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因初期沒有什麼特異性症狀較容易被忽略
雖然目前可以透過檢查來得知是否罹患骨質疏鬆
但主動接受骨密度檢測的群眾仍屬少數
因此保持健康飲食及良好的運動習慣和生活作息
就更顯得更加重要
什麼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是一種相當常見的全身骨骼代謝性的疾病,如同字面上的字義,Osteo-porosis,即意味著充滿了孔隙的骨頭。
骨質疏鬆症的特點,就是骨頭內的「骨密度」會持續減少,而骨密度的流失會直接導致骨頭脆弱,很容易會因特定動作用力過度或不當姿勢造成骨折的發生。
原發型骨質疏鬆:
-停經後骨質疏鬆症:
根據國內數家醫學中心的資料統計,50歲以上停經後女性發生骨質疏鬆的盛行率約為38%,而65歲以後,更有將近50%左右的女性會有骨量不足的問題。原因主要與女性停經後,體內雌激素的濃度會快速減少有關。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的研究調查,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發生骨質疏鬆的盛行率約為32%。又特別好發在70歲以上的老年族群。主要骨骼合成的功能變差有關。
繼發型骨質疏鬆:
-長期服用相關藥物:如類固醇、荷爾蒙製劑、免疫抑制劑等。
-生活習慣不佳:長期酗酒、抽菸、作息不正常、咖啡成癮者、鈣質攝取不足、缺乏適度運動。
-內分泌相關問題:如甲狀腺疾患。
-本身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免疫風濕疾患等。
骨質疏鬆的症狀
骨質疏鬆在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多半會因身體檢查而發現或是等到有骨折的情況發生,至醫院就診後才檢查出自己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又或者是患者本身有經常性骨折、骨裂,以及駝背、變矮或慢性背痛卻久治不癒,就應提高警覺並接受骨質密度測試。
骨質疏鬆的中醫觀點
在傳統中醫的典籍文獻中,雖然沒有骨質疏鬆症的名稱紀載,但依據中醫基礎理論所提及的『肝藏血,肝主筋』,『腎藏精,主骨、生髓』來推論,骨質疏鬆症在臨床的表現上,與中醫典籍中所提到的『骨痿』、『骨痹』應有其相關聯性。
因此從中醫的角度看骨質疏鬆症,主要認為腎主骨,會大致上分作腎精虧虛、肝血不足、脾腎兩虛等幾個大方向作為主軸。
平時可以怎麼預防骨質疏鬆
-適度的運動
運動可以幫助身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肌肉和骨骼的血液循環,且戶外運動還可曬到太陽,促進身體的維生素D3合成,幫助骨質生長。
-均衡飲食
盡量不偏食,並且適度補充富有鈣質的食物。
-避免抽菸及過度飲酒,同時注意咖啡等飲品的攝取量,避免增加骨折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