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緣份的實相是,即使你下跪求饒,他仍有背叛的權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然而,在所有的有為法,那麼多的如露電的幻影中,強求一個人和你在一起,妄求一個人愛你,逼一個人要以你為中心這是全宇宙十法界中,最愚痴且最累人的事。
十幾年前覺醒後,許多來請我協助離苦的有緣人中,就屬於情感姻緣的最多,且最難化解。
年復一年,那些仍活在醉生夢死境界的凡夫,不怕死,就怕這輩子沒有愛情和姻緣。
然而,儘管我一再向他們解釋,男女情愛的驅力,不過是這個法界,想把他們困在「無明苦海」的一個誘餌或假相,如果不能看破這個實相,如何得清淨心
尤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也都是獨一無二的靈魂,即使過去累劫你和他或她有緣,不管對方是來報恩討債報仇解恨緣盡要再強求,這是最吃力又不討好的事,同時也會耗損掉你的福德,甚至讓你的強求中,不知不覺又造了業。
然而,他們多半表示,沒有了對方,活著根本沒意思,他們更堅信,自己和對方的緣份還沒盡滅。
或許我這些知見,對醉夢人來說,實在太理智太無情;有幾位比較激動的讀者,甚至說我不懂什麼是情愛,什麼是緣份。
事實上,當我覺醒且閉關多年後,比任何醉夢人都懂什麼是緣份
我告訴他們,緣份如來如去,如能以清淨心感恩心去看待萬法的因緣生滅,如同我很喜歡靜靜看著無瑕藍天散著金光的夕陽,當你全然的感恩如此殊勝因緣聚合,你會感嘆因緣生滅如此美妙
相對的,如果你以一種執著心,妄想要抓住如夢幻泡影般的藍天或夕陽,當他們的聚合因緣,每一秒都在離散,你的執著等於每一秒,都在自找苦吃。
因為,你自己也是個因緣生滅的夢幻泡影,自身且難保,如何能抓住另一個夢幻泡影呢?
同樣的,你深愛或你喜歡的人,他們也是由眾多因緣聚合的人相而已。
如同《金剛經》文中一再強調的,要離苦得大自在,就必須不著相,不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著相
因此,在我看來,緣份的實相是,一旦緣盡,即使你下跪求饒,對方仍有背叛你的權利,半分強求不得。
你無法因為自己的無私付出,因為自己對人家一往情深,因為借錢給他或為他墮胎,你就能夠掌控他的一生,擁有他的色身和人相,這些虛無如露電的幻影。
你也毋須因為自己的妄求強求,最後只求來「苦痛悔恨」,就對人家產生「怨恨心」,因而降低自己的靈力和折損福報。
相對的,和你有深緣的人,即使你無心去追求或討好對方,機緣成熟自然會在一起,只要緣未盡時,你要趕他或她都趕不走。
十幾年來,有幾位有緣朋友來到我身邊,一起討論佛法和修行,其中也有女眾;或許她們過去在情感上,有諸多不順或曾被背叛,為了填補感情缺口,竟有意想成為我的人生伴侶
但我都是對她們當頭棒喝,甚至是故意刁難,但最後我都會告訴她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靈魂,即使在紅塵俗世,也不應該有依靠他人的妄想,更何況是進入覺修境界的人。
如果有如此妄想,那麼在覺修路上絕對是「自欺欺人」。
緣份這種東西如來如去,尤其是看清這個實相的覺修者,最怕的就是強求二字。
因為,夕陽漸隱去,藍天忽雲蔽,這些生滅如何強求?
此外,覺修最看重的是「清淨心」,一有強求,能量耗損,無明再次遮蔽智慧,如何清淨自在。
再者,如有緣成為同修,我的生活如同出家人,除了禪定寫作,就是吃飯睡覺或打掃洗衣,偶爾外出散步,看雲看夕陽,日復一日,極其無聊單調,如閉關修行,更要一整天「禁語」,心中仍有無明妄想的醉夢人,如何受得了這種日子。
果然,幾位心存妄想的醉夢女眾,一聽見我的日子如此無聊,也就打了退堂鼓。
弘一法師本來擁有美眷家宅和事業,又是藝術界的名人,然而,當他決定出家,就再也沒有任何留戀,再也不攀緣,所有俗世因緣斷個一乾二淨,平靜的過著苦修貧困的日子。
如此真修的大德,必然也是洞見了「緣份」的實相。
年過四十的朋友們,不見得都要出家或覺修,但也應該開始,勇敢看清緣份的實相,在覺醒中,漸漸超越對各種因緣的依戀才是。
尤其是在感情方面,如我前面說的,在所有的「有為法」中,強求一個人和你在一起,妄求一個人愛你,逼一個人要以你為中心,這是十法界中,最愚痴且最累人的事。
如果緣份已盡,你卻用錢用色相或各種手段,不停的打玻尿酸或拉皮,不停的討好或勒索,才能拉住一個人的心,擁有一份感情或婚姻,只要稍有鬆懈,對方就愛上別人或偷吃。
這種人和人的關係,就不叫「緣份」,而是無明執著下的造作「有為法」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60會員
221內容數
人人都可以離苦,可以自在喜樂,但前提是,你要成為一位覺修者,就能度一切苦厄... 畢竟,人各有因緣,不是每個人都有累劫功德,可以出家修行。 因此,成為一位覺修者,在不離紅塵,在照顧緣親的同時,你也能進入清淨無染,平靜無憂的境界。 這個講堂的文章,都是我個人親證的覺修體悟,希望對於有緣人的覺醒和修持,有所助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九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相信,沒有人喜歡一輩子都活在苦痛煩惱中;然而,受苦的凡夫,卻「選擇」一直在苦厄中,「製造」更多的苦厄和煩惱。 這話怎麼說呢? 如果你沒有覺醒,甚至精進覺修,可能一輩子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為何我說凡夫一直在苦厄中,製造更多的苦厄和煩惱呢? 因為,凡夫不知道煩惱苦厄的「源頭」是什麼? 如何做到呢?
