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火塘|原住民想要活著,殖民者想要標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今天讓我們藉著遠在西伯利亞的一樁事件,繼續關於殖民的話題。

被暱稱為「普希金之家」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Институ́т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乍聽之下與原住民似乎沒有什麼關聯,不過最近蘇格拉亞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宣布即將展開的一個計畫,將普希金之家帶入了原住民的視野。

亞伯丁大學獲得五萬美元的款項,要將收藏在普希金之家的一些卡帶內容予以數位化。這些卡帶錄製於 1920-80 年代,內容是西伯利亞原住民的說話、故事和歌唱。研究人員之一表示,這是現存全球最大的西伯利亞原住民錄音檔案,若是不趕緊數位化,卡帶本身將會在二十年內化為塵土,這些重要的資訊也將永久失去。

將卡帶音訊數位化本來不是困難的作業,但研究人員表示,前蘇聯時期的卡帶特別脆弱,有些卡帶受損格外嚴重,恐怕必須先至入烤箱中烘烤,但在那之後只有一次播放卡帶存取聲音的機會,只要一個不小心,想要挽救的聲音就會永久流失了。

研究人員表示,在成功將聲音數位化之後,就可以將這些寶貴的資料和西伯利亞的原住民分享。許多研究人員都抱有這種「將文化還給原住民」的熱忱,對此付出許多努力,原住民社會當然對此也頗多感謝,但很少有人意識到,將瀕危的檔案先「挽救」起來,然後予以安全的「保存」,並不能「挽救」原住民的文化。

外界往往天真的以為,原住民的文化流失迅速,那我們要趕快幫他們記錄下來才行。政府要撥款給學術機構,讓學者去部落錄音、攝影,再將成果收藏在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裡。

但這樣就挽救了原住民的文化嗎?

實情是流失的已經流失了,正在流失的還在不斷的流失。只要原住民在主流社會裡沒有實踐文化的餘地,百分之百的流失幾乎就是確定成真的未來。

語言無人使用就會死亡,因此世界各地的原住民需要的,是在主流社會裡自由使用母語的權利,而不是到檔案館或圖書館去聆聽祖先講話的聲音檔案。

文化無人實踐就會死亡,因此世界各地的原住民需要的,是能實踐生產與土地管理的傳統,而不是觀看已逝的長者對著攝影鏡頭訴說過去的生活方式。

相較於真正的文化實踐,保存聲音或影像是容易的工作,也吸引不少原住民(尤其是所謂原住民菁英)的投入。實則「保存文化」從很久以前就是殖民者的眼光,是殖民者看待即將被自己消滅的文化時會興起的想法,就像某個物種就要滅絕了,博物館裡總該有個標本,實驗室裡總該記下物種的基因圖譜一樣。今天的原運者應該要積極擺脫這種想法,轉而致力於在社會上創造文化實踐的空間,因為這才是讓文化得以存續的前提。

