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權與殖民者慾望投射下的女性復仇:《愛x死x機器人:吉巴羅》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愛x死x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第三輯正式上線,不只挑戰更血腥、更成人、更「大快人心」,動畫技術也使人驚嘆,此系列再次帶來不同風格、元素混雜的影像,挑動觀眾的感官,同時也再次拋出諸多關乎愛、生死、科技⋯⋯等的問題讓觀眾思考。其中,《吉巴羅》(Jibaro,2022)以細膩逼近真實的精緻動畫,炫目的聲光與剪接,包裝了關於性別與殖民的議題,在短短的十七分鐘內道出一個帶有異色質感、暴力美學、以及深沈哀傷的故事。
Jibaro © Alberto Mielgo

▍反英雄

《吉巴羅》背景設定在中世紀,描述一群騎士來到叢林深處的湖邊尋覓金銀財寶,卻遇上湖中水妖的故事。「吉巴羅(Jibaro)」一詞源於波多黎各,是當地以傳統方式耕地維生的農人自稱之詞,於片中卻成了外來「他者」男主角的名字,Jibaro 是個聾人,也因此在水妖以聲音「誘惑」騎士們時,他成了唯一的倖存者。此設定加上片中水妖開口便被配以尖銳的汽笛聲,不難令人聯想到希臘神話中的海妖塞壬(Sirens)以及荷馬史詩《奧德賽》(Odyssey)片段,奧德修斯(Odysseus)也在聽過海妖的迷人歌聲後存活下來(註1)。《吉巴羅》以此巧妙的連結與設定,翻轉了傳統的英雄神話與情節,Jibaro 不如奧德修斯,以聰明的方式避害,而只是「剛好」活了下來,且在看見水妖後拔腿逃命,原來看似自信來到此地的騎士軍團於是徹底瓦解,男性的陽剛氣質(masculinity)所帶來的殺戮相殘,是被水妖控制的,而其終將帶來血腥的毀滅,並且,即便倖存的 Jibaro,他原來的侵略者、佔領者之姿也蕩然無存,能動性(agency)幾乎被剝奪。
Jibaro © Alberto Mielgo

▍在男性凝視與殖民慾望中起舞

侵略「他者」男性的能動性削減,那麼代表著當地住民的女性水妖,就被賦權了嗎?
這的確可被視為一個女性復仇故事,卻是個在父權、殖民者「我族」框架下的復仇,駭人、諷刺,又淒哀。水妖第一次從湖中探頭出場時,一身金飾與珠寶,舞動著曼妙的身軀,構圖將之置於湖中心,再加上騎士們瞬間被吸引而興奮地碎嘴討論,極致地展現了男性凝視(male gaze),以及一種殖民者看見外於「我族」獵奇事物的目光,導演巧妙地將女性身體與奇珍異寶共置於水妖身上,讓那些慣於「被渴望」的慾望載體,此刻自主地「動」了起來。水妖的形象矛盾地將父權社會對女性的慾望投射,以及女性的自主性相結合,身體型態的全然展現體現了父權對女性的想像:誘惑、嫵媚、性感,鏡頭對她的「觀賞」與「凝視」,配以其舞蹈的音樂,有時甚至令人感覺像在觀看一場表演。然而,水妖的舞動與尖叫,卻同時是欲女擁抱自我的展現,她對自己的身體、聲音,甚至身上的裝飾品都是有主控權的,水妖的身體既是女性身體,也是這片豐饒的土地之化身,當這些騎士想以侵略者之姿,以己鎧甲、刀刃掠奪這些「身體」時,卻反而在自己的慾望投射中葬身。
此段水妖「誘惑」騎士軍團的場景,透過剪接控制鏡頭的長短,掌握節奏,達到極佳的視聽體驗,也同時展現前文所言的,父權/殖民者慾望投射,以及女性/被殖民「他者」復仇的交融、辯證。首先,在 Jibaro 於湖邊撿起金幣後,觸動、喚醒了湖中水妖,Mielgo 接著給我們一個湖對岸隔著草叢「窺看」Jibaro 的觀點手持鏡頭,這顆鏡頭無疑是水妖的視角,透過之我們確立雙方第一層關係——女性/被殖民者在更高的知識階層,並且翻轉通常來自男性視角的「窺視」、「觀賞」鏡頭,轉而由水妖出發。接著,Mielgo 交叉剪接騎士們舞劍的畫面,以及水妖初現身,舞動身軀的畫面,聲音上則是金屬武器與鎧甲鏗鏘的聲音,交疊著水妖身上珠寶錚錚作響聲,不但模糊了陽剛與陰柔的邊界,也再次諷刺了盔甲、武器在身,卻被水妖「隔空」置於死地的侵略者。
