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的未知探索創作過程(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接續著前一篇從土的未知探索創作過程(一),自從大學開始認識陶土之後,首先練習練土。
緊接著就是「拉坯」。(註1)
早期許多陶瓷器皿都是由手工捏製,或是使用拉坯完成的
說到拉坯,其實小時候都沒有接觸過,只有捏過陶土。但依稀記得好像有看人做過,剛開始也不知道甚麼是拉坯。
大學一年級時,就看著老師將練好的土放在「拉坯機」(註1)上,就開始做出許多器皿,像是杯、碗、盤等不同造型,說實在,真的覺得很神奇。
還記得那時,期末要完成六個一樣的器皿,那時好像是做杯子。

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從「定中心」讓心穩定

通常看到老師在做時,學生多少都會想說應該不會太困難。但其實不然,光要將土固定在轆轤上就是不容易的事,還要將土穩定地在正中間,不然後續會很容易飛出去或是晃動。
記得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在不斷練習,固定完後就要接著下一步,也是所謂的「定中心」。(註2)
高速旋轉中,如何將心穩定,才能不疾不徐的使土穩固
如果大家有去鶯歌或是觀光區等,有些現場可以實際體驗拉坯,不知道有沒有發現,其實大部分老師們都會協助定中心,因為後面要拉出不同形狀的器皿其實不是最困難的事。
另外有體驗拉坯的朋友,記得機器上有水盤嗎?
因為土需要水才能固定,定中心也需要水,而剛開始不太知道水量要多少,只要感覺很難推或摩擦力很大,就會習慣加水。最後裝在水盆的水,根本就像是直接倒在機器的水盤中,很像是游泳池。
雖然一直加水,但定中心說不定還沒完成,接著可能會有很多狀況,像是土會變得太軟,也會發現土會變少,甚至會卡在手上斷掉之類的情況發生。
這時就必須將土重新拿起,回到練土的步驟,練完後也要等水分少點才能繼續拉坯。
過於不及的水分,容易使得土產生意想不到的驚喜
做到現在,雖然自己還在學習,但「定中心」這件事,是最基礎且重要,也需要磨練,也是最困難的。
例如蓋房子地基要打好的概念,如果要蓋起大樓,或是很複雜的建築,底下必須要穩固,不然很容易發生意外或倒塌。
當時大學剛練習時,會想說如果沒有定好直接拉會怎麼樣,說實在的,就是會更不好控制,但只要有定好中心,後續做造型會相對容易許多。
也因為自己決定要走藝術創作這條路,當時幾乎每天都會拉坯,手一直碰水,所以都會脫皮,也會皺皺的。自己也會故意找麻煩,就是讓土很晃的狀態下,訓練手接觸很不穩的土後,能不能把它調整好。
經過不知道多少時間後,好像逐漸了解該如何取捨水分的控制。水盤的水也不再那麼多了。
自己感覺很像要馴服一匹失控的野馬,雖然看似要控制,但其實是要順從,傾聽感受土的語言。
另外也感受到,如果當天有很多事要處理,等於心中有很多事在腦中,常常會造成拉坯時會有不穩定的狀態產生。

因此,後來在自己定中心的過程,學習著先將心平靜,往往這時可以在其中使心情逐漸穩定。
學習與自然相處,會找到最適合的平衡

註1:拉坯是一種製陶動作,推拉土製坯體。
註2:大眾普遍都說拉坯機,但專有名詞是「轆轤」,有著中心轉盤以旋轉的方式製作作品。現今都是電力作動為主,但還是有傳統式,像是手動或是腳踢等啟動方式。
註3:要拉坯體之前的穩固步驟,要將土穩定地固定在轆轤正中間。簡單說就是機器旋轉時,要看不出來土在轉那樣穩定。

