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Ed van duijn on Unsplash安娜嫁給了外國人,婚後嫁雞隨雞跟先生搬到國外。先生之前跟已過世的妻子育有一個女兒,年紀跟安娜差不多,今年都過耳順之年了。去年安娜的先生得了癌症,臨開刀前被檢驗出COVID陽性,只能住在防疫旅館。醫生跟他們說只要先生連續兩次核酸測試陰性,就可以重新安排時間開刀。一個星期之後安娜的先生在防疫旅館檢驗出來COVID陰性,但是安娜卻被驗出COVID陽性。眼看先生腫瘤處疼得厲害,安娜打電話給先生的女兒,問她能不能帶她的父親去醫院再做一次COVID檢驗,因為只要拿到兩次陰性證明,先生就可以立刻入院開刀。沒想到女兒一口拒絕。她說父親入院開刀最好還是讓太太打理:「反正他可以再等一個星期,跟妳一起在旅館接受檢測,等妳們同時拿到COVID陰性報告,就可以一起入院開刀了。」安娜跟女兒說,病人因為腫瘤疼得難受,希望她能改變主意,帶她的父親去做測試 — — 患者已經是COVID陰性,沒有傳染的危險。但女兒說她有自己的家庭(先生、30多歲的兒子和20多歲的女兒),不想因為自己帶父親去醫院做檢查而為家人帶來風險。「妳給他多吃幾顆止痛藥就好了」這是安娜記得很清楚的一句話。又拖了10天,安娜和先生總算同時拿到COVID陰性測試報告,先生也順利入院開刀了。但因為這前後長達三個星期的延遲,開刀的時候安娜的先生已經被檢驗為癌症四期,腫瘤並且蔓延至頸部的淋巴結。那次開刀安娜陪先生在醫院住了將近一個月,那段期間女兒以「疫情嚴重」為理由,沒有到過醫院。又過了幾個月,安娜的先生癌症再度復發,又必須進醫院開刀,這次女兒帶著家人到醫院探病了。來探病的時候,他們一家買了咖啡和披薩在病房打牙祭,沒有招呼安娜一起享用,走的時候自顧自把所有的食物都帶走了,也沒問過好歹名義上是「繼母」安娜一聲。看到這裡也或許你會想,可能安娜的先生有大筆家產、而他的女兒則是財大氣粗的有錢人家千金。完全相反!安娜的先生之前為已逝的前妻散盡家產,跟安娜結婚的時候等於是「裸婚」,家裡所有的開銷包括醫療費都是安娜多年工作積蓄支付的。結婚之後,每次女兒一家來訪、或者聚餐女兒一家四口大吃大喝也都是安娜刷卡。女兒一家是典型的月光族,平時上館子、買奢侈品,但銀行戶頭少的可憐,沒有自己的房子,每個月剩下來的錢剛好夠交房租。安娜的先生解釋說他的女兒和女婿家境普通,安娜的經濟狀況好就只好多擔待。安娜前陣子在臉書上發現女兒參加了一個「遺產繼承法說明會」,擺明已經開始準備規劃老爸的遺產。問題是,結婚時安娜不想先生覺得資產差距過大,跟先生開了幾個聯名戶頭,並且把自己大部分的錢都轉到了聯名戶頭。這幾年來兩人買的房子也都是聯名的,等於先生憑空多了許多資產,可以想像女兒已經覬覦一陣子了。幾個跟安娜聊天的閨蜜一致建議她要超前部署:因為連自己父親都不願意伸出援手的女兒,可能就是第一個為錢翻臉不認人的。閨蜜們建議安娜讓先生儘早準備遺囑,被安娜拒絕了。她說不想讓先生因為錢的事煩心。安娜的事仍然懸著,每次她想到女兒一家子到餐廳吃飯就自動把帳單傳到她面前的樣子,她就心裡老大不舒服。她跟閨蜜說,如果之後真的錢被霸佔了,除了氣憤之外,也只能解釋為「上帝的旨意」。她說畢竟女兒在一家教會服侍,還是教義班的講師,熟讀上帝話語的她應該會是個好基督徒。閨蜜問安娜怎麼解釋「拒絕帶已經是CIVID陰性的老爸去做第二次檢驗」的行為,安娜說「也許這也是上帝的旨意吧!也許世人眼中的惡人也有上帝安排的使命。」按照這個邏輯,害死耶穌、之後愧疚自殺的猶大也是一種天命的安排吧。別人的家務事外人很難憑斷。不過,「不願帶老爸去醫院檢查」這種事在華人社會應該絕少發生 — 因為兒女就算心裡百般不願意,想到「不孝」這頂大帽子也不敢造次。安娜的先生置身於「孝道」不盛行的地方,是幸還是不幸呢?相關文章:「反正就這樣 」的哲學講到每天得在車上浪費好幾個小時,而且解決之日遙遙無期,他們只是搖搖頭,然後笑笑說「反正就是這樣(It is what it is),提早出門就是!」medium.com卡圖隆奇遇記(又記):美少女的遺憾我不知道這個小女生的未來會怎樣。如果能夠重來,我希望當年有機會在她離開之前跟她說上話,也許一切都會不同。 只是當時已惘然…medium.com喜歡我的文章?請加入「火山腳下的二三事」臉書專頁,追蹤最新動態。https://www.facebook.com/NewLifeInAlbay/更多我在Medium.com 的文章,請點選下面連結:「一覽無遺」:所有文章列表(更新至2021年7月)「職場生涯的二三事」、「火山腳下的二三事」專刊newlifeinalbay.medi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