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千年首訪伊拉克,傳遞多少政教密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3月5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飛抵伊拉克首都巴格達(Baghdad),開始為期4天的訪問行程。由於伊拉克疫情防控未穩,又甫於3月3日發生火箭彈襲擊美軍基地的事故,局勢動盪不言可喻,出訪由此蒙上「最高風險」的陰影。

然就宗教層面而言,此次出行意義重大。這不僅為教宗疫後的初次外訪,亦是基督教創發千年以來,首度有教宗踏足伊拉克國土。繼3月5日於巴格達主持彌撒後,方濟各持續走訪納傑夫(Najaf)、埃爾比勒(Erbil)、摩蘇爾(Mosul)及巴赫迪達(Bakhdida)各城,既與伊拉克什葉派最高領袖西斯塔尼(Ali al-Sistani)會面,亦探訪受極端組織ISIS摧殘的加拉古什(Qaraqosh)基督社區,顯然意在宗教交流外,提振當地教徒士氣。

raw-image

自歷史角度觀之,基督教雖於中東創發,但伴隨傳教途徑流轉、政體覆亡,其宗教重心已轉至歐陸羅馬,耶路撒冷則成了「失落聖城」,基督社群亦在歷史遞進中逐步消融。放眼當今中東,除伊朗、黎凡特地區(the Levant,約為今日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約旦、以色列),以及北非埃及尚有一定基督人口外,各國的基督社群皆不甚活躍,伊拉克亦然。

然回顧歐洲的基督版圖,經歷政教分離的民族國家崛起、教派分裂、世俗化力道洗禮,其信仰基礎已不如過往牢固,當今羅馬教廷所面臨的困境,亦有幾抹教徒流失的幻影在其中,恰似中東基督社群的艱難。何以凝聚全球信仰版圖、強化羅馬的特殊宗教地位,漸成歷任教宗的肩頭重擔。

上述脈絡交織互融下,方濟各擇定伊拉克做為疫後首訪地,自是意義重大。

raw-image

基督世界裡的伊拉克

首先,伊拉克作為基督經典的文本背景,重要性僅次於以色列。根據記載,先知亞伯拉罕(Abraham)來自伊拉克南部的納西里耶(Nasiriya),利百加(Rebecca)、但以理(Daniel)、以西結(Ezekiel)等人亦在伊拉克出生、成長、活躍;在眾多伊甸園候選地中,伊拉克南部的風土地貌亦被認為是文本的參考源之一。

此外,伊拉克雖有古老的基督社群,但時至今日已是羸弱不振。就當地教徒人口結構觀之,自公元1世紀起便基督化的亞述人堪為多數,然諸多亞述人已在幾波伊斯蘭化力道下,喪失原初信仰,如今伊拉克最大教派乃是17世紀後傳入的迦勒底天主教會(Chaldean Catholic Church),加上敘利亞東正教等少數教派,基督徒整體約在50萬左右,佔伊拉克總人口1%。

回顧過往,伊拉克基督徒在1950年代約佔人口的10%;根據1987年的人口普查數據,基督徒人數縱有所下降,卻仍佔1,630萬人口中的8%;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時,全伊拉克約有150萬的基督徒。美軍入侵後,大量基督徒淪為難民與「西方代罪羔羊」,在暴力與死亡陰影下喪命、外逃;2014年伊斯蘭國崛起後,眾多基督徒被強制剝奪財產、逐出家園,離亂的命運再次降臨。

raw-image

經歷上述衝擊,伊拉克基督徒大多湧入敘利亞、約旦、伊朗等地,或是就近逃至庫爾德斯坦,尋求庇護,羅馬教廷也因此在2005年後屢屢捐款庫爾德斯坦,共構了主權國家體系外的特殊互動關係。

由伊拉克本土立場觀之,方濟各此次到訪,既有經典上的朝聖意義,亦有拜訪庫爾德斯坦首長、聯絡政治感情之用,地點的挑選也頗具深意:巴格達為伊拉克政治首都、納傑夫為什葉派聖城之一、摩蘇爾曾受「伊斯蘭國」肆虐、埃爾比勒則為大量基督家庭湧入避居的城市。方濟各有意鼓舞伊拉克教徒,亦對伊斯蘭、庫爾德等非基督勢力釋出善意,顯然欲避免「十字軍再臨」的標籤,並倡導戰火後的和諧共生。

使徒之旅的地緣考量

而由梵蒂岡自身視角觀之,教宗出訪尚有基督世界的地緣考慮在其中。

raw-image

在世俗化浪潮淘洗下,歐洲的基督信仰亦出現了精神危機,教宗們終由教廷踏入大眾媒體,盼能藉此再喚信仰的黃金年代,從而維繫羅馬教廷的影響力,出訪由此成了教宗要務之一。自教宗保羅六世(Pope Paul VI)起,外於意大利的「使徒之旅」(Viaggio Apostolico)漸成新傳統。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為例,其在位26年間共出訪104次,走踏127國,此般驚人數據縱有冷戰背景催化,卻始終奠基在教廷自身的生存需求上。

