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Let’s pass, and be free ── 夏至三選:讓「另我」穿梭於音樂、影像、詩行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 The Beatles
最後一期《潺時》,夏至,一年的一半,一種分野,一個逗點。於是我想在書寫的形式和內容上,「發展另一種身份,那也許能會更自由」。
There are countless moments in my life I wish I could pass and become someone else, that I could pass myself into another body.
── 2022.06.14
幾日前讀王鷗行的《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時,在深夜中如此記下。記得我為《潺時》寫的第一篇文是關於兩部電影的「passing」,性別身份的流動,而今最後我還是回到了「pass」。夏至的暑氣和梅雨濕氣,使我感覺某些時刻靈魂被蒸發,浮動地要躍入另一個軀體,然後我想起 Paul McCartney 曾說的「另我(alter ego)」,於是決定用音樂、影像、和詩行,創造另一個身份,以此接住我們躁動的靈魂,以下清單是滿滿的私心,但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一腳踩入「它們」的軀體裡,穿梭在現實找不到的時空,讓「另我」在纏綿與鼓譟中漫舞。
Let’s pass, and be free, confused, sad, and happy at the same time.
Violet Bent Backwards over the Grass © Lana Del Rey

▍The Beatles《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I thought, Let's not be ourselves. Let's develop alter egos so we're not having to project an image which we know.
── Paul McCartney
「我想,不如不要再做我們自己,而是去發展另一種身份與自我。那也許會更自由。」
1966年,當披頭四不想再當披頭四,他們成為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在那之後,他們長大了,如同電影《黃色潛水艇》(Yellow Submarine,1968)中響起〈When I’m Sixty-Four〉時,人們一夕之間長出淹沒景框的白色鬍子,那是一瞬的事,他們可以一瞬成為另一個身份,用虛構的概念與想像,投射全然不同、沒有人知道或看過的圖像。
每回聽《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專輯的曲子,我都深刻相信自己在一個現實與虛構交界的時空裡,現場聆聽一個全新的樂團表演,燈光恍惚,時而刺眼,空氣中飄著潮濕的菸草和草莓口香糖的味道,穿梭在其中我被無限地拉伸、變形,可以一瞬老去,也可以一瞬回春;可以一瞬感到生機,也可以一瞬接近死亡,所以我總是說,聽此專輯,你必須將他們全部聽完,如此一來你才能不止息地穿梭在不同的身份裡,奔波在現實的暗室與虛構的光暈之間。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 The Beatles
那首〈A Day in Life〉從 John Lennon 讀到的新聞報導開始,我們既是主格「I」的事實接收與陳述者,也是那群圍觀親眼目睹死亡的觀眾(A crowd of people stood and stared),而同時我們又是「you」,是被打開而興奮(turn on)的受格,在輸入與輸出間,在主格與受格間,在現實與夢境間徘徊——而後明白,自由在接近窒息的尖銳聲響中幻化,你不再計較清醒與迷茫,在生命中不特定的任何一天,你可以同時體會輕盈與幻滅,每回聽完〈A Day in Life〉,我總感覺最後的雜音叨叨對著我喊:You could pass, in a day in life, you could pass.

▍《路邊野餐》(Kaili Blues,2015)

