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岸海底地形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2 / 01 / 13 )


附圖是由國家海洋研究院所公布的台灣周遭海域海底地形圖【註 1】,從中可以看出,東岸在離岸不遠處,海水深度已達數千公尺(圖中深色的部分),對發展黑潮發電來說,這是非常不利的條件。

但幸好,還是有好消息:仍然有幾處水深較淺,「看起來」較可能成功錨固洋流發電機。例如,在東南方「南縱海槽」與「台東峽谷」一帶、以及東北方的「琉球島弧」西端延伸到「宜蘭陸棚」這兩處,我在附圖中用紅色標明的區域。

在先前的貼文中曾提及,想要從黑潮擷取龐大能量的前提,是要能成功錨固住與期望數字相應的洋流發電機。考量到台灣對電力的需求動輒以「億度」為單位,很顯然不可能僅憑「島嶼錨固」方案就滿足上述需求(受限於島嶼數量及地質等條件),因此,還是得朝「海床錨固」方向長期努力【註 2】。

未來,若真要邁入「大規模投放洋流發電機」的階段,無疑需要優先對上述兩區域的海底地形作更深入的研究,描繪出細緻的海底地形圖,才能為「海床錨固」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來不斷研發更理想的錨固工法,取得成功後,剛好可一南一北將電力輸往本島使用。屆時,眼前的許多能源爭議,也許就會有新的思維、視角、甚至解方了。



