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歷史教授吳啟訥:以新疆打擊中國是西方悠久傳統|專家有話說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早在棉花爭議前,新疆議題便是中西輿論戰焦點之一。從早年的東突厥斯坦議題、反恐治理的相關辯論,到近期中西在新疆人權上的隔空交手、相互制裁,新疆似乎從未淡出傳媒與社會的輿論場。對此議題,《香港01》訪問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啟訥,以歷史與族群政治為視野,探究西方炒作新疆議題的深層動機。

01:西方為何要挑新疆來談人權問題?從中美高峯會爭論人權議題、瑞士發言、中歐相互制裁到此次棉花爭議,新疆何以一再成為焦點?除卻中美競爭,新疆對西方意義為何?甚至,西方是否要塑造一套關於中國治疆的敍事模式?

吳啟訥:我對新疆成為西方打擊中國的焦點毫不意外。利用新疆的地緣政治和族群政治議題打擊中國,是一項悠久的西方傳統。早在1860年代,英國和俄國就已經利用新疆議題壓迫清朝,以強加各種的侵略要求,同樣的情形在1870年代到1940年代又多次出現,只是美國也加入了戰局。

20世紀後半期中蘇關係破裂期間,新疆議題也是蘇聯對付中國的一個切入點。從20世紀末期中國呈現崛起態勢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面臨中國主體族羣內部整合度遠超過20世紀前期的狀況,承襲俄、英、法、日在兩個世紀以來,利用中國的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現象,牽制和裂解中國的傳統,從西藏、新疆、內蒙古等中國邊疆尋找遏制中國的切入點。所以我們看到上述這幾個地區在20世紀末以來,族群紛爭頻傳,在這些紛爭背後,都有西方操縱實體作業或輿論攻勢的影子。

換句話説,要尋找漢人地區的社會議題、階級議題,動員力有限,也不易吸引西方內部民眾的注意;而面對中東和西方內部族群議題熱炒的背景,將中國描述為種族迫害和種族滅絕者,便很容易得到內部的支持,還可以進一步動員同樣不樂見中國崛起的其他盟友。

所以西方的經濟戰目標,只是它的短期目標。但更深層、更長期的目標,則在於政治。以勞工為藉口設置貿易壁壘,是英國所使用的傳統技倆,我們都熟知的美國(舊金山)和澳洲(新金山)的排華移民法案,都涉及到勞工的議題,可是真正重點,乃是這些勞工的族裔背景。由身分政治延伸到國家戰略,這是西方精英擅長操作的政治手段。

現在回想起來,新疆事件的發展過程應當是:當西方發現新疆舉辦職業技能教育之後,立刻設想出將它描述為集中營的宣傳戰方案,再去尋找證據,主要是找流亡到海外或者是離開新疆的部分維吾爾人作證,引導他們作證的方向。所以在這裡,西方並不在意新疆發生事情的真相;達成宣傳效果,才是整個操作的目標。

現代戰爭和現代政治中的宣傳戰,是英國人發明的。在透過「製造新聞」來打擊對手上,他們沒有任何道德愧疚感,而繼承英國傳統的西歐和美國,也傳承了這樣的文化基因。會相信西歐和美國在事實面前能夠秉持公正、正義的,一般而言是西歐諸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土著精英。如果中文讀者不太熟悉這些人是哪一類人的話,那麼看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五四運動以來的某些「覺醒先驅」,就可以大致知道他們的長相。

01:您怎麼看此次大陸民間對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與涉事品牌的抵制?抵制會否讓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中國政府又將如何應對?特朗普執政後期,中美雖劇烈交鋒,新疆卻猶未引發如此巨大的中西輿論漩渦,為何外界預計上台後會緩和對峙的拜登(Joe Biden),反讓此事進一步發酵?