「白醋、春夢、野柚子」
如果有什麼電影,讓我一瞬進入另一個世界,搬進另一個軀體裡,那就是《路邊野餐》了,總是想提筆寫些什麼,卻又感覺任何文字與分析都將奪走它的純與真,所以我不打算分析那個長鏡頭,也不打算釐清夢境與現實、過去和現在,只想跟著陳升搭上火車,穿越山洞,睡上很長的一覺,讓午後的太陽癱瘓意識,在霧氣與山路交歡中,讀畢贛最美的長詩。
Kaili Blues © Bi Gan
南國盛夏,漏水的房屋,陰暗濕漉的瀑布一腳,壁癌透著螢幕傳來霉味,昏黃的光線,舊電視,錄音帶,玫瑰,迪斯可球,伍佰與李泰祥的歌聲,記憶因溽暑熱氣而膨脹,黏稠綿密,蜿蜒繚繞。《路邊野餐》的動人不只是它的純樸,也不只來自陳升操著凱里口音讀起那些有點彆腳的詩,而是於其中畢贛讓我們看見記憶如何在一個人的軀體內發酵,成為陌生的語言,最後迴盪在熟悉的「鄉」中——那是夢鄉也是故鄉。
《路邊野餐》讓我想起侯孝賢,想起婁燁,想起賈樟柯,想起王家衛,甚至塔可夫斯基,但它又誰都不是,它在所有可能的「致敬」中,找到自己的路——如畢贛詩所寫:「一條痙攣的公路」,在那粗糙而搖曳的鏡頭下,人的記憶與意識緊縮又舒展,而影像就是最好的依憑,它給了我們一段完整的時間,並且在其中繞出了無限的空間,如同電影末映於火車窗上的時鐘,在所有崎嶇的繞行和尋覓之後,記憶與夢境的時空於焉合一,成為疾馳而逝的此刻,時間倒流,悄然落在下垂的睫毛上。
在不存在的蕩麥時空裡,陳升可以是另一個老陳,手電筒的光曝過手掌,夢裡他自由如跌入雲端的海豚,重逢真成了間暗室,廉價髮廊的味道,斑駁的牆壁,然後想起王家衛那句——「所有記憶都是潮濕的」。
Kaili Blues © Bi Gan
許多夜晚重疊
悄然形成黑暗
玫瑰吸收光芒
大地按捺清香
為了尋找你
我搬進鳥的眼睛
經常盯著路過的風
Kaili Blues © Bi Gan

▍Lana Del Rey《Violet Bent Backwards Over the Grass》

獻給每個疲憊的人,
午後溫暖的雙手偶然碰上這扉頁——
不管你在哪兒邂逅——也許你會想起,
這世界在幫助你,
而你也用同樣的姿態回應。
這是 Lana Del Rey 詩集《薇奧菈在草地嬉戲》的序言。
Violet Bent Backwards over the Grass © Lana Del Rey
讀 Lana Del Rey 的詩如在下過雷陣雨的城市中僅有的小範圍草地上走著,你清晰嗅到因工業污染而帶有濃厚鏽蝕霉味的雨珠,也能聞到清新的青草氣味,衝突又和諧,她的詩如其音樂,迷幻,有些紙醉金迷,但同時真誠而童稚,漫步其中,你不自覺大大吸入好幾口,飽含混亂與純粹的氣息,消化後再吐出來,疲憊的人也能深眠。
I went to a party
I came in hot
made decisions beforehand
my mind made up
things that would make me happy
to do them or not
each option weighed quietly
a plan for each thought

But then i walked through the door
past the open concept

and saw Violet
bent backwards over the grass
7 years old with dandelions grasped
tightly in her hands
arched like a bridge in a fallen handstand
grinning wildly like a madman
with the exuberance that only doing nothing can bring
waiting for the fireworks to begin