健康的文化不需要被保存。我們要的是健康,不是被保存。


原獨語錄040|有些人將他們自己對知識的興趣凌駕於原住民族的利益之上,創造出「原住民族科學」,將原住民變成被認知的對象,成為能行走的化石,會說話的標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原住民族領域裡之所以環境破壞程度較低,是因為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只從周遭取用生存所必需,對環境只造成底線的擾動,這個大方向才是現代科學和工業文明所應當思考。若我們的文明世界依舊沉溺於開發與經濟成長的迷夢,維護環境、保育生態恐怕終究淪為空談。
Thumbnail
原住民族領域裡之所以環境破壞程度較低,是因為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只從周遭取用生存所必需,對環境只造成底線的擾動,這個大方向才是現代科學和工業文明所應當思考。若我們的文明世界依舊沉溺於開發與經濟成長的迷夢,維護環境、保育生態恐怕終究淪為空談。
Thumbnail
外界往往天真的以為,原住民的文化流失迅速,那我們要趕快幫他們記錄下來才行。政府要撥款給學術機構,讓學者去部落錄音、攝影,再將成果收藏在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裡。但這樣就挽救了原住民的文化嗎?
Thumbnail
外界往往天真的以為,原住民的文化流失迅速,那我們要趕快幫他們記錄下來才行。政府要撥款給學術機構,讓學者去部落錄音、攝影,再將成果收藏在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裡。但這樣就挽救了原住民的文化嗎?
Thumbnail
2016 年北領地的這起事件,甚至登上全球各大媒體,因為講母語而被認為是挑釁或不尊重,這想法本身就駭人聽聞。但當前台灣的事件隨著當事人往鬧劇演戲,在媒體上自然也成為一齣鬧劇。照理說,台灣的原住民政治人物最應當在這種場合表示支持母語的使用⋯⋯
Thumbnail
2016 年北領地的這起事件,甚至登上全球各大媒體,因為講母語而被認為是挑釁或不尊重,這想法本身就駭人聽聞。但當前台灣的事件隨著當事人往鬧劇演戲,在媒體上自然也成為一齣鬧劇。照理說,台灣的原住民政治人物最應當在這種場合表示支持母語的使用⋯⋯
Thumbnail
近年來澳洲國家影音檔案館高揭「和解」和「歸還」的旗幟,儘管參與這可能都誠心誠意,但這終究只是一場無謂的幻覺。因為原住民文化的一切都仰賴於土地,仰賴於在土地上持續實踐傳統活動。於是當外來者奪走了土地和原住民自我管領的權力,剩下的一切都無所依附,消亡只是遲早的問題。
Thumbnail
近年來澳洲國家影音檔案館高揭「和解」和「歸還」的旗幟,儘管參與這可能都誠心誠意,但這終究只是一場無謂的幻覺。因為原住民文化的一切都仰賴於土地,仰賴於在土地上持續實踐傳統活動。於是當外來者奪走了土地和原住民自我管領的權力,剩下的一切都無所依附,消亡只是遲早的問題。
Thumbnail
當所有人都要為剝削地球付出代價,而不是將這等代價一體推向原住民族,你還看重、堅持正義嗎?
Thumbnail
當所有人都要為剝削地球付出代價,而不是將這等代價一體推向原住民族,你還看重、堅持正義嗎?
Thumbnail
我們當代科學性的認知體系講究客觀,認為事物有其本質,因此人的記憶可以被貯存在博物館、檔案館、文化中心裡。但原住民作為口述文化的成員,是從活人口中聽見過往,走入實境體會過往,現代知識體系自認的客觀中立等一切價值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實踐。活過前人所活過,這就是傳承。
Thumbnail
我們當代科學性的認知體系講究客觀,認為事物有其本質,因此人的記憶可以被貯存在博物館、檔案館、文化中心裡。但原住民作為口述文化的成員,是從活人口中聽見過往,走入實境體會過往,現代知識體系自認的客觀中立等一切價值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實踐。活過前人所活過,這就是傳承。
Thumbnail
我們總是在各種各樣的場合見到原住民的聲音被忽略。為什麼總是被忽略呢?會不會單純就因為主流社會至今還不覺得忽略了原住民的聲音有什麼問題?換言之,是不是因為根本沒有意識到抹去他人聲音、替代他人發言,本身是有問題的行為?
Thumbnail
我們總是在各種各樣的場合見到原住民的聲音被忽略。為什麼總是被忽略呢?會不會單純就因為主流社會至今還不覺得忽略了原住民的聲音有什麼問題?換言之,是不是因為根本沒有意識到抹去他人聲音、替代他人發言,本身是有問題的行為?
Thumbnail
有些學者認為,原住民要發揚文化或傳統,大可前往文學領域,為何要來禍亂學界?這個問題乍看頭頭是道,其實已經默認了只有歐洲文化為基底的知識才是知識,是一種霸權的認知預設。
Thumbnail
有些學者認為,原住民要發揚文化或傳統,大可前往文學領域,為何要來禍亂學界?這個問題乍看頭頭是道,其實已經默認了只有歐洲文化為基底的知識才是知識,是一種霸權的認知預設。
Thumbnail
原運者經常在對手的文化和邏輯內作戰,這一點是所有原運者都必須認清的現實,如果不認清這一點的話,在在許多議題上都會不自覺的落入陷阱。對於非原住民來說,了解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因為太多人不知道原住民已經被迫使用對手的邏輯來玩對手的遊戲,還以為原住民佔了國家的便宜。
Thumbnail
原運者經常在對手的文化和邏輯內作戰,這一點是所有原運者都必須認清的現實,如果不認清這一點的話,在在許多議題上都會不自覺的落入陷阱。對於非原住民來說,了解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因為太多人不知道原住民已經被迫使用對手的邏輯來玩對手的遊戲,還以為原住民佔了國家的便宜。
Thumbnail
原住民,深根台灣的人。現在的他們,正有著文化危機的問題,原住民語本是台灣最久遠的語言,可是在這個銜接國際的世代,他們的文化,變得弱勢許多,而在這樣困窘的情況下,又有甚麼是政府能保障的,又有什麼是原住民自己能做到的。
Thumbnail
原住民,深根台灣的人。現在的他們,正有著文化危機的問題,原住民語本是台灣最久遠的語言,可是在這個銜接國際的世代,他們的文化,變得弱勢許多,而在這樣困窘的情況下,又有甚麼是政府能保障的,又有什麼是原住民自己能做到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