繼若望・保祿二世後,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雖只在位7年,亦出訪多達24國。綜觀其行旅足迹,有16國集中於歐洲與中東,前者多為中南歐國家,除卻教宗故鄉德國外,法國等傳統天主教國家佔比不高;中東則分別由土耳其、黎凡特諸國(以色列、約旦、巴勒斯坦、黎巴嫩)雀屏中選,本篤十六世與團隊大抵選擇具三教交匯意義、基督人口穩定的中東國家,既實踐朝聖任務,亦於出訪期間同猶太教、東正教領袖展開對話。

raw-image

於本篤十六世而言,聚焦於中南歐與中東的行程規劃,折射了對「天主教身分」受西方世俗主義與東方政治伊斯蘭共蝕的焦慮;然教宗方濟各於2013年繼任後,「使徒之旅」目標再次轉向:中西南歐比重降得更低,中東、巴爾幹半島、高加索、美國、古巴、東南亞、非洲反成出訪新重點。如此轉變,突顯方濟各的新天主教全球身分思維:當中心幾乎崩塌,邊緣即為新中心。

自2013年起,教宗已出訪49國。在傳統中西南歐區中,僅有法國、希臘、葡萄牙、愛爾蘭、瑞士各一次,其餘行程多分散於巴爾幹與五大洲,中東出訪地更由傳統的黎凡特諸國與土耳其,擴張至埃及、阿聯酋、摩洛哥與此次的伊拉克,比起歷任教宗走的更廣更遠。

眼下疫情未滅,但方濟各已重啟出訪行程,面對中東與全球共有的基督社群流失危機,教宗的挑戰仍在繼續。

本文發表於:

2021年3月8日《香港01》:

教宗千年首訪伊拉克 傳遞多少政教密碼
3月5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飛抵伊拉克首都巴格達(Baghdad),開始為期4天的訪問行程。由於伊拉克疫情防控未穩,又甫於3月3日發生火箭彈襲擊美軍基地的事故,局勢動盪不言可喻,出訪由此蒙上「最高風險」的陰影。…www.hk01.com

2021年3月8日《多維新聞》:

