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光年,失敗的三幕劇,無用的第一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三幕劇在現代電影理論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要素。當然不能把現代電影完全簡化為三幕劇的形式,可一個電影劇本的失敗(或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往往跟三幕劇結構出錯有著難以割捨的原因*1,所以我們就從三幕劇的結構看看:巴斯光年在劇本上到底做錯了什麼?
以下有雷
第一幕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第一幕在現代電影理論中,它給觀眾有一個對電影基本的認知架構,明確或晦澀的指出主角的價值觀、與次要角色的關係、以及日常生活對主角的影響,更重要的,將結局藏在開頭*2。籠統的說,就是鋪陳。這個鋪陳的目的在於其後衝突的第二幕與宿命的第三幕,觀眾能與角色貼合,理解他們的信念,感受他們的痛苦,讓冷漠觀察的上帝與被命運之手擺布的主角站在同一個高度,最後與主角一起走向無可避免的結局。至此,從第二幕開始,孤獨的主角漸漸轉變,在電影中成為了觀眾的「主角們」,每個人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勇氣、決心、悲傷或憤怒。影廳一片寂靜,幾十雙炙熱的雙眼緊盯著散發人性光輝的銀幕。觀眾們素昧平生,可是他們卻在此時感受到了同樣的意念與情緒,將心中一部分的自我投射到主角身上;幾百個南轅北轍的人生,在主角身上找到了屬於他們的最大公約數。*3
很帥但沒有共鳴的主角:巴斯
《巴斯光年》在第一幕中的所有鋪陳,在後面的二三幕都沒有發生效用,頂多只有做到從第一幕「不相信同伴,只相信自己」到第三幕的「相信同伴,相信自己」,換句話說,僅僅只有做到「將結局藏在開頭」的功用,這樣的改變是否能令人信服?我們將接在第三幕討論。我先闡明它在第一幕中所沒有做到的部分。
我們不明白主角的態度,只能隱約感覺出他是個完美個人主義者,卻不知道這種性格從何而來。他所犯下的錯似乎也沒他想的那麼嚴重,人類在這顆星球上生活的也不錯。我們沒有看到藤蔓對人類造成足夠大的威脅,昆蟲沒有使他們發出響徹人心的恐懼。*4換句話說,他的日常生活沒有加強他的價值觀──帶人類回家是他的使命,可他搞砸了。我們看到的好像只是一個不小心打翻飲料的小孩,執拗的對著牆壁生自己的氣;卻不是一個戰士,因為自己的過錯葬送了同伴的性命,而後飽受罪惡的折磨,成為一個完美主義者。《馬克白》中的弒君之罪為何如此撥動心弦?因為他的罪名足夠大,愧疚可以與之相稱。
而另一個給予他信念的戰友(老霍松)在第一幕甚至沒有和他有著深刻的互動*5,只有每次四年飛回來一個關門道別的畫面。甚至就連她都勸巴斯放棄飛行,不要再白白浪費四年的時間。這造成的結果是甚麼?我們只有看到一個一意孤行的聖茹斯特,固執地認為自己才是全人類的救星;而不是盜火的普羅米修斯,將世界的希望扛在自己的肩上。使命與意志沒有透過外在人物關係表現出來,也沒有精湛的演技傳達巴斯的崇高理念,換來的就是觀眾的不買單。
最大的敗筆,就是第一幕中所有的角色──除了白襪──都沒有出現在第二幕之後。這導致觀眾根本就不知道這新來的搞笑三人組的功用,對他們也沒有任何連結與情感(相信我,就算第二幕出現的其中一人是菜鳥新兵,也會比三個完全不認識的人好)。第一幕的鋪陳就是為了衝突的第二幕以及宿命的第三幕,可《巴斯光年》卻完全捨棄了它的第一幕,就像是在高雄建好了地基,卻在台北蓋了房子。要從頭認識這些人,可是卻已經沒有時間讓觀眾理解!那怎麼辦?只好強行將他們送入衝突之中,而且為了方便理解,三人組只能是一張白紙,他們沒有胡迪對巴斯光年的忌妒、沒有蛋頭先生的憤怒還有彈簧狗的機智。沒有時間,只能隨意的剪裁人性中最普遍的特質當作是他們的特質(甚至不能是負面的特質),而這樣的做法令這三個角色完全沒有魅力,塑造出一個無聊且愚昧的同伴,目的就只是讓衝突發生,可作用卻是讓觀眾腦中風。
只有可愛的白襪讓觀眾有點印象
以上種種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情節上的拖沓,觀眾無法投入情感,第一幕冷眼旁觀的上帝到第二幕仍是冷眼旁觀。或許有激昂的觀眾或有類似經歷的人們能夠與巴斯產生連結,可它終究沒有達到它在第一幕所要達到的目的──成為大多數人的最大公約數,並為接下來的旅程鋪墊好無可避免的終點。
註1:《故事的解剖》中羅伯特說的很清楚,除了藝術片,所有的劇本都是從經典劇本(三幕劇)演變而來。
註2:《導演筆記》:「要了解結局其實就藏在開場。」
註3:現在的創作者為了加快進入連綿不斷刺激衝突的第二幕,往往會犧牲第一幕鋪陳角色塑造世界的時間,導致人們對主角失去了連結,只剩下視覺上的衝擊和配樂造成的廉價情緒。當然這不能怪他們,因為電影三幕劇的時間分配本來就是好萊塢根據心理學所架構的理論,觀眾越來越對平庸的鋪陳失去興趣,他們也只能加快進入衝突的腳步。可高明的創作者能夠適應這個調整。
