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祝福台灣的藝術家們美術節快樂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台灣的美術節與民俗無關,也不是國際慣例,
從歷史來看,這個『節』也很難與台灣本土連結。
對於台灣的藝術家而言,美術節該紀念什麼 ?有什麼意義呢?

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的自畫像

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的自畫像


根據學者梅丁衍的研究,在過去日本統治台灣的期間,是沒有這個節日的,
它其實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從中國移植到台灣的節日,
詳細背景與當年的南京政府和蔣介石有關,這邊就不再探討了。
最早的美術節是訂在九月九日,嚴格來說與美術真的無關,
勉強牽扯一點關係的話,可能是要紀念設計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陸皓東,
他在廣州起義的那天正好是農曆九月九日。
但是奇特的是,美術節卻訂在國曆的九月九日,更是風馬牛不相及。
美術節的日期曾經被改來改去,改到最後才確立了三月二十五日,
這一天也就是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的受難日。

至此,台灣的美術節才終於與本土有了連結。
台灣的各級學校美術科系師生每年的此時會慶祝這個節日,
然而美術節的文化和意義卻誰也講不清楚。
不過,在325這一天,為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舉辦紀念活動,
應該是台灣藝文界可以做到的補救正義。

攝影:米莉安

攝影:米莉安


台灣所有美術教育者和藝術創作者,
在過著屬於我們的這個節日的同時,
也該重新思考與建構「台灣美術節」的意義與精神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llie-avatar-img
2024/03/25
米莉安老師,美術節快樂!!
米莉安-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5
Allie 謝謝妳的祝福唷!
avatar-img
米莉安的藝術弄
20.7K會員
342內容數
歡迎你來到我的沙龍當貴客,這裡有我的繪畫作品欣賞與日常生活雜記。如果對我的課程有興趣,可以逛逛商店,裡面有水彩輕彩繪線上課程可以購買,也歡迎在浮生百記裡的公開文章下方留言與我聊聊天喔!
米莉安的藝術弄的其他內容
2025/01/17
這兩句出自詩人李敏勇老師, 因為老師親手寫的『臺灣上勇,島嶼恆春』春聯 已經被索取一空, 所以我借用老師的詩句來跟寫。 2025年,願我摯愛的臺灣越來越好!
Thumbnail
2025/01/17
這兩句出自詩人李敏勇老師, 因為老師親手寫的『臺灣上勇,島嶼恆春』春聯 已經被索取一空, 所以我借用老師的詩句來跟寫。 2025年,願我摯愛的臺灣越來越好!
Thumbnail
2024/12/23
Hope all your Christmas dreams come true.   願你所有的聖誕夢想都成真。 2024年末了,聖誕將至,氣溫也終於有了一點聖誕節的FU。
Thumbnail
2024/12/23
Hope all your Christmas dreams come true.   願你所有的聖誕夢想都成真。 2024年末了,聖誕將至,氣溫也終於有了一點聖誕節的FU。
Thumbnail
2024/12/07
手工迷你豆豆水彩本(寶虹學院級300GSM中粗紋水彩紙) 與馬蒂尼旅行水彩顏料盒一同開張。
Thumbnail
2024/12/07
手工迷你豆豆水彩本(寶虹學院級300GSM中粗紋水彩紙) 與馬蒂尼旅行水彩顏料盒一同開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文化統戰就如同一種疾病,我們最應該做的是誠實的面對
Thumbnail
文化統戰就如同一種疾病,我們最應該做的是誠實的面對
Thumbnail
太平洋藝術節 (FestPAC )一段現場插曲在社群熱門傳送,閉幕典禮時主持人特別歡迎臺灣團隊,引發社群網路上關於國族認同的焦慮與關注。
Thumbnail
太平洋藝術節 (FestPAC )一段現場插曲在社群熱門傳送,閉幕典禮時主持人特別歡迎臺灣團隊,引發社群網路上關於國族認同的焦慮與關注。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AI Gemini: 台灣文化面臨的挑戰 台灣與中國在文化上的淵源深厚,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血脈。然而,近百年來,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兩岸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兩岸文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岸文化逐漸走向融合。許多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
Thumbnail
AI Gemini: 台灣文化面臨的挑戰 台灣與中國在文化上的淵源深厚,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血脈。然而,近百年來,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兩岸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兩岸文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岸文化逐漸走向融合。許多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亞洲藝術市場的年度盛會--巴塞爾香港藝博會熱鬧開鑼。此番台灣畫廊不但創紀錄的十家獲邀展出,而且畫廊協會十數家同野也群赴觀摩。業者的看展與酬酢照幾乎洗版我的臉書。看來台灣藝術業者春風得意、收穫滿滿了。
Thumbnail
亞洲藝術市場的年度盛會--巴塞爾香港藝博會熱鬧開鑼。此番台灣畫廊不但創紀錄的十家獲邀展出,而且畫廊協會十數家同野也群赴觀摩。業者的看展與酬酢照幾乎洗版我的臉書。看來台灣藝術業者春風得意、收穫滿滿了。
Thumbnail
台灣的美術節與民俗無關,,也不是國際慣例, 從歷史來看,這個『節』也很難與台灣本土連結。 對於台灣的藝術家而言,美術節該紀念什麼 ?有什麼意義呢? 根據學者梅丁衍的研究,在過去日本統治台灣的期間,是沒有這個節日的, 它其實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從中國移植到台灣的節日, 詳細背景與當年的南京政府
Thumbnail
台灣的美術節與民俗無關,,也不是國際慣例, 從歷史來看,這個『節』也很難與台灣本土連結。 對於台灣的藝術家而言,美術節該紀念什麼 ?有什麼意義呢? 根據學者梅丁衍的研究,在過去日本統治台灣的期間,是沒有這個節日的, 它其實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從中國移植到台灣的節日, 詳細背景與當年的南京政府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