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的未知探索創作過程(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大學開始學習創作,常會想我為何想要創作。

或許,至今不斷剖析自己,或許是摸不透的可能性。

如果各位不知道我的過去,可以在「藝術不歸路」中參閱。


之前也提過我在大二選擇了走向立體創作這部分,並不是不喜歡平面繪畫或是電腦繪圖。只是在這些領域中,立體的實際碰觸,更能直接掀起我內心的感動。

至今也不知道甚麼原因,真要說個理由,可能小時候雖然也畫畫,但比起做勞作,那份能夠將頭腦中的物品,經過自己的手誕生,是種無法言喻的感動。




「從無到有的誕生不是想像中的容易」

手工練土,便是最能直接瞭解材質的特性

手工練土,便是最能直接瞭解材質的特性

然而大學一開始接觸的是陶瓷,也因為小時候都是讀書考試的氛圍,從來沒有這麼認識陶瓷這個媒材。

大學剛開始學習時,老師讓我們使用臺灣陶土製作,但忘記是哪裡的廠商。記得一開始學的就是手工練土,相信做陶的朋友必定會知道這件事。

不論是菊花練或是牛角練都是做土人會需要學到的,當下在揉滿像在做麵包。

此方式主要目的是要將土平均的混和,也是要把土中的空氣擠壓出來。當然這是一種基礎方式,但創作不一定只有這種方法。

然而手工練土是必要的,除非都只有用練土機練土,但自己回想其實還是要經過這個訓練。

透過自己的雙手感受,才會更清楚自己所要的土質,以及土給自己的回饋。

土的回饋是有點抽象,具體說明有點像是您要瞭解一個人,需要藉由多層的認識後,可以比較清楚這個人的個性與有哪些不能碰觸的地雷。

過與不及,都會產生極端的變化,能夠取得適當的平衡,便是需要多次的嘗試。

過與不及,都會產生極端的變化,能夠取得適當的平衡,便是需要多次的嘗試。


而在練土過程中也必須透過多次的練習,將水與土的比例達到一個平衡。才能在後來製作時有比較好的操作。

這不斷練習過程中讓手很像泡水一樣皺皺的。但也不能一直加水,會變得像爛泥巴無法固定。所以需要等待或是放在石膏板上,使水被吸收與蒸發後,才能繼續練土。倘若過乾,又必須加水,否則後來使用會無法平均乾燥,而造成乾裂破損,而過硬練土也會讓自己的手受傷。

人生中每次的重複過程,當下很像無意義,但若用心感受,會在無當中便會發現有的可能


用心體會所遇之事,能夠從中發現弦外之音

用心體會所遇之事,能夠從中發現弦外之音


因此在練土這件事當中,能夠知道土的軟硬該如何控制,手的角度、力量要如何控制。雖然簡單說就是水與土的比例,但沒有經過自己親身經歷也是無法體會。我也額外訓練用左右手來運用菊花練,沒想到在自己十多年後的教學便用上了。



待續…

謝謝您願意給我您寶貴的時間來觀看! 如果有任何想要更加了解我的朋友,後續可能會有不同的視角,來說明不同的面貌,也都歡迎可以與我討論或分享給我您曾經也遇過的事!

