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的我_呼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那是我當時僅十六年的人生裡,第一次走進名為「呼吸照護病房」的地方。
找不到病房、不知道必須戴口罩,跟著父母走進這裡的我很迷茫。
隔離病房與大廳的門打開了,走到底的那間病房沒有關門,熟悉的面孔陸陸續續在我眼前出現。
在病房最中央,是我有些熟悉,卻又極度陌生的人——病床旁的輪椅上,坐著我的曾祖母。
在那一瞬,十多年來我與她的記憶,湧了上來。
一年之中,我幾乎只有春節那幾天,才會回到奶奶家,曾組母總坐在當初我爸媽的新婚房旁,那個專屬於她,我與其他人從來不會去坐的位置。
記憶裡,曾祖母大多時候都記得我媽,也就是她孫媳婦的名字,然而我的名字,她幾乎沒有憑自己的印象喊出來過。
我倒是不怎麼介意,畢竟我得坦承,我對她也沒有那麼大的關愛。
「家族」對我來說,是個很抽象的概念,有些人和你留著部分相同的血液,卻互不相識,這樣的關係讓我很不知所措。
「家」對我而言,就是爸爸、媽媽和我,沒有兄弟姐妹,我的家人就只有父母,家族於我而言就只是逢年過節,互相吹噓、較勁,噓寒問暖的存在。
我不是不尊重源頭,只是太過陌生,尤其是那些分枝的,人生經驗不足的我,還沒有那麼多偽裝可以面對。
沒有足夠的家的觀念,大概是現代人的通病,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一定願意為他們把屎把尿,更何況是相形之下更疏遠的。
我的心裡抗拒著與他們接觸,發自內心的抗拒,對我來說,他們就只是留著相同血液、認識的陌生人,然而走進這間病房,讓我產生了不一樣的想法。
我來的並不甘願。
見到已經有些睜不開眼的曾祖母,我沒有太大的感受,只是一直看著照顧她的外籍護工替她按摩小腿。
她還是不記得我,連我媽也忘了,只記得我爸這個孫子。
在病房待了一陣子,我爸開玩笑地和她說了好多話,我只是站在窗邊看著外頭的風景,不安的捏著手,靜靜聽著。
我生怕一回頭,看見我爸在廁所裡偷偷抹淚的樣子,我會成為第一個在病房裡光明正大哭出來的人。
曾祖母的呼吸器,彷彿正在抽乾我肺裡的氧氣,那位護士小姐給的口罩,讓我幾乎喘不過氣。
來的人越來越多了,熟悉的、不熟悉的,一個一個走進病房又離開病房,是真心關懷,還是不想被冠上不孝的罪名?我不知道,不知道。
已經接近中午了,護士小姐送來了藥,並交代該如何服用,餵藥時大家對外籍護工指指點點,說該這樣、該那樣,然而沒有一個人行動,只有她一個人照著護士小姐的指示,餵曾祖母吃藥。
吃藥基本上不能空著胃,已經沒辦法吃東西的曾祖母,只能喝一些流質的營養飲品,但吸管對她來說太長,她總是吸到一半,便沒了力氣。
最後餵她喝的,和注意到這點而把吸管剪短的,還是那個外籍護工,我們只是偶爾遞個工具罷了。
原本醫生建議要轉院,住進安寧病房的,但曾祖母說她想家了,意識不是特別清楚的她,彷彿只記得喊外籍護工,讓她該去煮飯了。
回家了,我們要回家了。
大家一個一個,都圍在病床旁,用開玩笑的語氣聊著天,卻一個一個輪流進到廁所,門也不關的擦眼淚。
傷心了又怎麼樣,不捨了又怎麼樣,真的能為她做到什麼嗎?替曾祖母換尿布的還是外籍護工,而至少我是願意承認自己做不到這些的。
而且我不願意看見這些事情的任何一幕,即便在心裡是個陌生人般的存在,但血緣哪能斷得乾淨,我依舊是心疼她的。
只是我沒有勇氣,去當那個關掉氧氣瓶的人,我還沒有愛她到願意背任何罪名。
最後,要出院了,在場這麼多的晚輩,一個一個像是沒事一樣地離開,住院期間一切的費用,都是我的奶奶、這麼多年來陪伴在她身邊的媳婦結清的。
我不敢說奶奶有多照顧她的婆婆,可這麼多年來的陪伴,我是看在眼裡的,畢竟除了曾祖母自己的津貼外,外籍護工的看顧費用出最多就是我的奶奶。
明明有那麼多兒女,卻幾乎是靠著媳婦活到了現在,我心疼這樣的曾祖母,心疼我的奶奶。
但我能說什麼?殘忍的說出真相,卻不見誰悔改,還讓自己背上亂七八糟的罪名?我不會的,也就心裡想想罷了,畢竟我知道,說了也沒有意義,我不過是個孩子,他們說著可以嫁了,卻不被當成大人尊重的的孩子。
