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客人的二三事 發財之後家破人X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幾年,周遭許多認識的人都陸陸續續地傳來去世的消息,我家是開早午餐店的,顧客多為長期的在地人,由於都是老顧客,所以常接到點餐電話,對方說自己是誰,然後說「一樣啊~」就掛掉電話,有自報姓名還算不錯,但也有許多老客人劈頭說「甘寬ˋ(台語)」,由於仗著金剛摸不著頭緒,抓抓頭(?)之後,「俺最好知道你要吃什麼!!」對方來了還一臉錯愕說「那ㄟ安捏~我的餐咧?」總之,這就是餐飲店小小的日常。

阿彭阿姨→(化名),是我家餐飲店的長期主顧之一,更是一個煮菜能手,我家以前過端午節就是請她包粽子,她的獨門技藝太多了,包括炒麵茶、醃筍子、醃菜補、做鹹湯圓(我人生吃過最好吃的鹹湯圓出自她手)、煨肉、做桂(台語),一時還數不過來,她在這方面是巧奪天工,但為了一家子,她簡直不得閒,用一句話總結,她家就破事一堆,我媽常跟她說,「姐阿~(台)你可不能倒阿~你倒了,你家就垮了,最小的孫仔恐怕就完蛋了」那時,她最小的孫女才國小,媽媽已經又跟一個變態男人在北部,我媽擔心若阿彭阿姨倒下,這個可憐的小女孩就會被當成燙手山芋的丟回給在北部的親媽→自身難保,有依戀噁男人迷戀症,小女孩危險了。

阿彭阿姨由於沒讀完小學,所以整個思維非常過時,她總是不遺餘力的誇獎自己那流連花叢的先生與惹禍不斷的兒子,加上兩個神經發作的女兒,不是誇大,一個一旦躁鬱症發作,會把全家的衣服丟到垃圾場,阿彭阿姨曾經因為把錢塞在口袋而衣服也被扔掉,就這樣損失6000元,另一個女兒還曾上電視新聞XD,因為在街邊跟自己的兒子在打架Orz。套她說的,在這個家,你就不用想可以清閒一天。由於他們沒有什麼長期的固定收入,所以常常陷入沒錢的窘境,就算是這樣,阿彭阿姨的先生還是每個禮拜來給他簽六合彩,當然,槓龜居多。

奇蹟來了,之後在2014年還是15年真給他們簽中了兩次超大金額,加起來好像有破百萬?而且那陣子,她家好運氣不斷,怎麼簽怎麼中,真的很神奇,所以我也看著他們過好日子一段時間,去菜市場大手筆的花,常常一天就花了近兩千元,但阿彭阿姨為人大方又溫暖,常常做食物與我媽分享,但她丈夫也更因此迷戀簽牌,所以當運氣用完的時候,似乎印證了她早年去算命時她聽到算命師對她丈夫說的一句話「你沒那個爆富命,一旦有也是拿你後半輩子的福氣來抵押喔,做人實在一點,老實做事對你卡好」,不到三年,她家又再次陷入潦倒,而且是比之前沒中獎時更糟糕了,因為全家花錢都花習慣了,誰也沒有量入為出的觀念,反而是彼此間為了金錢的分配爭執不斷。

從此以往,阿彭阿姨的健康每況愈下,又是糖尿病又是洗腎洗到找不到血管插入,明明身體條件已經不允許騎車,因為她已經平衡不好,但還是可以在街上看到她巍巍顫顫的機車行駛在菜市場採買,她似乎依然拖著身體在為這個隨時會崩塌的家付出著,她的子女依舊老樣子,丈夫去找紅粉知己去了,然後有一天,她從機車上摔倒,似乎是因為中風,在醫院過了好一段時間。

