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木雕有種魔力〈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第一次接觸木雕是2010年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一直都是以個人創作為主,畢業後會接一些相關的工作,一開始可能會有一些比較是產業的題材,但後來比較多都是客製的專案,直到2017年,才正式的學習了傳統木雕的鑿花雕刻。


三義木雕博物館每年都會有個薪傳營的活動

每年的暑假,三義木雕博物館都會舉辦薪傳營,在2014年分成創作班以薪傳班,這邊簡單介紹一下

「創作班」報名時要準備自己想要做的造型的縮小模型,來到木雕館近一個月的時間,會有老師帶領著學員,將小模型放大雕刻做成大件的木雕作品,基本上還是做自己的作品,老師會從旁給予協助,學員都會是大學美術相關的學生,大部分會是以雕塑為主的學系。

「薪傳班」要會有基本的雕刻基礎,報名時要有參考作品,也是近一個月的時間,會有不同的老師來指導學員,題材就會是以每個老師的專長,主要就是跟著老師學習傳統技法與題材,會分成花鳥、人物/佛像、黃楊木巧雕或走獸(每年不太一樣),這幾天又多了一個鑿花進階班,主要是蔡楊吉老師指導的,傳統廟宇鑿花雕刻的題材。


立體轉換到平面雕刻,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我在2014年參加了創作班,2017年參加薪傳班,是學習蔡楊吉老師的「二甲傳臚」(大閘蟹)作品,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傳統雕刻,也是我正式接受平面型式的學習,平常自己都是刻圓雕的作品,曾經有刻過平面浮雕,都是自己摸索的,而在那次的學習,深刻的體會到,從立體轉換到平面雕刻,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平面又會分成浮雕(清底)與透雕,差別在於前者是有底的,後者是背景會是鏤空的,那這篇主要想介紹透雕。我在2017、2019、2020都有持續在跟楊吉老師學習,每次都有不同的體會和獲得。

回想起第一次刻的時候,光是要看懂圖在畫什麼,就是一開始遇到很大的難題,因為圖是平面的,會把所有的分層線條都畫在上面,第一眼看的時候,會完全不知道這條線是在哪一層的,那老師在示範的時候,會一次示範一個步驟,比如「二甲傳臚」作品中有螃蟹和水草,那一開始就要把水草先往下降,這樣才能區分出螃蟹在上面,水草在下層,那因為老師的構圖都會有好幾個層次,所以在進行雕刻的時候,必須先理解那個部位是什麼東西,才能肯定的刻下去,不然常常都會在猶豫不決的狀態中,感覺刻很久都沒有什麼進展。

2017年薪傳營作品「二甲傳臚」

2017年薪傳營作品「二甲傳臚」


傳統師傅的雕刻刀會轉彎

除了雕刻的造型和層次之外,還有一個很需要適應的部分是,平面的立體感,是一種類似素描中的「透視」的概念,並不能用完全立體的角度去思考,有時候側面看會有點覺得不合理,但卻能夠表現出立體感,比如說我在學習雕刻「牡丹」的時候,花瓣和葉子的厚薄轉折,並不是說要刻到真的像真實的一樣薄,而是要刻到看起來很薄,但其實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因為傳統鑿花雕刻,在原始的用途上是在建築中的木雕,需要具有乘載結構的功能,因此設計構圖上不能太空,雕刻的物件和物件之間,都要相連接著,而這個部分也是很考驗用刀的技巧,因為物件越多、層次越複雜,在雕刻中刀子會越容易卡到,所以常說:「傳統師傅的雕刻刀會轉彎。」就是在說看老師用刀,都會覺得很舒暢。

我的刀具好夥伴

我的刀具好夥伴

我原本就很喜歡研究不同刀型的肌理,主要是塊面刀痕的處理,在學習傳統雕刻之後,會用到的刀型變得更多,也會觀察老師在使用刀具的方式,甚至是還會自己製作刀子,因為有些地方真的就會是要「剛好那一把刀」,才能順利的刻到位,因此學習傳統木雕之後,養成了「一直換刀」的習慣,找到適合的刀型,會增加雕刻的效率,在造型上的呈現也會更好。

2019年〈富貴平安 富而有禮〉

2019年〈富貴平安 富而有禮〉


我一直覺得傳統木雕有種魔力

第一次雕刻傳統木雕,一開始會有種「我怎麼可能刻得出來這麼複雜的東西」的想法,但透過老師一層一層的示範,跟著一層層的雕刻,感覺每天好像沒有很大的進度,但最後完成作品的那一刻,會有很深很深的感動,我一直覺得傳統木雕有種魔力,在雕刻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地陷在其中,完成之後所得到的那種成就感,是很難形容的感動。

平面的作品,是一種在有限的厚度中,卻可以表現出不同於立體作品的層次和立體度,是我一直被他深深吸引的其中一個原因,而且在整個雕刻從無到有的過程,會感受到只要你願意努力,花時間心力去做,最後是看得出來的,這也是當我在創作中遇到很多困頓時刻,可以從中獲得很大能量的方式。

謝謝木雕教會我的很多事,除了技術上的進步,其實每一次的學習,都會有很深刻的感受,讓我有更多能量去面對人生路上的很多事情。



歡迎大家有任何想分享交流的,或是希望我可以多聊一些關於創作、木雕或其他的什麼,都可以留言或是來IG或FB私訊我喔!

