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閱讀心得——請定義「我」是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終於有機會拜讀陳雪的《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還記得第一次見到這本書是在大學校園內的書店,僅有中央的兩個平台會擺上較新且熱門的書,這本就擺在其中。這本書出現在我生命正值轉變的時期,我那時候跟一位女性交往(還是已經分手了?我忘記確切時間),從以前只喜歡男性,漸漸對於女性的情感探索開始感興趣。

  相隔四五年再來看這本散文,我想衝擊力道變得更小,但是帶給我更多省思。


  我很不習慣看散文,更直接一點說法是,我不愛看散文。除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國文課看得夠多了,再者便是,我很難從中取得共鳴。我認為散文是比起其他文學載體,較私人,文字呈現得更具有隱密性。若不能與作者取得共鳴,我似乎就是在看一個人以一種較有條理、又具有藝術性地描述自己。(就像是現在閱讀我寫的這篇,但這篇是沒什麼藝術性的心得XD)

  然而這本,我雖然無法引起強烈的共鳴,也依然讀得著迷。先從結構來談,不用多說,陳雪是台灣文壇的佼佼者,整本散文看似單純敘述她的人生故事,仍然是有系統性且緊抓核心一本書。此書共有十四篇,每一篇都是她的一段人生,大多都與一位女性或男性有關係。看到第二篇,會發現陳雪並非把所有的事件照時間線列出來,而是聚焦於這一篇章想提及誰或想談論什麼主題,為讀者從她紊亂的生命中理出一個個故事。若不是內文時不時穿插陳雪的著作,我甚至會認為這是一本小說──我不曉得這對其他人而言是稱讚還是貶抑,至少對我來說,對一個不喜歡看散文的人,這本散文讓我讀得很順暢,忍不住想要繼續翻下一頁,看看陳雪又發生什麼事情。此外,每個篇章都以「親愛的:」作為開頭,就像是寫一封封信。起初不曉得陳雪筆下的「你」究竟指我們讀者,還是她人生中的某位特定人物。而這個看似不太重要的伏筆,也在最後為大家揭曉。這種類似小說的手法,我個人非常喜歡。


  其次就是屬於個人情感的部分。陳雪的個性(單就在散文呈現出來的)與我完全不同,那可以說是我有點嚮往又害怕的世界。她熱情奔放,總是會主動向自己有好感的人拋出「誘餌」。她的每一段愛情故事,會被許多所謂的「道德魔人」詬病,而我自己也很難去碰觸到這樣的世界。也因此,她的生命故事對我來說,就像是在看著不屬於自己世界的小說。這讓我更躍躍欲試地去理解她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以及每一個選擇。藉由她的自白,窺探她的內心。

  不過,引起共鳴一事,兩者之間必須有共通性才能達成。即便我沒有如她那般熱情如火、燃燒靈魂到願意毀滅自我,我依然在她的文字中看見自己。當我看到她的困頓、悲傷與低潮,還有最後對於自我的探挖,書本與我之間立起一面鏡子,從她的文字中重新感受過去的痛苦。我想這並非是一件壞事,反而讓我發現,過去深陷泥淖時忽略的感受,也代表我有勇氣再去面對受苦痛折磨的自己。


  我對於陳雪的印象來自一兩年前自圖書館借閱的《惡女書》,是她非常早期的小說集,她的文字展現出來的辛辣、禁忌、掙扎、毀滅及死亡,深深吸引了我。我也透過課堂知道她是「女同志作家」,也因此在閱讀《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不得不說,我對於陳雪的性向探索感到驚訝。這麼說有些失禮,我以為她一直以來都知道並堅定自己就是一位女同志,從沒質疑過自己,也未曾與男性有過肌膚之親。

  我這才發現,就連我,一個願意主動接觸並了解LGBTQ的我來說,竟然也產生這麼好笑的認知錯誤。發現這種「可愛又呆版」的想法後,我驚覺,原來我之所以如此困擾自己的性向,便是這麼一回事。自從與前女友交往後,我開始對女性感興趣,而我也樂於欣賞女性的外貌與身軀(當然,我也很欣賞心理,這邊想強調身體的情慾)。我渴望與女性發生親密關係,但也不至於排斥男性。對於這種沒辦法妥善分類的情慾,我始終感到苦惱。我希望能獲得其中一方的認同,而不是在異性戀與同性戀之中感受到自己的異樣。

