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連怎麼複雜都想不到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身為一個幾乎任何空當就會開始聽Podcast的重度使用者,常常會在不同節目或訪談中尋找寫作的靈感。
這次聽了《星箭廣播 EP.145 對網路的幻滅(ft. 李如一)》內容,時間拉回十年之前當時人們是怎麼看待十年之後呢?
一名PTT網友詢問MAC播放CD音樂的軟體,底下某一個留言問『怎麼不直接把CD裡頭音樂轉檔播放就好』
『我只是想麻煩一點,像以前那樣光碟機播放,然後光碟聽就這樣的想法而已』
raw-image

身為一個80年代出生的小孩,這段成長過程伴隨著大量科技的演進,經歷過卡夾錄音機到CD Player、MP3到串流,因為資訊相關的學經歷,被科技推著走享受著每個時期演進的便利,成為生活理所當然的一部分。

這部分慢慢成為習慣,習慣簡化與便利帶來的頻率迅捷反饋。刻意複雜這件事似乎成為一個反對黨的說詞。
『可不可以說重點?這太複雜了吧?沒有其他簡化一點的方式嗎?』
這讓我回想起十幾年前買來,直到現在卻一直沒看完的書《網路讓我們變笨 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

想想這十年來讀不完這本書的最大原因,可能是自己就是網路時代下的重度使用者,工作、生活、娛樂、交通,甚至倒個垃圾也要查詢一下幾點?在哪邊?有垃圾車,這種便利又立即得到回覆的日子,不知不覺取代了以前去帶陌生的外縣市得要先去便利超商買份當地地圖的麻煩生活模式。

回到星箭廣播節目中聊到的《Don't Let Me Think》,這本當初我們學習網頁設計奉為圭臬的重要書籍,裡頭不斷的重複一件事『簡單直覺』,可以讓人點一次就解決的,不要讓人點擊兩次。
還記得十年多前Facebook在台灣興起是為了一款種菜偷菜遊戲,當時更勝於Facebook的社群平台反而是界面更加簡單的Plurk。
十年之前簡單直覺設計的觀念還非常新穎,但十年之後的我們已經深陷這種設計帶來的強大制約力,不斷在追求怎樣讓受眾可以在第一層思考就做出選擇,好讓你能多留一點在網站使用上。

瀏覽時間、眼球停留這個觀念,十年之後已經深植到不僅是資訊相關從業人員,到一般民眾、50年代以前的長輩們也能理解這對目前這時代有多重要,只是十年之前我們從部落格、網頁的設計慢慢延伸至十年之後的影音社群時代。
社群媒體、App這些在十年前發酵的網路產品都繼承這想法,像達爾文進化論不斷地演化。

十年之後Youtube帶來的影像自媒體普及,開始了嚴謹設計影音每分每秒的感官回饋,直接又快速的滿足感越來越容易被打到,也一再加強期待,不可否認的我們就想要更多、更快。

不過另一方面,身為人類的我們除了渴求社群與流行的共同連結,相反也渴望與眾不同的優越感、個體努力過程的被肯定,於是創作不僅僅要有簡單、直覺、暴力反饋目的以外,擁有複雜儀式感的相關產業也因應而生。
在Youtube上看廚師處理複雜工序的餐點、極難達到的旅遊Vlog、幾分鐘看完一本書或電影,這一系列需要時間、技巧與經驗養成的紀錄創作越來越受歡迎,似乎透過剪輯、拍攝讓原本觸不可及的知識變得不再艱難異常、耗工費時,在受眾與創作者中建立一個看似簡單直覺卻又複雜卓越的滿足矛盾。

raw-image

簡單回顧了這十年來受網路影響受眾與創作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後,重新翻閱了這本2010出版的《網路讓我們變笨》,十年之前的學者是怎麼想像、描述十年之後呢?