Jibaro © Alberto Mielgo

▍回應中世紀厭女傳統

為什麼說《吉巴羅》是個淒哀的女性復仇故事?最後一幕水妖成功復仇,透過鮮血的「治癒」殺死了 Jibaro,我們看見屍沈湖底的 Jibaro,以及無數騎士頭盔的殘骸,它們都是水妖的「戰利品」,這卻是個「不痛快」的復仇,她的身體被 Jibaro 掠奪地不堪,而她至始至終都是個「妖」。這便要在回到動畫的背景設定——中世紀,中世紀的騎士冒險故事不可勝數,均歌詠了騎士精神(chivalry)與他們的宮廷愛情(courtly love),然而其中不平等的男女關係卻也形成了中世紀的厭女傳統,而在《吉巴羅》中,Mielgo 正運用了此傳統,發揚、諷刺、與控訴,中世紀時女性通常處於被動的客體,唯有透過魔法、巫術、神秘力量(註2),女性才得以影響男性主導的社會,而通常,女巫會被視為邪惡的力量,這也反應了中世紀男性對女性力量的恐懼與厭惡。設定於中世紀背景的《吉巴羅》,也將女性形塑為水妖,其神秘力量亦造成男性的恐懼,我們可以說 Mielgo 的角色落入父權中心的框架,但我更想將之視為一種「不完全」的服膺傳統,通過保留框架,才得以在創作中,嘗試打破框架,達成前段所提及的男/女、殖民者/被殖民者的辯證。
Jibaro © Alberto Mielgo
《吉巴羅》的水妖體現了「惡女」的形象,她以父權慾望下完美的「欲女」形象為本,在其上尋得自己的能動性,以及其惡女力量,她離開湖中找上 Jibaro,即翻轉了中世紀男性追求女性,並主動求愛的傳統,此時水妖(女性)才是主動求愛的一方,她同時成為慾望的載體(身上的珍寶)與主體。從她找到睡著的 Jibaro,帶著他來到溪流上流,到瀑布邊她與 Jibaro 的肢體接觸,她都是情慾的主體,是她發出邀請,並領著巫 Jibaro 愛撫、親吻。此處更微妙的是,在 Jibaro 觸碰了她的腰部並與水妖接吻後,身體出現傷口,開始流血,我們才發現,原來整段水妖求愛過程,她都處在知識階層的頂端(註3),觀眾與 Jibaro 都在她之下,這樣的敘述(narration)安排,也賦予了惡女水妖更強的掌控權。
Jibaro © Alberto Mielgo
Jibaro © Alberto Mielgo

▍結語:惡女重生

最後,水妖以一種「治癒」,在血海中獲得重生,也完成她的惡女復仇,我們雖替兩敗俱傷的愛情,以及傷痕累累不堪的她感到哀惋,卻也應明白,她已經重生,並擁抱自我情慾,失去的金飾珠寶與褪去的豔麗、性感形象,是對殖民/父權框架的背棄,她既如中世紀的摩根勒菲(Morgan le Fay),以神秘力量使男性掉入其「陷阱」(註4),在最高的知識階層操弄著故事,也如〈朗瓦爾〉(Lanval)中的仙后,拯救男性(註5),治癒了 Jibaro 聾了的雙耳。而最後的最後,她踩在這一切之上,在尖如汽笛聲的吶喊中,唱完她的女性復仇曲。
Jibaro © Alberto Mielgo
註釋:
(註1)於荷馬史詩《奧德賽》(Odyssey)中,奧德修斯知道海妖塞壬(Sirens)的歌聲迷人動聽卻致命,因而要求船員們全部在耳裡放進蠟,以阻擋聲音傳入,唯獨他一人能聽,但為了避免自己禁不住誘惑,他要船員們將他綁起來,因此他是唯一有聽見海妖歌聲而存活的人。
(註2)如亞瑟王傳說中的女巫摩根勒菲(Morgan le Fay),也如法國經典騎士文學,短歌〈朗瓦爾〉(Lanval)中的仙后,她們均透過魔法與神秘力量,擾動與影響男性主導的世界。
(註3)水妖應知道自己的吻與身體,對 Jibaro 會造成傷害,但仍然前往尋之,而觀眾與 Jibaro 均待傷害發生後,才明白敘事(narrative)中此一設定。意即,觀眾與 Jibaro 在敘述(narration)知識階層中都處於水妖的下方。