  陳雪這本書卻告訴我一件明擺著,我卻始終沒注意到的事實--不一定非得要遵從某些詞彙的定義,才會屬於什麼族群。比起社會多數人給予的定義,自己的感覺才是最真實的。


  「我們都覺得自己的生命除了寫作沒有其他渴求(除了愛情,或者愛與寫是同一件事?)我們都認為自己無法對他人使用正確的語言說出心中的話語,不僅是因為同志的身分,而是生命對我們來說就是一連串『偽裝』的過程,不是為了偽裝而偽裝,而是真正的自己無法順暢地表達,身邊親近的人總是無法知道我們到底在說些什麼,文學是個空泛的字眼,其内涵就是我們整個破碎而混亂的生命總和。」(陳雪,《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印刻出版,2017,P.121) 陳雪把自己的生命歷程轉化為文學,不僅展現給我從未接觸的世界,也讓我在類似的傷痛與困擾中重新審視自身。陳雪在書中反覆提到自己只剩下寫作這件事情,我想我也是,唯有透過文字,才有辦法戴上一副眼鏡,看穿複雜又混沌的自己。


備註:原文於2022年1月底完成,同一篇文刊載於艾比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盼望有一日
12會員
36內容數
夢想躺著賺十億。 女性主義,致力推廣百合創作。 會寫點小說,偶爾寫些作品感想或是雜文。
盼望有一日的其他內容
2024/08/11
《好人赫德》(GOOD)是由劇作家C.P.泰勒在1981年完成的作品,講述主角赫德在德國納粹上台之後的故事。一部優秀的作品,便是任何細節、設定都不拖泥帶水,直指作者想要講述的核心議題。本文透過情節、角色、舞台演出、意象四大點來解析《好人赫德》。
Thumbnail
2024/08/11
《好人赫德》(GOOD)是由劇作家C.P.泰勒在1981年完成的作品,講述主角赫德在德國納粹上台之後的故事。一部優秀的作品,便是任何細節、設定都不拖泥帶水,直指作者想要講述的核心議題。本文透過情節、角色、舞台演出、意象四大點來解析《好人赫德》。
Thumbnail
2024/07/30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2024/07/30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2024/05/27
《始於極限》共收錄二十四封信,由日本女性主義領袖人物上野千鶴子,及前AV女優的自由寫作者鈴木涼美兩位撰寫。書中暢談日本女性處境、父權社會下的壓力,還有性/愛、婚姻、工作等主題。對於探索女性主義及現實處境的讀者,這本書值得一讀。其中,書中也能見到兩位作者真摯的情感交流。
Thumbnail
2024/05/27
《始於極限》共收錄二十四封信,由日本女性主義領袖人物上野千鶴子,及前AV女優的自由寫作者鈴木涼美兩位撰寫。書中暢談日本女性處境、父權社會下的壓力,還有性/愛、婚姻、工作等主題。對於探索女性主義及現實處境的讀者,這本書值得一讀。其中,書中也能見到兩位作者真摯的情感交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關於我對陳雪的《寫作課》讀後感(1) 在 這裡。 又是隔了好久才把這本書整個讀完。後半段的〈輯二:用最低的現實,成全最多的理想──給創作者的10個建議〉,寫得也相當動人。然而,或許是斷斷續續的讀,這次我沒有讀到流眼淚了。 陳雪很強調規律的寫作,我反思自己,明明想要每天抄寫勵志英語,卻沒有達成;明
Thumbnail
關於我對陳雪的《寫作課》讀後感(1) 在 這裡。 又是隔了好久才把這本書整個讀完。後半段的〈輯二:用最低的現實,成全最多的理想──給創作者的10個建議〉,寫得也相當動人。然而,或許是斷斷續續的讀,這次我沒有讀到流眼淚了。 陳雪很強調規律的寫作,我反思自己,明明想要每天抄寫勵志英語,卻沒有達成;明
Thumbnail
我自己也很喜歡陳雪,喜歡他的文字和態度(也很喜歡她分享的生活點滴),看完這本書也更了解這個人,其實每件作品都可以從作品更貼近作者,或者可以說是我們自己角度投射的了解,而這本陳雪將自己創作的方法,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分享,回應每個內心有創作想法的人非常樸實、腳踏實地、認真面對事物態度的心法。
Thumbnail
我自己也很喜歡陳雪,喜歡他的文字和態度(也很喜歡她分享的生活點滴),看完這本書也更了解這個人,其實每件作品都可以從作品更貼近作者,或者可以說是我們自己角度投射的了解,而這本陳雪將自己創作的方法,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分享,回應每個內心有創作想法的人非常樸實、腳踏實地、認真面對事物態度的心法。
Thumbnail
這本陳雪的《寫作課》是少數我想要擁有的一本書,我在它出版的那個月份就將它買了下來。隨著忙碌的生活,我還沒有閱讀完這本陳雪的《寫作課》,卻每每在夜深人靜時,睡前拿出這本書,翻個一兩頁,有時眼淚就這麼撲簌簌地落下來。 2023年7月初版的《寫作課》,如今八月中旬,我才讀完〈輯一:即使一無所有──我的創
Thumbnail
這本陳雪的《寫作課》是少數我想要擁有的一本書,我在它出版的那個月份就將它買了下來。隨著忙碌的生活,我還沒有閱讀完這本陳雪的《寫作課》,卻每每在夜深人靜時,睡前拿出這本書,翻個一兩頁,有時眼淚就這麼撲簌簌地落下來。 2023年7月初版的《寫作課》,如今八月中旬,我才讀完〈輯一:即使一無所有──我的創
Thumbnail
