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警察與頭巾,不是伊朗的真實危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9月以來,伊朗示威持續蔓延,近日似乎有了新發展。
9月13日,伊朗22歲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因「配戴頭巾不確實」,而遭道德警察(Guidance Patrol,又稱宗教警察)帶走,並在拘留期間昏迷送醫,最後於16日被醫院宣告死亡。這起事件引發伊朗全境示威,民眾怒吼要求公布真相、起訴兇手、解散道德警察、取消強制女性戴頭巾的法令。抗爭持續兩個多月未止,就連11月的世界盃賽場上,伊朗國家隊都集體拒唱國歌表達不滿。
面對民情激憤,神權政府似乎有了退讓跡象。據當地傳媒12月2日報道,伊朗總檢察長蒙塔澤里(Mohammad Jafar Montazeri)表示將檢討強制女性戴頭巾的法例,「議會和司法部門都在工作,即法律是否需要任何修改」,並稱負責檢討的隊伍已在11月30日開會,將在一、兩周內看到結果。
12月3日,蒙塔澤里被問到是否會解散道德警察時,其表示「道德警察與自己任職的司法部無關」,此話被某些媒體解讀為「伊朗宣佈廢除道德警察」。然而伊朗官方經營的阿拉伯語媒體《世界新聞網》(Al-Alam)於4日晚間發表文章 ,否認了廢除道德警察一事,「伊朗並沒有任何官員證實道德檢查巡邏隊(即道德警察)被取消。從蒙塔澤里的話可以得出的最大結論僅有:道德員警巡邏隊自成立以來並未與司法系統有關聯,總檢察長也已經確認司法機構將繼續監督社會行動和行為。」
該篇報道甚至強調,「一些外國媒體試圖將伊朗總檢察長的話,描繪成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在頭巾和貞操問題上的退縮,及其對近期動盪的回應」,顯然有意駁斥外界解讀。往復之間,看似讓步的神權政府似乎沒有任何退讓意向,畢竟其對頭巾法的處置也僅是「開會檢討」,結果亦可能是分毫未動。
然不論是頭巾或道德警察,在如今的伊朗政治語境下,都只是被標籤化的符碼,伊朗的深層危機,遠不是廢除兩者可以解決。綜觀近年的伊朗示威,其頻率逐步上升,民眾訴求更在時間遞進下持續升級,從原本的政治改革,烈化到了推翻神權政府的程度。背後原因除了經濟沉痾一蹶不振外,也與民眾對改革派失去期待有關。

經濟泥淖成為大型示威的溫床

綜觀近年的伊朗示威,不論是2018年總罷工、2019年反燃油漲價示威、2021年石化工人罷工、2022年反削減糧食補貼示威等,經濟議題都是主要訴求;此次「阿米尼之死」引發的示威,也在民眾對經濟不滿的情緒加乘下,維持了大規模的全國延燒。即便神權政府能平息此次示威,只要伊朗經濟情況未有改善,示威仍將頻繁上演。
而細究伊朗的經濟弊病,兩個因素堪稱關鍵:第一,美國長年施加經濟制裁,嚴重挫傷伊朗借石油累積資本、促進經濟增長、提供社會福利的能力;第二,1990年代以降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雖讓伊朗經濟活力有所提升,卻是以重資輕勞為代價來實施,換言之,底層勞工與民眾未能合理共享經濟果實。
2013年魯哈尼(Hassan Rouhani)上任後,其雖有意改善經濟,卻沒能超克上述兩大結構限制:美國制裁曾因2015年美伊關係回暖、簽署核協議而短暫放緩,卻又在2018年特朗普(Donald Trump)極限施壓後加劇;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底色未變,魯哈尼始終無法擺脱對緊縮措施的依賴。故在其第二任期內(2017年至2021年),失業危機並未緩解,通脹則持續增長,街頭示威更是接踵而至。
當然與1979年革命前相比,伊朗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如今大部分伊朗人擁有國家基本服務、使用基礎設施,卻仍有20%左右人口生活在國家貧困線以下,其中近三分之二是女性;根據2019年的伊朗統計中心數據,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居住在貧民窟,其組成多為非正規就業的農民工,工作條件往往不受保障,常有被拖欠薪水、超時工作的情況發生;此外農村生活同樣不樂觀,據2019年的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出版報告,在近東、北非地區面臨最嚴峻挑戰的2,760萬農村青年中,有22%來自伊朗。
而除了掙扎存活的底層外,「中產階級窮人」的不滿也與日俱增。這一群體的出現主要源於1990年代的社會發展:一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引入,加劇了經濟不平等;二是高等教育體系的大規模擴張,1979年革命後,伊斯蘭共和國在教育和掃盲領域取得巨大成就,但其就業市場未能創造足夠機會,導致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居高不下,2014年伊朗社會福利部便表示,在250萬伊朗失業青年中,有110萬是大學畢業生。