待續…
謝謝您願意給我您寶貴的時間來觀看!
如果有任何想要更加了解我的朋友,後續可能會有不同的視角,來說明不同的面貌,也都歡迎可以與我討論或分享給我您曾經也遇過的事!
IG創作記事:wu_tsung_yen
WIX個人網站:Wu,Tsung-Yen
工作室FB粉專:心藝十三生活創藝
avatar-img
3會員
21內容數
自身是「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工作室的負責人,簡稱為藝術工作者,自己目前還持續學習當中,而在生活中常會遇到不同的人事物或感受到新的體悟。 因此希望藉由文字的傳達,將探索生活中不同面向的感動,用自身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也很歡迎各位朋友的提問或討論,讓彼此都能更加成長。 主題:「藝術」、「教育」、「心理」、「休閒」、「生活」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nk-y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然而大學一開始接觸的是陶瓷,也因為小時候都是讀書考試的氛圍,從來沒有這麼認識陶瓷這個媒材。 大學剛開始學習時,老師讓我們使用臺灣陶土製作,但忘記是哪裡的廠商。記得一開始學的就是手工練土,相信做陶的朋友必定會知道這件事。
老實說,這是我多年的疑問,但自己也在藝術領域一段時間,也常常會遇到學生或是朋友,以及其他人問這類的問題。但是否就是成為一個創作者的目的呢?自己身為創作者,不論是實際的立體創作還是文字,都充滿著像與不像,理解與不理解,也會隨著當時情況與目標有所變動。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回到之前提到創作對我的影響,既然創作能帶給我許多力量,便可能帶有反面的思考,因為一體總是兩面,但看自己有沒有察覺。 雖然這必須經歷過不同的改變與推翻,或許很痛苦,也可能與之前完全不同。但這之中能更清楚您的目標是什麼!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成長是需要很多不同的養分 這當中除了要學習很多不同的創作方式,也必須要讓自己的技術與作品逐漸成熟,這整整十多年才使得自己的創作呈現,比較能夠從心到、眼到、一直到接近手到的成長過程,並同時讓我可以深入思考的該如何進步。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 雖然在這條創作旅途中,常時時刻刻反問自己,這條路是對的嗎?是不是要換個方向? 相信各位可能在自己選擇的事情上,不論是工作也好,研究也好,或是學習也好,有時在空檔時間中,或是自己所獨處的情況下,會自問是否這是最正確的決定?
然而大學一開始接觸的是陶瓷,也因為小時候都是讀書考試的氛圍,從來沒有這麼認識陶瓷這個媒材。 大學剛開始學習時,老師讓我們使用臺灣陶土製作,但忘記是哪裡的廠商。記得一開始學的就是手工練土,相信做陶的朋友必定會知道這件事。
老實說,這是我多年的疑問,但自己也在藝術領域一段時間,也常常會遇到學生或是朋友,以及其他人問這類的問題。但是否就是成為一個創作者的目的呢?自己身為創作者,不論是實際的立體創作還是文字,都充滿著像與不像,理解與不理解,也會隨著當時情況與目標有所變動。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回到之前提到創作對我的影響,既然創作能帶給我許多力量,便可能帶有反面的思考,因為一體總是兩面,但看自己有沒有察覺。 雖然這必須經歷過不同的改變與推翻,或許很痛苦,也可能與之前完全不同。但這之中能更清楚您的目標是什麼!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成長是需要很多不同的養分 這當中除了要學習很多不同的創作方式,也必須要讓自己的技術與作品逐漸成熟,這整整十多年才使得自己的創作呈現,比較能夠從心到、眼到、一直到接近手到的成長過程,並同時讓我可以深入思考的該如何進步。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 雖然在這條創作旅途中,常時時刻刻反問自己,這條路是對的嗎?是不是要換個方向? 相信各位可能在自己選擇的事情上,不論是工作也好,研究也好,或是學習也好,有時在空檔時間中,或是自己所獨處的情況下,會自問是否這是最正確的決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記得以前小時候也好喜歡玩黏土!最近文化中心的免費手作體驗,剛好是利用輕黏土來做出筆筒。想說小朋友應該會很喜歡,所以這次特別帶兒子去體驗一下,一起做他第一個手作作品!