FB粉專 「陳佩吟PinkPei」

Instagram 「lovepink.peiyin」

個人網站https://lovepink1216.wixsite.com/pinkgirl

工作室FB粉專「心藝十三生活創藝」

YT頻道: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ODEbKtLBztDoOQUwMfsJnyWMDVl-55c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inkPei的沙龍
20會員
63內容數
創作是一條很艱辛漫長的路,我在這條路上發生了許多事,過程中會有很多看不到的部分,我想透過文字記錄下來。 一開始只是自我整理分析,後來希望透過文字的力量,能分享給不同領域的朋友們,這也是給自己的一個期許與目標。 大部分會以木雕為主軸,除了自身創作的部分,也會聊聊許多創作背後看不到小故事。 歡迎大家訂閱 分享 交流
PinkPe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25
木雕創作第一個步驟,就是鋸胚,也稱為鋸大型,簡單說就是從原木到雛形的階段。那這篇主要是想來聊聊自己在學習木雕鋸胚養成的過程…. 第一件木雕其實是用手鋸慢慢鋸出來的 我剛開始接觸木雕是大二,第一件作品是袖珍尺寸的作品,最長邊大約三十公分左右,那時候老師不讓我們使用電鋸,所以是用手鋸,慢慢地鋸阿鋸的,鋸
Thumbnail
2021/06/25
木雕創作第一個步驟,就是鋸胚,也稱為鋸大型,簡單說就是從原木到雛形的階段。那這篇主要是想來聊聊自己在學習木雕鋸胚養成的過程…. 第一件木雕其實是用手鋸慢慢鋸出來的 我剛開始接觸木雕是大二,第一件作品是袖珍尺寸的作品,最長邊大約三十公分左右,那時候老師不讓我們使用電鋸,所以是用手鋸,慢慢地鋸阿鋸的,鋸
Thumbnail
2021/06/21
木雕創作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鋸胚,也稱為鋸大型 在治材所會看到堆積如山的大木頭 簡單說就是從原木到雛形的階段,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般在外面看到的整根樹幹,或是有些會伴隨著奇形怪狀的分支,或是木頭本身就長得特別奇怪,先不論一些特殊情況,就是在還沒開始創作的木頭原貌,就叫做「原木」。   當設想好要鋸什
Thumbnail
2021/06/21
木雕創作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鋸胚,也稱為鋸大型 在治材所會看到堆積如山的大木頭 簡單說就是從原木到雛形的階段,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般在外面看到的整根樹幹,或是有些會伴隨著奇形怪狀的分支,或是木頭本身就長得特別奇怪,先不論一些特殊情況,就是在還沒開始創作的木頭原貌,就叫做「原木」。   當設想好要鋸什
Thumbnail
2021/06/16
這篇,想來聊聊女性從事木雕這件事情... 妳是女生,怎麼會想來做木雕? 在前幾年,我忘記是哪一年的時候,印象中是一個關於女性就業輔導的相關機構,來邀請我寫了一篇,關於女性從事木雕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那篇文章不知道最後放到了哪個專欄還是報導。又因為最近想寫點東西,開啟了這個方格子帳號,想起了這個主題
Thumbnail
2021/06/16
這篇,想來聊聊女性從事木雕這件事情... 妳是女生,怎麼會想來做木雕? 在前幾年,我忘記是哪一年的時候,印象中是一個關於女性就業輔導的相關機構,來邀請我寫了一篇,關於女性從事木雕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那篇文章不知道最後放到了哪個專欄還是報導。又因為最近想寫點東西,開啟了這個方格子帳號,想起了這個主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狩獵文化中,被允許擁有自己的刀或弓箭,代表你已是合格的獵人。」本次和繹心山房的合作,藉由他們傑出的文案,這場鍛刀課在繹心的草地與林蔭下成形地自然而然。而在鍛刀課中所巧遇的奇人,也開啟了自己對製刀、手工藝有了全新的思考:在鍛造過程中,真正被轉化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狩獵文化中,被允許擁有自己的刀或弓箭,代表你已是合格的獵人。」本次和繹心山房的合作,藉由他們傑出的文案,這場鍛刀課在繹心的草地與林蔭下成形地自然而然。