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印尼新年長假,上週飛到久違了兩年的新加坡。機上與偌大機場,已無任何一人穿防護衣,新加坡航空機組人員也只戴一層口罩。新加坡機場、商場、甚至書店,用「人潮洶湧」絕不為過,以往或者覺得紛亂,現在竟對人潮有份「好久不見」的感動。
日前新加坡政府趕在印尼新年10天長假假期前兩天,突然宣布全面開放邊境。入境新加坡只需有疫苗接種證明,不需快篩或PCR皆可入境且不需隔離,也不再需要下載實名制App於進出公共場所時掃描。
政策一出,即便機票價格狂漲二至三倍,印尼首都雅加達至新加坡兩週內所有的往返航班,竟瞬間班班爆滿。
疫情前,印尼首都雅加達到新加坡一小時20分鐘的航程、且幾乎每小時都有航班,讓兩地許多人將之視為一日生活圈,甚至比雅加達飛到巴厘島一小時50分鐘的航程更像「國內」航班,開放邊境後更可看出在經歷兩年疫情後許多人對出入境移動的渴望。
延伸閱讀
圖/新加坡百貨公司的小吃街出現擁擠人潮。圖片由賴珩佳提供
新加坡政府發放每戶16份快篩
檢查新加坡住處久未收信的信箱,除了滿滿的信件,還有政府寄給每一住戶的兩盒共10份快篩試劑。
新加坡政府從去年9月到12月實施兩次對全國住戶發放快篩,按照計劃每一住戶 (Household) 可獲得共16份快篩試劑,至今政府已發放出共2500萬快篩劑。
圖/新加坡政府寄送免費快篩試劑兩盒,共10份。圖片由賴珩佳提供
新加坡現今人口約590萬,也就是平均每人從政府免費獲得四劑。以我們收到的快篩劑(德國授權、韓國製造品牌)為例,藥妝店的售價一盒五劑約新幣27元,若以1新幣兌換新台幣22元匯率計算,一劑約合台幣119元。
台灣目前每人每年平均國民所得約為3萬5000美元(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相較於新加坡每人每年平均國民所得約為5萬5000美元(資料來源:World Bank 世界銀行),即便兩地零售市場訂價或許相差不大,但平均所得不同,人民與社會對價格的感受或許因此還是有不同的。
今年1月至3月是東南亞各國Omicron疫情最慘烈的時刻,每天的確診數都是倍數增加。最嚴峻時印尼一天超過五萬例(據當地醫療專家認為黑數是10倍),新加坡則一天超過2萬5000例。
延伸閱讀
釋出快篩庫存到市場
2月時新加坡的快篩試劑在市面上也如台灣日前這般嚴重缺貨,新加坡政府的對策不是緊急向國外訂購,而是發出聲明「將把政府的快篩試劑庫存,適時適量釋放到市場」。
原來新加坡政府在此之前,為防全球疫情或快篩劑供應再有變化,已大量採購儲存。除了前述免費供給全國住戶,並有庫存以備不時之需。
圖/新加坡當地的著名餐廳,用餐時間人潮眾多。小圖為藥妝店內多可見亞培快篩試劑(新幣21.8四份)。圖片皆由賴珩佳提供
4月份開始決定與病毒共存,至今每日雖仍有1000~3000例不等的確診,但政府核可通過的快篩試劑卻一直供應充足。再加上去年中每戶發給一台血氧機,讓輕症者自我監測,欲藉此紓緩醫療量能。
如果以馬拉松比賽視之,兩年前因國門關得較慢讓新加坡疫情一爆幾不能承受,「Taiwan Can Help」贈送口罩還引發台新一場口水混戰,新加坡在起跑點跌跌撞撞,人民也是怨聲載道。
但不出半年,充足的疫苗、施打計畫與所有備品快速到位,在跑道上急起直追,現在除了某些特殊情況的室內仍須戴口罩,其他措施皆已放寬,人民生活幾乎回復正常。剛過的長假處處人潮,確診數雖有上升但都在預測及可控範圍之內。
有趣的是,根據非官方統計,這個長假從印尼飛到新加坡的人,大概每五人就有一人在要飛回印尼前的PCR被檢測出陽性,而被迫需要延長在新加坡的停留,直至測得PCR陰性才得以登機。
這些人因此或需要付費更改機票、或需延長在新加坡的住宿,以致旅館費用、吃喝消費、甚至醫療相關費用等,大概都會比原本的預算高出許多。
弔詭的是,周遭有些許友人CT值達41、42仍被新加坡著名醫院開出確診單,理由都是「偵測到體內有病毒殘留」。
在印尼CT值達40即被判定陰性,在新加坡測出高CT值卻仍被視為陽性確診,真是有些情何以堪,又想到入境新加坡已簡化成有施打疫苗証明皆可,讓人頗有些「引君入彀」之感,也不得不佩服新加坡政府讓人無可置喙又可活絡經濟的高招。
延伸閱讀
新加坡公務員是一流人才
記得兒時,任職中央政府的家父被政府派往新加坡交流,當時台灣是閃耀的亞洲四小龍之首,新加坡仍只能望台項背。猶記得父親回台後的分享:「新加坡政府公務員都是當地一流的人才,這個國家以後前途光明。」
長大後,偶然看到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2000年的演講分享,他的大意是在經濟起飛的1970年代後,尤其是經濟狂奔的1990~1994年代,許多民營部門的高級幹部、醫生、律師等薪資成長超過七成。
政府公部門的重要官員與職位,如若不能有足以媲美民營部門的薪資與福利,那麼最優秀的人才定是流失至民間,政府永遠只能有二流或三流的人才,這對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與傷害將更加巨大。這位前總理對國家的遠見與改革勇氣實讓人尊敬。
世上並無淨土,新加坡當然也不是。每個人心中最摯愛的定然是與自己情感連結最深的土地。台灣人民大概是世上少有的寬厚老百姓,只要能安居樂業,事情過了大家也都還是很熱情地喊凍蒜。
現在大家都很努力在疫情中互相支持體諒,只希望手握權力者能在非常時期放下私心,讓我們一起快快安然度過各國皆經歷的必經之痛,但卻不是必然之亂。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資產物業管理公司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