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特獨白】鈦:生物變體的女性凝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鈦 Titane by Julia Ducournau 2021

鈦 Titane by Julia Ducournau 2021

當代文學・邪典的再現

概以簡述電影情節在金屬迷戀少女的異變、離奇殺人事件與幼童失蹤案的存在關聯:Alexia頭部強行附著的鈦金屬,是邂逅多年前的一場交通事故之後,作以維持生命運作的必要措施——如同生物互利共存的機制,將用一小部分的風險,承接少女的往後餘生;而不只是Alexia的成長印記,在這被怪奇元素的牽連下,卻也形塑了少女異質的變體;同時,在隨機兇殺案的事跡曝露之後,Alexia則得在Adrien的偽裝下展開他的緝逃人生。

本文透過去除事件空間的材料,使分離在兩者情愫之間的合理解釋,其以寄生生物為基礎架構所建立的敘事邏輯,了解電影涉及的生物觀點。

共生→寄生

回顧事件在Alexia幼年時期的意外,則電影有意重構Alexia一種異質的存在。從生物機體被植入鈦金而以存活的條件,則鈦金便成為Alexia無法分離的一部分;不過,就Alexia演繹生物行為在共生與寄生之間,從鈦金胚胎受孕、成形與孵化過程的#肉體變異行為,便見識這生物的侵略者,將以宿主身上取得必要養分,並同時在兩者長期存續的前提下,使寄生者得以就#完成物種繁衍的最終目的所存有的暫時性共生關係。於是,受到鈦金附生與侵蝕的作用下,Alexia的變體也逐步成為了胚胎適應生長的孵育所,並持續在這被寄宿者控制的魁儡生物狀態,直至生物體的生成與宿主的死亡而終止。

意志→殭屍化

基於寄生生物的觀點,這發生在Alexia體內的事件,應屬於外來生物侵襲動機下的另類政變陰謀,早在兩者接觸開始,就以一種精準而致命的武裝行動,向宿主的所有細胞擴散、侵蝕;其所潛伏在Alexia身上的金屬元素,甚是用作詭異形容的操作機制,侵入Alexia大腦的神經系統,並迫使他做出毀滅自身的反意志行為,如此一來,也將Alexia 肆意濫殺的行為做出合理的解釋:髮簪的作用不只是女子自保的存在,則是寄宿者在保護自身的作用下所控制宿主的生物行為,且可能是鈦金基於物種純化與減少天敵的潛在動機;於是,電影帶我們看見鈦金如何控制宿主的行動,並消滅一個個人類社群:從停車場的癲狂粉絲、舞者住宅的多人混亂還有原生家庭的縱火行為,為本作構建在荒謬事件下的合理解釋。

入侵社群→偽裝

於是,為能讓鈦金潛行在人類群落的活動並使她不被外敵所揭露,延續在Alexia的殭屍化則改變了生物體徵的偽裝,讓她能同時再保留人類社群運作的前提下,更近一步殲滅他們的群體;不過,礙於Alexia體內不斷承受的變異、削弱與肉體剝離的狀態,卻也導致她逐漸受到侵佔的軀體在最後只剩下生命運作的機能,則在最後僅以保全生物機械體孵化的行使,而暫緩物種消除計畫的執行而終止。