(註4)於中世紀經典文學《高文爵士與綠騎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中,摩根勒菲的知識階層一直高於所有人,她設計了整個挑戰,擾動亞瑟王的宮廷,並促使高文爵士踏上旅途。而直至詩末,詩人才揭開摩根勒菲操弄全局的真相,至此詩中人物與觀眾的知識階層才上升。
(註5)於法國詩人 Marie de France 短詩〈朗瓦爾〉(Lanval)中,最後是由沒有名字的神秘仙后(Fairy Queen)下凡拯救朗瓦爾騎士。
⧉ 本文同步發布於 TSFF 台灣永續影展 影評專欄 ⧉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6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atheri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女人的時間是不朽的,而女人的身體是流動的。 她對著鏡子喃喃自語,反覆咬合著上下排牙齒,在「正常」與「歪斜」之間平衡著;而她拿出一片又一片的衛生棉、一包又一包的止痛藥,羅列並放於桌上;她則在流動的水中浮沈、曲身,她們或望向鏡頭,或以畫外音呢喃,第四道牆的螢幕身體被女性身體瓦解,於是「私」轉瞬為「公」
《媽的多重宇宙》開展無數個平行時空宇宙,關於所有「如果當初」的假設與後悔;關於資訊爆炸時代人無以自處的虛無;關於無數個沒有意義的輪迴漩渦,「如何『看』這樣的生活與時代」,「如何『看』這部電影」成了導演留給觀眾的核心問題,它要你好好張開眼睛「看」,看爆炸的生活,看絕望與希望,看看身邊的人,看愛的每一種
觀賞賈克・大地(Jacques Tati)的電影總是幸福的,我所謂幸福來自一種完整的「參與感」,而此「參與」是電影裡人與人的互動、相互影響;是人與環境的感應、參與;更是電影內外的感召,意即觀眾與電影本身的連結。
《賽璐璐之蝕》與《紫羅蘭之吻》中,莫里森均透過對廢棄膠卷的重新創作,邀請觀眾加入一場「衰敗的重生」——此時,衰敗成為再生的動力——他打造一座座廢墟,並讓廢墟轉動,膠卷轉動,消逝的人物轉動,從而復現被廢棄的影像,意即,它們在擴張、膨脹、與流動的侵蝕中,找到新生的空間,也就是這座「廢墟」存在的意義。
我如此喜歡《我記得》便在此,林俊穎將敘事的時間性,幻化為空間性,如此「空間化」的過程,使得不可逆的光陰,成了可循跡回訪的一座座「古都」,而又,在對這些古都開展的「微物」紀錄中,「一切不可逆者皆可逆」,是故對著開放的「空間」(時間)呢喃一句 ──「我記得」(《我記得》)。
喬爾・柯恩編導的《馬克白的悲劇》不只是將莎士比亞的文字轉為影像,更是柯恩重新詮釋的新版《馬克白》,它也如其名地道出主角馬克白的「悲劇」,而此悲劇性體現在柯恩透過主題意象與鏡頭語言傳達的人物心理焦慮和驚悚,通過他的影像,我們仿若進入了馬克白的內心世界,感受那喧嘩與騷動,一場超現實的精神幻夢。
女人的時間是不朽的,而女人的身體是流動的。 她對著鏡子喃喃自語,反覆咬合著上下排牙齒,在「正常」與「歪斜」之間平衡著;而她拿出一片又一片的衛生棉、一包又一包的止痛藥,羅列並放於桌上;她則在流動的水中浮沈、曲身,她們或望向鏡頭,或以畫外音呢喃,第四道牆的螢幕身體被女性身體瓦解,於是「私」轉瞬為「公」
《媽的多重宇宙》開展無數個平行時空宇宙,關於所有「如果當初」的假設與後悔;關於資訊爆炸時代人無以自處的虛無;關於無數個沒有意義的輪迴漩渦,「如何『看』這樣的生活與時代」,「如何『看』這部電影」成了導演留給觀眾的核心問題,它要你好好張開眼睛「看」,看爆炸的生活,看絕望與希望,看看身邊的人,看愛的每一種
觀賞賈克・大地(Jacques Tati)的電影總是幸福的,我所謂幸福來自一種完整的「參與感」,而此「參與」是電影裡人與人的互動、相互影響;是人與環境的感應、參與;更是電影內外的感召,意即觀眾與電影本身的連結。
《賽璐璐之蝕》與《紫羅蘭之吻》中,莫里森均透過對廢棄膠卷的重新創作,邀請觀眾加入一場「衰敗的重生」——此時,衰敗成為再生的動力——他打造一座座廢墟,並讓廢墟轉動,膠卷轉動,消逝的人物轉動,從而復現被廢棄的影像,意即,它們在擴張、膨脹、與流動的侵蝕中,找到新生的空間,也就是這座「廢墟」存在的意義。
