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不明白,在這院裡,人算個什麼東西?像狗、像貓、像耗子,什麼都像,就是不像人。」
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DVD封面與原作《妻妾成群》書影。圖源
「讀影戲院」是我與中文系朋友.咖啡因合作的Podcast節目,分享由小說改編的電影。
讀書的讀、電影的影,諧音毒癮,因為我們都覺得好看的小說電影會讓人上癮。
不論電影和小說是基於史實或幻想,我們相信好故事的本質是一樣的——
能觸動人心,並久存於記憶之中。
第三集「大紅燈籠高高掛」收聽:Apple Podcast |First Story
開場雜談
咖:「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電影是1991年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妻妾成群》,這部電影裡的旗袍真的都超美。」
葉:「1990年代很經典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和《活著》,這三部都是小說改編的,我們會用連續三集的時間來介紹,能更完整地透過小說和電影一起了解中國近代史。」
葉:「《大紅燈籠高高掛》時代背景設定在中國1920年代北洋軍閥混戰到第一次國共內戰之間的幾年。女主角頌蓮是唸過半年大學的女學生,家裡破產才嫁人,電影開頭頌蓮的後媽問他要嫁有錢人還是一般人,嫁去有錢人家是做小老婆的,她嫁進去後是四太太,然後在短短一年裡就歷經了各種宅鬥。」
咖:「距今一百年前,好像很遙遠,但比起其他時代,又因為有照片和影片而不那麼有距離感。」
原作、導演與主演
咖:「蘇童(1963-),原名童忠貴,中國當代作家,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主要作品有《妻妾成群》、《罌粟之家》、《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我的帝王生涯》等,被視作是中國當代
先鋒派新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中國讀者認為,蘇童在描寫女性心理上相當細膩,寥寥幾句卻能將江南女性晦澀陰濕的感情與慾望生動勾勒。
蘇童是當代最具影響力、最受推崇的作家之一,他在2005年受訪時提到:
「作家要永遠有膽量、有勇氣寫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領域。人們往往忽略了對作家的能力要求,這個能力並非把握現實的能力,而是建構現實的能力。」
葉:「而
張藝謀(1950-)是知名的中國導演、攝影師,代表作有《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歸來》等,其實他早期的人生經歷很坎坷,1968年至1971年陝西文革時期,在高中畢業後到農村
上山下鄉勞動;1971年至1977年在棉花場當工人,1978年文革結束後才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進修。」
「他早期的作品反映了中國近代的種種悲劇,成就許多犀利寫實的經典,卻被認為在2000年後開始走下坡,很多台灣人覺得是中共越來越不給創作自由,導致他只能拍很微妙的商業片,再也拍不出《活著》或《大紅燈籠高高掛》這種批判社會的巨作,中國有些人覺得他是被萬惡的資本主義荼毒了,也有些人感到惋惜。」
2018年金馬55時以《影》獲得最佳導演的張藝謀。圖源
咖:「看到新聞有點難過,大家記得2020年中國不准他們的電影參加台灣的金馬獎、自己辦了金雞百花獎嗎?張藝謀的新作《一秒鐘》以文革為背景,講述3個不同背景的人如何結緣,2019年已經退出柏林影展,大部分都認為是政府施壓,本來要在金雞獎開幕全球首映,但在最後關頭出現「技術問題」未能公開在世人眼前。」
葉:「我們常說生命的每一段經歷、刺激都會成為創作的養分,對張藝謀而言文革和上山下鄉就是他經歷過的人生,如今政府卻不讓他講,真是令人唏噓不已。不過中共再怎麼阻撓,世人依然會記得他的偉大!2011年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舉行影史百大華語電影票選,《大紅燈籠高高掛》排第50名,而蘇童的《妻妾成群》名列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的第81強。」
咖:「
鞏俐 (1965-)是中國演員、製片人,是世界影史第一位主演片包攬歐洲三大影展最高獎的女演員,是最受認可的東方女演員,2008年時入籍新加坡。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活著》和《霸王別姬》,鞏俐也有演出一以1930年代上海灘背景的電影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改編自作家巴金的兒子李小棠寫的小說《門規》。」
舊時代的氛圍