當然工農底層與中產階級窮人的訴求並不相通,但隨着伊朗經濟困局日漸沉重,兩者的不滿似乎有所共鳴。2018年以來,伊朗示威此起彼落,其中又以2019年的反燃油漲價示威、2022年的「阿米尼之死」最引人注目,前者主要由底層工農發起,規模巨大,被鎮壓引發的死傷也相當可觀;後者的導火線是頭巾議題,其看似享有全球支持,在伊朗卻僅有中產階級、城市居民關心,女性更是佔了大部分,能夠蔓延成今日的全國示威,關鍵還是取得了底層工農的支持與響應,但後者之所以走上街頭,動機也不是希望政府放寬頭巾管制,而是要表達對艱困生活的不滿與憤怒,儘管結果可能一無所獲。
如今核協議談判陷入停滯,伊朗的制裁困境應是短期難解,拖着疫後經濟創傷未復的病體,承受俄烏戰爭引發的全球供應鏈衝擊,伊朗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由這一視角來看,底層工農與城市中產的不滿恐將持續匯流,讓伊朗陷入大型示威「息而復起」的惡性循環。

當民眾對改革派失去期待

而改革派的勢弱則引發了另一層次的危機:示威民眾漸不期待政治改革,而是想推翻整個神權政府。
回顧過往,2009年伊朗爆發「綠色革命」時,彼時政府內部尚有路線之爭,故民眾並未直接訴諸神權政府垮台。自拉夫桑賈尼(Akbar Hashemi Rafsanjani)1989年擔任總統以來,伊朗神權政府內部便逐漸形成路線溫和的改革派,與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留下的保守勢力進行鬥爭。1997年哈塔米(Mohammad Khatami)繼任總統後,改革派持續當權,直到立場保守的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於2005年當選總統,與溫和派發生激烈衝突,後者遂決定利用政治事件,動員群眾示威、逼迫保守派讓步。
2009年伊朗總統大選結束、內賈德成功連任後,改革派候選人穆薩維(Mir-Hossein Mousavi)遂在拉夫桑賈尼、哈塔米支持下,公開指控選舉舞弊;支持改革派的群眾則在動員下群起示威,要求重新計票,改革派也趁機喊出政治口號,包括政治民主化、限制教士權力等。然從結果來看,改革派的目標沒有達成,在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鎮壓下,示威浪潮逐漸褪去,伊朗政壇的保守化傾向則日漸強烈,革命衛隊的崛起便是跡象之一。即便改革派的魯哈尼於2013年當選總統,其所面臨的政治環境也與拉夫桑賈尼時代有所不同。
而從期待改革的民眾視角來看,其在初期只是不滿神權政府的保守派,例如革命衛隊、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等,並期待哈塔米、魯哈尼等改革派就任總統後,能一改伊朗保守風氣,推動政治改革、淡化宗教教條色彩。然20餘年來,其心境從原本的滿懷期望,逐步走到了徹底失望,在其看來,改革派不僅沒能解決經濟困境,就連政治上的改變都無能為力,只會開口經濟改革、閉口民主自由,心中所想實與哈梅內伊、革命衛隊所差無幾:維護神權體制的存在。
平心而論,民眾的心聲並非毫無道理,伊朗的改革派精英不論再怎麼激進,其執政合法性都來自神權政府,以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從維繫政權存續的視角來看,其本就不可能做出太過鋭利的改革,尤其眼下保守派當道,改革派只能被迫低頭。2009年綠色革命時,拉夫桑賈尼等人還能站在示威者一側,直到革命衛隊進場鎮壓;2019年反燃油示威爆發後,魯哈尼便僅能譴責示威者,而無法炮製當年的保守派、改革派的路線鬥爭劇本。
在此局面下,民眾的質疑從個別人物湧向了整個體制,認為若不推翻政權、解散伊斯蘭共和國,便不可能解決當下困境。這一敘事不僅在關注政治改革、渴望放權的城市中產間成長,也在苦於生活的工農底層中滲透。儘管不同群體訴求互異,「推翻神權政府」卻逐漸成為其走上街頭後的精神共識,這就是為何會有示威者對神權政府「檢討頭巾法」無動於衷,反而喊出「神權政府解體才是救贖」。
當然通過社交平台與媒體,西方也對伊朗示威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狙擊與煽動。但歸根結柢,神權政府正在失去民心,不論是底層工農還是城市中產,從現實視角來說,譴責「顏色革命」阻止不了「顏色革命」,神權政府要避免重演1979年的政權垮台,還是只能反求諸己。
原文發表網址:
2022.12.7
道德警察與頭巾 不是伊朗的真實危機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44422?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385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1月20日,卡塔爾世界盃正式開幕。而也就在同日,土耳其宣佈對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北部發起「爪劍」(Claw-Sword)空中軍事行動,擊斃184名庫爾德武裝分子,引發全球輿論關注。 據土方所述,之所以發起「爪劍」行動,是因境外庫爾德武裝策劃了恐怖襲擊。