而在鍛刀課中所巧遇的奇人,也開啟了自己對製刀、手工藝有了全新的思考:在鍛造過程中,真正被轉化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木雕是2010年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一直都是以個人創作為主,畢業後會接一些相關的工作,一開始可能會有一些比較是產業的題材,但後來比較多都是客製的專案,直到2017年,才正式的學習了傳統木雕的鑿花雕刻。 三義木雕博物館每年都會有個薪傳營的活動 立體轉換到平面雕刻,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木雕是2010年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一直都是以個人創作為主,畢業後會接一些相關的工作,一開始可能會有一些比較是產業的題材,但後來比較多都是客製的專案,直到2017年,才正式的學習了傳統木雕的鑿花雕刻。 三義木雕博物館每年都會有個薪傳營的活動 立體轉換到平面雕刻,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Thumbnail
然而大學一開始接觸的是陶瓷,也因為小時候都是讀書考試的氛圍,從來沒有這麼認識陶瓷這個媒材。 大學剛開始學習時,老師讓我們使用臺灣陶土製作,但忘記是哪裡的廠商。記得一開始學的就是手工練土,相信做陶的朋友必定會知道這件事。
Thumbnail
然而大學一開始接觸的是陶瓷,也因為小時候都是讀書考試的氛圍,從來沒有這麼認識陶瓷這個媒材。 大學剛開始學習時,老師讓我們使用臺灣陶土製作,但忘記是哪裡的廠商。記得一開始學的就是手工練土,相信做陶的朋友必定會知道這件事。
Thumbnail
繼續聊聊自己是如何踏上藝術之路的故事 擔心現狀的自己一直到畢業,都沒有一個擅長的技能,所以一直思考要如何轉換一下方向 前幾篇提到,一直以來我的術科都面臨很多困難,也因為一直有種自己無法駕馭所學到的東西,好像這些都不是我很擅長的技能,這樣就算讀到畢業,也想不到可以從事什麼工作,所以在大三的時候,一直在
Thumbnail
繼續聊聊自己是如何踏上藝術之路的故事 擔心現狀的自己一直到畢業,都沒有一個擅長的技能,所以一直思考要如何轉換一下方向 前幾篇提到,一直以來我的術科都面臨很多困難,也因為一直有種自己無法駕馭所學到的東西,好像這些都不是我很擅長的技能,這樣就算讀到畢業,也想不到可以從事什麼工作,所以在大三的時候,一直在
Thumbnail
木雕創作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鋸胚,也稱為鋸大型 在治材所會看到堆積如山的大木頭 簡單說就是從原木到雛形的階段,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般在外面看到的整根樹幹,或是有些會伴隨著奇形怪狀的分支,或是木頭本身就長得特別奇怪,先不論一些特殊情況,就是在還沒開始創作的木頭原貌,就叫做「原木」。   當設想好要鋸什
Thumbnail
木雕創作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鋸胚,也稱為鋸大型 在治材所會看到堆積如山的大木頭 簡單說就是從原木到雛形的階段,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般在外面看到的整根樹幹,或是有些會伴隨著奇形怪狀的分支,或是木頭本身就長得特別奇怪,先不論一些特殊情況,就是在還沒開始創作的木頭原貌,就叫做「原木」。   當設想好要鋸什
Thumbnail
來聊聊木雕創作的過程中,有趣的小趣味好了! 那就是「收集木屑」以及「踩木屑」,不過可能也是我的個人喜好吧! 木雕整個創作流程,大致上會分成幾個步驟: 切大型:用大型機具像是電鋸、油鋸,將木頭切出大致的造型,  中胚:用高速鑽、氣動或電動刻磨機,有些也會用大把木雕刀,將整體修得更接近預計
Thumbnail
來聊聊木雕創作的過程中,有趣的小趣味好了! 那就是「收集木屑」以及「踩木屑」,不過可能也是我的個人喜好吧! 木雕整個創作流程,大致上會分成幾個步驟: 切大型:用大型機具像是電鋸、油鋸,將木頭切出大致的造型,  中胚:用高速鑽、氣動或電動刻磨機,有些也會用大把木雕刀,將整體修得更接近預計
Thumbnail
前言: 我於2018年上學期(三年級上學期)在東海大學建築學系交換一學期,隔年(四年級上學期)又在淡江大學建築學系交換一學期,這些交換的經驗讓我在學習上有相當大的改變,也想針對幾個我自己非常喜歡也感觸很深的課程做分享,介紹自己交換時上過哪些課,有什麼心得。
Thumbnail
前言: 我於2018年上學期(三年級上學期)在東海大學建築學系交換一學期,隔年(四年級上學期)又在淡江大學建築學系交換一學期,這些交換的經驗讓我在學習上有相當大的改變,也想針對幾個我自己非常喜歡也感觸很深的課程做分享,介紹自己交換時上過哪些課,有什麼心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