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說】身處資訊混亂的世代,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選擇——專訪《真相製造》劉致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則訊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真相製造》為劉致昕以記者身份實際走訪八個國家後的發聲。真真假假的訊息充斥在媒體中,獲取與辨識訊息的能力成為一種劃分階級的指標。身處這樣的世代中,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的選擇。

劉致昕,政大外交系畢業,曾在商業週刊擔任記者後,成為一名自由記者。現為《報導者》副總編輯,同時也是著作《真相製造》作者,並經營同名 Podcast 節目。《創作者說》本集專訪劉致昕,聊聊《真相製造》的創作過程,以及這本書想要傳達給讀者的議題、意義與信念。

S3EP45 作家|《真相製造》劉致昕:抓住眼球就有錢賺,但不幸的是:假新聞和爭議資訊,可能就是抓眼球最好、最便宜的方法。

S3EP45 作家|《真相製造》劉致昕:抓住眼球就有錢賺,但不幸的是:假新聞和爭議資訊,可能就是抓眼球最好、最便宜的方法。

假新聞不只是議題,還是肉眼可見的實際影響

《真相製造》這本書如何開始的呢?來自於劉致昕過去曾在五年間到訪八個國家所採訪的筆記,這五年的時間他寫過敘利亞難民潮、寫過 ISIS 的新聞,感受到假新聞真實的影響力;也因為記者的身份,真正身在影響之中,思考假新聞應該如何被認知。

時間回到 2016 年,百萬難民潮湧入德國,劉致昕隨著難民跑了六個城市進到德國,了解難民如何走過幾千公里進入歐洲境內:登上三四百人難民船、途中死亡、怎麼流浪到達德國;卻也同時看見假新聞實際地造成人民撕裂、刻板印象與錯誤理解,所奪走的生命。

劉致昕說:「難民都還沒有進德國,關於他們的假訊息就已經傳開了」網路上充斥著難民是恐怖份子、是來要錢的謠言,甚至還有人在地圖上暴露德國境內還沒有建立的收容所,人們就提早去地圖位置放火、阻攔、打罵難民。

還有另一個案例,曾有一位難民發出與德國總理梅克爾的自拍照。從那一次開始,每次歐洲發生恐怖攻擊,這張照片就會被拿來做成海報,用以攻擊梅克爾,指責他「把難民放進來」,製造「這個難民就是兇手」的言論。然而實際的情況是這位難民身在柏林,恐怖攻擊則發生於布魯塞爾。劉致昕從旁了解他的生活,從走在路上會被吐口水、找不到工作,一直到只能錄取麥當勞大夜班的工作,因為需要冒著被打的風險。看見一張照片如何讓一個人的人生被摧毀。

這幾年「假新聞」這個詞彙在台灣成為普遍人民有感與困擾的事情,而台灣卻是一直到 2018 年經歷了選舉之後,才正式理解到這個問題。當時的理解還相對單一:從一個國家、一次投票,輿論集中在「誰是兇手」,成為人民之間的謾罵。觀察到這個趨勢的劉致昕,決定開始創作《真相製造》一書。「每一個國家的真實故事都是寫給台灣人」,從布魯塞爾到台灣,將他人的經驗放入書中,讓每一位讀者學習如何自己看待這個問題。

人民常將假新聞的輿論集中在「誰是兇手」

人民常將假新聞的輿論集中在「誰是兇手」

社群媒體的演算法能帶給你真相,也能用假新聞煽動你

你是否曾想過假訊息怎麼來?為何存在?假新聞的製造者舉凡美國網軍教頭(也就是不小心讓川普當選的人)到台灣的內容農場主,這些大大小小的製造商們是如何而來呢?劉致昕用美國網軍教頭的故事來舉例,網軍教頭從小家境好、自學架立網站,將籃球自學的過程放上網。在那個還沒有網紅的年代,光寫文章就吸引到體育品牌來找他。這讓小小的他立刻有了「製造資訊是有商機」的理解,明白有流量就有廣告套現,原來資訊可以拿來賺錢。