吳啟訥:我覺得大陸民間對BCI與涉事品牌的抵制,效果未必能完全抵銷中國棉紡織行業所遭受的損失。但長遠而言,中國紡織業受損,勢必拖累全球紡織產業的技術進步,並損害全球消費者的權益,真正的反彈,要等子彈再飛一會才會出現。與此相關,拜登的反應其實代表美國的精英體認到,美國實力和全球影響力的降低,才是美國的長遠危機。而新疆議題是一個可以聯合美國的西方盟友,從價值的角度打造反中聯盟的支點,所以他的操作當然要比特朗普(Donald Trump)投入且有力。

但拜登等西方政治人物和西方政界是否真的關心維吾爾人的權益,則完全是另一回事。從我們之前對新疆棉花生產狀況的觀察,可以發現新疆尤其是維吾爾農民的脱貧,很大程度上來自棉花產業的發展,打擊新疆的棉花產業和中國的紡織業,首波、最直接的受害者,毫無疑問就是維吾爾農民。如果棉花生產無以為繼,維吾爾人的就業狀況勢必惡化,原本平復的社會問題又將重新浮現,維吾爾社會很可能又會進入宗教化、民族主義化的螺旋當中。

當然這符合美國和西方的利益,因為由新疆的動盪所引發的中國政治動盪,以及中國在世界上形象的進一步妖魔化,大有助於實現拜登公開宣示的「阻止中國富強」的目標。至於新疆的前途和未來、維吾爾人的生活和福祉,則從來不在他們關懷的範圍內。


