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裡,什麼是「適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分手了,我們不適合。」

這是俗緣紅塵裡打滾多年,自青春期懵懂到長大成人,聽過最典型俗套,卻又百思不得其解的分手緣由。

「我們不適合」這句陳述的主體既模糊且曖昧,到底是什麼與什麼不適合?「我」與「你」?身體?心靈?生活習慣?價值觀?思想 ?興趣?不管如何,我們都能領會當說出「我們不適合」,一定是牽扯到多方面向,實在是感覺太多了,不想一一釐清,一言以蔽之。

問題是,這種想法的背後隱藏一個大膽的假設:世界上也許有適合的兩個人

我無從探究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追求「適合在一起」的兩個人,也許是從流行星座占卜的年代開始吧。(開玩笑)

但我之所以認為這種思想很有趣,是因為這個時代的部分人同時信奉「唯一」、「恆久」、「忠誠」的價值觀念,而且絲毫沒有注意到,某些情況下這些觀念跟「適合」會產生無止盡的衝突悖論。

所謂適合在一起,也許是把兩個人當成互補的靈魂。用我的稜角填補你的缺口,以你的豐盈濡沫我的乾涸,就這樣契合為一,我們很適合。

讓我們先假定「適合」是在指興趣、思想、身心、價值觀等等方面。再繼續探究「什麼是適合」之前,先來釐清一些基本事實:

  • 興趣、思想、價值觀、身心都會隨時間改變
  • 人的想法可能會因為一首歌、一句話、一篇文章、一件事而改變
  • 隨時間推進,兩個人各自的變化會逐漸遠離當初認為「適合」的狀態
  • 兩個人改變的幅度、方向和步調幾乎不可能一致
  • 即使是當下認為「適合」的兩個人,也會隨時間過去變得「不適合」
  • 以如此的假設來說,在一起的時間越長,「不適合率」會越來越高

我不是想否定「世界上有適合的兩個人」這個假設本身,但我認為「我們不適合」這句話,在絕大多數的語境裡,都是當事者對「適合」產生錯誤認知,同時忽略人的狀態會隨時間改變,相當違反現實。

我想對「感情裡,什麼是適合?」這個問題,提出新一輪的假設:所謂適合,是指雙方滿足了彼此在人生裡的終極情感需求

終極情感需求是每個人在人生裡所感受到最深刻的情感匱乏,不會隨時間而改變。我們也很容易對滿足我們情感需求的人產生特殊感情。

不過關於能否在同個對象身上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又是另一件事情了。當代人類考察,隨便寫寫,想到什麼有趣的就講什麼。