第五章有提到關於電視收看率與網路使用率的關係,很有趣的在當時網路使用率不斷攀升向上的同時,看電視節目的時間並沒有下滑,反而是持平或跟著一起上升,十年之後很難想像,想想自己有多久沒看電視節目了?
畢竟當時網路雖帶來強大的互動性,但對於共同影音題材的最大來源還是電視公司製作的節目,當時這種高度重疊性讓每個人可分配時間大大改變,相對的紙本閱讀時間是第一個被割捨的。

十年之前數位化帶來的衝擊,先改變了文字媒介,媒介與媒體之間的界線當時就開始模糊甚至漸漸消失;十年之後,我們習慣了閱讀數位文字媒介,緊接著我們也割捨了電台、電視媒介,有了Podcast、Youtube、Netflix、Twitch。


我們用一個全功能的工具取代眾多單一功能的工具。


在發行商眼裡,數位製作、發行的經濟效益幾乎比先前來得更優、消耗的成本卻更少,在資本主義無法遏止的邏輯上看來,所有媒體公司都將透過網路發行數位版本,消費者未來的成長性也都會集中在網路上。

這點十年之前確確實實的預測了現在的趨勢,未來知識與文化存在在萬用媒體的數位檔案裡。


新媒體永遠不會只是舊媒體的擴充,也不會放著舊媒體不管。他會不停壓迫舊媒體,直到它為舊媒體找到新的型態或定位。

書裡談到的是紙本與報業,記得當時還在唸圖資的我,教授也常常把紙本未來拿出來討論。裡頭聊到紙本裡頭註解這用法,在網路媒體的套用下變成『超連結』呈現,大大的改變我們閱讀時腦袋的體驗。
超連結不只有跟註解這種『指向』說明的功能,更多的是把我們『推向』另外相關文本去;本是單一對瀏覽文本的幫助,卻了帶來了干擾,相互牽連無法分割。

裡頭談到除了超連結以外,還有一點逐漸減弱我們對單一文本的注意力。
『線上資源的便利搜尋性』,我們不只在單一文本的超連結上跳躍,也可以輕易的在各種數位文本之間來去自如,好像奇異博士的傳送門,我們只想到我們想得到的地方去。
不再將注意放在文本傳達的意思,更多的是將注意力放在當下搜尋強烈的字眼或段落,線上作品也變得有點支離破碎。

十年之後,發覺自己深深受到當時就開始的這種數位文化影響,開始習慣在同一段時間收集多樣的資訊,「分心科技生態」一詞在當時就被科幻作家多克托Cory Doctorow提出,我們開始享受在閱讀、聆聽、觀賞之間來去切換的方便,不必像過去那樣得必須開啟另外一個電器,不必在一堆書籍跟唱片中尋找當下想要的滿足。


容易取得時,我們通常偏好簡短、有甜頭、輕薄的資訊。

這章最後聊到創作方面,十年後在大家頭腦逐漸適應資訊交織的思考模式後,廠商為了迎合顧客的期望、日漸縮短的注意力與搜尋引擎的優化,也開始對內容設計產生質變、分割。
這本書當時提到的是「分別計價」,音樂被拆開單曲販售、報章雜誌文章被單篇購買閱讀。

十年之後看來,分別計價被廣泛應用在一些遊戲跟影音服務上,不過近幾年訂閱制興盛,在想很大的原因是數位化門檻的再次降低與競爭大幅提升,為了能更好吸引與制約顧客產生的變化,或許在往後十年看來訂閱制也會產生變革。


raw-image

最後聊到十年之前的之前『圖書館』,圖書館是種更早期的科技媒體,公共圖書館可謂是人類史上第一個資料伺服器。
社群與科技的發展改變人類看待跟需要資訊的模式,這態度與偏好不僅影響發行商,也會具體的表現在圖書館設計上。

過去自己青少年時期長時間泡在圖書館翻閱各種書籍、吸取各種不同類別的資訊,裡頭提供的電腦也僅供查詢書籍目錄;而十年之前圖書館開始提供免費上網及公用電腦的服務,連線網路電腦居中放置,書籍印刷資料放置在兩旁書櫃。