所以一切源自於商業模式與利益,更在社交網站與演算法的推波助瀾下,由網站來決定什麼樣的資訊能夠賺錢。2016 年,至少上百個內容農場可以收到一篇八九萬塊台幣的收入。因此造成了「只要你夠煽情、夠有趣、夠有張力」懂得抓住大家的眼睛,你能夠撈到的流量成本就會變得非常低。很不幸地,不實資訊、爭議資訊跟假新聞可能就是抓眼球也最便宜的途徑。

假新聞成為吸睛最便宜的途徑

假新聞成為吸睛最便宜的途徑

社交網站機制的設計就是為了讓人上癮,很多人會為了取得更多的互動與讚數,不斷改變自己思考與說話的方式。我們都在使用這樣的媒體,所看的也是同一個社交網站,但我們往往不會去想像背後有哪些人在操作,而這本書就是走進現場開展真實的對話。

主持人研究生說到,2011 年當他還在美國念博班的時候,曾做過詞彙分析研究,發現社群網站中只要帶著情緒性字眼的資訊,瞬間流量就會變高。甚或是只要跟政治有關的貼文底下就會吵成一片,而調查之後發現大部分的帳號可能都是假的。當時的研究生還沒深入研究,但看過《真相製造》才認知到,原來演算法所營造的現象,背後可能來自於一個龐大組織的操作。

當網路工具真正變成攻擊工具,使得各式各樣的謠言被製造與流傳。劉致昕看見有多少網路上的訊息所扮演的角色,是如何改變人的一生,並專注在人物身上,紀錄他們怎麼回應這樣的攻擊。


我們就是關鍵的世代,關鍵在於做出什麼選擇

身在這個環境中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劉致昕認為關鍵在於要去思考這樣的訊息生產鏈、使用模式與媒體環境,投射到生命裡面,對生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曾有一名德國的模範市長因為社交媒體的激化與假新聞被選民攻擊,然而這位市長並沒有因為攻擊而退縮,反而讓他開始思考「對人們來說,什麼才是好的政治?作為政治人物應該怎麼辦?」最後他選擇一如往常地每天出去慢跑、獨自騎腳踏車上班,縱使還是會遇到那個攻擊他的人,但他決定要往更大的城市選舉,試著實踐他所相信的「好的」政治,並且去學習理解那些曾經攻擊他的人對於什麼感到不滿,也重新思考在這個資訊環境下市民需要什麼,來重新建立公共討論。

疫情發生之後,國際智庫今年在討論假新聞的時候,說到是一個「人類有沒有辦法集體應對未知威脅」的能力。不論是氣候變遷還是新型態病毒,都仰賴全世界理性的討論。而假新聞的存在實實在在地影響到這個討論與因應。就像疫情期間也加速了人民對於假新聞的認識與辨別,因為大家會迫切地需要真實的資訊才可以生存。

所以未來能夠掌握到真實資訊的人變成一種階級,知識程度高、能夠訂閱好媒體的人一定是最安全的。但一定也有某些人被假訊息給矇混,正確的資訊就是沒有辦法以簡單的方式傳遞到他眼前,造成這些人面對未知威脅是有危險的。從這個視角來看,「資訊的混亂就是社會問題,真正影響到社會的不公平與不正義」值得我們投入更多的心力,讓更多人在安全與公平正義的情況下一起往前走。

資訊的混亂導致社會問題產生

資訊的混亂導致社會問題產生

「我們這個世代就是關鍵的世代」假訊息發生的意義在於,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小至個體、大至國家,包含溝通方式、權力關係,甚至立法,都是選擇。我們應該要聽見假新聞所彰顯的意義與社會結構問題是什麼,才有辦法討論接下來要怎麼辦。促使人們思考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該如何做選擇?這些選擇又會如何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關係?讓網路重新回到「我們可以控制、善用網路」的狀態。