and in that moment
i decided to do nothing about everything


forever.
── Violet Bent Backwards Over the Grass
Violet Bent Backwards over the Grass © Lana Del Rey
〈薇奧菈在草地嬉戲〉(Violet Bent Backwards Over the Grass)作為詩集命名來源也是書中第一首詩,它像是一種引領,也如宣告,宣告在一瞬間,我們可以無所事事地面對所有事情。詩開頭於「I」主動地走入派對,有著縝密的計畫,精細地思考過生命中不同的選項,「我」下了幾個決定,走入門扉,穿梭在開放空間,然後看見薇奧菈,「看見」作為一種無意識地映入眼簾,將詩切割成上下部分,主體的「我」不再有意識地下決定,不再描述自己的行為,而是慵懶平淡地敘述所見之景,七歲的薇奧菈、草地、蒲公英、瘋狂地笑——感官取代了細密的思考,唯在此無所事事的接納中,可以等待綻放的煙火。
我喜歡 Del Rey 的音樂與詩是因為在一種看似棄守的頹唐裡,在煙霧瀰漫的空間中,她打開我所有感官,糜爛嗎?其實不。厭世嗎,其實也不。而是對世界與生活濃烈炙熱的愛,她的詩有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甚至味覺。她告訴你: “pass the open concept”,穿越開放的空間與任何束縛的概念和思想,佇足看著薇奧菈,然後變成薇奧菈。
Violet Bent Backwards over the Grass © Lana Del Rey
其中一頁 Del Rey 如此寫道:
The universe exists
Because we are aware of it.
我實在太喜歡她的跨行連續(enjambment)句子,宇宙存在是首行的事實,但條件是我們的覺察,而往下讀詩本身,即是一種覺察。穿梭(pass)在 Del Rey 的詩行中,我感到暢快與自由,感官通透,情緒蒸散著,鄭宜農讀其詩時云:「這樣的開心,我懂」,我想補上:「這樣悲傷中的開心,我懂」,這樣焦慮中的熱烈,黑暗中的光域,我們都懂。
Violet Bent Backwards over the Grass © Lana Del Rey
⧉ 本文同步刊於《潺時》ISSUE.24 夏至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6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atheri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阿巴斯的電影在寫實與虛構的故事框架下,不斷地探問電影、人、以及生命的本質,三部曲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後設,建構又瓦解框架,剝離了阻擋於觀眾和片中人物的其他「身體」,同時也打開了數道物質與虛擬的「門」,於是我們幾乎能在其電影的某些片刻感覺邊界被打破,感覺接近自由,那大概就是電影帶給我最大的幸福。
水妖的形象矛盾地將父權社會對女性的慾望投射,以及女性的自主性相結合,身體型態的全然展現體現了父權對女性的想像:誘惑、嫵媚、性感,鏡頭對她的「觀賞」與「凝視」,配以其舞蹈的音樂,有時甚至令人感覺像在觀看一場表演。然而,水妖的舞動與尖叫,卻同時是欲女擁抱自我的展現,她對自己的身體、聲音,甚至身上的裝飾品
女人的時間是不朽的,而女人的身體是流動的。 她對著鏡子喃喃自語,反覆咬合著上下排牙齒,在「正常」與「歪斜」之間平衡著;而她拿出一片又一片的衛生棉、一包又一包的止痛藥,羅列並放於桌上;她則在流動的水中浮沈、曲身,她們或望向鏡頭,或以畫外音呢喃,第四道牆的螢幕身體被女性身體瓦解,於是「私」轉瞬為「公」
《媽的多重宇宙》開展無數個平行時空宇宙,關於所有「如果當初」的假設與後悔;關於資訊爆炸時代人無以自處的虛無;關於無數個沒有意義的輪迴漩渦,「如何『看』這樣的生活與時代」,「如何『看』這部電影」成了導演留給觀眾的核心問題,它要你好好張開眼睛「看」,看爆炸的生活,看絕望與希望,看看身邊的人,看愛的每一種