十年之後圖書館更增添了影音閱覽區,本來規劃上網瀏覽的電腦也如同早期書籍印刷資料,被安置在邊角、樓梯走道旁,圖書館的空間配置強烈體現新媒體帶來的景觀。

需求可立即性地被滿足帶來的創作,十年之間塑造了一個相互依賴的循環體系。
十年前網際網路似乎並沒有強迫我變更思考習慣,但十年之後我確確實實因為自身使用網路而帶來思維上的變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記得餵貓沒毛病的沙龍
8會員
7內容數
與貓一起疑惑?一起抱怨?一起莫名其秒的人類觀察日誌
2022/05/23
近期休憩時間被Youtube推薦看了知名韓國綜藝節目Running Man的片段。 裡頭諜對諜或分組競賽的有趣搞笑企劃,讓身為創業業者的我在面對目前疫情與通膨雙壓力下,有了許久不見的大笑。 大笑之後,突然覺得目前國際發生的兩大紛爭俄烏與以色列槍擊,跟這些競賽節目或活動都有某方面雷同,而歷史似乎也不斷
Thumbnail
2022/05/23
近期休憩時間被Youtube推薦看了知名韓國綜藝節目Running Man的片段。 裡頭諜對諜或分組競賽的有趣搞笑企劃,讓身為創業業者的我在面對目前疫情與通膨雙壓力下,有了許久不見的大笑。 大笑之後,突然覺得目前國際發生的兩大紛爭俄烏與以色列槍擊,跟這些競賽節目或活動都有某方面雷同,而歷史似乎也不斷
Thumbnail
2022/05/09
這幾天看網上紅了一個特別的社群APP《BeReal》 有鑒於最近IG上發生了之前照片消失跟差點被停權,加上越來越困難經營的觸及率,一直有在專注一些新的網路社群。 小玩了一下這款爆紅的APP,理解了設計理念,不經讓我想起了一本愛書。 用戶得在分享完自己後才有權限可以瀏覽他人。 紀錄世界還是評價自己
Thumbnail
2022/05/09
這幾天看網上紅了一個特別的社群APP《BeReal》 有鑒於最近IG上發生了之前照片消失跟差點被停權,加上越來越困難經營的觸及率,一直有在專注一些新的網路社群。 小玩了一下這款爆紅的APP,理解了設計理念,不經讓我想起了一本愛書。 用戶得在分享完自己後才有權限可以瀏覽他人。 紀錄世界還是評價自己
Thumbnail
2022/05/02
就算不怎麼看新聞的人,也應該知道今年最恐慌的事件之一,俄烏戰爭。 緊張的局勢被比擬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戰事相關新聞也發現現代戰爭已經不僅僅人類與人類的戰鬥,更多的是機械、電腦、人工智能的比拼。 這樣的對決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時間拉回十年之前之前。
Thumbnail
2022/05/02
就算不怎麼看新聞的人,也應該知道今年最恐慌的事件之一,俄烏戰爭。 緊張的局勢被比擬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戰事相關新聞也發現現代戰爭已經不僅僅人類與人類的戰鬥,更多的是機械、電腦、人工智能的比拼。 這樣的對決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時間拉回十年之前之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記得前幾天聽PODCAST的時候,有聽到經過統計,現在人類在閱讀型的文章,整體專注力大概只有前26秒,不同於以往的傳統媒體,記者都大篇幅且落落長地陳述。現在反而越長越硬的報導,越難受到讀者的青睞。
Thumbnail
記得前幾天聽PODCAST的時候,有聽到經過統計,現在人類在閱讀型的文章,整體專注力大概只有前26秒,不同於以往的傳統媒體,記者都大篇幅且落落長地陳述。現在反而越長越硬的報導,越難受到讀者的青睞。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專注力左右了人的靈性生活 社科小常識:前影音時代的資訊基模,是線性順序、片段式的 應用小撇步:提防客體媒體手段,改變主體慾望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專注力左右了人的靈性生活 社科小常識:前影音時代的資訊基模,是線性順序、片段式的 應用小撇步:提防客體媒體手段,改變主體慾望
Thumbnail