咖:「故事發生在1920年代。雖然滿清被推翻了、民國也建立了,中國政局卻持續著動盪不安,北洋政府沒能建立強力的中央政府,軍閥混戰的狀況從1916年袁世凱去世延續到1928年,蔣中正領導的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中國,各路軍閥卻對中央政府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在這樣分裂的社會,小老百姓往往是最苦的。當時文化上有白話文運動、物質上已經引入電燈和不少西洋的現代產品,但是制度和精神層面的進步速度趕不上物質,舊時代的思想依然瀰漫在社會中。」
葉:「在原著小說《妻妾成群》裡我們可以讀到,陳家上百年的老宅內部也裝了電燈,而電影加入了很大的改動,讓陳家老宅維持清朝沒有通電的狀態,導致傍晚後就要派人點燈籠,也才有了「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劇名和夫人們排排站等著老爺點燈的經典場面,凸顯出陳家迂腐耽溺於舊朝風光,不願面對外頭的世界如何變化。」
電影在山西喬家大院拍攝,建築始建於1756年。圖源
葉:「講到小老婆文化,民國建立時男女平等思想萌芽,但民間納妾風氣依然盛行。北洋時期的法律中,男性和妾不是婚姻關係而是契約關係,妾擁有私產持有權、被贍養權與一定的遺產繼承權。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公布的《民法·親屬編》規定男女地位平等的一夫一妻制,雖沒提到妾,但司法解釋和實踐中,妾的家屬身份仍被認可。」
咖:「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提倡男女平等,但從高級領導人到普通黨員,都可見重婚現象。」
葉:「我們該慶幸至少徐志摩有先和張幼儀離婚……大家可能對張幼儀的印象停留在她被稱為是中國第一個離婚非休妻的女性,其實後來她也成為事業女強人。三妻四妾這種文化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嚴格禁止了「納妾制」才結束。」
咖:「如果對張幼儀和徐志摩的故事有興趣,可以看《人間四月天》這部公視的電視劇,裡頭就有離婚後張幼儀變成女強人,回頭跟在婚姻裡苦惱的志摩談心的劇情!」
燈籠豔紅,人心灰暗
咖:「在分享心得之前我們先點出原作和電影明顯的不同。除了前面提到的,電影裡陳家沒有電燈需要點燈籠這個最大的不同外,電影為了利用下雪營造出淒涼感而將故事地點改在北方的上海,原著妻妾成群的地點是在長江以南。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片名就將這部電影最重要的物品點出來——紅燈籠。在電影中,陳老爺在哪位太太那裡休息,哪個院子的紅燈籠就會被點亮,這是陳家祖上傳下來的規矩,表面上代表老爺的寵愛,其實也暗喻了女子在陳家的權力。在電影裡,紅燈籠被點亮,那位太太就能享受搥腳,並且向老爺提出要求也更容易被答應。例如某天頌蓮不想去飯廳吃飯,要人端來屋子裡與老爺兩個人吃,這雖然不合祖上的規矩,但老爺應允了,這是因著老爺的寵愛而有的特權。
再者,二太太也曾向頌蓮提及,燈籠亮了,那位太太也會有比較好的待遇。電影是用紅燈籠強化了老爺對他的太太們的影響。」
受寵與權力的關聯參見片段:
【暴雷警告】
咖:「電影中還有封燈,在頌蓮假裝有孕被拆穿後,老爺下令封了四院的燈,來服侍頌蓮的也只剩年邁的老侍女,封燈意味著頌蓮再也不會受到老爺的寵愛,在陳府的權力也一落千丈。」
咖:「小說沒有假裝懷孕這段。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雁兒房間裡的紅燈籠!雁兒是陳府的下人,被老爺寵幸卻因為出身而無法成為太太,她做著當太太的夢,在房間裡收集了那些破掉的燈籠,重新修補後點亮,然而這些燈在她被頌蓮告發以後都燒毀了,雁兒的生命也在這裡結束。她偷偷地點燈籠,與老爺的關係也是暗地裡的。紅燈籠明喻陳老爺的寵愛,對陳府太太們來說也是權力的象徵。然而不管燈籠點與滅,還是對丫環的施捨,都是陳老爺決定的,更凸顯了電影中女子的命運被男人決定的悲哀。」
葉:「小說裡沒有燈,是頌蓮在廁所發現雁兒想消滅掉的詛咒證據,逼她把髒的紙吃掉,過不久雁兒就病倒了。」
咖:「是呀。而電影的色調與場景也很值得留意,陳府的牆樓高聳灰暗,電影後半段下了雪也是死沉沉的顏色,陳府裡的人被困在這高牆中,即便點了燈籠,色調也是像血一樣腥紅,沒有半點溫暖的感覺。」
葉:「一開始頌蓮嫁入陳家是夏天,但電影塑造的氛圍一直有種哀涼的氣息,到秋冬更是變的寒冷刺骨。」
第一年頌蓮自己提著箱子來到陳家,還是女學生的打扮。圖源
「妻妾成群」的男性
葉:「原作《妻妾成群》中對於陳家少爺飛浦的描寫更加詳細,飛浦和頌蓮之間的互動更頻繁,而不僅只是電影中那樣驚鴻一瞥和生日買醉的曖昧,也寫出飛浦和竹馬——顧三少爺之間有很明顯的同性情愫,同時更證實,飛浦是因從小看女眷們勾心鬥角互相算計導致有了厭女傾向。我很喜歡一個段落是飛浦知道頌蓮有一把父親遺留的簫,就幫頌蓮找了顧三少爺當老師。」
原作節錄:
頌蓮說,就怕我用不上那份心,我這人的心像沙子一樣散的,收不起來。
顧少爺又笑了,那就困難了,我只管你的簫,管不了你的心。
飛浦坐下來,看看頌蓮,又看看顧少爺,目光中閃爍著他特有的溫情。
簫有七孔,一個孔是一份情調,
綴起來就特別優美,也特別感傷,吹簫人就需要這兩種感情;
顧少爺很含蓄地看著頌蓮說,這兩種感情你都有嗎?