-EN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當代考察
1會員
2內容數
對於當代人類的觀察、反思和研究。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遇到過一個看似很完美的對象,有相同的興趣、生活方式、職業等等,但是這段關係卻沒有讓你感到安全或滿足?你是否曾經覺得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伴侶,但是卻總是選擇了“錯誤”的人?如果你有這樣的經驗,那麼這篇文章可能會讓你有所啟發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遇到過一個看似很完美的對象,有相同的興趣、生活方式、職業等等,但是這段關係卻沒有讓你感到安全或滿足?你是否曾經覺得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伴侶,但是卻總是選擇了“錯誤”的人?如果你有這樣的經驗,那麼這篇文章可能會讓你有所啟發
Thumbnail
人們常說「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剎那的動情,令我們心如鹿撞;但相處的磨擦,卻令我們輕易放棄。若果這是愛情的定律,那麼婚姻經歷半世而且還甜蜜地相處的夫妻,又如何解釋呢?
Thumbnail
人們常說「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剎那的動情,令我們心如鹿撞;但相處的磨擦,卻令我們輕易放棄。若果這是愛情的定律,那麼婚姻經歷半世而且還甜蜜地相處的夫妻,又如何解釋呢?
Thumbnail
最刻骨銘心的愛情不就是 明明打從心底知道我們不適合,卻又總默默幻想著和你過上的Happily ever after. 昨天朋友發了一個限時動態,讓大家選擇:喜歡重要?還是適合重要? 我回答後,便收到了她的私訊:「喜歡真的比較重要嗎?」 我隔螢著幕笑了笑,跟她說:是,喜歡比較重要。
Thumbnail
最刻骨銘心的愛情不就是 明明打從心底知道我們不適合,卻又總默默幻想著和你過上的Happily ever after. 昨天朋友發了一個限時動態,讓大家選擇:喜歡重要?還是適合重要? 我回答後,便收到了她的私訊:「喜歡真的比較重要嗎?」 我隔螢著幕笑了笑,跟她說:是,喜歡比較重要。
Thumbnail
百味雜陳。 今天最好的註腳。 相愛的原因很多,最美好的就是純粹。 分開的原因很多,最遺憾的莫過於誤會。 都是腦子發熱的衝動,卻導向完全不同的結果。 就不能,好好的說說嗎? 不是一樣,愛著的嗎? 「因瞭解而分開。」 始終認為沒有什麼比這更荒唐的。 那麼,最初最初,倒底是因為什麼愛上的呢?在
Thumbnail
百味雜陳。 今天最好的註腳。 相愛的原因很多,最美好的就是純粹。 分開的原因很多,最遺憾的莫過於誤會。 都是腦子發熱的衝動,卻導向完全不同的結果。 就不能,好好的說說嗎? 不是一樣,愛著的嗎? 「因瞭解而分開。」 始終認為沒有什麼比這更荒唐的。 那麼,最初最初,倒底是因為什麼愛上的呢?在
Thumbnail
等待著心目中的愛情,尋找著那個理想中的Soul mate... 這樣的心願,每天每天...存在著這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 緣份,不只是命運的安排,還包括了彼此的選擇。有愛,平凡的日常都是值得珍惜的時光。真愛,是不受生死與時光的限制,始終以感動的方式存在著,除非它不是。 兩個世界能夠重疊,是因為彼此有了
Thumbnail
等待著心目中的愛情,尋找著那個理想中的Soul mate... 這樣的心願,每天每天...存在著這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 緣份,不只是命運的安排,還包括了彼此的選擇。有愛,平凡的日常都是值得珍惜的時光。真愛,是不受生死與時光的限制,始終以感動的方式存在著,除非它不是。 兩個世界能夠重疊,是因為彼此有了
Thumbnail
愛情觀,是對愛情的想像或是偏好的樣子。 它會依照世界潮流而變,比如一對一關係到現在的開放式關係,沒有絕對答案。
Thumbnail
愛情觀,是對愛情的想像或是偏好的樣子。 它會依照世界潮流而變,比如一對一關係到現在的開放式關係,沒有絕對答案。
Thumbnail
朋友剛好拿一篇 Dcard 發在FB上的文和該發文下方的留言來詢問我觀點,我不小心又愈寫愈長,就變成一篇文章了~ 我切入思考的角度大致分為【定義感情:愛?親密關係?】、【男女方當事人:看不見的權力】、【留言的旁人:社會與性別】和【女方有解嗎?】
Thumbnail
朋友剛好拿一篇 Dcard 發在FB上的文和該發文下方的留言來詢問我觀點,我不小心又愈寫愈長,就變成一篇文章了~ 我切入思考的角度大致分為【定義感情:愛?親密關係?】、【男女方當事人:看不見的權力】、【留言的旁人:社會與性別】和【女方有解嗎?】
Thumbnail
最近很愛在IG看那些短短的心靈語句,不論是星座、愛情、兩性和心情,越能打動人心的語句就一定會按下”儲存”。 近期在IG看到一篇講得很有道理也很感觸的短文,題目聊的是「合適重要還是喜歡重要?」文章聊到一個女孩子和交往8-9年的男友分手,那個前男友是她很愛也很想在一起的對象,但無奈最後因為男方因素被迫
Thumbnail
最近很愛在IG看那些短短的心靈語句,不論是星座、愛情、兩性和心情,越能打動人心的語句就一定會按下”儲存”。 近期在IG看到一篇講得很有道理也很感觸的短文,題目聊的是「合適重要還是喜歡重要?」文章聊到一個女孩子和交往8-9年的男友分手,那個前男友是她很愛也很想在一起的對象,但無奈最後因為男方因素被迫
Thumbnail
剛認識時的禮尚往來、投其所好,不是虛假,也不是奉承,那是我們對於待人接物的禮儀,也代表著對於一份感情的尊重。 不過,我們想要尋找的是一份真正適合自己的愛,不要一直刻意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喜惡與習慣,一味去迎合對方,更不該明明發現彼此不適合,繼續說服自己,欺騙自己所有的不適合都只是暫時,總有一天會變好
Thumbnail
剛認識時的禮尚往來、投其所好,不是虛假,也不是奉承,那是我們對於待人接物的禮儀,也代表著對於一份感情的尊重。 不過,我們想要尋找的是一份真正適合自己的愛,不要一直刻意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喜惡與習慣,一味去迎合對方,更不該明明發現彼此不適合,繼續說服自己,欺騙自己所有的不適合都只是暫時,總有一天會變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