【註 1】

峽谷、海脊、海槽、大陸棚… 台灣周遭海底現形


【註 2】

每天 12 億度電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文晏的沙龍
6會員
84內容數
.
劉文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27
在昨天的貼文中才剛提到黑潮資料庫,今天馬上看到一篇貼文,從裡面提供的線索可點擊到一個「物理海洋」黑潮資料庫,這樣未免也太巧: https://www.odb.ntu.edu.tw/adcp/display/traj/......
Thumbnail
2022/06/27
在昨天的貼文中才剛提到黑潮資料庫,今天馬上看到一篇貼文,從裡面提供的線索可點擊到一個「物理海洋」黑潮資料庫,這樣未免也太巧: https://www.odb.ntu.edu.tw/adcp/display/traj/......
Thumbnail
2022/06/26
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篇論文,裡面有很豐富且細緻的關於黑潮的數據,覺得對我幫助很大,在此很開心地跟各位分享: 沈軒志,台灣東南岸台東 - 綠島間海流運動受水深地形影響之研究
Thumbnail
2022/06/26
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篇論文,裡面有很豐富且細緻的關於黑潮的數據,覺得對我幫助很大,在此很開心地跟各位分享: 沈軒志,台灣東南岸台東 - 綠島間海流運動受水深地形影響之研究
Thumbnail
2022/05/25
在網上翻找綠島和蘭嶼的資料時,無意間看到「小蘭嶼」,覺得可能是個理想的著手處。 某次交流我倡議的「島嶼錨固」方案時,有朋友提醒,跟居民溝通往往就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建議我別太樂觀。
Thumbnail
2022/05/25
在網上翻找綠島和蘭嶼的資料時,無意間看到「小蘭嶼」,覺得可能是個理想的著手處。 某次交流我倡議的「島嶼錨固」方案時,有朋友提醒,跟居民溝通往往就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建議我別太樂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篇論文,裡面有很豐富且細緻的關於黑潮的數據,覺得對我幫助很大,在此很開心地跟各位分享: 沈軒志,台灣東南岸台東 - 綠島間海流運動受水深地形影響之研究
Thumbnail
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篇論文,裡面有很豐富且細緻的關於黑潮的數據,覺得對我幫助很大,在此很開心地跟各位分享: 沈軒志,台灣東南岸台東 - 綠島間海流運動受水深地形影響之研究
Thumbnail
政府有關部門在看到我倡議的「黑潮發電的島嶼錨固方案」後,若願意嘗試付諸實驗,時程最快、成本最低的選項,可能是找台灣大學郭振華教授的團隊合作。畢竟,船和發電機都已經有現成的【註 1】。
Thumbnail
政府有關部門在看到我倡議的「黑潮發電的島嶼錨固方案」後,若願意嘗試付諸實驗,時程最快、成本最低的選項,可能是找台灣大學郭振華教授的團隊合作。畢竟,船和發電機都已經有現成的【註 1】。
Thumbnail
在「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看到精美的海底地形圖【註 1】,可以跟先前的貼文合看: 台灣東岸海底地形 在前文中,我有特別標明兩處較可能「海床錨固」成功的地域,分別是宜蘭外海的琉球島弧西端、以及呂宋島弧一直延伸到台東外海附近。
Thumbnail
在「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看到精美的海底地形圖【註 1】,可以跟先前的貼文合看: 台灣東岸海底地形 在前文中,我有特別標明兩處較可能「海床錨固」成功的地域,分別是宜蘭外海的琉球島弧西端、以及呂宋島弧一直延伸到台東外海附近。
Thumbnail
附圖是由國家海洋研究院所公布的台灣周遭海域海底地形圖【註 1】,從中可以看出,東岸在離岸不遠處,海水深度已達數千公尺(圖中深色的部分),對發展黑潮發電來說,這是非常不利的條件。
Thumbnail
附圖是由國家海洋研究院所公布的台灣周遭海域海底地形圖【註 1】,從中可以看出,東岸在離岸不遠處,海水深度已達數千公尺(圖中深色的部分),對發展黑潮發電來說,這是非常不利的條件。
Thumbnail
在思考「島嶼錨固」方案【註 1】時,我曾碰到一個問題:離岸多遠處才能捕捉到黑潮動能 ? 但,由於我沒有現場親眼看過黑潮,不敢保證上述說法是否屬實,希望日後能有機會驗證。 下列網址點進去也都能看到類似的圖片:
Thumbnail
在思考「島嶼錨固」方案【註 1】時,我曾碰到一個問題:離岸多遠處才能捕捉到黑潮動能 ? 但,由於我沒有現場親眼看過黑潮,不敢保證上述說法是否屬實,希望日後能有機會驗證。 下列網址點進去也都能看到類似的圖片:
Thumbnail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1 / 12 / 23 ) 國海院攜手台大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 完成實海測試【註 1】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19687......
Thumbnail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1 / 12 / 23 ) 國海院攜手台大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 完成實海測試【註 1】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19687......
Thumbnail
附圖是前幾天寫文蒐集資料時,在下面這篇報導中看到的: 獨家》洋流發電再突破!國家級測試場與基地港完成規劃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10410 當時只是將這
Thumbnail
附圖是前幾天寫文蒐集資料時,在下面這篇報導中看到的: 獨家》洋流發電再突破!國家級測試場與基地港完成規劃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10410 當時只是將這
Thumbnail
「島嶼錨固」方案若被證實可行,接著會備受關注的問題應該是:這樣能發出多少電來 ? 我認為,這是由「能錨固多大的發電機」決定的。 我不是學者專家,沒有能力從學術的角度推算出島嶼的錨固能力,只能發揮一點想像力,略舉實例說明。 附圖右上角的是海大柯永澤教授研發的洋流發電機【註 1 】,左上角的則是
Thumbnail
「島嶼錨固」方案若被證實可行,接著會備受關注的問題應該是:這樣能發出多少電來 ? 我認為,這是由「能錨固多大的發電機」決定的。 我不是學者專家,沒有能力從學術的角度推算出島嶼的錨固能力,只能發揮一點想像力,略舉實例說明。 附圖右上角的是海大柯永澤教授研發的洋流發電機【註 1 】,左上角的則是
Thumbnail
前文末尾提及,黑潮主流包覆綠島、蘭嶼全島,此處略舉一例證。 由下述報導可知,從台東的大武漁港出發航行到綠島,就得要克服黑潮的挑戰: 從台東到綠島 IRA成功渡黑潮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2.aspx?unid=476557 蘭嶼位在綠
Thumbnail
前文末尾提及,黑潮主流包覆綠島、蘭嶼全島,此處略舉一例證。 由下述報導可知,從台東的大武漁港出發航行到綠島,就得要克服黑潮的挑戰: 從台東到綠島 IRA成功渡黑潮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2.aspx?unid=476557 蘭嶼位在綠
Thumbnail
想發展黑潮發電,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如何錨固發電機?」的難題。這個難題得到理想解決後,才能透過洋流發電機,將黑潮的動能源源不絕地轉換為電能,否則,洋流發電機隨時有順流漂走的危險,黑潮發電就只能始終停留在「概念研究」的層次,難以商轉。 在下述影片中,除了簡介關於黑潮的基本知識,也有說明錨固的難題,
Thumbnail
想發展黑潮發電,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如何錨固發電機?」的難題。這個難題得到理想解決後,才能透過洋流發電機,將黑潮的動能源源不絕地轉換為電能,否則,洋流發電機隨時有順流漂走的危險,黑潮發電就只能始終停留在「概念研究」的層次,難以商轉。 在下述影片中,除了簡介關於黑潮的基本知識,也有說明錨固的難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