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後的國文課怎麼玩──給高中生的自媒體文案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108課綱的第一年,是很特別的一次體驗
那就是,國文竟然成為非考科啦!!
因為國文的部定必修課,在學測前(高三上學期)就已經結束了
高三下學期的國文課變為選修,分科測驗也不考國文

少了國文課本,又沒有了考試的外部壓力
老師該怎麼教?學生又該學什麼呢?

這對於向來都佔有絕對權威優勢的國文老師而言,
可說是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一大考驗
但是對於擺脫過去制式課程以及考試至上的思維
其實也可以說是一大契機

也因為這樣,我這場新學期的大冒險─

「KOL先修班──自媒體經營與文案書寫」課程 就這樣誕生啦!
以下分享這堂課的創發過程與課綱架構

一、目標及發想

這個課程主題是怎麼訂定的呢?
這個學期,學校依舊排給了國文老師一周六節課
因為是第一次嘗試,覺得陷入了選擇障礙,教這個也好、玩那個也好
於是想破了腦袋,最後想,乾脆把選擇權交給學生吧!
於是我將所有過往課堂中值得嘗試,
卻苦於考試壓力無法進行的活動全列出

在開學的第一堂課,便調查學生們最想學的主題內容為何

raw-image

他們選擇自媒體文案書寫原因如下:

1.認為可以與大學商學院的學習內容相連結,而高中課程沒有教

2.平常就有在看網紅的部落格或是影音,因此對自媒體產業感到好奇

3.本來就有在經營自媒體,或期待自己也能夠寫出吸引人的文章與文案

於是就這樣開啟了我們一起嘗試的第一次啦

自媒體經營意味著要開啟著某種程度的微創業
而我們以文字為主的文案設計,
則是要在過去的論述寫作能力之外,
鍛鍊過往未曾學習過的文字行銷能力

配合學生的需求及學生起點的洞察,

raw-image

我訂下了以下課程目標:

為了讓學生在高三國文課程中,提升自媒體經營能力,本課程透過大量的討論、遊戲與實作,帶領學生進行自媒體經營,並學習文案書寫概念與技巧,讓學生能產出自己的自媒體部落格,並且持續經營。不只讓學生過去所學的寫作能力能夠真正運用於現實中,也嘗試進行最小可行性的創業實驗,甚至讓寫作成為長久的斜槓事業,讓自己的專業及特質能夠透過寫作被人們看見。

二、課綱及架構

因應我的教學目標,我訂定了以下課程的向度目標,分別是企劃能力、創作能力以及行銷能力,希望透過這些能力的培養,奠定學生的自媒體與文案的基礎概念。

raw-image

再依據以上向度目標,我製作了以下課綱

raw-image

由於課程的內容希望能夠架構起學生扎實的文案基礎

因此這些課程內容,並非各自獨立,而是希望能夠用螺旋設課的模式

讓學生能夠在前面的學習基礎下,繼續學習後續的技能

raw-image

三、材料及活動

由於國文可此時已經是非考科,少了考試成績的強大驅動力
我們需要有更多元的方式吸引學生參與課程
所以我期許自己,素材盡量多元,盡量增加操作性,盡量與社會接軌
並且盡量避免單一講述,而是以實作為主體

因此在活動的設計上,大致如下:

raw-image

也就是說,雖然難免有理論或是概念性的講解,
但是盡量加入實作進行演練,且成品文章都會要求直接放上部落格繳交網址,
以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受眾意識的寫作,以得到真正實際的網路觀察體驗
而不只如同過往以教師或是評分老師作為單一受眾