我如此喜歡《我記得》便在此,林俊穎將敘事的時間性,幻化為空間性,如此「空間化」的過程,使得不可逆的光陰,成了可循跡回訪的一座座「古都」,而又,在對這些古都開展的「微物」紀錄中,「一切不可逆者皆可逆」,是故對著開放的「空間」(時間)呢喃一句 ──「我記得」(《我記得》)。
喬爾・柯恩編導的《馬克白的悲劇》不只是將莎士比亞的文字轉為影像,更是柯恩重新詮釋的新版《馬克白》,它也如其名地道出主角馬克白的「悲劇」,而此悲劇性體現在柯恩透過主題意象與鏡頭語言傳達的人物心理焦慮和驚悚,通過他的影像,我們仿若進入了馬克白的內心世界,感受那喧嘩與騷動,一場超現實的精神幻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一則現代寓言故事叫做"鍾情的臉龐",講述一名拒絕愛情的女子的愛情,她的愛慕者眾多,但因為她的拒絕皆求而不得。第一位愛慕者是運動員,遇見她後成為了人偶師。第二位愛慕者是藝術家,遇見她後成為了整體形象設計師。而最後與她相伴的那一位,極其普通平凡,甚至十分笨拙。 而這篇寓言故事實際上翻寫自知名的日本古老
Thumbnail
避開了烏克蘭戰爭的衝擊、挺過了疫情的考驗,《梵谷:星夜之謎》團隊再度呈獻驚艷動畫佳作——《農民:愛慾情謎》,這次動畫師們分別在波蘭、塞爾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的工作室作畫,總共投入超過25萬小時的工時,向觀眾呈現出更加華麗的過場效果以及更寫實的動作畫面。這次的故事風格也和《梵谷:星夜之謎》截然不同
Thumbnail
人類是一種雞巴的生物 埃及的太陽神拉,用了眼淚與話語創造出人類後,在統治這個大地, 後來因為衰老年邁,加上地上的事務越來越複雜, 於是他把這個世界交給他的兒子舒,回到了了天上過著半退休的生活, 結果人類又開始不乖乖聽話了, 有一天,一個白目的人類帶著弓箭,朝遙遠的太陽射出去, 就是像是死
Thumbnail
電影《盜墓奇美拉》藉由盜墓的故事,探討了底層社會問題與藝術的諷刺。女神像的現身成為劇情的高潮,呼應了莫札特詠嘆調《噢!神哪!我願說明》,形成強烈諷刺。本片探討了阿圖尋覓心中「女神」的意圖,倒吊人象徵的自我犧牲,反映對價值的追求。透過自由的嚮往,表現了主角對生命的渴望。片中充滿各式意象,值得深入解讀。
Thumbnail
奇美拉在希臘神話中是一隻會噴火的神獸,在電影裡則被解釋成男主角阿圖擁有可以感應到地下陪葬品的能力的「特殊體質」,進而成為了團隊仰賴的指標。一次行動的意外導致阿圖入獄,出獄之後物是人非,心愛的女人已成亡人。
Thumbnail
觀賞《盜墓奇美拉》好似進入一層迷人的夢境,膠卷拍攝營造出朦朧顆粒感,讓我不願從這古畫上的夢中醒來。電影開場引領觀眾進到夢之列車,男主角阿圖受到女性陽光的召喚,因此從夢中醒來,夢裡的女子是他已然逝去的女友,阿圖只能藉由做夢與她相見,可惜他無法知曉這場夢的結局。事實上,阿圖具備一種特殊能力,他能夠感知地
Thumbnail
這是關於看完電影《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後,海賊王喬巴有所體悟的故事。 著重於差異對待所產生的排擠與暴力行為,以及狀態不同的「怪物」之間態度與內心反思的比較。
Thumbnail
《女巫瑟西》是一部以神話為背景的作品,探討了人性、力量和自由的議題。透過作者生動的筆法和流暢的故事節奏,讓讀者仿彿置身在充滿魔力與想像的世界中。這部作品適合喜歡神話、喜歡探討人性心理的讀者。作者通過父權結構下的女性價值以及復仇與愛的矛盾,探討了瑟西的成長和發現自己的故事。
Thumbnail