透過《真相製造》這本書,劉致昕想要告訴讀者「假新聞不僅僅只是假新聞,背後有整個產業鏈,並且彰顯出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同時也希望讀者感受到「你不是孤單的,在這個資訊混亂時代,你所遇到的困擾與挫折都不是只有你,很多人做了嘗試與選擇,他成功了,你也可以」。試圖從書本看見另外一群在不同國家裡,面對到相同的事情的人,所做出的選擇有什麼不同,帶領大家探究「接下來你想要怎麼樣」。

若你在認識這個人之前就先聽信這個人的謠言,從此便不再溝通了。而這本書就是在告訴你如何進行溝通,也告訴你溝通之後會好很多的。


  • 本文由【研究生Keith】授權【聲歷其境】撰寫
  • 本集邀請到同為作者與記者的劉致昕,和我們探討媒體識讀的重要性,快點擊收聽完整節目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OnKKBOX
  • 【創作者說】Podcast,每集會邀請各行的創作者來跟大家分享他們的創作歷程

讓聲音成就想像,以經歷成就品質,『聲歷其境All Around You』,用最專業的團隊打造令人身歷其境的精湛旅程。

📩歡迎聯繫:business@allaroundyou.com.tw

🔎更多Podcast製作內容與最新消息,歡迎追蹤【聲歷其境】的 InstagramFaceboo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聲歷其境 All Around You的沙龍
7會員
123內容數
2023/01/15
本集節目邀請到「發現茶」創辦人 Alex 陳翊榮,來到節目中和大家分享發現茶這個品牌的創立機緣,以及創業背後的辛酸血淚。 從茶老饕,到「發現茶」品牌創辦人! Alex 創立發現茶這個品牌已有十年的時間,因為本身是醫學背景,在健康與動植物學的領域多有涉略,甚至在創立品牌之前就擁有茶葉品鑑師的執照,因此
Thumbnail
2023/01/15
本集節目邀請到「發現茶」創辦人 Alex 陳翊榮,來到節目中和大家分享發現茶這個品牌的創立機緣,以及創業背後的辛酸血淚。 從茶老饕,到「發現茶」品牌創辦人! Alex 創立發現茶這個品牌已有十年的時間,因為本身是醫學背景,在健康與動植物學的領域多有涉略,甚至在創立品牌之前就擁有茶葉品鑑師的執照,因此
Thumbnail
2022/12/31
本集節目邀請到股乾爹 Sean,來到節目上和大家分享 2022 年到 2023 年間通貨膨脹背後的原因,以及未來大家可能會面臨到的狀況與問題。 物價一直漲!時隔四十年的通貨膨脹! 節目一開始婊姐便大大感嘆最近物價一直漲,就連洗髮精和平時常去的推拿店通通都漲價,股乾爹聞言則無奈的表示,距離上次通膨過了
Thumbnail
2022/12/31
本集節目邀請到股乾爹 Sean,來到節目上和大家分享 2022 年到 2023 年間通貨膨脹背後的原因,以及未來大家可能會面臨到的狀況與問題。 物價一直漲!時隔四十年的通貨膨脹! 節目一開始婊姐便大大感嘆最近物價一直漲,就連洗髮精和平時常去的推拿店通通都漲價,股乾爹聞言則無奈的表示,距離上次通膨過了
Thumbnail
2022/12/21
本集節目邀請到美食家 Liz 高琹雯,和聽眾分享她開始在網路上分享美食,以及發展出不同內容的創作過程! 美食與知識的結合!開創嶄新領域! 高琹雯表示自己開始成為美食部落客、Youtuber 之前,她其實就有觀察到台灣目前最多人使用,在社群平台上呈現美食的方式似乎還是以直播為主,比較少人從美食背後的起
Thumbnail
2022/12/21
本集節目邀請到美食家 Liz 高琹雯,和聽眾分享她開始在網路上分享美食,以及發展出不同內容的創作過程! 美食與知識的結合!開創嶄新領域! 高琹雯表示自己開始成為美食部落客、Youtuber 之前,她其實就有觀察到台灣目前最多人使用,在社群平台上呈現美食的方式似乎還是以直播為主,比較少人從美食背後的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作者劉致昕深入8個國家,第一手採訪第一線操作網路力量的人,如何動搖當地政治、影響社會心理、傷害脆弱的民主。又當網路行銷公司和政治利益結合,目前不受選舉法規範的他們是如何餵食人民「被製造的真相」?
Thumbnail
作者劉致昕深入8個國家,第一手採訪第一線操作網路力量的人,如何動搖當地政治、影響社會心理、傷害脆弱的民主。又當網路行銷公司和政治利益結合,目前不受選舉法規範的他們是如何餵食人民「被製造的真相」?