養兒防老這個觀念還不到我這個世代長大,就已經崩塌了,或許能被這樣虛偽的包圍,已經算是萬幸——那些子女真的虛偽嗎?他們的難過都是真的,不過也就只是難過。
沒有誰失去了誰會活不下去,有誰的離開會使你真的傷心難過嗎?或許,只是自私的不想要身邊少一份陪伴。
回到家後,大家各忙各的,我不知道外籍護工是怎麼騰出時間吃飯的,可也就她一個人鋪床、照顧曾祖母,其他人吃飯的吃飯、聊天的聊天。
即便曾祖母睡了,外籍護工也都還在工作,哪怕她只是被聘請來單純的照護,也承包了很多家務。
或許沒有這份工作會活不下去,可我實在沒辦法為了22K被這樣不合理的對待,不願意親眼見到自己日夜陪伴的人離開的模樣,越是等待就越是折磨,不管是她還是曾祖母。
離開前,我看著房間裡,沒有力氣睜開眼睛的曾祖母,我沒有走近,只是靠著微弱的光,站在遠處看著他們離別。
還記得在病房裡,她看著我說該嫁了,我爸問她要不要吃我的喜餅,她問能吃到嗎?誰回答了什麼我忘了,我只是抱著一絲她能吃到的妄想。
我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我對這裡沒有太大的留戀,甚至有些慶幸終於能離開了,但我大概還是個留著大中華文化血液的人,平時再怎麼不在乎,我還是在想起同為這個家族的她痛苦的模樣時,忍不住紅了眼眶。
來去的如此瀟灑又如何,我還是被這份束縛綁著,為此喜怒哀樂,甚至不能自已。
有些人你對他有生育和養育之恩,他卻不願意為你付出什麼,有些人你僅僅是給她一份活命的薪水,她便尤是感激的做牛做馬。
這兩者,哪個不是你給了錢的?然而有的當作理所當然而不知回報,有的心存感激而鞠躬盡瘁。
到底誰的風光是真的,又有誰的沒落是假的,十六年來一直「聽說」的我,不敢輕易去下定論。
但我希望有一天,若我進到了所謂的安寧病房,在意識模糊的前一刻,我能看清有誰的笑容是真的,有誰的不捨是假的。
我不需要家族,僅願在這副軀體的有效期限內,最後有我的歸宿,所謂的「家」。
avatar-img
5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亭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是小太陽,溫暖的照亮,屬於我們的夢想,而我是你的大月亮,藉著你發光,不離不棄的陪伴……
你是小太陽,溫暖的照亮,屬於我們的夢想,而我是你的大月亮,藉著你發光,不離不棄的陪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我第一次見到這位老媽媽時,心中滿是酸澀。她住在那破舊鐵皮屋加蓋的頂樓,周圍的環境雜亂而破敗。   我輕輕敲了敲門,走進那間屋子,裡面堆滿了她兒子的衣物,仿佛每一件都承載著她無盡的思念。她就那樣靜靜地守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執著和迷茫。   我輕聲對她說:“阿姨,您別太難過了,您也要照顧好自己呀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年紀大了有一個好處,見多識廣,雖然不見得智慧增長,但起碼遇事不至於不知所措。 姑姑住院了,我們一直想要去探訪她,但因為狀況並不明朗,姑姑也並不總是想要被探訪,所以我們只能和表妹一直保持連絡,等到適合的時機再去探視。 到了原訂要去探訪的前一天,表妹突然傳來訊息,說姑姑昨晚「失去意識,後來有回來。」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住進病房的過程,受疾病影響,有許多錯覺,也有因疫情的預防措施,影響太太看護的安排等。整篇文章描述混淆,且許多錯覺感。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自從決定和Grandpa及丫丫一家回台掃墓後,阿嬤心中時時莫名的驚慌,沒有阿祖的台灣會怎麼樣.... 自從阿祖過逝後, 阿嬤一直不敢正視阿祖的照片(尤其是醫院中的)。