在課程活動設計上,也盡量增加遊戲互動的環節

raw-image

例如其中一堂文案課的梗圖課程
我就運用影片、討論以及雙重實作的方式進行,意外激發了學生的創意潛能
可以搭配這篇文章一起閱讀【一節課讓你學會玩梗圖】

另外,觀察學生下課時都會玩桌遊,於是就帶來相關的桌遊一起在課堂上玩樂囉!
下面這張照片中,同學們玩的是Flip換言一新,搭配尋找天賦的課程使用的喔!
操作方式請搭配 【尋找天賦及優勢的好用思維工具(下)】閱讀

raw-image

而作業及學習單的繳交方式上,為了增加互動性以及即時性
這學期是我首次嘗試完全無紙化的課程設計
將所有作業的書寫與繳交,全面以google classroom進行
取代學習單排版印刷與收取,可減少老師自己的作業量
也更能將精力專注在點子的發想與課程的研發

raw-image

四、學生成果及回饋

以下簡單列舉幾個學生的成果部落格,歡迎點閱幫他們賺流量喔!

小說關鍵字小百科  網癮少女  健身健習生

學生的回饋大致如下,有許多與原先課程設計時意想不到的收穫:

1.很慶幸老師讓我們有許多討論機會,因為推甄申請的團體面試流程,跟課堂討論一模一樣,如果沒有一直以來的培養,我的思考深度跟表達能力都不會有現在的程度。平時上課就熟悉這種氛圍,才能在正式戰場上臨危不亂。

2.我會持續經營部落,一方面覺得很有成就感,能夠把我在電影的收穫實際輸出,有產出成果的感覺,另一方面也能讓我更深入探討每部電影想要傳達的東西。

3.注意力寫作秘辛和概念真的幫了我很多,尤其是我在修改我的自我介紹時,給了我很多靈感,也算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4.了解寫文章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不需要都完善了才開始,邊做邊學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5.尋找天賦使命與定位的課程正好在選填志願前,意外的成為選擇志願的一個參考

6.我了解到標題與金句的重要性,可以快速吸引觀眾。也鍛鍊了我的文筆以學習知識輸出的能力。

發現這樣的學習竟然能夠向外擴展,甚至能影響到他們最在意的第二階段大學入學申請面試

其實無論他們是否在我的課程上真正開啟了自媒體經營之路,我覺得重點是讓他們感受到專業的培養,才能讓自己持續產出,又或者感到經營的挫敗與困難,這正好也提醒著學生們,未來在大學當中,到底該汲取哪些學習,緊抓哪些機會,如何認識自己以及培養技能。也是放到大學自由學習之前的一個前置暖身吧!

心路歷程碎碎念

自媒體經營與文案書寫這項新興產業,打開了我許多新的思維與視野,
但是其實我自己才初接觸這個領域,
最初難免擔憂,自己既沒有經營個人品牌,更不是什麼KOL
憑什麼能夠帶領學生呢?

但是依據我學習自媒體的淺薄經驗
歐陽立中老師在鼓勵我們創作時曾經說:
「不用擔心我們自己是小咖,因為我們的文章,不是寫給大咖看的,是寫給小小咖看」
這句話是原對創作者們的強心針,告訴我們不用擔心自己的不足,而是要盡量發揮初學者優勢,珍惜並且找到自己無可取代的價值。
那麼想來我目前也是如此吧!雖然我沒有自媒體經營的經驗
但是也許作為小咖,仍有資格教導小小咖如何前進及書寫吧!

另外,歐陽立中老師也說:
「作者與讀者最好的距離,是走在他們的前半步」
因為讀者並不喜歡高高在上的作家,因為那樣會產生距離感
也不喜歡自己被指導而顯得自己比較笨的感覺
所以只能提前他們半步,分享自己的經驗

所以我想,這堂課當中,雖然我是老師,我卻恰好是只走在他們前半步的老師
先於他們一些時間學習、早一點的進行嘗試與摸索
然後將我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他們
也許比起專家大師們,我更能夠找出初學者的學習盲點,並且步步引領前進

我只是走在學生前半步。

這是我自己的自我定位
雖然不像國文課那樣受過多年的訓練與教材教法
但是初學者的領導也許能比大師更能夠給予啟發
因此我跟學生說:
沒有國文課本的教學,我也是第一次;
文案書寫,我也是初學者,我雖然像在教你們,
其實也在跟你們一起學習、一起嘗試。