FB粉專:吳宗彥Link-yen

IG創作記事:wu_tsung_yen

WIX個人網站:Wu,Tsung-Yen

工作室FB粉專:心藝十三生活創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nk-yen的沙龍
3會員
21內容數
自身是「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工作室的負責人,簡稱為藝術工作者,自己目前還持續學習當中,而在生活中常會遇到不同的人事物或感受到新的體悟。 因此希望藉由文字的傳達,將探索生活中不同面向的感動,用自身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也很歡迎各位朋友的提問或討論,讓彼此都能更加成長。 主題:「藝術」、「教育」、「心理」、「休閒」、「生活」等
Link-y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19
說到拉坯,其實小時候都沒有接觸過,只有捏過陶土。但依稀記得好像有看人做過,剛開始也不知道甚麼是拉坯。 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光要將土固定在轆轤上就是不容易的事,還要將土穩定地在正中間,不然後續會很容易飛出去或是晃動。
Thumbnail
2022/06/19
說到拉坯,其實小時候都沒有接觸過,只有捏過陶土。但依稀記得好像有看人做過,剛開始也不知道甚麼是拉坯。 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光要將土固定在轆轤上就是不容易的事,還要將土穩定地在正中間,不然後續會很容易飛出去或是晃動。
Thumbnail
2021/06/29
老實說,這是我多年的疑問,但自己也在藝術領域一段時間,也常常會遇到學生或是朋友,以及其他人問這類的問題。但是否就是成為一個創作者的目的呢?自己身為創作者,不論是實際的立體創作還是文字,都充滿著像與不像,理解與不理解,也會隨著當時情況與目標有所變動。
Thumbnail
2021/06/29
老實說,這是我多年的疑問,但自己也在藝術領域一段時間,也常常會遇到學生或是朋友,以及其他人問這類的問題。但是否就是成為一個創作者的目的呢?自己身為創作者,不論是實際的立體創作還是文字,都充滿著像與不像,理解與不理解,也會隨著當時情況與目標有所變動。
Thumbnail
2021/06/23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回到之前提到創作對我的影響,既然創作能帶給我許多力量,便可能帶有反面的思考,因為一體總是兩面,但看自己有沒有察覺。 雖然這必須經歷過不同的改變與推翻,或許很痛苦,也可能與之前完全不同。但這之中能更清楚您的目標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6/23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回到之前提到創作對我的影響,既然創作能帶給我許多力量,便可能帶有反面的思考,因為一體總是兩面,但看自己有沒有察覺。 雖然這必須經歷過不同的改變與推翻,或許很痛苦,也可能與之前完全不同。但這之中能更清楚您的目標是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的感官本身缺乏動力,它們接收經驗,可是接下來需要借由我們的意識和整個身體做大幅的篩動一段時間,才能把這些經驗篩選出來。我稱此爲“堆肥”。——摘自《寫出我心》 經由感官獲得的外部訊息,仍需要主動有意識的理解、內化、吸收,才能轉化為記憶,外部訊息就像沙礫,需要透過洗刷、篩選、煉製,最終才能成為金子。
Thumbnail
我們的感官本身缺乏動力,它們接收經驗,可是接下來需要借由我們的意識和整個身體做大幅的篩動一段時間,才能把這些經驗篩選出來。我稱此爲“堆肥”。——摘自《寫出我心》 經由感官獲得的外部訊息,仍需要主動有意識的理解、內化、吸收,才能轉化為記憶,外部訊息就像沙礫,需要透過洗刷、篩選、煉製,最終才能成為金子。
Thumbnail
《❥拾起南投陶》 今天有點感動,在4月收藏了陶藝作品後 就寫下對陶藝的小小期許 希望有南投陶2.0的文化創意產生 感謝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補助本計畫 『拾起南投陶-記憶延續與技藝傳承計畫』
Thumbnail
《❥拾起南投陶》 今天有點感動,在4月收藏了陶藝作品後 就寫下對陶藝的小小期許 希望有南投陶2.0的文化創意產生 感謝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補助本計畫 『拾起南投陶-記憶延續與技藝傳承計畫』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木雕是2010年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一直都是以個人創作為主,畢業後會接一些相關的工作,一開始可能會有一些比較是產業的題材,但後來比較多都是客製的專案,直到2017年,才正式的學習了傳統木雕的鑿花雕刻。 三義木雕博物館每年都會有個薪傳營的活動 立體轉換到平面雕刻,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木雕是2010年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一直都是以個人創作為主,畢業後會接一些相關的工作,一開始可能會有一些比較是產業的題材,但後來比較多都是客製的專案,直到2017年,才正式的學習了傳統木雕的鑿花雕刻。 三義木雕博物館每年都會有個薪傳營的活動 立體轉換到平面雕刻,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Thumbnail