原文發表網址: 台大歷史教授吳啟訥:以新疆打擊中國是西方悠久傳統|專家有話說 | 香港01

2021.3.29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60479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80會員
438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Thumbnail
2025/04/29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Thumbnail
2025/04/29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Thumbnail
2025/04/29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Thumbnail
2025/04/10
在兩岸經貿交流中,水果一直扮演重要角色。2005年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赴陸訪問後,中國大陸便將鳳梨(又稱菠蘿)、釋迦(又稱番荔枝)等15項台灣水果關稅清零,2010年又進一步將34項農產品列入ECFA早期收穫清單中免徵關稅,擴大台灣水果輸陸規模。
Thumbnail
2025/04/10
在兩岸經貿交流中,水果一直扮演重要角色。2005年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赴陸訪問後,中國大陸便將鳳梨(又稱菠蘿)、釋迦(又稱番荔枝)等15項台灣水果關稅清零,2010年又進一步將34項農產品列入ECFA早期收穫清單中免徵關稅,擴大台灣水果輸陸規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西方為何要挑新疆來談人權問題?從中美高峰會爭論人權議題、瑞士發言、中歐相互制裁到此次棉花爭議,新疆何以一再成為焦點?除卻中美競爭,新疆對西方意義為何?甚至,西方是否要塑造一套關於中國治疆的敍事模式?
Thumbnail
西方為何要挑新疆來談人權問題?從中美高峰會爭論人權議題、瑞士發言、中歐相互制裁到此次棉花爭議,新疆何以一再成為焦點?除卻中美競爭,新疆對西方意義為何?甚至,西方是否要塑造一套關於中國治疆的敍事模式?
Thumbnail
6月22日,中國與加拿大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激烈交鋒。 首先,中方代表俄羅斯、北韓、伊朗多國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世界對5月28日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發現的215具兒童骸骨,及加拿大對原住民犯下的種族滅絕罪進行獨立調查。 然而針對此番「揭短」,有備而來的加拿大亦不甘示弱,掏出了由美國、英國、德國、
Thumbnail
6月22日,中國與加拿大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激烈交鋒。 首先,中方代表俄羅斯、北韓、伊朗多國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世界對5月28日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發現的215具兒童骸骨,及加拿大對原住民犯下的種族滅絕罪進行獨立調查。 然而針對此番「揭短」,有備而來的加拿大亦不甘示弱,掏出了由美國、英國、德國、
Thumbnail
曾经,中美本不是一场赛局上的对手。冷战年代,中国在两强对峙的间隙中求生,虽曾先后与美苏在朝鲜战场与珍宝岛交手,却大致维持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国家思维。 苏联崩解后,美国一度享受治世独霸的尊荣,并与中国维持了某种程度的“战略接近”:为免欧元集团袭夺美元独霸地位,美国开始默许产业
Thumbnail
曾经,中美本不是一场赛局上的对手。冷战年代,中国在两强对峙的间隙中求生,虽曾先后与美苏在朝鲜战场与珍宝岛交手,却大致维持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国家思维。 苏联崩解后,美国一度享受治世独霸的尊荣,并与中国维持了某种程度的“战略接近”:为免欧元集团袭夺美元独霸地位,美国开始默许产业
Thumbnail
今年三月,瑞典時裝公司H&M因維吾爾人強迫勞動的相關報導和指控,因此聲明不使用來自新疆的原料或產品,隨後有不少國際品牌響應。這件事情隨後引發了全球的關注與討論。 接下來,我將會透過這篇報導,讓大家了解支持(支持新疆棉)方和抵制(抵制新疆棉)方的看法,同時讓讀者反思自己對這起事件的想法是否太過草率。
Thumbnail
今年三月,瑞典時裝公司H&M因維吾爾人強迫勞動的相關報導和指控,因此聲明不使用來自新疆的原料或產品,隨後有不少國際品牌響應。這件事情隨後引發了全球的關注與討論。 接下來,我將會透過這篇報導,讓大家了解支持(支持新疆棉)方和抵制(抵制新疆棉)方的看法,同時讓讀者反思自己對這起事件的想法是否太過草率。
Thumbnail
最近美歐各國突然對新疆問題感到興趣, 在前幾年不停報導新疆所發生維吾爾族或哈薩克族的抗爭事件, 且予以誇大渲染, 把新疆形容成烽火遍地, 極不安全的地區, 但近三、四年來, 新疆並未發生暴力恐攻事件, (如有發生暴力恐攻事件, 以現代通訊工具之發達, 美歐各國豈會不加以報導), 美歐各國又在中共於新
Thumbnail
最近美歐各國突然對新疆問題感到興趣, 在前幾年不停報導新疆所發生維吾爾族或哈薩克族的抗爭事件, 且予以誇大渲染, 把新疆形容成烽火遍地, 極不安全的地區, 但近三、四年來, 新疆並未發生暴力恐攻事件, (如有發生暴力恐攻事件, 以現代通訊工具之發達, 美歐各國豈會不加以報導), 美歐各國又在中共於新
Thumbnail
今天的中東新聞專題,探討近日成為輿論熱點的新疆棉花爭議。 此事背後涉及幾大脈絡:西方對新疆議題的長年消費、中美的衝突博弈、中歐近期的輿論戰。 從貿易數據觀之,”制裁”新疆棉花,自始至終就是假議題,西方企業更大考量,是要跟風政治正確的表態遊戲,但又不願犧牲在中國的市場紅利。 而由政治現實觀之,消費新疆
Thumbnail
今天的中東新聞專題,探討近日成為輿論熱點的新疆棉花爭議。 此事背後涉及幾大脈絡:西方對新疆議題的長年消費、中美的衝突博弈、中歐近期的輿論戰。 從貿易數據觀之,”制裁”新疆棉花,自始至終就是假議題,西方企業更大考量,是要跟風政治正確的表態遊戲,但又不願犧牲在中國的市場紅利。 而由政治現實觀之,消費新疆
Thumbnail
新疆棉爭議的背後,反映出中共以政治理由掩蓋外匯儲備的困窘,把國外品牌下架,削減進口,以便控管外匯支出,就像不買台灣鳳梨,不買澳洲的牛肉、紅酒與龍蝦,法國的百貨公司現在也看不到大量的中國遊客,是相似的情況
Thumbnail
新疆棉爭議的背後,反映出中共以政治理由掩蓋外匯儲備的困窘,把國外品牌下架,削減進口,以便控管外匯支出,就像不買台灣鳳梨,不買澳洲的牛肉、紅酒與龍蝦,法國的百貨公司現在也看不到大量的中國遊客,是相似的情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