近日有讀者來訊表示,雖然他知我一再強調的,不應妄求外緣,貪執身外之物,但他的日子實在過不去,除了健康出問題,財務也出狀況,生活環境愈來愈差,他自己吃苦不算什麼,最難過的是要他的妻兒跟著自己吃苦。 因此,他問我,如果真心靜觀覺修,除了擁有智慧,也可以改善健康和財務,以及生活環境嗎?
當你內心充滿恐懼不安,有生之年,或許人前風光,人後必然活得窩囊不堪。 因為,當你擁有了這個肉身和家人,當你擁有心跳和呼吸,從實相來看,你就等於活在,必須承擔隨時面臨「無常變故」的風險。 尤其是年過四十,甚至是福報深厚,擁有一切的人,更需要及時覺察這個實相。
凡夫之所以很難改掉「逃避」的習氣,關鍵就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在「逃避」什麼... 逃避的壞處人人都知,然而,大部分的凡夫,寧可選擇逃避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逃避又沒有犯罪,只要心存善念不做壞事,日子還是可以過下去。 首先,我們來談談逃避有什麼殺傷力? 實相是,每個人的福報,都不是屬於你一個人的。
當煩惱來襲,凡夫都會本能的想忘掉他,或逃避他,好讓自己可以繼續過日子。然而,這種「活埋煩惱」和「自欺」的方式,並不是降伏煩惱,反而是讓靈識吞下更多「無明業因」的傻事...
眾生因「一念無明」而墮三惡道,並不是眾法界中最可怕的事。 最可怕的是,眾生沒有覺察到,自己正淪落三惡道,且不知該如何找到,跨出三惡法界的「橋」...
我相信,沒有人喜歡一輩子都活在苦痛煩惱中;然而,受苦的凡夫,卻「選擇」一直在苦厄中,「製造」更多的苦厄和煩惱。 這話怎麼說呢? 如果你沒有覺醒,甚至精進覺修,可能一輩子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為何我說凡夫一直在苦厄中,製造更多的苦厄和煩惱呢? 因為,凡夫不知道煩惱苦厄的「源頭」是什麼? 如何做到呢?
近日有讀者來訊表示,雖然他知我一再強調的,不應妄求外緣,貪執身外之物,但他的日子實在過不去,除了健康出問題,財務也出狀況,生活環境愈來愈差,他自己吃苦不算什麼,最難過的是要他的妻兒跟著自己吃苦。 因此,他問我,如果真心靜觀覺修,除了擁有智慧,也可以改善健康和財務,以及生活環境嗎?
當你內心充滿恐懼不安,有生之年,或許人前風光,人後必然活得窩囊不堪。 因為,當你擁有了這個肉身和家人,當你擁有心跳和呼吸,從實相來看,你就等於活在,必須承擔隨時面臨「無常變故」的風險。 尤其是年過四十,甚至是福報深厚,擁有一切的人,更需要及時覺察這個實相。
凡夫之所以很難改掉「逃避」的習氣,關鍵就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在「逃避」什麼... 逃避的壞處人人都知,然而,大部分的凡夫,寧可選擇逃避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逃避又沒有犯罪,只要心存善念不做壞事,日子還是可以過下去。 首先,我們來談談逃避有什麼殺傷力? 實相是,每個人的福報,都不是屬於你一個人的。
當煩惱來襲,凡夫都會本能的想忘掉他,或逃避他,好讓自己可以繼續過日子。然而,這種「活埋煩惱」和「自欺」的方式,並不是降伏煩惱,反而是讓靈識吞下更多「無明業因」的傻事...