你以為的新聞 「你的資訊都從哪裡來?」是什麼開始我對這個題目感到興趣呢?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幾年前,某次音樂活動的審查,席間和另一位大學老師閒聊,他說: 哇喔。 手要抓取,必先動肩,事必有因,流水皆有源頭。這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開始研究資訊都哪來這件事,不過先來說說不同時代對「資訊」認知的差異。
Thumbnail
你以為的新聞 「你的資訊都從哪裡來?」是什麼開始我對這個題目感到興趣呢?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幾年前,某次音樂活動的審查,席間和另一位大學老師閒聊,他說: 哇喔。 手要抓取,必先動肩,事必有因,流水皆有源頭。這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開始研究資訊都哪來這件事,不過先來說說不同時代對「資訊」認知的差異。
Thumbnail
這次聽了《星箭廣播 EP.145 對網路的幻滅(ft. 李如一)》內容,時間拉回十年之前當時人們是怎麼看待十年之後呢? 找了本十年之前描述未來的書,看看十年前我們怎麼看現在。
Thumbnail
這次聽了《星箭廣播 EP.145 對網路的幻滅(ft. 李如一)》內容,時間拉回十年之前當時人們是怎麼看待十年之後呢? 找了本十年之前描述未來的書,看看十年前我們怎麼看現在。
Thumbnail
上星期五參加了一場東北角觀光座談會,藉此也快速整理一下之前的筆記,其中對很多在地業者來說感到最困難的莫非就是如何行銷,這裡也來記錄一下。 但正因如此,現在也正是前所未有資訊碎片化的時刻。 而以音樂來說,串流平台已是趨勢,但有趣的是碎裂的更加嚴重。 台灣最主要的網路資訊來源,就是臉書和Line。
Thumbnail
上星期五參加了一場東北角觀光座談會,藉此也快速整理一下之前的筆記,其中對很多在地業者來說感到最困難的莫非就是如何行銷,這裡也來記錄一下。 但正因如此,現在也正是前所未有資訊碎片化的時刻。 而以音樂來說,串流平台已是趨勢,但有趣的是碎裂的更加嚴重。 台灣最主要的網路資訊來源,就是臉書和Line。
Thumbnail
身在數位媒體時代,以下這些行為應該是大家的共同生活: 每天接收雪片般飛來的即時新聞快訊、每天在社群媒體接收片段的圖文訊息(通常粉絲數眾多的都是圖片勝於文字)、每天坐下來就是想看電視、聽廣播、滑手機、滑平板、開電腦、很久沒有看長篇大論的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勵志書、教科書、輕小說、圖文書)。
Thumbnail
身在數位媒體時代,以下這些行為應該是大家的共同生活: 每天接收雪片般飛來的即時新聞快訊、每天在社群媒體接收片段的圖文訊息(通常粉絲數眾多的都是圖片勝於文字)、每天坐下來就是想看電視、聽廣播、滑手機、滑平板、開電腦、很久沒有看長篇大論的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勵志書、教科書、輕小說、圖文書)。
Thumbnail
真相不重要?!只因人們更信他們的「事實」!  你以為我介紹這本書只是要說網路讓你變笨!別逗了!這本書沒那麼膚淺!你沒看到,書名後面是問號「?」好嗎?  你一年看到的文字有上百遍跟你說網路不好,紙本書沒落了,人們不再閱讀了……,有多少位作者會說這一切都是資訊「歷史的演變」、「科技革命」呢!
Thumbnail
真相不重要?!只因人們更信他們的「事實」!  你以為我介紹這本書只是要說網路讓你變笨!別逗了!這本書沒那麼膚淺!你沒看到,書名後面是問號「?」好嗎?  你一年看到的文字有上百遍跟你說網路不好,紙本書沒落了,人們不再閱讀了……,有多少位作者會說這一切都是資訊「歷史的演變」、「科技革命」呢!
Thumbnail
  這是我參加某個線上課程的時候,從講師口中聽到的。     他說,網路上的商業文章盡可能簡單明瞭,最好是小朋友都能看得懂的程度,他已經很久沒有用成語了,如果不小心用成語還會把它特地改掉,而且一個段落不要超過三句,盡可能列點並佐以圖表。           「──因為現代人都有閱讀障礙。」   也
Thumbnail
  這是我參加某個線上課程的時候,從講師口中聽到的。     他說,網路上的商業文章盡可能簡單明瞭,最好是小朋友都能看得懂的程度,他已經很久沒有用成語了,如果不小心用成語還會把它特地改掉,而且一個段落不要超過三句,盡可能列點並佐以圖表。           「──因為現代人都有閱讀障礙。」   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