觀賞賈克・大地(Jacques Tati)的電影總是幸福的,我所謂幸福來自一種完整的「參與感」,而此「參與」是電影裡人與人的互動、相互影響;是人與環境的感應、參與;更是電影內外的感召,意即觀眾與電影本身的連結。
《賽璐璐之蝕》與《紫羅蘭之吻》中,莫里森均透過對廢棄膠卷的重新創作,邀請觀眾加入一場「衰敗的重生」——此時,衰敗成為再生的動力——他打造一座座廢墟,並讓廢墟轉動,膠卷轉動,消逝的人物轉動,從而復現被廢棄的影像,意即,它們在擴張、膨脹、與流動的侵蝕中,找到新生的空間,也就是這座「廢墟」存在的意義。
阿巴斯的電影在寫實與虛構的故事框架下,不斷地探問電影、人、以及生命的本質,三部曲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後設,建構又瓦解框架,剝離了阻擋於觀眾和片中人物的其他「身體」,同時也打開了數道物質與虛擬的「門」,於是我們幾乎能在其電影的某些片刻感覺邊界被打破,感覺接近自由,那大概就是電影帶給我最大的幸福。
水妖的形象矛盾地將父權社會對女性的慾望投射,以及女性的自主性相結合,身體型態的全然展現體現了父權對女性的想像:誘惑、嫵媚、性感,鏡頭對她的「觀賞」與「凝視」,配以其舞蹈的音樂,有時甚至令人感覺像在觀看一場表演。然而,水妖的舞動與尖叫,卻同時是欲女擁抱自我的展現,她對自己的身體、聲音,甚至身上的裝飾品
女人的時間是不朽的,而女人的身體是流動的。 她對著鏡子喃喃自語,反覆咬合著上下排牙齒,在「正常」與「歪斜」之間平衡著;而她拿出一片又一片的衛生棉、一包又一包的止痛藥,羅列並放於桌上;她則在流動的水中浮沈、曲身,她們或望向鏡頭,或以畫外音呢喃,第四道牆的螢幕身體被女性身體瓦解,於是「私」轉瞬為「公」
《媽的多重宇宙》開展無數個平行時空宇宙,關於所有「如果當初」的假設與後悔;關於資訊爆炸時代人無以自處的虛無;關於無數個沒有意義的輪迴漩渦,「如何『看』這樣的生活與時代」,「如何『看』這部電影」成了導演留給觀眾的核心問題,它要你好好張開眼睛「看」,看爆炸的生活,看絕望與希望,看看身邊的人,看愛的每一種
觀賞賈克・大地(Jacques Tati)的電影總是幸福的,我所謂幸福來自一種完整的「參與感」,而此「參與」是電影裡人與人的互動、相互影響;是人與環境的感應、參與;更是電影內外的感召,意即觀眾與電影本身的連結。
《賽璐璐之蝕》與《紫羅蘭之吻》中,莫里森均透過對廢棄膠卷的重新創作,邀請觀眾加入一場「衰敗的重生」——此時,衰敗成為再生的動力——他打造一座座廢墟,並讓廢墟轉動,膠卷轉動,消逝的人物轉動,從而復現被廢棄的影像,意即,它們在擴張、膨脹、與流動的侵蝕中,找到新生的空間,也就是這座「廢墟」存在的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流行著「鬆弛感」一詞,應該在八零、九零後的這群人最有感。 有時候我看到一個演員拍了許多大卡司陣容的影片,可是突然某一天,看見他拍了一個看起來十分尋常樸素的片子,演繹一個平常人的生活,每當在那種時刻,我會覺得自己也跟著放鬆了。生活不是要時刻有華麗的陣容才能登場,生活就是生活,只要活著就是生活。
Thumbnail
他本想在大學畢業後放棄樂隊的夢想,在本是九月一日的時刻,卻發現手機螢幕上顯示著八月三十二。 在莫名延長的夏日,面對理想之夏與現實之秋之間的掙扎,名為習慣的病卻跨越時限悄然侵襲......
Thumbnail
他本想在大學畢業後放棄樂隊的夢想,在本是九月一日的時刻,卻發現手機螢幕上顯示著八月三十二。 在莫名延長的夏日,面對理想之夏與現實之秋之間的掙扎,名為習慣的病卻跨越時限悄然侵襲......
Thumbnail
他本想在大學畢業後放棄樂隊的夢想,在本是九月一日的時刻,卻發現手機螢幕上顯示著八月三十二。 在莫名延長的夏日,面對理想之夏與現實之秋之間的掙扎,名為習慣的病卻跨越時限悄然侵襲......
Thumbnail
SUHO 最新歌曲《1 to 3》於2024年5月3日發表,歌曲風格定為英倫搖滾,展現出六十年來發展出來的味道。歌曲想要表達的是「我不想跟別人走一樣的路」,並在韓語中有「虛線」的另一層意思。
Thumbnail
十二月底沒有下雨的北海岸接近中午的早上,萬物慵懶到了極點。迎面而來陣陣冷冽的北風,像口音濃重的英式搖滾,散發著尾音有些飄散的頹廢氣息。那一波又一波緩緩升起又緩緩落下的海浪,映著陽光閃閃的淺淺光亮。
Thumbnail