阿嬤撐得住沒有阿祖的房間嗎? 终於回來了,阿嬤驚訝的發現,在台灣,阿嬤仍擁著滿滿的愛❤。 跟祖姨婆們去生命館看阿祖和曼虹姨婆,丫丫媽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的人生經歷第一位失智親人是我的外婆,對外婆的印象還有些不夠深入,我只記得有時外婆不記得我是誰,而當還是小學生的我聽到外婆對我講著日文時,阿姨臉上一臉錯愕的拉著我到旁邊去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外婆以為我是日本人,而她總要回去一個她口中的「家」。   這幾天我因爲處理一些事務而回到了故鄉,順道
Thumbnail
我已經從台州回來台灣了,帶著下身不遂的母親自寧波回來台灣桃園機場,在機場呼叫救護車,再直接到林口長庚的急診室,這些情景都讓我感覺回到之前父親癌症住院的景況,都是一種沈重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像被綁著不能呼吸,悶在胸口感。 這兩天到了病房跟媽媽聊聊以前他小時候做過什麼事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我第一次見到這位老媽媽時,心中滿是酸澀。她住在那破舊鐵皮屋加蓋的頂樓,周圍的環境雜亂而破敗。   我輕輕敲了敲門,走進那間屋子,裡面堆滿了她兒子的衣物,仿佛每一件都承載著她無盡的思念。她就那樣靜靜地守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執著和迷茫。   我輕聲對她說:“阿姨,您別太難過了,您也要照顧好自己呀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年紀大了有一個好處,見多識廣,雖然不見得智慧增長,但起碼遇事不至於不知所措。 姑姑住院了,我們一直想要去探訪她,但因為狀況並不明朗,姑姑也並不總是想要被探訪,所以我們只能和表妹一直保持連絡,等到適合的時機再去探視。 到了原訂要去探訪的前一天,表妹突然傳來訊息,說姑姑昨晚「失去意識,後來有回來。」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住進病房的過程,受疾病影響,有許多錯覺,也有因疫情的預防措施,影響太太看護的安排等。整篇文章描述混淆,且許多錯覺感。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自從決定和Grandpa及丫丫一家回台掃墓後,阿嬤心中時時莫名的驚慌,沒有阿祖的台灣會怎麼樣.... 自從阿祖過逝後, 阿嬤一直不敢正視阿祖的照片(尤其是醫院中的)。阿嬤撐得住沒有阿祖的房間嗎? 终於回來了,阿嬤驚訝的發現,在台灣,阿嬤仍擁著滿滿的愛❤。 跟祖姨婆們去生命館看阿祖和曼虹姨婆,丫丫媽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的人生經歷第一位失智親人是我的外婆,對外婆的印象還有些不夠深入,我只記得有時外婆不記得我是誰,而當還是小學生的我聽到外婆對我講著日文時,阿姨臉上一臉錯愕的拉著我到旁邊去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外婆以為我是日本人,而她總要回去一個她口中的「家」。   這幾天我因爲處理一些事務而回到了故鄉,順道
Thumbnail
我已經從台州回來台灣了,帶著下身不遂的母親自寧波回來台灣桃園機場,在機場呼叫救護車,再直接到林口長庚的急診室,這些情景都讓我感覺回到之前父親癌症住院的景況,都是一種沈重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像被綁著不能呼吸,悶在胸口感。 這兩天到了病房跟媽媽聊聊以前他小時候做過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