就這樣,我憑著衝勁,晚上學習兼備課,白天立即進行轉譯及教學

這樣同時緊湊的輸入與輸出,也是讓自己學習並思考更紮實的好方法

也因為為了做出更好的學習榜樣與嘗試
所以也才開啟了這個方格子【教學狂想實驗】
先是依照所學,訂立了寫作的專題名稱及方向
接著就開始依照所學進行發文、更新、分享‧‧‧‧‧‧
雖然常常好一陣子發懶沒更新,
但是因為在備課途中,
必須不斷鼓勵學生寫作,也因此激勵了自己的寫作
因為不能教學生維持寫作紀律,自己卻光說不練吧!
後來也因為一篇篇的文章陸續產出
正如同大師們分享的,漸漸迎來了更多人生的機會與可能性

當然,關於這堂課程的細部內容,還有許多可以分享的部分

可以說說你最好奇的課程是什麼,也期待我繼續保有持續分享的動力囉!

延伸閱讀:〈尋找天賦與優勢的好用思維工具〉說明了我如何透過一些小技巧,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天賦優勢,完成自媒體書寫前最關鍵的步驟喔!

附錄:課程主要靈感來源及參考資料

線上課程:
歐陽立中:爆文寫作課
方格子:創作者影響力訓練營
林育聖:文案寫作課

書籍:
Susan Kuang:《斜槓青年》
陳立飛:《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李洛克:《個人品牌獲利:自媒體經營的五大關鍵變現思維》
許榮哲:《3分鐘說18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
許榮哲:《99%有效的故事行銷,創造品牌力》

