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開始在設計初期並沒有預設要往數位建築的方向操作,而是在後期發展的時候與我的造型與概念有關,因此軟體的選擇以RHINO為主和SOLIDWORKS為輔助,再轉成STL檔進入CURA(3D打印機的開源切片應用程序),GRASSHOPPER(參數設計)基本上是沒有用到。
在這裡不敘述太多軟體的操作,因為我的量體相對其他參數設計的建築不值得一提,只有單純的量體方塊的變化,因此只足夠應付簡單的立面造型,再者數位建築軟體的操作不是我的專長。
在這裡我想要分享立面造型與設計的關係供參考。是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於數位建築並沒有太多的興趣,可是在立面或者建築物的局部因為設計的需求,需要做特殊的造型或概念模你也可以試試。
我畢業設計探討的是以BDSM為主題探討隱私層級、空間層級以及材質轉變,我畫了許多剖面、清楚定義隱私性和窺視的概念,將這些隱私性運用至量體以及立面的皮層。
分別為TYPE1情慾者被窺視、TYPE2大眾被窺視、TYPE3大眾和情慾者互相窺視、TYPE4三方互相窺視,又以量體開口、牆面、開口,和材質轉換的搭配。
如下圖:
以立面為例:將概念導入並把剖面和立面的空間想像加入,在RHINO裡發展3-4種方形TYPE,一開始想利用長方形開窗和方形立面變化在左邊辦公空間,(如下圖),試圖用霧面、透明玻璃營造TYPE4三方互向窺視。
右邊則是BDSM相關設施空間,則以方塊型態的發展虛實,以及鋼板的反射,營造不同光源的氛圍。
由於是局部思考,所以構成的立面開窗十分破碎。
經過多番嘗試,我將左邊長方形方框的分割放大成格柵,左半邊的方塊TYPE的排列陰影是沒有特定規則,而開口從多重幾何變化變成單一長方形開口,以三角形去變化。如下圖
確定大致的TYPE後我將建好的RHINO模型拆成學校機台可以打印的大小,試印後,組裝外掛置立面上。最後呈現的效果如下圖。
機台參數調整以及機台遇熱的程度、焦距、打印支撐的方式種種因素會影響3D列印打印的效果,兩側立面都是自己打印的,從左至右,可以明顯地看見左邊顆粒感比較強,右邊比較平滑整齊,顆粒感較少,只能說多嘗試,逐一排除可變因素。
在此感謝W同學抽空幫我修正文章方向,另外W說一句我覺得蠻受用的話:
數位輔助是一種普及的工具 ,應該像大家日常運用各種材料做出概念的其中一種。3D列印沒這麼難入門,希望大家可以理解這件事。
以上是我的3D列印小心得,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對於參數化建築沒有太多的興趣,卻在概念發展或量體的過程中需要3D列印的輔助,那上述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