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善知識

17公開內容

內含藏傳佛法,法王法語,經典故事

以及各界善知識,護生嘉勉法語

編輯,整理善惡緣起法等,

俾令見聞者歡喜,普潤法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在荒野鬼村遇見死去的妻子 摘自甘達勇長老的開示 在緬甸的毛淡棉附近,有三位漁夫。 一個是佛教徒,另外兩個是非佛教徒。 他們經常在毛淡棉附近的海面上,一起捕魚。 有一天,他們在岸邊發現一尊佛陀的黃金雕像。 兩位非佛教徒的漁夫,主張三人平分這尊雕像。 於是,且就把黃金雕像切成三截,每人一份。 那位佛教徒
Thumbnail
給裟婆世界旅行者的提醒 U.Aggañña Sayadaw 尚智禪師(阿甘雅西亞多) 翻譯:海源賢友(馬來西亞) 很久以前,一群旅行者在深夜時分,穿越一座很厚的森林。森林裡生長的大樹都靠攏在一起,因此這座森林很濃密和黑暗。突然間,這群旅行
Thumbnail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所有的僧人都應學習並投入禪修,直至體證阿拉漢。禪修的具體方法並不是一本書能詳盡解釋的。但是,若不知曉至少一種禪修業處,則無法圓滿實踐自己的出家生活。此處僅著重介紹慈心禪。比庫可以通過修習慈心禪而獲得禪定,並將因此在此生和來世受益。但是,由於比庫在城鎮和鄉村忙碌於生
Thumbnail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陀教導妙法,為世間與出世間指明繁榮之道,依此道而行者能獲得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利益。正是比庫們防止了佛陀教法的消亡,若非比庫,或許佛法早已從世間隱沒。令佛法久住是比庫們對世間最大的貢獻。 人們親近比庫、聆聽佛法開示,由此皈依三寶、受持五戒、增長慈悲、學習佛法、減
Thumbnail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財富有兩種:聖財和非聖財。 非聖財指金銀珠寶、服飾、房舍、土地和稻田;聖財指信仰、戒德、為佛陀等聖者所讚歎的品質。 持守任何戒條一兩天並不難,每個人都能做到;難的是長久守護,哪怕只是一條戒。因此,在家人能圓滿持守五戒一週、一條也不違犯的,並不常見。短期守戒容易
Thumbnail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Sāsane kulaputtānaṃ, patiṭṭhā natthi yaṃ vinā;Ānisaṃsaparicchedaṃ, tassa sīlassa ko vade. 教法中的善男子,除了戒之外實無其它依怙;戒德的分量,任誰不能說盡。 這首偈頌表達
Thumbnail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隨念、慈心、不淨、死隨念 55 是四種禪修業處,僧人不應忽略它們的重要性。總體來說,每天修習這四種業處一兩次,會提升信心,生起對輪迴的厭離,提升禪修的動力。這四種修習對於僧人也是一種保護,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四護衛禪)。為了便於省思這四種業處,早期的導師們編寫了
Thumbnail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善男子遠離父母、兄弟姐妹和親眷,捨棄了財產和諸多擁有之物,離家而成為非家者,只為解脫生死輪迴。他們應始終致力於守護戒德,正如以下偈頌所述: Kikīva aṇḍaṃ, camarīva vāladhiṃ; Piyaṃva puttaṃ, nayanaṃva ekak
Thumbnail
教海覺舟 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猶如所有的大河,當它們匯入海洋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唯稱大海。就像這樣,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種姓的善男子,當他們於如來所說的法、律中出家,出家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族姓,唯稱沙門釋迦子。從此,他們成為佛陀遺產的繼承者。 佛陀有兩種遺產:法的遺產與物質的遺產
Thumbnail
夯寶寶日記 莫言曾說過: 「當你的手,被別人握緊的時候,就可能被鬆開;當你沉醉在別人給你承諾中時,就會有失望的時候。 經歷告訴我們,想要的東西只能靠自己爭取,只有自己才不會辜負自己。 」 這世間所有的感情,都會有消散的那一天,身邊所有的人,都有漸行漸遠的那一天。 真正到那時,你才會領悟,人生本就是一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