podcast:
瓦基:閱讀前哨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岱華|教學狂想實驗
211會員
75內容數
分享教學中的狂想與實驗
2025/04/04
本文探討制度與禮儀的關係,從英國議會與臺灣立法院的對比,反思制度設計的重要性。文章並以「低頭閉眼文化」、「婚禮習俗」等案例,說明禮俗演變及如何重新詮釋。最後,透過學生的婚禮想像實驗,探討如何設計符合人性且能承載情感的制度。
Thumbnail
2025/04/04
本文探討制度與禮儀的關係,從英國議會與臺灣立法院的對比,反思制度設計的重要性。文章並以「低頭閉眼文化」、「婚禮習俗」等案例,說明禮俗演變及如何重新詮釋。最後,透過學生的婚禮想像實驗,探討如何設計符合人性且能承載情感的制度。
Thumbnail
2025/03/20
本文探討儒家「禮」的本質,並非單純的行為規範,而是內在情感的真實表達,並探討其在現代社會的價值與意義。文章透過《禮記》、《論語》以及歷史案例,闡述「禮」如何從制度演變,以及如何避免其淪為空殼,並強調理解其初衷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20
本文探討儒家「禮」的本質,並非單純的行為規範,而是內在情感的真實表達,並探討其在現代社會的價值與意義。文章透過《禮記》、《論語》以及歷史案例,闡述「禮」如何從制度演變,以及如何避免其淪為空殼,並強調理解其初衷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01
本文探討《禮記·禮運》中的大同與小康,並非單純比較兩種社會形態,而是闡述「禮」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理想與現實間取得平衡。從氏族社會到文明社會的演變,說明階級制度的形成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而非偶然。最後,思考如何在現實社會中,透過制度設計與人性理解,讓社會朝向更理想的方向發展。
Thumbnail
2025/03/01
本文探討《禮記·禮運》中的大同與小康,並非單純比較兩種社會形態,而是闡述「禮」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理想與現實間取得平衡。從氏族社會到文明社會的演變,說明階級制度的形成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而非偶然。最後,思考如何在現實社會中,透過制度設計與人性理解,讓社會朝向更理想的方向發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狂賀!成淵高中黃治中:2022年考上台灣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薇閣高中劉亮辰:2022年考上政治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麗山高中廖柏翔:2021年考上中國醫藥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2019年上路的108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的精神,而今年學測試題非常穩健且平易近人,將國文考科視為語文工具的傾向鮮明,
Thumbnail
狂賀!成淵高中黃治中:2022年考上台灣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薇閣高中劉亮辰:2022年考上政治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麗山高中廖柏翔:2021年考上中國醫藥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2019年上路的108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的精神,而今年學測試題非常穩健且平易近人,將國文考科視為語文工具的傾向鮮明,
Thumbnail
請聽我多嘮叨幾句,再進入正題^^ 許多人對於國中國文最大的迷思,通常就是: 「啊不就是把課本背一背就好,有什麼難的?不都是中文嗎?」 會說這句話的人,通常是把中學『國文』當成小學的『國語』來認定,覺得「考國文」就是把國文課本裡的東西背下來、抄到考卷上,就可以換到分數;這種遊戲玩法,在國一上學期大致上
Thumbnail
請聽我多嘮叨幾句,再進入正題^^ 許多人對於國中國文最大的迷思,通常就是: 「啊不就是把課本背一背就好,有什麼難的?不都是中文嗎?」 會說這句話的人,通常是把中學『國文』當成小學的『國語』來認定,覺得「考國文」就是把國文課本裡的東西背下來、抄到考卷上,就可以換到分數;這種遊戲玩法,在國一上學期大致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國文的老師,在補習班任教約有15年以上、在學校現場代理也有十年左右的歷程了,輔導過數百位的國三生會考前的複習與衝刺課程;我是中文系本科碩士畢業,又有教學現場的實際經驗,雖然還沒有正式教師資格,但應該可以賣一下考前衝刺的筆記吧(笑)。 閱讀能力低落,是這個世代的備考生的共同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國文的老師,在補習班任教約有15年以上、在學校現場代理也有十年左右的歷程了,輔導過數百位的國三生會考前的複習與衝刺課程;我是中文系本科碩士畢業,又有教學現場的實際經驗,雖然還沒有正式教師資格,但應該可以賣一下考前衝刺的筆記吧(笑)。 閱讀能力低落,是這個世代的備考生的共同癥
