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瓦第:渴求與慾望,總譜就是他的懺悔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英文版|Hankering and lust, the score was his confession: Antonio Vivaldi

Providence Doucet / Splash

Providence Doucet / Splash

當時我十八歲。

八月一個細雨霏霏的午後,我和幾個朋友一起踏進慕尼黑西北方不到二十公里的達浩集中營。第一個納粹集中營。

舊日營房拆除了,只留下地基,視野十分開闊,碎石地面很清爽。隱身在青綠的柏樹或楊樹之後,是紅磚砌成的毒氣室與焚屍爐,猶太小會堂的金頂在更後方。還有「Arbeit macht frei」的鐵門。

那淋不濕人的細雨,和營房地基以上的空無,構築成一種開闊平靜的美感。多少人心靈與身體的痛苦,生命的脆弱、恐懼與難堪,在事過境遷之後,只消一眼就能把握,這念頭像雪水兜頭而下,令我徹底震驚了。

當晚回到慕尼黑,我寄出一張明信片給柏林友人,訴說參觀達浩的經驗。

Wenn wir Schönheit in Grausamkeit erfahren können, sollte das bedeuten, daß das Wesen der Schönheit grausam und hart ist.(若我們能在慘酷中體驗到美,那理當表示美的本質慘酷嚴苛。)

集中營內曾瀰漫折磨他人的瘋狂信念。寄出明信片後,那瘋狂殘酷與美的關聯還持續困擾我一段時間。

而後有一天,我偶然聽到一首韋瓦第寫給兩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的三重奏鳴曲,是伊比利風格以「瘋狂」為名的舞曲。第一段是慢板主題,隨後是十九段變奏。D小調的悲哀抑鬱,在最柔美的時候揮之不去,在最狂亂的時候也揮之不去。緊張,壓抑,追逐,爆發,軟弱,困惑,哭泣,癲狂,止息。作曲家以合於音律的方式描寫紊亂失序甚至醜陋,有些變奏聽在耳中令人害怕,但音樂作為表達方式與內容,始終懷抱無比的美感。

於是我開始理解,所謂美,是人在追求昇華人性的過程中試圖觸及的某種性質。就這個定義而言,美的本身不能成就美,唯有惡臭腐壞殘酷卑劣能夠。當然,這是歐洲文化之內的領悟,在基督宗教範疇外,慘酷與美麗又是另一種故事。

多年後重聽韋瓦第《佛莉亞狂舞曲》,我感受到少年時的自己體會不到的東西——人的渴求與慾望。

如今聽來,韋瓦第所有音樂極為性感,譜寫於青年時代的《佛莉亞狂舞曲》尤其如此,十九段變奏無一不切入肌理,有時深刻見骨。作為血肉之軀的人不免肉身的慾望,作為精神主體的人必有心靈的渴求,兩種情緒在音樂中交纏,彷彿交媾的人體,沉淪之後渴求抽離,但總在最後一刻戀戀不捨。

這曲子出版於一七〇五年,作曲時間可能正在一七〇三年他晉鐸前後。這讓人好奇揣想,二十五六歲的英俊青年,譽滿威尼斯的炫技小提琴手,登台演出總有樂迷興奮得暈倒在台下,是怎樣決心立下重誓,終身走一條安貧貞潔服從的道路?

