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助人,聰明給予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熱愛幫助別人不求回報往往是學校、職場、財富等各領域的佼佼者,但幫助他人是有方法的,而非一股腦地付出。
人有三種:給予者(利他)、索取者(利己)、互利者(追求公平)
整體表現績效:
最差→給予者:老好人,隨傳隨到,熱愛助人但沒有時間規畫,點狀性給予,時間易被切碎,無法持久專注,該做的事情容易搞砸,且受助方比較不會珍惜,容易產生負面循環,往後可能會對於幫助別人產生排斥。

介於中間→
互利者:曾想成為給予者,但吃過虧,開始憤世嫉俗並會衡量得失,只想幫助對自己有利的人,容易讓人有現實的負面印象。
索取者:只知掠奪,臉皮厚,或許會混的不錯,但時間久了會被厭惡。

最佳→
:
:
:
:
:
仍是給予者:不同於表現績效較差的給予者,贏家給予者通常會重視自己的時間、工作責任及人生目標,愛自己也愛別人,會先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完成再幫助他人,有規劃地提供塊狀性之協助,效果好甚至會超出預期,且對方會比較珍惜,良好的正循環將會永續為他人付出。
From
book: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podcast:大人的Small Talk-EP241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與其在職場中選擇當壞人,也不要當爛好人】 1. 沒有深思過的幫忙,其實是害人害己 2. 堅守自己的工作底線 3. 幫忙是要成為前進的助力,不是成為依賴 4. 借款不當擔保人,工作不當掩蓋犯 5. 我們不是聖人,幫助那些能幫助你的人 6. 不要害怕去要求別人回報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人可分成三種: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hcer)、索取者(Taker),如果將這三種人的社會成就用金字塔層級來呈現,你猜上中下層分別是哪種人?沒想到,給予者要不然是最成功的人,要不就是最失敗的人。而索取者和互利者則分佈在中間階層。
    Thumbnail
    有沒有那麼一個人,很會照顧別人,很會顧及別人感受,很細心的觀察周遭是否有需要幫助的人事物,然後慷慨大方的給予協助也不求回報。有人說冷漠可以省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贊成這論點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有人天生是太陽、光芒或是寂靜的月。 有沒有那麼一個人,付出全部但一點回報也沒有,雖然不貪圖回報,但因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善於提供他人好意,或者說會照顧他人的想法,是一種成熟的展現嗎? 我的經驗觀察到有些人會: 1.聚會時帶東西來給大家吃 2.探班時帶飲料、點心來慰問同事 3.交際場合主動關心那些比較內向的人 而我通常是後者,屬於接受別人好意的,我也不會拒絕 只是我也在想,這是不是跟會"做人"是有關係的
    Thumbnail
    「那個人一定是因為有求於妳,所以才會送妳東西吧?」 「那個人一定是因為知道妳可以幫他推薦,所以才會送妳書吧?」 其實類似以上的話語,我時常聽到周遭的親朋好友告訴我。 但我多半會告訴他們:「我認為別人對我表達友善,都是出自於不求回報,而不是因為我有利用價值。」 雖然對別人有
    Thumbnail
    “You need a giver, not a taker.” 你需要的是一個給予者,而不是索取者。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與其在職場中選擇當壞人,也不要當爛好人】 1. 沒有深思過的幫忙,其實是害人害己 2. 堅守自己的工作底線 3. 幫忙是要成為前進的助力,不是成為依賴 4. 借款不當擔保人,工作不當掩蓋犯 5. 我們不是聖人,幫助那些能幫助你的人 6. 不要害怕去要求別人回報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人可分成三種: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hcer)、索取者(Taker),如果將這三種人的社會成就用金字塔層級來呈現,你猜上中下層分別是哪種人?沒想到,給予者要不然是最成功的人,要不就是最失敗的人。而索取者和互利者則分佈在中間階層。
    Thumbnail
    有沒有那麼一個人,很會照顧別人,很會顧及別人感受,很細心的觀察周遭是否有需要幫助的人事物,然後慷慨大方的給予協助也不求回報。有人說冷漠可以省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贊成這論點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有人天生是太陽、光芒或是寂靜的月。 有沒有那麼一個人,付出全部但一點回報也沒有,雖然不貪圖回報,但因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善於提供他人好意,或者說會照顧他人的想法,是一種成熟的展現嗎? 我的經驗觀察到有些人會: 1.聚會時帶東西來給大家吃 2.探班時帶飲料、點心來慰問同事 3.交際場合主動關心那些比較內向的人 而我通常是後者,屬於接受別人好意的,我也不會拒絕 只是我也在想,這是不是跟會"做人"是有關係的
    Thumbnail
    「那個人一定是因為有求於妳,所以才會送妳東西吧?」 「那個人一定是因為知道妳可以幫他推薦,所以才會送妳書吧?」 其實類似以上的話語,我時常聽到周遭的親朋好友告訴我。 但我多半會告訴他們:「我認為別人對我表達友善,都是出自於不求回報,而不是因為我有利用價值。」 雖然對別人有
    Thumbnail
    “You need a giver, not a taker.” 你需要的是一個給予者,而不是索取者。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