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片名: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改編自彼得赫吉(Peter Hedges)的同名小說,這部電影在很小的時候看過了,當時還太年輕,沒有體會故事中的情感。
故事描述在父親過世以後,男主角(強尼戴普飾演)因為家中肥胖媽媽、正處叛逆期的妹妹,還有智力不足的弟弟讓他必須扛起家裡的重擔。
他的工作是超商裡的員工,也因為送貨的關係跟鎮上的一位有夫之婦搞婚外情。
鎮上一些調皮的小孩會到他們家的窗外偷看並嘲笑家中肥胖母親,他自己還會跟著嘲笑自己的母親,小時候看這一段覺得他很不孝,怎麼能夠這樣呢?
不過現在的我再看有不同的感受,我覺得那種嘲笑有一種自卑,一種無奈,好像只要自己跟著嘲笑就能夠置身事外,就是想逃卻又逃不了的無力感。
冰箱上那年輕漂亮照片的媽媽只是個回憶,現在她只是個連走都走不動的胖子。
好像人到一定的年紀就開始喜歡想當年的事跡,不管是自己喜歡的音樂或是電影或是書籍,年輕時,更多時候是期待未來,但現在更多時候是想起從前過去的時光。
智力不足的弟弟(李奧納多飾演)大概是故事裡最令人心疼的角色,他就是哥哥的羈絆,好像理所當然,不然誰要照顧他呢?
也就是這個緣故,當跟他搞婚外情的婦人跟他說選擇他的原因就是因為他不會離開這小鎮,顯得這句話特別傷人,因為他的價值僅此而已。
身邊的人物就ㄧ點一滴地消耗男主角生活中的希望。
故事裡最溫暖的是那女孩的出現,因為她的出現,男主角能夠真正的感受到被愛,而不是把自己的慾望寄托在那位婦人的身上。
雖然那女孩只是短暫停留,生命中就是需要一點火花的出現才會成為前進的動力,即使只是短暫的一瞬間。
最後媽媽的死,對他是一種解脫,有家人的陪伴是美好的,但任何一個不健康的關係都會成為有毒,必須要結束。
這讓我想到另一本法國小說卡繆的《異鄉人》,故事中媽媽的死,主角沒有哭泣是一種很複雜的情感,我覺得沒有哭泣不代表不難過,難過有時候會有很多層次的變化跟矛盾在裡面。
在電影的最後看到老舊的房子被火焰吞噬的時候,我有一種豁然的感覺,這種豁然是對於主角的心疼,他終於自由了。
重新再看這部電影除了它很經典以外,還有生活中的哲學,人對任何人都可以輕易下評論,比如:肥胖的媽媽應該減肥了,怎麼會生出一個弱智的孩子、叛逆的妹妹應該懂事點,男主角太廢了,怎麼只是在商店打工還跟婦人有染。
或許批評才能夠顯得自己三觀很正?這樣的批判是否讓自己顯得高尚?
其實並沒有。
批判會覺得理所當然是看不到事情的全面而很難有同理心。
我覺得別對所看到的事情這麼快下定論,因為「一切都比你想像的要復雜。 你只看到真實情況的十分之一。」——電影《紐約浮世繪》的經典台詞
“Everything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you think. You only see a tenth of what is true.”——A quote from the movie « Synecdoche, New Y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