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歷史串接土地的記憶,用藝術淬鍊時代的雋永 — 出自 2022梅樹月手冊
對我來說,李梅樹紀念館所舉辦的梅樹月活動一直以來都是一場台灣文化與歷史的大型發掘現場,無論是早期的梅樹月由李梅樹等前輩藝術家與三峽地方藝術家、工藝家等創作者的跨時代對話,或是到了近年在台灣美術史上面的對於前輩藝術家們的不斷探尋。每一屆的展覽都透過這個平台建構出了屬於三峽、屬於「李梅樹」的獨特敘事架構,許多埋藏在茫茫大海的「失落碎片」就藉由這個機會得以被挖掘出來,展現在世人面前,並嘗試在這廣闊的美術史中拼上這一小塊的碎片。
【2018梅樹月講堂】臺博館藏「鹽月桃甫〈德川家康『邦查』 國人引見圖〉(1923)」的發現與入藏經過
以2018年梅樹月為例,當年所展出的鹽月桃甫相關展品,除了重新梳理鹽月桃甫在台灣的創作脈絡,同時也系統性的彙整了日本藝術家與台灣前輩藝術家兩者如何觀看與紀錄台灣原住民的生活與面貌;但最令人稱道的還是在這次展覽中展出了「鹽月桃甫〈德川家康『邦查』 國人引見圖〉(1923)」這張塵封庫房裡近90載的作品,在展覽前夕卻因緣際會下被發現並「重新入藏」,除了畫本身的神奇故事外,畫中的內容更是呈現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畫面;畫作的重新面世為藝術史、文化史的建構提供了新的研究素材與線索。
【Allen 的共學計畫】用藝術說土地的故事:梅樹月。美術月
除了2018梅樹月以外還有更多不同的故事,透過梅樹月被挖掘出來,如果對於歷年梅樹月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聽聽看 4/18 【Allen 的共學計畫】用藝術說土地的故事:梅樹月。美術月,講座中摘要介紹了每一屆梅樹月的特點與展覽,可以讓你快速瞭解這幾年梅樹月的變化。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_THbTz40smU
2022梅樹月 時代風景 — — 繪筆下的風土紀行
2022梅樹月 時代風景 — — 繪筆下的風土紀行
前面講了這麼多重點還是回到2022的梅樹月,今年以時代風景 — — 繪筆下的風土紀行為題,匯聚了日籍藝術家石川寅治(1875–1964)與南薰造(1883–1950)以及台灣前輩藝術家楊造化(1916–2007)、廖德政(1920–2015)、李梅樹(1902–1983)、楊三郎(1907–1995)、陳英聲(1898–1961)與陳清汾(1910–1987)等人筆下的風景作品,更特別的是特別展有兩位來自英國的探險家:自英國的自然學者柯靈烏(Cuthbert Collingwood,1826–1908)及英國皇家海軍軍醫克里(Edward H. Cree,1814–1901)兩位對於台灣的寫生與紀錄,讓我們得以瞥見 19 世紀的外國人是如何看見台灣的。
2022梅樹月的展覽陣容,集齊了英國、日本與台灣三個不同國家的人們共同呈現他們筆下的風土民情。在日籍藝術家跟台灣前輩藝術家之間,交互連結的師生關係、人際網絡在前人們都已離去的今日,透過作品並陳在同一個空間之中,之前隱約的連結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觀賞趣味。而探險者的真實筆觸與藝術家的創作語彙同時陳列,也形成新的連結與觀看方式,讓我們能從另一種觀點重新認識過去的台灣風情。
講這麼多,總之來看就對惹啦!
下面來寫一下展覽的基本訊息。
2022梅樹月展覽資訊
- 時間:2022/4/23 -6/5
- 展覽點:李梅樹紀念館(特展期間僅周一休息)
- 主題|[1] 旅人的視野 — — 近代畫家的風景謳歌
- 主題|[2] 探險家的寫生簿 — — 十九世紀臺灣風貌
- 展覽點:國立臺北大學(北大草原)
- 主題|大地的彩顏 — — 調色盤裡的風土民情
- 5/1 畫筆下的淡水與觀音山 主講者:蕭文杰
- 5/7 旅行的意義:陳英聲與藍蔭鼎的東北亞寫生之旅 主講者:劉錡豫
- 5/14 台灣風景畫的誕生與解讀策略 主講者:廖新田
- 5/21 藝術家的摩登之旅 主講者:蔡家丘
- 5/28 以畫家之眼看世界:談旅日前輩畫家楊造畫的繪畫人生與風景 主講者:周天龍、周怡君
講了這麼多,總之撥空看來看就對啦!
更多今年梅樹月挖掘出的有趣故事,等你到現場親自眼見為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