麼一定要生小孩? 為什麼一定要再一起? 為什麼不能換工作? 而為什麼一定什麼事情都要想得很清楚。難道所謂的很清楚,就真的是很清楚嗎? 這是世界上誰真的厲害到,會很清楚自己與世界的任何關係呢?
這個擺爛,或許是糊里糊塗,但真的清楚人生定位的人,也不見得很清楚人生
圖片來源 : imdb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1會員
174內容數
犧牲自己的人生時間,跑去別人的人生裡面看,你以為你的人生延長三倍了,但其實沒有,因為每次兩小時的都在犧牲自己的時間。看電影而日損,不日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