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要聞|澳洲中央土地議會:每座山都有故事(兼看故事之話與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由【原獨讀冊】為大家介紹澳洲原住民口述歷史《每座山都有故事》,外加一則歷史上的荼毒,和澳洲原住民繪畫與說故事的短片。同時不忘記向夏天倒數:距離夏至還有22天。
  • 所謂口述歷史:從《每座山都有故事》說起
  • 歷史上的荼毒:世界環境日
  • 短片:澳洲中部沙漠原住民說故事
Source: Vladimir Haltakov/Unsplash

所謂口述歷史:從《每座山都有故事》說起

出版於 2015 年的《每座山都有故事》是一本故事書,講故事的共有 127 人,講的都是他們從小聽聞的故事,關於殖民接觸、屠殺、驅逐、控制的故事。我們稱之為故事書,不是因為這些故事裡有虛構的成分,畢竟「故事有別於歷史」並非原住民的概念。在接觸墾殖殖民者之前,多數原住民族沒有文字,因此也沒有以文字書寫過去(=歷史)的概念。原住民對過去的記憶和理解,全都以故事的形式在個人心中組織,在群體與世代之間流傳。
從這個角度來看
說《每座山都有故事》是故事書
而非口述歷史書
更接近原住民的世界觀

Source: Amazon
2015 年 10 月出版
288 頁電子書/Kindle Edition
促成這本書製作出版的是澳洲中央土地議會(Central Land Council),是北領地南部民選原住民代表管理的聯邦機構,書中收錄的也是這裡的故事。
感興趣的人可以到中央土地議會網站聽取故事錄音,也有文字節錄+錄音的組合。

口述傳統的原住民文化裡不存在「故事」與「歷史」的區別,當然也不會認為「口頭講述」和「文字記載」兩這之間,有何者較為真實、何者較為客觀的問題。正如 Nakao Eki Pacidal 去年一篇文章所提到:
物件就是文化,紀錄就是歷史,這樣的想法並非原住民世界的成立方式。對原住民來說,過去只有一個載體,那就是活人的回憶面對面的口傳,而且每一次都必須由活人講述,由活人聆聽,在每次講述中維繫代代相傳的大體,並隨個人而有細微的變動。這偏差是被人性的溫度所熨貼,是每個口述者活過的痕跡,不能被穩固的文字或逼真的影音所替代。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若是我們將《每座山都有故事》裡的各種故事當作一個穩定的版本——亦即可以被無限次照樣引用,一個字眼一個標點都沒有差錯——我們就徹底錯失原住民世界的故事了。
從外人角度來看,《每座山都有故事》的價值在於關於過去的故事被講述出來。這些故事本來是口述,但透過錄音和轉錄文字而被固定下來,從而成探討原住民相關過去的史料,可為任何人運用,再將原住民寫入(可能依舊是他者觀點的)歷史。
出版口述故事有這樣的風險存在,在如今這個年代卻是不得不然,因為原住民的文化正在迅速流失,有可能死亡殆盡,在這樣的陰影威脅下,記錄成為一種保全工作。正如澳洲中央土地議會一名成員所言:「他們〔書中的故事講述者〕已經很老了,我們在跟時間賽跑,要為後代記錄他們深厚的文化和生態知識。」
事實上,影音或文字記錄相對容易,真正困難的是讓一切依循傳統而被繼承,因為現在原住民傳統領域裡的生活很困難,年輕人口嚴重外流,老人空有清楚的頭腦和記憶,他們的記憶卻沒有接手的對象,才是真正的問題。
說來說去
文化問題依舊是土地問題
文化流失起因於土地流失