Thumbnail
自我介紹 先簡單自我介紹一下好了!筆者目前就讀於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於107年度繁星推甄上,並在當年尚未改制的學測 (透露年紀了嗎Q)中,拿到了75級分。 其實當年考的不錯後,就有很多人希望我可以寫一下自己的讀書心得,但是礙於本人我有非常嚴重的拖延症(對!!!有拖延症也可以用好方法拿到高分的),所
Thumbnail
自我介紹 先簡單自我介紹一下好了!筆者目前就讀於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於107年度繁星推甄上,並在當年尚未改制的學測 (透露年紀了嗎Q)中,拿到了75級分。 其實當年考的不錯後,就有很多人希望我可以寫一下自己的讀書心得,但是礙於本人我有非常嚴重的拖延症(對!!!有拖延症也可以用好方法拿到高分的),所
Thumbnail
一學期的國中生閱讀素養課在昨天結束了,不,該說是一整年的國中生閱讀素養課在昨天畫下一個讓人滿意的句點。 從白話文,到文言文。 「對國文更有興趣,答對的題目越來越多了」 「閱讀文言文更快速,不再害怕這類題目」 「這堂課對我各方面的閱讀技巧也都有滿大的幫助」 這是孩子們的回饋
Thumbnail
一學期的國中生閱讀素養課在昨天結束了,不,該說是一整年的國中生閱讀素養課在昨天畫下一個讓人滿意的句點。 從白話文,到文言文。 「對國文更有興趣,答對的題目越來越多了」 「閱讀文言文更快速,不再害怕這類題目」 「這堂課對我各方面的閱讀技巧也都有滿大的幫助」 這是孩子們的回饋
Thumbnail
上週剛結束的學測,是108新課綱實行後的第一屆學測。然而這次國寫作文題目「樂齡出遊」以及「當我打開課本」,可能是個不符合新課綱精神的測驗方向,甚至與研究試卷的測驗目標相左。只要知道108課綱的學生,在校期間遇到各式新課程,就能明白這次的作文題目如何與課綱背道而馳。
Thumbnail
上週剛結束的學測,是108新課綱實行後的第一屆學測。然而這次國寫作文題目「樂齡出遊」以及「當我打開課本」,可能是個不符合新課綱精神的測驗方向,甚至與研究試卷的測驗目標相左。只要知道108課綱的學生,在校期間遇到各式新課程,就能明白這次的作文題目如何與課綱背道而馳。
Thumbnail
  先對整份試卷做個總評吧! (一)舊課綱律定高中生必讀古文為30篇,新課綱則降低文言比例,剩15篇,但是學測考題... (二)關於題型與取材 (一)題型   坦白說,這次考試也不是沒有收穫,至少我了解了以下幾件事。     每天來點負能量,以上是我對這次學測國文的負能量~打完收工!
Thumbnail
  先對整份試卷做個總評吧! (一)舊課綱律定高中生必讀古文為30篇,新課綱則降低文言比例,剩15篇,但是學測考題... (二)關於題型與取材 (一)題型   坦白說,這次考試也不是沒有收穫,至少我了解了以下幾件事。     每天來點負能量,以上是我對這次學測國文的負能量~打完收工!
Thumbnail
起初我是國中時第一次耳聞108課綱,當時部分教師與家長為此課綱吵得不可開交,但多數學生們仍在一頭霧水的情況下升上了高中。首次真正理解新課綱之時,我對它抱有非常大的期待,因為本身並不擅長於課業,而鍾情於所謂「非學科」的事物,此課綱的出現將可能扭轉國內唯有讀書高的學習風氣,且更著重於培養學生「面對未來」
Thumbnail
起初我是國中時第一次耳聞108課綱,當時部分教師與家長為此課綱吵得不可開交,但多數學生們仍在一頭霧水的情況下升上了高中。首次真正理解新課綱之時,我對它抱有非常大的期待,因為本身並不擅長於課業,而鍾情於所謂「非學科」的事物,此課綱的出現將可能扭轉國內唯有讀書高的學習風氣,且更著重於培養學生「面對未來」
Thumbnail
📷 《108課綱》是台灣首次以連貫的方式發展12年國民教育,歷經10年的籌備時間,從學生需求的角度規劃:(1) 結合生活場景、(2) 整合生活應用、(3) 強調數位時代所需的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對於歷經「大學聯考」的爸媽來說,《108課綱》無疑是一項全新的挑戰,無論孩子是小學、國
Thumbnail
📷 《108課綱》是台灣首次以連貫的方式發展12年國民教育,歷經10年的籌備時間,從學生需求的角度規劃:(1) 結合生活場景、(2) 整合生活應用、(3) 強調數位時代所需的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對於歷經「大學聯考」的爸媽來說,《108課綱》無疑是一項全新的挑戰,無論孩子是小學、國
Thumbnail
觀察今年的學測國文考題,及從近幾年的命題趨勢中,或許可以針對在「符合課綱精神」及「大考引導教學」的條件下,思考國文在「教」與「學」方面,需要有何調整?目前又有哪些限制。 首先,可能要先從國文考題的「課內」與「課外」開始談起。 或許大家都會有個迷思,認為國文都考課外,課內題很少,不過,這幾年卻發現,考
Thumbnail
觀察今年的學測國文考題,及從近幾年的命題趨勢中,或許可以針對在「符合課綱精神」及「大考引導教學」的條件下,思考國文在「教」與「學」方面,需要有何調整?目前又有哪些限制。 首先,可能要先從國文考題的「課內」與「課外」開始談起。 或許大家都會有個迷思,認為國文都考課外,課內題很少,不過,這幾年卻發現,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