頌蓮想了想說,恐怕只有後一種。
顧少爺說有也就不錯了,
感傷也是一份情調,就怕空,就怕你心裡什麽也沒有,那就吹不好簫了。
葉:「這一段的描寫真是十分溫柔!非常推薦大家去看原作,一起體會蘇童老師文筆的魅力。電影礙於篇幅,頌蓮依舊有一把父親留下的簫,但沒有飛浦、頌蓮與顧三少爺三人的劇情,簫只剩被陳老爺奪走的下場。」
由男人(父親)給予又被男人(丈夫)奪走,就連簫也是男性權力的象徵。圖源
葉:「陳老爺陳佐千在電影裡連名字都沒有,也不曾有過正面鏡頭,因為他就是當時納妾男性的縮影,他可以是任何一張臉。陳老爺在家裡神氣的像皇帝似的,其實他無力挽回家業的沒落,出了老宅他就是個舊時代的仕紳,沒什麼好顯擺的,再活久一點,說不定還會看到自己家被共產黨批鬥的現場(鬥地主)。」
「飛浦作為少爺在外頭遊歷、做菸草生意,忙東忙西,但發展的也不好,真要說,其實這兩個男人都沒什麼擔當,但陳老爺是連品行都很糟糕,罔顧人命。」
咖:「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頌蓮看見三太太被殺之後驚魂未定,陳老爺問她看到什麼,她說『殺人』,而陳老爺大聲道:『你什麼都沒看到!』
倔強的凋零
葉:「小說和電影,我很難說比較喜歡哪一個故事,我覺得電影真的是很美很美的驚悚片,不是一般鬼片jump scare那種驚嚇,是把禮教吃人活生生演出來的驚悚。兩個媒介傳達的核心有些不同,電影的紅燈籠強化了對中國古代封建傳統的諷刺和女人只是男人玩物的地位。頌蓮在電影裡更投入後宮遊戲、更狠辣,小說中則是一點一滴慢慢被摧毀、崩裂,在小說裡我們可以看到頌蓮更細膩的變化,但電影的美學帶來衝擊感不亞於劇情的震撼,會推薦大家都去品味。」
咖:「其實看完這部作品,有蠻深的感觸,身段柔軟或容易被馴化的人在當時的社會中生存更佔優勢,桀傲不馴的人容易在時代的洪流中被折斷,非死即傷。
頌蓮原本是一名女學生,在那個年代,女孩子能上大學是很不容易的,她本來就不甘平凡,和母親說要出嫁也像是被逼到盡頭的賭氣。到了陳府,她也一直在維護自己的尊嚴,包括不許雁兒輕視她、和三太太較量。可是她太年輕了,終於見識到二太太的手段,在不小心害了雁兒和三太太之後瘋了,讓她瘋的大抵不是這宅邸裡的勾心鬥角,而是對於宅邸裡生命的漠視,並且自己也成為殺人的其中一員。」
瘋癲的頌蓮做回乾乾淨淨的女學生模樣,表情卻是嫁入陳府後少有的溫和平靜。圖源
延伸閱讀
葉:「大家還記得國中的國文課文嗎?
琦君的〈髻〉 就是作家回味自己的母親和姨娘的散文。」
「那篇散文主旨是透過髮髻帶出母親和姨娘之間年輕時的彆扭,和多年以後追憶故人感慨,我覺得在看完虛構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和《妻妾成群》之後,雖然琦君的媽媽和姨娘沒有上演很浮誇很刺激的宅鬥,但真人真事的回憶讀起來會讓人有種很淡卻很悠長的悵惘和感慨。」
咖:「清末民初,除了納妾和重婚外,還有所謂的
童養媳 現象,從小將女孩送養給別人家當婢女兼未來的媳婦。各位可以
沈從文的〈蕭蕭〉一文,更了解早年女性遭受的不平等與艱辛。」
下一集將帶來1993年的《霸王別姬》,改編自香港作家李碧華的同名小說。
讀影戲院,為你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