歷史上的荼毒:世界環境日

①⑨⑦②|⓪⑥|⓪⑤
由於人類對地球造成巨大的傷害(海洋污染、野生動物瀕危、全球暖化等),聯合國大會於 1972 年 6 月 5 日決議,以每年 6 月 5 日為「世界環境日」,希望喚起大眾的環境意識。
「世界環境日」活動在決議後兩年(1974)首度舉行,此後每年舉辦。
人類對地球環境造成巨大傷害是事實,但此等國際性節日往往藉由「人類」的物種概念,將責任打平攤在世界各地差距極大的人群身上。於是在道德上,赤貧無資源的人群被認為要與過度消費的富裕人群負擔同一環境責任,跟野生動物一樣被剝奪棲地的原住民族,也得跟殖民者擔負同等的環境責任,具體表如原住民自然資源近用權(如狩獵)的限制。
Source: Naja Bertolt Jensen/Unsplash

短片:澳洲中部沙漠原住民說故事

透過有趣的動畫短片認識澳洲原住民的圖畫與故事。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4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7 年澳洲原住民族發表《烏魯魯聲明》,要求在憲法上確立「第一民族之聲」,但為當時的總理滕博爾所拒絕,理由是不能接受在國會裡增加上下議院以外的第三院。
許多原住民有以火治火的傳統,當代學術上以「cultural burning」稱之。這種傳統火管理方式在最近幾年受到較多注意,有一部分和 2019-20 年失控的澳洲叢林野火有關。野火吞噬樹林、房屋、人與動物,行動緩慢的無尾熊因此成為澳洲東部瀕危物種,在受災最嚴重的新南威爾斯州的南方海岸地區幾乎已經沒
現在納迦人還在與種族歧視等社會暴力抗爭,狗與狗肉成為他們身分認同的重要象徵,禁狗令因此被納迦人理解為對他們文化的蔑視與攻擊。納迦人要求外界承認各地飲食習慣的差異,以及不同動物在不同社會裡的不同位置。
剛果卡胡茲-畢卡國家公園是特瓦人祖傳土地,國家公園巡警卻對他們展開攻擊。國際少數群體權利組織以「恐怖活動」形容國家公園巡警的作為,並引述近 600 起消息來源共 550 多名目擊者證詞,指稱 2019-2021 年間國家公園警衛與軍方合作,至少殺死 20 人,15 人遭強暴,數百人流離失所。
今年巴西自由土地營的主題是「奪回巴西:劃定領土及政治本土化」。來自巴西各地一百二十個原住民族共計五千多名領導人,譴責現任總統波索納洛的不當政策,也譴責聯邦國會「用筆墨來屠殺我們」(亦即透過傷害性立法)。
今年世界新聞攝影獎得主是加拿大攝影師布拉肯,得獎作品是加拿大甘露市寄宿學校的墓地。灰雲堆積的天空下,透過雲層破口而來的陽光照亮昔日學童埋骨之處,十字架上的衣服提醒觀者曾經的血肉之軀。山丘彼端的彩虹訴說一個既近又遠的故事。
2017 年澳洲原住民族發表《烏魯魯聲明》,要求在憲法上確立「第一民族之聲」,但為當時的總理滕博爾所拒絕,理由是不能接受在國會裡增加上下議院以外的第三院。
許多原住民有以火治火的傳統,當代學術上以「cultural burning」稱之。這種傳統火管理方式在最近幾年受到較多注意,有一部分和 2019-20 年失控的澳洲叢林野火有關。野火吞噬樹林、房屋、人與動物,行動緩慢的無尾熊因此成為澳洲東部瀕危物種,在受災最嚴重的新南威爾斯州的南方海岸地區幾乎已經沒
現在納迦人還在與種族歧視等社會暴力抗爭,狗與狗肉成為他們身分認同的重要象徵,禁狗令因此被納迦人理解為對他們文化的蔑視與攻擊。納迦人要求外界承認各地飲食習慣的差異,以及不同動物在不同社會裡的不同位置。
剛果卡胡茲-畢卡國家公園是特瓦人祖傳土地,國家公園巡警卻對他們展開攻擊。國際少數群體權利組織以「恐怖活動」形容國家公園巡警的作為,並引述近 600 起消息來源共 550 多名目擊者證詞,指稱 2019-2021 年間國家公園警衛與軍方合作,至少殺死 20 人,15 人遭強暴,數百人流離失所。
今年巴西自由土地營的主題是「奪回巴西:劃定領土及政治本土化」。來自巴西各地一百二十個原住民族共計五千多名領導人,譴責現任總統波索納洛的不當政策,也譴責聯邦國會「用筆墨來屠殺我們」(亦即透過傷害性立法)。