下流妓院成為她叩問人類靈魂的聖所,對此,男人們回應以貪婪與好色,貝拉說沒關係,我們可以改。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由艾瑪.史東主演,是一部以科幻形式講述女權議題的電影。 其中使用了各種經典元素建立象徵,娓娓道出一位受父權結構宰制的「維多利亞」,如何在轉生成「科學怪人」之後,透過自由意志進行自我探尋,最終成為兼備「美女」與「野獸」特質的「貝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一則現代寓言故事叫做"鍾情的臉龐",講述一名拒絕愛情的女子的愛情,她的愛慕者眾多,但因為她的拒絕皆求而不得。第一位愛慕者是運動員,遇見她後成為了人偶師。第二位愛慕者是藝術家,遇見她後成為了整體形象設計師。而最後與她相伴的那一位,極其普通平凡,甚至十分笨拙。 而這篇寓言故事實際上翻寫自知名的日本古老
Thumbnail
避開了烏克蘭戰爭的衝擊、挺過了疫情的考驗,《梵谷:星夜之謎》團隊再度呈獻驚艷動畫佳作——《農民:愛慾情謎》,這次動畫師們分別在波蘭、塞爾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的工作室作畫,總共投入超過25萬小時的工時,向觀眾呈現出更加華麗的過場效果以及更寫實的動作畫面。這次的故事風格也和《梵谷:星夜之謎》截然不同
Thumbnail
人類是一種雞巴的生物 埃及的太陽神拉,用了眼淚與話語創造出人類後,在統治這個大地, 後來因為衰老年邁,加上地上的事務越來越複雜, 於是他把這個世界交給他的兒子舒,回到了了天上過著半退休的生活, 結果人類又開始不乖乖聽話了, 有一天,一個白目的人類帶著弓箭,朝遙遠的太陽射出去, 就是像是死
Thumbnail
電影《盜墓奇美拉》藉由盜墓的故事,探討了底層社會問題與藝術的諷刺。女神像的現身成為劇情的高潮,呼應了莫札特詠嘆調《噢!神哪!我願說明》,形成強烈諷刺。本片探討了阿圖尋覓心中「女神」的意圖,倒吊人象徵的自我犧牲,反映對價值的追求。透過自由的嚮往,表現了主角對生命的渴望。片中充滿各式意象,值得深入解讀。
Thumbnail
奇美拉在希臘神話中是一隻會噴火的神獸,在電影裡則被解釋成男主角阿圖擁有可以感應到地下陪葬品的能力的「特殊體質」,進而成為了團隊仰賴的指標。一次行動的意外導致阿圖入獄,出獄之後物是人非,心愛的女人已成亡人。
Thumbnail
觀賞《盜墓奇美拉》好似進入一層迷人的夢境,膠卷拍攝營造出朦朧顆粒感,讓我不願從這古畫上的夢中醒來。電影開場引領觀眾進到夢之列車,男主角阿圖受到女性陽光的召喚,因此從夢中醒來,夢裡的女子是他已然逝去的女友,阿圖只能藉由做夢與她相見,可惜他無法知曉這場夢的結局。事實上,阿圖具備一種特殊能力,他能夠感知地
Thumbnail
這是關於看完電影《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後,海賊王喬巴有所體悟的故事。 著重於差異對待所產生的排擠與暴力行為,以及狀態不同的「怪物」之間態度與內心反思的比較。
Thumbnail
《女巫瑟西》是一部以神話為背景的作品,探討了人性、力量和自由的議題。透過作者生動的筆法和流暢的故事節奏,讓讀者仿彿置身在充滿魔力與想像的世界中。這部作品適合喜歡神話、喜歡探討人性心理的讀者。作者通過父權結構下的女性價值以及復仇與愛的矛盾,探討了瑟西的成長和發現自己的故事。
Thumbnail
下流妓院成為她叩問人類靈魂的聖所,對此,男人們回應以貪婪與好色,貝拉說沒關係,我們可以改。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由艾瑪.史東主演,是一部以科幻形式講述女權議題的電影。 其中使用了各種經典元素建立象徵,娓娓道出一位受父權結構宰制的「維多利亞」,如何在轉生成「科學怪人」之後,透過自由意志進行自我探尋,最終成為兼備「美女」與「野獸」特質的「貝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