10月8日克里米亞大橋(Kerch Bridge,又稱「刻赤大橋」)受襲後,俄羅斯對烏克蘭能源設備與民用設施展開了報復,所用打擊手段除導彈外,還有引發討論的無人機。
據沙特國家通訊社表示,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於10月20日與沙特能源大臣舉行了線上會晤,表示將加強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包括穩定石油市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和聯合投資、推動兩國於可再生能源和氫能領域合作、在中沙兩國投資煉化一體化項目、在和平利用核能的政府間協議框架下開展合作等。
9月17日,伊朗爆發全境示威。事件起於13日宗教警察執行女性頭巾遮髮的規定,致使22歲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在拘留期間昏迷、並於16日宣告死亡的悲劇。
9月13日,伊朗22歲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被宗教警察帶走。此一事件隨後失控發酵,成了今日伊朗全境示威的導火索,程度直逼2019年的全國騷亂。
8月23日,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授意下,美軍對敘利亞「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支持團體」所在的多個目標進行空襲,地點集中在東北部城市代爾祖爾(Deir ez-Zor)。
11月20日,卡塔爾世界盃正式開幕。而也就在同日,土耳其宣佈對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北部發起「爪劍」(Claw-Sword)空中軍事行動,擊斃184名庫爾德武裝分子,引發全球輿論關注。 據土方所述,之所以發起「爪劍」行動,是因境外庫爾德武裝策劃了恐怖襲擊。
10月8日克里米亞大橋(Kerch Bridge,又稱「刻赤大橋」)受襲後,俄羅斯對烏克蘭能源設備與民用設施展開了報復,所用打擊手段除導彈外,還有引發討論的無人機。
據沙特國家通訊社表示,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於10月20日與沙特能源大臣舉行了線上會晤,表示將加強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包括穩定石油市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和聯合投資、推動兩國於可再生能源和氫能領域合作、在中沙兩國投資煉化一體化項目、在和平利用核能的政府間協議框架下開展合作等。
9月17日,伊朗爆發全境示威。事件起於13日宗教警察執行女性頭巾遮髮的規定,致使22歲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在拘留期間昏迷、並於16日宣告死亡的悲劇。
9月13日,伊朗22歲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被宗教警察帶走。此一事件隨後失控發酵,成了今日伊朗全境示威的導火索,程度直逼2019年的全國騷亂。
8月23日,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授意下,美軍對敘利亞「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支持團體」所在的多個目標進行空襲,地點集中在東北部城市代爾祖爾(Deir ez-Zo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果伊朗是開明的,警察就不會因爲頭巾的問題殺害一名女子;如果伊朗是保守的,國民應當會支持警察的虐殺行爲,而不是在全國範圍内發起反抗運動。爲何伊朗會呈現如此矛盾的一面?
伊朗召集代理團體(即西方所謂恐怖組織),商討如何報復以色列。清真寺升紅色復仇旗。紐約時報稱炸彈早藏進哈尼雅旅館房間。迦薩走廊缺水,疫病橫行。 BJ:伊朗是整個地區最強的大國,在伊朗首都暗殺剛參加伊朗總統就職的哈瑪斯領導人,這種膽量、手法我真的不信以色列若沒靠山敢幹。 天佑人類。 --- 美俄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先是伊朗總統墜機身亡,選出新總統,新總統就任,然後溫和派哈尼亞在前往祝賀期間在伊朗被殺,時間也是在即將達成和平協議之際。一連串事件,會是誰做的? 就像2023/10/7「阿薩克洪水行動」一樣,時間選在即將達到和平協議簽署前(兩天?)當包括美國總統即將
Thumbnail