或許這曲子本身就是告解。作曲家與慾望裸裎相對,每一次演奏釋放這慾望,又情不自禁重新捕捉。

總譜就是他的懺悔錄。


韋瓦作品第一號第三重奏鳴曲D小調第十二首《佛莉亞狂舞曲》
A. Vivaldi, “La follia,” Trio sonata for two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 in d minor, Op.1 no.12 (RV6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那瓜書房|Nakao Eki
87會員
300內容數
我是一個識字不多的蕃人。出身東台灣,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定居荷蘭,從事翻譯、寫作、研究、原住民運動。
2025/03/22
部落深處那幢紅磚紅瓦的建築其實不是關帝廟。他五歲時第一次發掘這祕密。
Thumbnail
2025/03/22
部落深處那幢紅磚紅瓦的建築其實不是關帝廟。他五歲時第一次發掘這祕密。
Thumbnail
2024/11/04
老人告訴我,我們部落裡本來有神社。他說得出當年鳥居和參道的確切位置。他記得某個貪玩的童年夏夜,螢火蟲煙霧一般,從參道兩側水渠冉冉升起。有個女人頭頂陶甕從鳥居前經過,剪影短暫遮蔽那迷離光幕。
Thumbnail
2024/11/04
老人告訴我,我們部落裡本來有神社。他說得出當年鳥居和參道的確切位置。他記得某個貪玩的童年夏夜,螢火蟲煙霧一般,從參道兩側水渠冉冉升起。有個女人頭頂陶甕從鳥居前經過,剪影短暫遮蔽那迷離光幕。
Thumbnail
2024/08/01
三島由紀夫就像他筆下的溝口,其貌不揚且瘦弱,因自卑而崇尚絕對的美,對此抱著病態的癡迷。他和溝口的差別在於,溝口放火燒了金閣寺,而他既已在小說裡燒去絕對的美,就像暫時吃了解藥一般,可以振作起來。
Thumbnail
2024/08/01
三島由紀夫就像他筆下的溝口,其貌不揚且瘦弱,因自卑而崇尚絕對的美,對此抱著病態的癡迷。他和溝口的差別在於,溝口放火燒了金閣寺,而他既已在小說裡燒去絕對的美,就像暫時吃了解藥一般,可以振作起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前老闆喜歡瓦力的文章。 一開始我還感到困惑, 瓦基? 瓦力? 後來去查了一下才知是不同的作家。 以前幾乎沒在聽音樂, 連KTV都很少去, 這半年來接觸搖擺舞Swing Dance💃 🕺 , 才比較常聽爵士樂。 不過我還是抓不到第一拍, 每次都很尷尬地跟舞伴說可否提醒我第一拍。 有一個跳國標舞的大
Thumbnail
前老闆喜歡瓦力的文章。 一開始我還感到困惑, 瓦基? 瓦力? 後來去查了一下才知是不同的作家。 以前幾乎沒在聽音樂, 連KTV都很少去, 這半年來接觸搖擺舞Swing Dance💃 🕺 , 才比較常聽爵士樂。 不過我還是抓不到第一拍, 每次都很尷尬地跟舞伴說可否提醒我第一拍。 有一個跳國標舞的大
Thumbnail
自古以來,無論是平面藝術、音樂藝術甚至是文學領域,創作靈感的多元交錯也讓藝術呈現有了更多可能。
Thumbnail
自古以來,無論是平面藝術、音樂藝術甚至是文學領域,創作靈感的多元交錯也讓藝術呈現有了更多可能。
Thumbnail
去年一段從新竹通勤到臺北工作的日子,只要下班一上了車,我都會播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因為時間很剛好,只要聽見第四樂章的女聲獨唱,睜開眼睛就是新竹街景。現在再聽這首樂曲,彷彿會聞到客運皮椅的氣味,還有迎向自由時間的心情。
Thumbnail
去年一段從新竹通勤到臺北工作的日子,只要下班一上了車,我都會播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因為時間很剛好,只要聽見第四樂章的女聲獨唱,睜開眼睛就是新竹街景。現在再聽這首樂曲,彷彿會聞到客運皮椅的氣味,還有迎向自由時間的心情。
Thumbnail