今年世界新聞攝影獎得主是加拿大攝影師布拉肯,得獎作品是加拿大甘露市寄宿學校的墓地。灰雲堆積的天空下,透過雲層破口而來的陽光照亮昔日學童埋骨之處,十字架上的衣服提醒觀者曾經的血肉之軀。山丘彼端的彩虹訴說一個既近又遠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Thumbnail
作者:千年雨 書名:《靈首村》 出版:奇幻基地(城邦文化事業) 此書依舊延續千年雨的作品特色,以台灣的歷史文化、鄉野奇談去揉合出一個新的故事,這次用的是原住民的傳說、台灣史前時代遺址、中國秦漢的尋找長生不老草藥、尋找蓬萊仙山等傳說。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小說 傳奇 繪本 奇幻 森林 生態 動物世界 族群融合 2024年出版主題與計畫主要以翻譯法國文學名著、創造及發展本土文創的客家與閩南文化故事、童話繪本、文集遊記為主,豐富多元。主要涉及文化為台灣與法國,先簡介這2本客家與閩南本土故事,時代背景都在上世紀40~60年代:客家的傳奇
Thumbnail
《遊牧的歷史》是本突破的書,揭露人類歷史我們讀不到的另一半,從「移居者」角度出發,開啟全新的歷史故事。通過大量故事來還原古代人的生活樣貌,去了解原來神話不只是幻想,而是展現當時人類如何理解他們所看見的世界。本書也適合對環保、宗教、種族議題感興趣的人閱讀,透過不同的價值觀來剖析現今人類所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伊索寓言》也許是我們聽過最多當中故事,卻又最少直接閱讀的書之一。這些寓言故事可能在我們口中轉述多遍,卻毫無所覺。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們與不同的時代、不同地區與語言的人一樣,以記憶乘載著這些故事,並將之轉述。 我們很難想像成長過程中,當中一兩個故事都沒聽過的人。 試想一下,當初最早跟我們講述這些故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Thumbnail
作者:千年雨 書名:《靈首村》 出版:奇幻基地(城邦文化事業) 此書依舊延續千年雨的作品特色,以台灣的歷史文化、鄉野奇談去揉合出一個新的故事,這次用的是原住民的傳說、台灣史前時代遺址、中國秦漢的尋找長生不老草藥、尋找蓬萊仙山等傳說。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小說 傳奇 繪本 奇幻 森林 生態 動物世界 族群融合 2024年出版主題與計畫主要以翻譯法國文學名著、創造及發展本土文創的客家與閩南文化故事、童話繪本、文集遊記為主,豐富多元。主要涉及文化為台灣與法國,先簡介這2本客家與閩南本土故事,時代背景都在上世紀40~60年代:客家的傳奇
Thumbnail
《遊牧的歷史》是本突破的書,揭露人類歷史我們讀不到的另一半,從「移居者」角度出發,開啟全新的歷史故事。通過大量故事來還原古代人的生活樣貌,去了解原來神話不只是幻想,而是展現當時人類如何理解他們所看見的世界。本書也適合對環保、宗教、種族議題感興趣的人閱讀,透過不同的價值觀來剖析現今人類所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伊索寓言》也許是我們聽過最多當中故事,卻又最少直接閱讀的書之一。這些寓言故事可能在我們口中轉述多遍,卻毫無所覺。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們與不同的時代、不同地區與語言的人一樣,以記憶乘載著這些故事,並將之轉述。 我們很難想像成長過程中,當中一兩個故事都沒聽過的人。 試想一下,當初最早跟我們講述這些故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