Thumbnail
假新聞、認知作戰,自從2016美國總統大選、2018台灣公投等事件後,這些詞彙便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然而,到底什麼是假新聞?它們從何而來?又會對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Thumbnail
假新聞、認知作戰,自從2016美國總統大選、2018台灣公投等事件後,這些詞彙便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然而,到底什麼是假新聞?它們從何而來?又會對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Thumbnail
一則訊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真相製造》為劉致昕以記者身份實際走訪八個國家後的發聲。真真假假的訊息充斥在媒體中,獲取與辨識訊息的能力成為一種劃分階級的指標。身處這樣的世代中,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的選擇。 假新聞不只是議題,還是肉眼可見的實際影響 社群媒體的演算法能帶給你真相,也能用假新聞煽動你
Thumbnail
一則訊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真相製造》為劉致昕以記者身份實際走訪八個國家後的發聲。真真假假的訊息充斥在媒體中,獲取與辨識訊息的能力成為一種劃分階級的指標。身處這樣的世代中,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的選擇。 假新聞不只是議題,還是肉眼可見的實際影響 社群媒體的演算法能帶給你真相,也能用假新聞煽動你
Thumbnail
2018年《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成為日後討論社群媒體新聞傳播必然引用的文章,該論文指出,假新聞傳播的比真相更遠、更快、更廣,且被轉發的機率比真相高出七成。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謊言繞過半個地球時,真相還在穿鞋子。」 我們到底還能相信誰?
Thumbnail
2018年《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成為日後討論社群媒體新聞傳播必然引用的文章,該論文指出,假新聞傳播的比真相更遠、更快、更廣,且被轉發的機率比真相高出七成。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謊言繞過半個地球時,真相還在穿鞋子。」 我們到底還能相信誰?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世代,獲得取知識雖然前所未有地方便,卻也造就假新聞橫行,訊息戰四起的困境。如此風暴下,台灣自然無法倖免。2018年公投仍歷歷在目,在境外勢力、網軍、側翼已成耳熟能詳名詞的現在,面對各種「真相」都能被製造,一切皆不全可信的世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世代,獲得取知識雖然前所未有地方便,卻也造就假新聞橫行,訊息戰四起的困境。如此風暴下,台灣自然無法倖免。2018年公投仍歷歷在目,在境外勢力、網軍、側翼已成耳熟能詳名詞的現在,面對各種「真相」都能被製造,一切皆不全可信的世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推薦書:真相製造 這幾年來,我們一直都知道有假新聞存在,但是其實沒有人知道到底影響我們有多深,這本書的作者是服務於致力報導真實新聞的媒體 “報導者” 中的記者 致昕,藉由他的長期採訪,我們將透過他的眼睛以及他所記錄下的這 15 萬字,了解事情到底有多嚴重,而我們卻身處其中.
Thumbnail
推薦書:真相製造 這幾年來,我們一直都知道有假新聞存在,但是其實沒有人知道到底影響我們有多深,這本書的作者是服務於致力報導真實新聞的媒體 “報導者” 中的記者 致昕,藉由他的長期採訪,我們將透過他的眼睛以及他所記錄下的這 15 萬字,了解事情到底有多嚴重,而我們卻身處其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