第一次聽見這首作品,大概是2010年前後,那時因為人生遭逢巨變,身心靈都起了相當大的變化,為了尋求慰藉,瘋狂迷上馬勒。
Thumbnail
第一次聽見這首作品,大概是2010年前後,那時因為人生遭逢巨變,身心靈都起了相當大的變化,為了尋求慰藉,瘋狂迷上馬勒。
Thumbnail
韋瓦第所有音樂極為性感,譜寫於青年時代的《佛莉亞狂舞曲》尤其如此,十九段變奏無一不切入肌理,有時深刻見骨。作為血肉之軀的人必然有肉身的慾望,作為精神主體的人必然有心靈的渴求,兩種情緒在音樂中交纏,彷彿交媾的人體,沉淪之後渴求抽離,但總在最後一刻戀戀不捨。
Thumbnail
韋瓦第所有音樂極為性感,譜寫於青年時代的《佛莉亞狂舞曲》尤其如此,十九段變奏無一不切入肌理,有時深刻見骨。作為血肉之軀的人必然有肉身的慾望,作為精神主體的人必然有心靈的渴求,兩種情緒在音樂中交纏,彷彿交媾的人體,沉淪之後渴求抽離,但總在最後一刻戀戀不捨。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聲音關掉的影片? 無聲的恐怖片似乎不再駭人,而寂靜的喜劇片也似乎沒有那麼好笑。的確,音樂是影響我們情緒最直接有效的媒介。 任何一個空間,只要音樂一響起,整個氣氛就改變了,因此在日常生活裡,善加利用適當的音樂來搭配一天的作息,是形塑美好生活最容易也最方便的工具。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聲音關掉的影片? 無聲的恐怖片似乎不再駭人,而寂靜的喜劇片也似乎沒有那麼好笑。的確,音樂是影響我們情緒最直接有效的媒介。 任何一個空間,只要音樂一響起,整個氣氛就改變了,因此在日常生活裡,善加利用適當的音樂來搭配一天的作息,是形塑美好生活最容易也最方便的工具。
Thumbnail
如果用文學來比喻,我認為Weinberg的24首前奏曲,讓人聯想到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讓人想像那是在一個陰暗、潮濕、寒冷的環境下堅忍地活著,無法對人生所遭遇事物釋懷,最後用恐懼、懷疑、偏激與嘲諷的眼光看著世界。
Thumbnail
如果用文學來比喻,我認為Weinberg的24首前奏曲,讓人聯想到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讓人想像那是在一個陰暗、潮濕、寒冷的環境下堅忍地活著,無法對人生所遭遇事物釋懷,最後用恐懼、懷疑、偏激與嘲諷的眼光看著世界。
Thumbnail
    音樂實在是一種微妙的時間藝術,隨著音符的流動,一些已經遺忘的情境,無論時間的暌隔有多久、事情的性質多微細,總是能夠重新喚起一些新鮮的記憶;隨著旋律的前進,應、和、思、感,神奇地療治創傷、產生心靈的力量。         每次聆聽莫札特《第一號長笛協奏曲》的第二樂章,總會產生一種泫然欲涕的感
Thumbnail
    音樂實在是一種微妙的時間藝術,隨著音符的流動,一些已經遺忘的情境,無論時間的暌隔有多久、事情的性質多微細,總是能夠重新喚起一些新鮮的記憶;隨著旋律的前進,應、和、思、感,神奇地療治創傷、產生心靈的力量。         每次聆聽莫札特《第一號長笛協奏曲》的第二樂章,總會產生一種泫然欲涕的感
Thumbnail
他曾經夢想。他的音樂,能在維也納發光發熱大受歡迎。可惜,這個他認為是「世界上最棒的地方」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在維也納的十年裡。他從早期的一鳴驚人,到後來的落魄失意。以致生活潦倒、債台高築,卻無阻他成為多產的作曲家,寫下一首又一首不朽經典。
Thumbnail
他曾經夢想。他的音樂,能在維也納發光發熱大受歡迎。可惜,這個他認為是「世界上最棒的地方」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在維也納的十年裡。他從早期的一鳴驚人,到後來的落魄失意。以致生活潦倒、債台高築,卻無阻他成為多產的作曲家,寫下一首又一首不朽經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