從總體社會來看,Alexia是反社會的,不只是行為表現在家庭的互動上,對於肉體與疼痛的反應更顯現她少去人類所屬的官能體驗,不過從Alexia建立在車體結構的情慾滿足,則去除邏輯的釐清她並未具有感性,則反常的存續在邏輯之外的個體空間中。呈現在本作中的肉體美學,帶有非常強烈惡意卻同時有著創舊、迥異的致命性,讓這圍繞在Alexia、隨機兇殺與失蹤案的衝突問題,連結成一具有連貫性的電影;而不只延續在導演Julia Ducournau前作《肉獄》所使用的肉體恐懼元素,同時在生物題材的描繪上,將個人尖銳而超然的政治觀,投射在整個社會與道德層面的極限:並從她與鈦金之間的另類連結,用寄生魁儡的偽裝行動,使成為繁殖的容器,然而,電影將這反敘事且荒謬構建的事件空間,表現在金屬迷戀的特殊情愫,詮釋出當代社會對於政治正確、性別意識與各種立場在保持多元、開放的狀態,可笑的事實是:正朝向更為偏歧、對立且衝突的批判性社會,則排除異質性的同化過程,卻使歧異存在狀態的當代社會與文化成為不可溝通的謬誤現象,我者與他的衝突、相互抵觸與抽離的偏差狀態,避開實質討論的處理方式卻已然成為當代文化的滯空現象。總體來看《鈦》這部電影甚是歸類在前衛藝術仍屬合理範疇,然而,在我們接觸這超現實的自然空間之前,這戲虐的真實世界卻已將社會的混沌,蔓延在自身的恐懼之中。

電影發展在Alexia 逃緝的時候,大抵在這寄生生物的征服歷程,也說了一輪,而由下延伸劇本在失蹤男孩的偽裝:性化的去除,則更激進的透析在性、認同、超脫與社群方面的詮釋,未了,作為一名女性導演作品,關於女權的擁護顯然合理,不過電影有意無意呈現在女性所承受在社會文化的各種壓力,相比對於性解放的重責大任,女力的強大與議題本身被消費、重譯還有平等的實現與否,#各自表述的普遍性:多元、尊重、開放等等籠統價值觀之間的切磋都不再具有任何實質意義的活動,而Julia Ducournau顯然走他的前衛:不再是爭取女權、性自我等議題的政治正確,平權早已實現,則現代社會紛擾、朝兩極發展並毫無結論的爭辯,則回到男女的純粹定義、再定義與自然的跟本地定義上,都淪為一種政治不清的操作工具。只不過普遍社會的存在空間無法撇除民粹思想的缺失,要將問題總歸在知識份子與當代社會也成為了自相矛盾的大哉問,只不過受限於各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族群認同、意識形態、離散現象等等的牽連下,保持自我立場的邏輯、建構個人思想的存在,也正是Julia Ducournau奇觀鏡頭語言所帶給電影文化的一種啟示。

