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的大人

2022/07/2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一陣子
又開始聽到有「大人」在自以為是的發表自己的經歷。
說著「我告訴你!我見過的太多了!如果到了40歲,一點成就都沒有,可憐一輩子!」
到底怎樣算沒有成就?又怎樣算可憐呢?
——
我們的人生中,大多的想法,都來自於我們成年之前。
當時的「大人」,告訴我們怎麼樣是好,怎麼樣是不好,怎麼樣是成功,怎麼樣是失敗。
有份穩定的工作是好,在工地搬磚頭是不好;在學校當老師是好,在回收場收垃圾是不好;當餐廳廚師是好,當服務生是不好;別人的小孩出國是好,自己家小孩出國是不好。
太多問題是不好,沒有問題最好。
可是,你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
這些大人的「好」的根據是什麼呢?是收入?還是內容?是大人自己的期望?還是滿足社會的期待?
「大家都想要做個有錢人
那誰來刷油漆.誰來擦地板
誰來當他們腳底下的窮困」
台灣的教育,讓我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東西,哪個工作收入高,就去唸那個工作的相關科系。到最後,大部分的人,都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領著不滿意的薪水,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這就是現狀。
而到了我們下一代,都還在被影響中,因為雙薪家庭,小孩沒人帶,因此大多都是退休的父母親帶。因此過去的觀念,又影響到了現在的小朋友。
另一部分是,現在的年輕父母,大多都受到父母的金援,似乎就有著無法違抗的悲哀。
上次在咖啡廳,聽到4個約莫30歲上下的兩男兩女在聊天,聊著現在的青壯年,即使打拼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子,那誰還要打拼?
上一代的人,不管做什麼,只要肯做,認真存錢個幾年,都能買間遮風避雨的房子。現在已經有房子的年輕人,有多少不是父母幫忙出頭期款,有些還出到5成,讓孩子可以經濟負擔輕鬆一些。我不是在討論父母幫孩子出錢這件事好不好,而是現在的社會,怎麼會讓年輕人連再怎麼努力都買不起一間房子?
身邊的許多朋友都買房子,但就像前面說的一樣,父母多少都出了蠻大一部分的資金,因此,父母也就理所當然的介入孩子「買房子」這件事,他們會覺得錢是我出的,你當然要聽我的,唉,還不悲哀嗎?
尤其當如果是夫妻彼此的父母都介入時,更是譬如世界大戰,一言不合時常就影響到夫妻之間的感情。
大人們說著自己多厲害多厲害,當時多努力,現在才有這樣的生活。確實,我並不否認,可是時代不一樣了啊,大人~
現在時常會覺得,當年紀越來越成長,而沒有跟隨時代在進步時,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你會活在自己的那個過去,不管是輝煌亦或落魄,講出來的話,就好像靜止了一樣,不停的重複,不停的重複。
但是換個角度想,在台灣早期也確實很辛苦,因此當時還是孩子的他們,自然在教育上就會被灌輸「賺錢」就是一切,想辦法賺錢養活自己,就是一輩子的目的,再搭配上當時候經濟起飛,因此只要肯拼,就能賺到錢買到房,結婚生子。最後,在社會的氛圍下,賺大錢才是厲害的人,所以自然的,他們就覺得自己很厲害,就會告訴後輩,你們要像我們一樣拼,你們賺不到錢,一定就是不夠拼!
其實,我也並非要否定他們的思維,但我希望他們可以了解,「活著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養活怕活太久的自己」(真是繞口),我雖然還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但至少在我身上,賺錢這件事,並無法讓我的內心滿足。
我始終相信一件事,這世界上有70億的人口,怎麼可能每個人的想法都一樣呢?
因此,我們應該試著去理解說,「噢,原來也這種想法的人。」
我非常不喜歡教育上用「同一套方式」,把大家變成同樣的一種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怎麼會用扼殺的方式來教育呢?
當然許多事情最後都會回歸到整個社會的運作,也就是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這又是另一篇文章了...
總之,講了這麼多,其實許多人也都分享過了,與其說有什麼新意,不如說只是自己在抒發一些不愉快的心情,畢竟,都這麼大了,不開心就抒發出來吧!
我最近時常都說,「都已經這麼大了,還要勉強自己也太累了。」
試著做開心的自己吧!!
Neo
AboutN 關於N(追上山下)
AboutN 關於N(追上山下)
嗨,我是Neo,一個音樂創作人,喜歡喝咖啡,喜歡觀察社會,但有點排斥接觸人類。 相關連結 → https://www.instagram.com/oitsuku.yamashita/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