談戀愛如同照鏡子,同時你也藉由照鏡子發現「啊!原來我是這樣的人」。發掘自己不知道的另一面,更加的認清自己。 「為什麼每次都遇到渣男?」「我覺得這是要好好深思的問題」陳雪這麼說。渣男有時候是內心的投射,因為內心缺乏或者說是渴望些什麼,希望另一伴成為補足自己不足的地方,希望另一伴成為那樣的人。
Thumbnail
談戀愛如同照鏡子,同時你也藉由照鏡子發現「啊!原來我是這樣的人」。發掘自己不知道的另一面,更加的認清自己。 「為什麼每次都遇到渣男?」「我覺得這是要好好深思的問題」陳雪這麼說。渣男有時候是內心的投射,因為內心缺乏或者說是渴望些什麼,希望另一伴成為補足自己不足的地方,希望另一伴成為那樣的人。
Thumbnail
我喜歡看小說家寫散文,從他們的文字中可以窺知他們的生活理念,也得以讓讀者更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作者陳雪在《同婚十年》書中詳述了與伴侶早餐人相識與磨合的過程,也呈現了創作生活之井然有序與靜謐祥和。 在《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這本書中寫的是各種人與人的關係,表面上看似是愛情或曖昧情愫,卻可能潛藏的
Thumbnail
我喜歡看小說家寫散文,從他們的文字中可以窺知他們的生活理念,也得以讓讀者更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作者陳雪在《同婚十年》書中詳述了與伴侶早餐人相識與磨合的過程,也呈現了創作生活之井然有序與靜謐祥和。 在《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這本書中寫的是各種人與人的關係,表面上看似是愛情或曖昧情愫,卻可能潛藏的
Thumbnail
致謝 微批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151 真是愚蠢至極。」 善與惡是否不過人為的文化建構呢?那麼,惡女孰人?又,惡女實存?
Thumbnail
致謝 微批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151 真是愚蠢至極。」 善與惡是否不過人為的文化建構呢?那麼,惡女孰人?又,惡女實存?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寫作和寫作業,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 但在我這裡,它們等於同一件事。只要和書寫有關,我就有各種莫名的偏執。這些偏執,跟潔癖差不多,整體上足以維持環境的整潔,感覺健康、有秩序,卻是用極大的心神消耗和內外底抗換來的。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寫作和寫作業,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 但在我這裡,它們等於同一件事。只要和書寫有關,我就有各種莫名的偏執。這些偏執,跟潔癖差不多,整體上足以維持環境的整潔,感覺健康、有秩序,卻是用極大的心神消耗和內外底抗換來的。
Thumbnail
以自身的經驗角度,淺談對陳雪的《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心得,有透露一部份內文。
Thumbnail
以自身的經驗角度,淺談對陳雪的《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心得,有透露一部份內文。
Thumbnail
「痛苦的人是危險的,我就是那個危險而痛苦的人,所以我也吸引其他痛苦而危險的靈魂。」 — — 陳雪《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熟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非常鍾愛陳雪這位作家。然而我並不是喜歡她筆下的女女或男女情慾,而是她作品中描述的階級矛盾與身分尷尬帶來的創痛。當今的文學作家,大部分出身自中產階級,或接受中
Thumbnail
「痛苦的人是危險的,我就是那個危險而痛苦的人,所以我也吸引其他痛苦而危險的靈魂。」 — — 陳雪《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熟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非常鍾愛陳雪這位作家。然而我並不是喜歡她筆下的女女或男女情慾,而是她作品中描述的階級矛盾與身分尷尬帶來的創痛。當今的文學作家,大部分出身自中產階級,或接受中
Thumbnail
她的自我介紹從來不從我是陳綿綿說起,老套方式的開場,卻不一定是故事的起頭。說起自我介紹每個人都得經歷過幾次,小學初次和同班同學見面時會用到,二十年後要進入職場前的面試也是必備題型,這多次的自我介紹下,我們說得好像都不是自己,也不會因為把自我介紹背得滾瓜爛熟而更了解自己。
Thumbnail
她的自我介紹從來不從我是陳綿綿說起,老套方式的開場,卻不一定是故事的起頭。說起自我介紹每個人都得經歷過幾次,小學初次和同班同學見面時會用到,二十年後要進入職場前的面試也是必備題型,這多次的自我介紹下,我們說得好像都不是自己,也不會因為把自我介紹背得滾瓜爛熟而更了解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