伊朗對女性的暴行已成為國際組織和人權活動家關注的問題。這個國家目睹了女性反對對她們的道德限制的嚴重抗議行動,這些行動展示了以宗教名義的性別不平等,然而這些示威活動在22歲的馬莎·阿米尼(Mahsa Amini)死亡後升級了。據報導,她在醫院因傷勢嚴重而去世,她之所以受傷是因為她沒有按照政府標準戴著頭
如果一個女嬰甫出世,即面臨該國的女性失去自由的日子,她一生將如何自處? 1979年3月8日為導演法拉娜茲.沙里菲( Farahnaz SHARIFI)的生日;這一天,伊朗女性正齊聚街頭抗議頭巾政策。 同一年,伊朗革命的政治與精神領袖何梅尼推翻了伊朗最後一位國王穆罕默德·李查·巴勒維(簡稱沙王),
Thumbnail
每當衝突真正爆發,金價便會開始下滑。這次會有不一樣嗎? 上週末,伊朗向以色列發動了“前所未有”的飛彈襲擊。緊接其後的兩天,以色列便開始討論如何實施反擊。在此期間,最擔心的反而成了美國人。
Thumbnail
死刑存廢在台灣永遠是一個熱門的議題。近年來台灣的死刑逐年減少,甚至在往廢死的方向發展。當全球死刑都在遞減時,卻有一個國家被貼上死刑濫用的標籤。這國家不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中國或北韓,而是伊朗。
Thumbnail
伊朗離我們太遠了,對於曾發生在那裡的政變,動亂,大屠殺, 在極權專政統治國家下的人民生活日常,知道的很少。 一九七九年,伊朗發生革命,巴勒維國王逃跑, 帶著激進宗教色彩上台的伊斯蘭共和黨嚴厲打壓異己, 並且對於文化與藝術創作實施審查。 芭霍兒一家人住德黑蘭的大宅,她的父親是製作傳統樂器的知
Thumbnail
**事件概述:** 伊朗家裡面發生連續爆炸事件,據說造成了嚴重傷亡。 伊朗已將矛頭指向以色列,聲稱將進行最嚴厲的報復。 俄羅斯指出,這起襲擊是由美國支持的伊朗國內反伊朗份子配合以色列摩薩德所為。 **事件背景:** 伊朗支持的幾個小弟,包括哈馬斯、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近期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如果伊朗是開明的,警察就不會因爲頭巾的問題殺害一名女子;如果伊朗是保守的,國民應當會支持警察的虐殺行爲,而不是在全國範圍内發起反抗運動。爲何伊朗會呈現如此矛盾的一面?
伊朗召集代理團體(即西方所謂恐怖組織),商討如何報復以色列。清真寺升紅色復仇旗。紐約時報稱炸彈早藏進哈尼雅旅館房間。迦薩走廊缺水,疫病橫行。 BJ:伊朗是整個地區最強的大國,在伊朗首都暗殺剛參加伊朗總統就職的哈瑪斯領導人,這種膽量、手法我真的不信以色列若沒靠山敢幹。 天佑人類。 --- 美俄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先是伊朗總統墜機身亡,選出新總統,新總統就任,然後溫和派哈尼亞在前往祝賀期間在伊朗被殺,時間也是在即將達成和平協議之際。一連串事件,會是誰做的? 就像2023/10/7「阿薩克洪水行動」一樣,時間選在即將達到和平協議簽署前(兩天?)當包括美國總統即將
Thumbnail
伊朗對女性的暴行已成為國際組織和人權活動家關注的問題。這個國家目睹了女性反對對她們的道德限制的嚴重抗議行動,這些行動展示了以宗教名義的性別不平等,然而這些示威活動在22歲的馬莎·阿米尼(Mahsa Amini)死亡後升級了。據報導,她在醫院因傷勢嚴重而去世,她之所以受傷是因為她沒有按照政府標準戴著頭
如果一個女嬰甫出世,即面臨該國的女性失去自由的日子,她一生將如何自處? 1979年3月8日為導演法拉娜茲.沙里菲( Farahnaz SHARIFI)的生日;這一天,伊朗女性正齊聚街頭抗議頭巾政策。 同一年,伊朗革命的政治與精神領袖何梅尼推翻了伊朗最後一位國王穆罕默德·李查·巴勒維(簡稱沙王),
Thumbnail
每當衝突真正爆發,金價便會開始下滑。這次會有不一樣嗎? 上週末,伊朗向以色列發動了“前所未有”的飛彈襲擊。緊接其後的兩天,以色列便開始討論如何實施反擊。在此期間,最擔心的反而成了美國人。
Thumbnail
死刑存廢在台灣永遠是一個熱門的議題。近年來台灣的死刑逐年減少,甚至在往廢死的方向發展。當全球死刑都在遞減時,卻有一個國家被貼上死刑濫用的標籤。這國家不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中國或北韓,而是伊朗。
Thumbnail
伊朗離我們太遠了,對於曾發生在那裡的政變,動亂,大屠殺, 在極權專政統治國家下的人民生活日常,知道的很少。 一九七九年,伊朗發生革命,巴勒維國王逃跑, 帶著激進宗教色彩上台的伊斯蘭共和黨嚴厲打壓異己, 並且對於文化與藝術創作實施審查。 芭霍兒一家人住德黑蘭的大宅,她的父親是製作傳統樂器的知
Thumbnail
**事件概述:** 伊朗家裡面發生連續爆炸事件,據說造成了嚴重傷亡。 伊朗已將矛頭指向以色列,聲稱將進行最嚴厲的報復。 俄羅斯指出,這起襲擊是由美國支持的伊朗國內反伊朗份子配合以色列摩薩德所為。 **事件背景:** 伊朗支持的幾個小弟,包括哈馬斯、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近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