過不了多久,阿彭阿姨還真的給她一命嗚呼,見神明去了,她家也立刻崩解成一盤散沙,最小的孫女果然被丟回北部,之後音訊全無,其他孫子著狀況也不好,謀生也出了問題,阿彭阿姨的兒子都不知道去監獄幾遍了 = =|||,幾年後,阿彭阿姨的丈夫也去世了,順便一提,紅粉知己已不見蹤影,現在阿彭阿姨原本所在的家大概只剩一個人住,其他都不見了,還真是一言難盡。

今天吃鹹湯圓的時候,忽然想起這位過世許多年的老客人,除去她家一堆奇葩事,當然她本身也有責任,但阿彭阿姨在對外上還真是大氣又大方,想起她來這個世界上不知道她靈魂的任務有沒有完成呢?她來的意義又是什麼呢?真是吃飽太閒了我,但我還真喜歡去思考這些有的沒有的,唯一欣慰的是,那棟阿彭阿姨的房子是他們靠著六合彩的錢付頭期款的,所以她後代子孫是有固定棲身之所的,這也是她過世前最擔心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eron雜七雜八的日常
10會員
63內容數
有時耍廢 有時一本正經 大部分是紀錄想法
2025/04/29
4月26日,台灣藍白發起了「反獨裁」集會,民眾抗議賴清德政府干預司法、布局大罷免……結果,賴清德出來講了這麼一句話: 「反對獨裁應該去北京天安門,不是台灣的凱道。」??? 老實說,本來在家吃瓜的當路人甲的我看到這句話,我只想說: ㄜ....,你是大家選出來的台灣總統耶。 先不論立場,
2025/04/29
4月26日,台灣藍白發起了「反獨裁」集會,民眾抗議賴清德政府干預司法、布局大罷免……結果,賴清德出來講了這麼一句話: 「反對獨裁應該去北京天安門,不是台灣的凱道。」??? 老實說,本來在家吃瓜的當路人甲的我看到這句話,我只想說: ㄜ....,你是大家選出來的台灣總統耶。 先不論立場,
2025/04/23
一位送貨司機阿湯,年輕時夢想娶到像陳思璇一樣的美女,二十年過去依舊單身,作者反思,問題不在於條件不好,而在於他缺乏改變和積極的行動,以及不切實際的幻想。
Thumbnail
2025/04/23
一位送貨司機阿湯,年輕時夢想娶到像陳思璇一樣的美女,二十年過去依舊單身,作者反思,問題不在於條件不好,而在於他缺乏改變和積極的行動,以及不切實際的幻想。
Thumbnail
2025/04/22
探討美國教育體制的問題,從高昂的教育成本、功能性文盲率居高不下,到大學淪為文憑製造工廠,以及政治正確凌駕學術標準等現象,分析其對國家競爭力和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並提及川普政府的教育改革主張。
Thumbnail
2025/04/22
探討美國教育體制的問題,從高昂的教育成本、功能性文盲率居高不下,到大學淪為文憑製造工廠,以及政治正確凌駕學術標準等現象,分析其對國家競爭力和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並提及川普政府的教育改革主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訃聞 我們敬愛的母親 黃蘭妹 姐妹(聖名:蘇珊納),生於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於民國一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星期日上午六點五十分蒙主恩召,安息主懷。主恩賜她在世八十八歲,在短暫的歲月裡深受主之愛,也深信主已接納她永住天國。 謹定於民國111年九月三十日星期五上午九時於[自宅]舉行殯葬彌撒及告別禮,十
Thumbnail