Thumbnail
如果,用人來比喻陶土,最適合塑型的階段自然是新鮮的時期了,最早可以推溯自嬰幼兒時期,而後,在接下來的幾個「變乾」的人生階段裡逐漸打磨成一位理想的人類,就好比年紀越大皮膚也越乾燥?
Thumbnail
我全情投入在紀錄這些存在過的證據,把記憶存在於電子網絡之中,或是在腦海長期記憶中。但人類每日上載寫入百億計記憶體,我每晚睡眠把當天的記憶封存,點滴的記憶隨著時間消亡,埋沒在全世界海量記憶之中,究竟這些沒有燒製的瓷器,代表著什麼?
Thumbnail
喝茶,要有「杯」,或是「盞」,以前只知道釉彩,但如何製作一個釉製的器皿,沒什麼概念。這次進到慈心園,在孝笑陶坊實際體驗製作的過程,還有感受遇林龍窯的開窯儀式。
Thumbnail
最近對將畫的東西「立體化」感到莫名的憧憬,加上各種天時地利,開啟了我的陶土捏塑之旅。
Thumbnail
本篇小品將捏陶的步驟與教養孩子、培訓員工等情境進行了類比,強調了在不同領域中都需要雙方共同的投入和努力。
Thumbnail
簡單介紹日本和菓子的歷史及發展,樹脂黏土製作和菓子的學習資源與心得感想,包含免費公開影片、付費實體和線上課程以及書籍、講義。
Thumbnail
發現喜歡手工藝的朋友們越來越多,袖珍也是其中一環。 先前擺攤時,客人們也會來問問這些小東西要怎麼做。 當然來上我的課就會知道啦(大笑) 先來説説必備工具吧! 基本上, ❣️牙刷和鋁箔紙: 要讓黏土變得精細絕對少不了這兩樣道具,可以讓他更有精細感。 ❣️尺: 很多人應該會看到老師拿壓平器,其實也不需
Thumbnail
在市集上常聽到「這是什麼黏土?紙黏土嗎?還是加熱會融化的那種土」 我在使用的黏土為「樹脂黏土」 他是一種延展性、柔軟度較高的土, 和我們認識的紙黏土在乾燥後會龜裂的觸感和材質不太相同喔! 很多人也會誤認為是使用軟陶, 但樹脂黏土在乾燥過後不需要像軟陶一樣進入烤箱乾燥,只需要自然風乾即可硬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記得以前小時候也好喜歡玩黏土!最近文化中心的免費手作體驗,剛好是利用輕黏土來做出筆筒。想說小朋友應該會很喜歡,所以這次特別帶兒子去體驗一下,一起做他第一個手作作品!
Thumbnail
如果,用人來比喻陶土,最適合塑型的階段自然是新鮮的時期了,最早可以推溯自嬰幼兒時期,而後,在接下來的幾個「變乾」的人生階段裡逐漸打磨成一位理想的人類,就好比年紀越大皮膚也越乾燥?
Thumbnail
我全情投入在紀錄這些存在過的證據,把記憶存在於電子網絡之中,或是在腦海長期記憶中。但人類每日上載寫入百億計記憶體,我每晚睡眠把當天的記憶封存,點滴的記憶隨著時間消亡,埋沒在全世界海量記憶之中,究竟這些沒有燒製的瓷器,代表著什麼?
Thumbnail
喝茶,要有「杯」,或是「盞」,以前只知道釉彩,但如何製作一個釉製的器皿,沒什麼概念。這次進到慈心園,在孝笑陶坊實際體驗製作的過程,還有感受遇林龍窯的開窯儀式。
Thumbnail
最近對將畫的東西「立體化」感到莫名的憧憬,加上各種天時地利,開啟了我的陶土捏塑之旅。
Thumbnail
本篇小品將捏陶的步驟與教養孩子、培訓員工等情境進行了類比,強調了在不同領域中都需要雙方共同的投入和努力。
Thumbnail
簡單介紹日本和菓子的歷史及發展,樹脂黏土製作和菓子的學習資源與心得感想,包含免費公開影片、付費實體和線上課程以及書籍、講義。
Thumbnail
發現喜歡手工藝的朋友們越來越多,袖珍也是其中一環。 先前擺攤時,客人們也會來問問這些小東西要怎麼做。 當然來上我的課就會知道啦(大笑) 先來説説必備工具吧! 基本上, ❣️牙刷和鋁箔紙: 要讓黏土變得精細絕對少不了這兩樣道具,可以讓他更有精細感。 ❣️尺: 很多人應該會看到老師拿壓平器,其實也不需
Thumbnail
在市集上常聽到「這是什麼黏土?紙黏土嗎?還是加熱會融化的那種土」 我在使用的黏土為「樹脂黏土」 他是一種延展性、柔軟度較高的土, 和我們認識的紙黏土在乾燥後會龜裂的觸感和材質不太相同喔! 很多人也會誤認為是使用軟陶, 但樹脂黏土在乾燥過後不需要像軟陶一樣進入烤箱乾燥,只需要自然風乾即可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