眾生因「一念無明」而墮三惡道,並不是眾法界中最可怕的事。 最可怕的是,眾生沒有覺察到,自己正淪落三惡道,且不知該如何找到,跨出三惡法界的「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所臣服的不僅僅是命運,更是七情六慾,更是善與惡。它絕非一種執著,而是一種無盡的謙卑。我接受身而為人的罪,我接受它所帶來的罰則,也接受我近乎純粹的良善,並徹底接受它帶給我的果實。 我全然接受一場命中注定的邂逅,無論它導向的是苦難還是幸福,我也全然接受愛所帶來傷害,並不再否認愛不存在。
Thumbnail
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兩個內涵: 第一個,是業力的問題。 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帶動生死業力。所以一個人攀緣心愈重,生死業力就愈重,他會循業發現。當你起攀緣心的時候,就會隨順你的業力--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人你不喜歡。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宿業所變現的景像你沒辦法改變。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Thumbnail
 「緣」是一種抽象概念,從宗教觀點來看,意指「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人與物」,以及「人與其他存在」之間的無形連結,是某種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機會和可能。至於「緣分」,依據佛教的見解,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Thumbnail
我們都要結佛緣求生到永恆的淨土,不是跟鬼神結緣將來落在鬼神的境界。所以,一時有(神通)感應,不值得高興。沒有學佛、沒有善知識的教導或沒有正法,你不會判斷。一有(神通)感通就陷進去,就好像一個宅男非常渴望有女孩子喜歡他,隨便一個女生,他就談戀愛
宗教,各有各的信仰,能延續千年以上,且能跨國傳播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沒有必要去論好壞或者誰對誰錯! 佛教的八苦,就算不是佛教徒,也得承認那是世間存在的情緒。分別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疾甚!而我追根究底,就是情字在苦! 因為有了情,才會捨不得,因為有了情,才會被勒索!如果真
Thumbnail
學佛正確思惟,在幫助冤親債主的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這篇文章探討了冤親債主的概念,提出以功德來迴向和超渡他們是最好的唯一途徑。並介紹了觀音山《藥師經》暨煙供施食超渡法會的詳細信息。
Thumbnail
經常有許多人問老玄,男友或女友劈腿了怎麼辦,或者對方突然跟我分手了、但自己不想分,有沒有辦法可以挽回(通常來問的是女生居多)。老玄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我能給你們機會對談、了解彼此,但世界上沒有一種符籙可以永遠控制對方的心神,最多只能迷惑對方一段時間而已。但是,要我下鎖心符合和符之類的,呵呵,除非有足夠
緣起、緣滅、勿罣礙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即緣起至緣滅的過程。很多人罣礙著在世俗裏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但這些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的時間,很快就會消失了。但為何我們總會去罣礙?或許是我們對於所擁有的東西,都捨不得放手吧! 我們雖然孤獨的來到這個世界,起了這個緣,最後也注定好要孤獨的離開這個世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所臣服的不僅僅是命運,更是七情六慾,更是善與惡。它絕非一種執著,而是一種無盡的謙卑。我接受身而為人的罪,我接受它所帶來的罰則,也接受我近乎純粹的良善,並徹底接受它帶給我的果實。 我全然接受一場命中注定的邂逅,無論它導向的是苦難還是幸福,我也全然接受愛所帶來傷害,並不再否認愛不存在。
Thumbnail
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兩個內涵: 第一個,是業力的問題。 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帶動生死業力。所以一個人攀緣心愈重,生死業力就愈重,他會循業發現。當你起攀緣心的時候,就會隨順你的業力--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人你不喜歡。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宿業所變現的景像你沒辦法改變。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Thumbnail
 「緣」是一種抽象概念,從宗教觀點來看,意指「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人與物」,以及「人與其他存在」之間的無形連結,是某種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機會和可能。至於「緣分」,依據佛教的見解,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Thumbnail
我們都要結佛緣求生到永恆的淨土,不是跟鬼神結緣將來落在鬼神的境界。所以,一時有(神通)感應,不值得高興。沒有學佛、沒有善知識的教導或沒有正法,你不會判斷。一有(神通)感通就陷進去,就好像一個宅男非常渴望有女孩子喜歡他,隨便一個女生,他就談戀愛
宗教,各有各的信仰,能延續千年以上,且能跨國傳播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沒有必要去論好壞或者誰對誰錯! 佛教的八苦,就算不是佛教徒,也得承認那是世間存在的情緒。分別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疾甚!而我追根究底,就是情字在苦! 因為有了情,才會捨不得,因為有了情,才會被勒索!如果真
Thumbnail
學佛正確思惟,在幫助冤親債主的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這篇文章探討了冤親債主的概念,提出以功德來迴向和超渡他們是最好的唯一途徑。並介紹了觀音山《藥師經》暨煙供施食超渡法會的詳細信息。
Thumbnail
經常有許多人問老玄,男友或女友劈腿了怎麼辦,或者對方突然跟我分手了、但自己不想分,有沒有辦法可以挽回(通常來問的是女生居多)。老玄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我能給你們機會對談、了解彼此,但世界上沒有一種符籙可以永遠控制對方的心神,最多只能迷惑對方一段時間而已。但是,要我下鎖心符合和符之類的,呵呵,除非有足夠
緣起、緣滅、勿罣礙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即緣起至緣滅的過程。很多人罣礙著在世俗裏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但這些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的時間,很快就會消失了。但為何我們總會去罣礙?或許是我們對於所擁有的東西,都捨不得放手吧! 我們雖然孤獨的來到這個世界,起了這個緣,最後也注定好要孤獨的離開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