沒有方向 沒有邊界 不需要追求 不需要在意 就在這一刻成為你自己 可能是白天 也許是黑夜 我們都伴隨著呼吸 和誰合作 跟誰爭寵 都隨風飄著虛無 以為是安心 神來一筆 一首磅礡樂曲 雨水應聲而下 田裡的小蛙仔 起身附和 卻也沾了一身濕 黃金色浦公英 待在牆角 自帶光芒不自知 任人踩踏
Thumbnail
這首歌由MP出道,歌詞講述的是做自己的勇氣和美麗,無論他人的言語和行為,都無法影響你的內在美和光芒。
有一個人想成為我,就是我的內在聲音,他要把我的哪種膽小化作為無限大,這當然不成功,他是無法讓我變成他。因此,我還是縮在一角做我的夢。也因為這樣,他還模仿了我,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沒有一點上進心。我就在樹下思考,這個人確實要的是什麼生活?就是要和我一樣得過且過嗎?顯然不對! 你要的只會在文字裡,因為
Thumbnail
聆聽一首曲子,聆聽旅途中嘈雜的人群,聆聽心裡的旋律,聆聽窗外落葉飄下的聲音。在世界的穹頂下,我們以不同的身份穿梭、生活,這個身份是某一部分的自己,但又更像可以穿脫的衣物,可以被拿起,也可以被輕輕放下。在身份的背後,是渾然天成的本質,像珍珠或橡實一樣,隨著歲月與閱歷,珍藏在層層包覆的保護色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流行著「鬆弛感」一詞,應該在八零、九零後的這群人最有感。 有時候我看到一個演員拍了許多大卡司陣容的影片,可是突然某一天,看見他拍了一個看起來十分尋常樸素的片子,演繹一個平常人的生活,每當在那種時刻,我會覺得自己也跟著放鬆了。生活不是要時刻有華麗的陣容才能登場,生活就是生活,只要活著就是生活。
Thumbnail
他本想在大學畢業後放棄樂隊的夢想,在本是九月一日的時刻,卻發現手機螢幕上顯示著八月三十二。 在莫名延長的夏日,面對理想之夏與現實之秋之間的掙扎,名為習慣的病卻跨越時限悄然侵襲......
Thumbnail
他本想在大學畢業後放棄樂隊的夢想,在本是九月一日的時刻,卻發現手機螢幕上顯示著八月三十二。 在莫名延長的夏日,面對理想之夏與現實之秋之間的掙扎,名為習慣的病卻跨越時限悄然侵襲......
Thumbnail
他本想在大學畢業後放棄樂隊的夢想,在本是九月一日的時刻,卻發現手機螢幕上顯示著八月三十二。 在莫名延長的夏日,面對理想之夏與現實之秋之間的掙扎,名為習慣的病卻跨越時限悄然侵襲......
Thumbnail
SUHO 最新歌曲《1 to 3》於2024年5月3日發表,歌曲風格定為英倫搖滾,展現出六十年來發展出來的味道。歌曲想要表達的是「我不想跟別人走一樣的路」,並在韓語中有「虛線」的另一層意思。
Thumbnail
十二月底沒有下雨的北海岸接近中午的早上,萬物慵懶到了極點。迎面而來陣陣冷冽的北風,像口音濃重的英式搖滾,散發著尾音有些飄散的頹廢氣息。那一波又一波緩緩升起又緩緩落下的海浪,映著陽光閃閃的淺淺光亮。
Thumbnail
沒有方向 沒有邊界 不需要追求 不需要在意 就在這一刻成為你自己 可能是白天 也許是黑夜 我們都伴隨著呼吸 和誰合作 跟誰爭寵 都隨風飄著虛無 以為是安心 神來一筆 一首磅礡樂曲 雨水應聲而下 田裡的小蛙仔 起身附和 卻也沾了一身濕 黃金色浦公英 待在牆角 自帶光芒不自知 任人踩踏
Thumbnail
這首歌由MP出道,歌詞講述的是做自己的勇氣和美麗,無論他人的言語和行為,都無法影響你的內在美和光芒。
有一個人想成為我,就是我的內在聲音,他要把我的哪種膽小化作為無限大,這當然不成功,他是無法讓我變成他。因此,我還是縮在一角做我的夢。也因為這樣,他還模仿了我,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沒有一點上進心。我就在樹下思考,這個人確實要的是什麼生活?就是要和我一樣得過且過嗎?顯然不對! 你要的只會在文字裡,因為
Thumbnail
聆聽一首曲子,聆聽旅途中嘈雜的人群,聆聽心裡的旋律,聆聽窗外落葉飄下的聲音。在世界的穹頂下,我們以不同的身份穿梭、生活,這個身份是某一部分的自己,但又更像可以穿脫的衣物,可以被拿起,也可以被輕輕放下。在身份的背後,是渾然天成的本質,像珍珠或橡實一樣,隨著歲月與閱歷,珍藏在層層包覆的保護色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