在觀賞這部電影之前的建議,筆者強烈警告觀者做好一切必要的心理建設,盡可能保持空腹與暫緩嘴饞的念頭,不過在開始觀影之後,想必也很難有嚼食的想法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懷特獨白的沙龍
41會員
103內容數
生活的哭悲與無常,就用一杯酒水惜別你的的放蕩時光,今天的你還好嗎?本專題是由所製作的【哭悲無常】專題,以廣播及短文集形式,重新詮釋電影中的文化符碼;包括文化與公共的討論範疇,藉由影像語言的解構,提出我們對當代文化的觀點。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電影未曾明確交代嬰兒的生理性別,那是被刻意留白的謎題。大腦作為器官,象徵了意識本身,同樣是中性的,直到那顆大腦被放入成年女性的肉身中。那些有關於女性的規訓,隨之降臨,如禿鷹一般東啃西咬。電影巧妙模糊貝拉(前世肉體)的原性別,藉以闡明性別的作用力,不只跟生理相關,更重要的是,又被放入怎麼樣的環境。
Thumbnail
電影未曾明確交代嬰兒的生理性別,那是被刻意留白的謎題。大腦作為器官,象徵了意識本身,同樣是中性的,直到那顆大腦被放入成年女性的肉身中。那些有關於女性的規訓,隨之降臨,如禿鷹一般東啃西咬。電影巧妙模糊貝拉(前世肉體)的原性別,藉以闡明性別的作用力,不只跟生理相關,更重要的是,又被放入怎麼樣的環境。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些人會對恐怖片如此著迷?有種說法強化了銀幕之於觀眾的存在:不論情節怎麼刺激心理所能承受的極限,卻因為潛意識明白自己當下並不存在這樣的威脅,如此的安全感也才能讓人們盡情「享受」恐怖的樂趣;這個說法將角色與觀眾分隔成明確的「彼」與「此」,無論如何,我們看的是他者犯險、受虐甚至死亡,然而「肉體恐怖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些人會對恐怖片如此著迷?有種說法強化了銀幕之於觀眾的存在:不論情節怎麼刺激心理所能承受的極限,卻因為潛意識明白自己當下並不存在這樣的威脅,如此的安全感也才能讓人們盡情「享受」恐怖的樂趣;這個說法將角色與觀眾分隔成明確的「彼」與「此」,無論如何,我們看的是他者犯險、受虐甚至死亡,然而「肉體恐怖
Thumbnail
在準備及承受墮胎當下,女人的下體不再是神秘、充滿誘惑引人探索的性感象徵,亦非散發母性光輝、作為生命起源的聖潔甬道,而是充滿血水、分泌物和破碎組織的脆弱器官──沒有社會意義,不用承擔母親的責任,不用拿來配合性交之用途,而回歸到最原始的肉體本身。痛覺儘管折磨,卻也是最直接、有效讓我們意識專注於肉身的感受
Thumbnail
在準備及承受墮胎當下,女人的下體不再是神秘、充滿誘惑引人探索的性感象徵,亦非散發母性光輝、作為生命起源的聖潔甬道,而是充滿血水、分泌物和破碎組織的脆弱器官──沒有社會意義,不用承擔母親的責任,不用拿來配合性交之用途,而回歸到最原始的肉體本身。痛覺儘管折磨,卻也是最直接、有效讓我們意識專注於肉身的感受
Thumbnail
外表清純可愛內在卻心如蛇蠍,若艾絲特性別轉換為男性,那孤兒怨到底會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其實變化不大,基本上人物勢力之間的消長爭鬥不會少,即使孤兒怨2是一部恐怖電影,但整部電影裡一直瀰漫著一股權力交替與慾望投射的味道,權力是春藥更是生存下去的必要,它不會因為掌控者的性別而有本質上的差別。
Thumbnail
外表清純可愛內在卻心如蛇蠍,若艾絲特性別轉換為男性,那孤兒怨到底會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其實變化不大,基本上人物勢力之間的消長爭鬥不會少,即使孤兒怨2是一部恐怖電影,但整部電影裡一直瀰漫著一股權力交替與慾望投射的味道,權力是春藥更是生存下去的必要,它不會因為掌控者的性別而有本質上的差別。
Thumbnail
人性的希望在於不斷奔向、擁抱新的「變鈦」、新的可能,迪古何諾的電影裡令人著迷的類型混搭、多變風格、繁雜主題亦可作如是觀。 文首提到的獲獎詞中,有關完美與不完美的辯證在這裡得到了解答:生命不是為了完美而創造,而是因為不懈的創造才完美,電影亦然。
Thumbnail
人性的希望在於不斷奔向、擁抱新的「變鈦」、新的可能,迪古何諾的電影裡令人著迷的類型混搭、多變風格、繁雜主題亦可作如是觀。 文首提到的獲獎詞中,有關完美與不完美的辯證在這裡得到了解答:生命不是為了完美而創造,而是因為不懈的創造才完美,電影亦然。
Thumbnail
從《Junior》撕去表皮的女孩,《肉獄》發狂啃食指頭的少女,到《鈦》裡裡外外受盡摧殘直奔死亡的女人,向來用拳拳到肉的痛楚回應身體、家庭與社會的迪古何諾,居然用一個最矛盾的載體和最極端的情感聯繫,迎來與家人的和解,以及從未說出口、最祥和的「愛」。所以說《鈦》挑釁嗎?毀三觀嗎?我倒覺得以其創作軌跡而言
Thumbnail
從《Junior》撕去表皮的女孩,《肉獄》發狂啃食指頭的少女,到《鈦》裡裡外外受盡摧殘直奔死亡的女人,向來用拳拳到肉的痛楚回應身體、家庭與社會的迪古何諾,居然用一個最矛盾的載體和最極端的情感聯繫,迎來與家人的和解,以及從未說出口、最祥和的「愛」。所以說《鈦》挑釁嗎?毀三觀嗎?我倒覺得以其創作軌跡而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