訃聞 我們敬愛的母親 黃蘭妹 姐妹(聖名:蘇珊納),生於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於民國一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星期日上午六點五十分蒙主恩召,安息主懷。主恩賜她在世八十八歲,在短暫的歲月裡深受主之愛,也深信主已接納她永住天國。 謹定於民國111年九月三十日星期五上午九時於[自宅]舉行殯葬彌撒及告別禮,十
Thumbnail
每次到店裡我都很開心,我只要陪在她身邊看著她就很開心。偶爾也細細觀察那些片段零碎的故事。
Thumbnail
每次到店裡我都很開心,我只要陪在她身邊看著她就很開心。偶爾也細細觀察那些片段零碎的故事。
Thumbnail
突然憶起阿婆家老灶旁的那只深色木櫃。 在灶前,除了一堆薪木,再旁邊的角落裡,站的就是那只約到大人腰際的木櫃。沈殿殿的櫃子裡,全是阿婆的「壓箱寶」,非常地神聖。孫子輩的我們,每次都要愉愉摸地打開木櫃,不太記得為什麼,可能只是因為怕發現了阿婆生氣。 到底櫃子裡裝了什麼?
Thumbnail
突然憶起阿婆家老灶旁的那只深色木櫃。 在灶前,除了一堆薪木,再旁邊的角落裡,站的就是那只約到大人腰際的木櫃。沈殿殿的櫃子裡,全是阿婆的「壓箱寶」,非常地神聖。孫子輩的我們,每次都要愉愉摸地打開木櫃,不太記得為什麼,可能只是因為怕發現了阿婆生氣。 到底櫃子裡裝了什麼?
Thumbnail
在我眼裡的阿嬤無所不能 但我忘了 無所不能的人 其實都是被生活困住的人
Thumbnail
在我眼裡的阿嬤無所不能 但我忘了 無所不能的人 其實都是被生活困住的人
Thumbnail
姑姑說,她夢見阿嬤收拾行李,提著一袋包包,像是要出去玩一樣。 跟全世界的阿嬤一樣,阿嬤總認為自己的孫子還覺得餓。回白河探望兩老人家時,如果已經到了中午,她就會塞錢,要我們去對面那家現在已經是排隊名店的乾麵店...
Thumbnail
姑姑說,她夢見阿嬤收拾行李,提著一袋包包,像是要出去玩一樣。 跟全世界的阿嬤一樣,阿嬤總認為自己的孫子還覺得餓。回白河探望兩老人家時,如果已經到了中午,她就會塞錢,要我們去對面那家現在已經是排隊名店的乾麵店...
Thumbnail
鄉下的家在巷內馬路旁,以前阿嬤阿公會坐在外面的椅子看人,喊著路過的人來坐。現在路邊搭了張桌子摺蓮花,路過的親戚五十過來捻香坐下說話,每個人說著他認識的那位老人家,我的阿嬤。大家說的內容拼拼湊湊,大抵和我記憶中相同,結語都是說阿嬤去得快,走得安詳,願喪家安寧。
Thumbnail
鄉下的家在巷內馬路旁,以前阿嬤阿公會坐在外面的椅子看人,喊著路過的人來坐。現在路邊搭了張桌子摺蓮花,路過的親戚五十過來捻香坐下說話,每個人說著他認識的那位老人家,我的阿嬤。大家說的內容拼拼湊湊,大抵和我記憶中相同,結語都是說阿嬤去得快,走得安詳,願喪家安寧。
Thumbnail
阿娥 阿娥一生都在照顧老人,未出嫁前是照顧奶奶,媽媽早逝,三餐都是由身為長女的阿娥負責,為了遷就她老人家的牙口不好,所有食材都要煮得很軟爛,曾經想另外烹調奶奶專屬的食物,卻被誤會成想瞞著奶奶吃好料,之後她再也不敢造次了,在她的細心照顧下,奶奶在過90大壽後在睡夢中往生。
Thumbnail
阿娥 阿娥一生都在照顧老人,未出嫁前是照顧奶奶,媽媽早逝,三餐都是由身為長女的阿娥負責,為了遷就她老人家的牙口不好,所有食材都要煮得很軟爛,曾經想另外烹調奶奶專屬的食物,卻被誤會成想瞞著奶奶吃好料,之後她再也不敢造次了,在她的細心照顧下,奶奶在過90大壽後在睡夢中往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