然而大學一開始接觸的是陶瓷,也因為小時候都是讀書考試的氛圍,從來沒有這麼認識陶瓷這個媒材。 大學剛開始學習時,老師讓我們使用臺灣陶土製作,但忘記是哪裡的廠商。記得一開始學的就是手工練土,相信做陶的朋友必定會知道這件事。
Thumbnail
然而大學一開始接觸的是陶瓷,也因為小時候都是讀書考試的氛圍,從來沒有這麼認識陶瓷這個媒材。 大學剛開始學習時,老師讓我們使用臺灣陶土製作,但忘記是哪裡的廠商。記得一開始學的就是手工練土,相信做陶的朋友必定會知道這件事。
Thumbnail
  陶土,肯定很多人的印象是手拉坏,坐在一個會轉動圓盤的前面,藉由轉盤不停旋轉,用手讓陶土逐漸塑成期待的樣貌,像是花瓶、杯子、盤子等圎型容器。  但除了拉坏之外,手捏成型等徒手技法,也是很有意思的創作,藉由手捏成型、土條成型、泥板成型、泥球成型,去激盪出各樣的可能性。
Thumbnail
  陶土,肯定很多人的印象是手拉坏,坐在一個會轉動圓盤的前面,藉由轉盤不停旋轉,用手讓陶土逐漸塑成期待的樣貌,像是花瓶、杯子、盤子等圎型容器。  但除了拉坏之外,手捏成型等徒手技法,也是很有意思的創作,藉由手捏成型、土條成型、泥板成型、泥球成型,去激盪出各樣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塊磚的來歷並不特別,就是普通的製作過程。然而,卻是這種普通的製作過程,帶有一個老實的提醒,提醒著這間店,若要有所成果。也要務實的準備、務實的做。
Thumbnail
這塊磚的來歷並不特別,就是普通的製作過程。然而,卻是這種普通的製作過程,帶有一個老實的提醒,提醒著這間店,若要有所成果。也要務實的準備、務實的做。
Thumbnail
繼續聊聊自己是如何踏上藝術之路的故事 擔心現狀的自己一直到畢業,都沒有一個擅長的技能,所以一直思考要如何轉換一下方向 前幾篇提到,一直以來我的術科都面臨很多困難,也因為一直有種自己無法駕馭所學到的東西,好像這些都不是我很擅長的技能,這樣就算讀到畢業,也想不到可以從事什麼工作,所以在大三的時候,一直在
Thumbnail
繼續聊聊自己是如何踏上藝術之路的故事 擔心現狀的自己一直到畢業,都沒有一個擅長的技能,所以一直思考要如何轉換一下方向 前幾篇提到,一直以來我的術科都面臨很多困難,也因為一直有種自己無法駕馭所學到的東西,好像這些都不是我很擅長的技能,這樣就算讀到畢業,也想不到可以從事什麼工作,所以在大三的時候,一直在
Thumbnail
老實說,這是我多年的疑問,但自己也在藝術領域一段時間,也常常會遇到學生或是朋友,以及其他人問這類的問題。但是否就是成為一個創作者的目的呢?自己身為創作者,不論是實際的立體創作還是文字,都充滿著像與不像,理解與不理解,也會隨著當時情況與目標有所變動。
Thumbnail
老實說,這是我多年的疑問,但自己也在藝術領域一段時間,也常常會遇到學生或是朋友,以及其他人問這類的問題。但是否就是成為一個創作者的目的呢?自己身為創作者,不論是實際的立體創作還是文字,都充滿著像與不像,理解與不理解,也會隨著當時情況與目標有所變動。
Thumbnail
經歷了許多困惑與困難,終於正式進入了從沒有體會過的藝術領域。 對我而言,學科在以往求學階段都是習以為常,反而是術科部分,果然是藝術領域的同學,各個都是很有繪畫能力與美感的高手。相較之下,我完全沒有任何的能力。 而當時的決定,其實就是給我一劑強心針,雖然當然不一定會成功考進,但我對自己說...
Thumbnail
經歷了許多困惑與困難,終於正式進入了從沒有體會過的藝術領域。 對我而言,學科在以往求學階段都是習以為常,反而是術科部分,果然是藝術領域的同學,各個都是很有繪畫能力與美感的高手。相較之下,我完全沒有任何的能力。 而當時的決定,其實就是給我一劑強心針,雖然當然不一定會成功考進,但我對自己說...
Thumbnail
為什麼創作?為什麼選擇木雕? 我就讀的是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還在學校的時候,其實不會想這麼多,那時候只會覺得我就是讀這個的,就是要做作品才能通過期末審查,然後才能畢業。就像是為何挑選木頭為主要的創作材料,或是其他平面的創作者,可能也會有很多的選擇,水彩、油畫、水墨或是壓克力畫之類的,而當時我就是木雕
Thumbnail
為什麼創作?為什麼選擇木雕? 我就讀的是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還在學校的時候,其實不會想這麼多,那時候只會覺得我就是讀這個的,就是要做作品才能通過期末審查,然後才能畢業。就像是為何挑選木頭為主要的創作材料,或是其他平面的創作者,可能也會有很多的選擇,水彩、油畫、水墨或是壓克力畫之類的,而當時我就是木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