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著網路佳評和蟬連Netflix24天熱門電影排行榜冠軍的戰果,我看了《孟買女帝》。這部感動許多人的紅燈區勵志片,甚至有人為其抄錄名言,我卻看得空虛又莫名。《孟買女帝》美則美矣,可惜邏輯詭異讓人出戲,劇情翻轉無力太刻意。
我並不是說一個好的劇本、故事需要完全合乎常理,有些故事正因跳脫常理才好看,但最起碼要說服觀眾,避免出現太多「瑪麗蘇」情節,就算是爽片,也要夠引人入戲,而非諸多詭異劇情看得一頭霧水。
(維基百科註解:瑪麗蘇(Mary Sue)意指某種角色類型,通常是女性,往往是一個平凡而低微的角色,突然變得無所不能、過度理想化,被文學批評認為是作者寫作水準低下的表現。)
《孟買女帝》改編自《孟買黑手黨皇后》,敘述一位十幾歲的富家少女甘古拜(Gangubai Kothewali)因追尋明星夢被男友騙到孟買,以1000盧比(約台幣380元)賣到惡名昭彰的紅燈區卡馬提普拉(Kamathipura)。很快地,她認清事實,深知處境無力反抗,對著路人招起手來,憑著年輕貌美成為知名的性工作者。在某次意外被嫖客傷害後,她找上當地的黑道老大卡里姆拉拉尋求正義,僅是露了身上的傷痕,對方便伸出援手,認她做乾妹,從此在卡馬提普拉呼風喚雨,一路越級打怪要選區長。
也許是片長有限,劇情無法交代細節,僅以粗略表現黑道大哥深受她勇氣感動,認她做乾妹,但其後又有太多巧合,例如卡里姆拉拉原先堅決反對她在妓院賣私酒,然而她僅以一句話「可以幫助女性」,讓原本欲離開的卡里姆拉拉「又」深受感動,甚至決定讓利20%的賣酒利潤?堅定的意圖可以僅憑一句話改變嗎?在記者會的演講更是出奇,講些似是而非的理論,全場皆報以如雷掌聲,那些金句真的有打動你嗎?
例如
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是什麼嗎?就是賣淫。沒有了我們,連天堂都不會完整。
無論是誰出現在我門口,我們不會批判他們,這是我們的原則。 我們不過問你的宗教或種姓,深色皮膚、淺色皮膚,富有或貧窮,每個人付的費用都一樣,我們對人有沒差別待遇,你們又為何歧視我們?
這些話真觸動你的心了嗎?
當然《孟買女帝》也是有值得一看的地方,女主角艾莉雅巴特(Alia Bhatt)的美貌和饒富美學的拍攝手法,像停電後的卡馬提普拉(Kamathipura),點點的燭光在漆黑的夜裡閃爍,幽靜亦富詩意。
將《孟買女帝》視為一部爽片較合適,若想探究印度紅燈區,建議看2004年《生於妓院》(Born Into Brothels)。一般來說紅燈區是禁止拍攝的,所以導演澤娜布里斯基(Zana Briski)與羅斯考夫曼(Ross Kauffman)在加爾各答紅燈區開立攝影班,讓七個紅燈區的孩子拿著相機拍攝,以孩子的視角探看成人世界中最私密的行業。
澤娜布里斯基給孩子們的不僅是一台相機,也是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該片榮獲7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獎。其中一名女孩普瑞蒂家中三代皆從事性工作,在片中曾擔憂說她不想成為她們,然而如同多數紅燈區女孩的命運,她拍完片不久後便下海,那時僅九歲。
十五歲時上帝為普瑞蒂捎來一個機會,她跟其他孩子被導演受邀到美國洛杉磯柯達劇院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會後導演透過各方奔走,讓這些孩子留在美國受教育,試圖挽救孩子們的宿命,然而普瑞蒂的母親卻不斷在電話中央求她回印度,使她成了唯一離開美國的孩子,最後為償還母親的債務,掛上奧斯卡女主角的名號,成了妓院頭牌。
《生於妓院》(Born Into Brothels)戲裡戲外一樣有看頭,片中真實地呈現加爾各達紅燈區樣貌,片外盡顯露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