教宗千年首访伊拉克 传递多少政教密码
3月5日,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飞抵伊拉克首都巴格达(Baghdad),开始为期4天的访问行程。由于伊拉克疫情防控未稳,又甫于3月3日发生火箭弹袭击美军基地的事故,局势动荡不言可喻,出访由此蒙上"最高风险"的阴影。…www.dwnews.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77會員
404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09
2023年是土耳其建國百年,也是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正式掌權的第20年。
Thumbnail
2023/11/09
2023年是土耳其建國百年,也是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正式掌權的第20年。
Thumbnail
2022/12/07
9月以來,伊朗示威持續蔓延,近日似乎有了新發展。
Thumbnail
2022/12/07
9月以來,伊朗示威持續蔓延,近日似乎有了新發展。
Thumbnail
2022/05/21
耶路撒冷身為三教聖地,自古即是戰火不斷。根據歷史統計,其曾二度被毀,並遭圍城23次、攻入52次、淪陷44次,除伊斯蘭勢力外,十字軍東征也改變了此城原有的基督文化地景。如今聖城雖久未離亂,但隱憂仍在,基督徒人口日漸稀疏,傳統過節方式也漸被商業化的「聖誕老人」取代,此城雖有基督盛名,卻羔羊流離。
Thumbnail
2022/05/21
耶路撒冷身為三教聖地,自古即是戰火不斷。根據歷史統計,其曾二度被毀,並遭圍城23次、攻入52次、淪陷44次,除伊斯蘭勢力外,十字軍東征也改變了此城原有的基督文化地景。如今聖城雖久未離亂,但隱憂仍在,基督徒人口日漸稀疏,傳統過節方式也漸被商業化的「聖誕老人」取代,此城雖有基督盛名,卻羔羊流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理解了中東局勢,你基本上看國際新聞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Thumbnail
理解了中東局勢,你基本上看國際新聞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Thumbnail
宗教的力量可以安撫人心也可以建起隔離人與人之間的牆?
Thumbnail
宗教的力量可以安撫人心也可以建起隔離人與人之間的牆?
Thumbnail
蒙上帝垂憐。 西西里島曾經是世界的中心,這裡是從迦太基、羅馬、希臘、拜占庭、阿拉伯以至於最終天主教基督徒奪還了這三角形的島嶼。 所有這些事物遺留的痕跡,都集中在這座全歐洲最古老的宮殿裡做為禮拜場所的一間房間: 位於諾曼皇宮中的帕拉提諾禮拜堂(Chappella Palatina)。
Thumbnail
蒙上帝垂憐。 西西里島曾經是世界的中心,這裡是從迦太基、羅馬、希臘、拜占庭、阿拉伯以至於最終天主教基督徒奪還了這三角形的島嶼。 所有這些事物遺留的痕跡,都集中在這座全歐洲最古老的宮殿裡做為禮拜場所的一間房間: 位於諾曼皇宮中的帕拉提諾禮拜堂(Chappella Palatina)。
Thumbnail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每年數百萬穆斯林前往塞內加爾中部的圖巴朝聖。這一年度活動甚至超過了前往沙烏地阿拉伯朝覲的信徒。
Thumbnail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每年數百萬穆斯林前往塞內加爾中部的圖巴朝聖。這一年度活動甚至超過了前往沙烏地阿拉伯朝覲的信徒。
Thumbnail
開羅安舊城非常希臘。 藍色的天空與白色的牆, 偶爾經過的慵懶的貓; 擴音器傳出的虔誠祈禱與世俗營生, 天堂與世俗並行不悖。 據說,到訪七次開羅安的大清真寺,抵得上一次麥加的朝聖。 為了這七分之一的麥加, 我給自己留下了一個紀念。 旅行,有時候,也是會因為看到了「名實相符」的畫面而欣慰的。
Thumbnail
開羅安舊城非常希臘。 藍色的天空與白色的牆, 偶爾經過的慵懶的貓; 擴音器傳出的虔誠祈禱與世俗營生, 天堂與世俗並行不悖。 據說,到訪七次開羅安的大清真寺,抵得上一次麥加的朝聖。 為了這七分之一的麥加, 我給自己留下了一個紀念。 旅行,有時候,也是會因為看到了「名實相符」的畫面而欣慰的。
Thumbnail
耶路撒冷身為三教聖地,自古即是戰火不斷。根據歷史統計,其曾二度被毀,並遭圍城23次、攻入52次、淪陷44次,除伊斯蘭勢力外,十字軍東征也改變了此城原有的基督文化地景。如今聖城雖久未離亂,但隱憂仍在,基督徒人口日漸稀疏,傳統過節方式也漸被商業化的「聖誕老人」取代,此城雖有基督盛名,卻羔羊流離。
Thumbnail
耶路撒冷身為三教聖地,自古即是戰火不斷。根據歷史統計,其曾二度被毀,並遭圍城23次、攻入52次、淪陷44次,除伊斯蘭勢力外,十字軍東征也改變了此城原有的基督文化地景。如今聖城雖久未離亂,但隱憂仍在,基督徒人口日漸稀疏,傳統過節方式也漸被商業化的「聖誕老人」取代,此城雖有基督盛名,卻羔羊流離。
Thumbnail
3月5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飛抵伊拉克首都巴格達(Baghdad),開始為期4天的訪問行程。由於伊拉克疫情防控未穩,又甫於3月3日發生火箭彈襲擊美軍基地的事故,局勢動盪不言可喻,出訪由此蒙上「最高風險」的陰影。
Thumbnail
3月5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飛抵伊拉克首都巴格達(Baghdad),開始為期4天的訪問行程。由於伊拉克疫情防控未穩,又甫於3月3日發生火箭彈襲擊美軍基地的事故,局勢動盪不言可喻,出訪由此蒙上「最高風險」的陰影。
Thumbnail
上週五教宗方濟各展開了為期4天的伊拉克之旅,這趟出訪會見了伊斯蘭教什葉派最高領袖希斯塔尼,並前往曾被伊斯蘭國占領的摩蘇爾城,最後在艾比爾城舉行大型戶外彌撒。 這是天主教教宗與伊斯蘭宗教領袖歷史性的會面,也把我們的目光放到伊拉克,一個曾飽受戰亂之苦,但正在重建中的國家。
Thumbnail
上週五教宗方濟各展開了為期4天的伊拉克之旅,這趟出訪會見了伊斯蘭教什葉派最高領袖希斯塔尼,並前往曾被伊斯蘭國占領的摩蘇爾城,最後在艾比爾城舉行大型戶外彌撒。 這是天主教教宗與伊斯蘭宗教領袖歷史性的會面,也把我們的目光放到伊拉克,一個曾飽受戰亂之苦,但正在重建中的國家。
Thumbnail
在宗教實踐與維穩思維下,伊朗首先錯失了預警時間,也缺乏良好的監控追蹤系統,導致疫情向中東擴散;但當其開始應對後,又碰上美國制裁緊咬不放的困境,實在力不從心,疲於奔命間,顯得氣喘吁吁、面色蒼白。
Thumbnail
在宗教實踐與維穩思維下,伊朗首先錯失了預警時間,也缺乏良好的監控追蹤系統,導致疫情向中東擴散;但當其開始應對後,又碰上美國制裁緊咬不放的困境,實在力不從心,疲於奔命間,顯得氣喘吁吁、面色蒼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