註4:我知道這是部闔家觀賞的電影,上文只是舉個極端的例子,以用來解釋為何我們感受不到日常生活如何影響巴斯的信念。
註5: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老霍松是同性戀,若她不是,那麼巴斯可能會因為愛情而與老霍松有強大的連結,這樣的連結更可以加深巴斯的信念以及他想送愛人回去見家人的決心。可是編劇將她認定為一個同性戀,在此之上卻沒有想其他情節來加深他們之間的關係。再次重申:我不是反對老霍松是同性戀,我反對編劇將她設定為同性戀卻懶惰的不創造異性戀與同性戀之間的深刻情節。要嘛懶惰的使用異性戀愛情因子、要嘛勤奮的同性戀創造新的典範,可是不能懶惰的甚麼都不創造卻要使用過往未曾使用的典範。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本文講述了以他委型為主要特徵的全面啟動logline,探討了主角的動機和故事發展方式。透過對全面啟動的logline分析,突出了主角的行為動機和故事的類型轉變,並強調了logline的設計是為了穩固故事地基,不讓故事漂移崩解,方便思緒的生長和收斂,同時保持一致性和連貫性。
Thumbnail
眾所周知,巴比倫不是一個熱情的人。直白地說,他就是電視劇裡典型聰明得令人髮指的怪胎。 有趣的是,這樣一個人總會出現在大大小小的派對上,孤身拿著裝著酒水的紅色塑膠杯,安靜站在距離音響很遠的地方。諱莫如深的深色眼珠死盯著因人聲嘈雜與青少年玩樂而漣漪片片的泳池水面,好似隨時都能在一邊解出哥德巴赫猜想。
Thumbnail
《三流之路》裡頭,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情節,只有你我熟悉的日常:面試屢屢受挫、面對愛情的受傷、理想與現實的掙扎、被金錢困擾地喘不過氣……活在如此現實的殘酷現狀之中,如果「驚奇四傻瓜」沒有彼此的陪伴,相信他們沒辦法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而這也是讓我如此深愛這部劇的理由——堅韌生命力的展現。
Thumbnail
《作家不跳舞:等待貝克特》(Dance First)是2023年的一部傳記電影,是由《愛的萬物論》導演James Marsh執導,講述20世紀著名劇作家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生平故事。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在本篇我們會介紹該如何創造一個主角。 『英雄的旅程』這種故事走法裡,怎麼思考主角是誰?或是主角應該有什麼? 從電影的觀看時間套用拆片表去建構對我來說是最快的方法,同樣建議各位採用。 英雄的旅程,的主角,在第一章裡請分成兩半去看待, 前半段是1-1節到1-5節,約略為12.5分鐘到15分鐘
Thumbnail
這篇文章評論了《三體》影集版中對小說故事內容的展現,探討了人性部分在影集中被濃縮或刪掉的情況,以及影集對三體文明的呈現方式。作者提到在影集中,人物的年輕時光拍出來,但晚年加戲過多,且對三體文明的呈現偏幼稚。另外也指出小說中的人物處於不同環境,但共同為了未來影響整個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的發展,而影集將這些人凝聚成科學家救世小隊,讓故事格局變小。最後,作者建議觀影者不論對影集的感受如何,都建議去閱讀原著小說。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
Thumbnail
《巴斯光年》是一部勵志的動畫電影,鼓勵應該珍惜當下,而不是拘泥於過去。電影中巴斯的成長與改變,證像是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自我。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本文講述了以他委型為主要特徵的全面啟動logline,探討了主角的動機和故事發展方式。透過對全面啟動的logline分析,突出了主角的行為動機和故事的類型轉變,並強調了logline的設計是為了穩固故事地基,不讓故事漂移崩解,方便思緒的生長和收斂,同時保持一致性和連貫性。
Thumbnail
眾所周知,巴比倫不是一個熱情的人。直白地說,他就是電視劇裡典型聰明得令人髮指的怪胎。 有趣的是,這樣一個人總會出現在大大小小的派對上,孤身拿著裝著酒水的紅色塑膠杯,安靜站在距離音響很遠的地方。諱莫如深的深色眼珠死盯著因人聲嘈雜與青少年玩樂而漣漪片片的泳池水面,好似隨時都能在一邊解出哥德巴赫猜想。
Thumbnail
《三流之路》裡頭,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情節,只有你我熟悉的日常:面試屢屢受挫、面對愛情的受傷、理想與現實的掙扎、被金錢困擾地喘不過氣……活在如此現實的殘酷現狀之中,如果「驚奇四傻瓜」沒有彼此的陪伴,相信他們沒辦法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而這也是讓我如此深愛這部劇的理由——堅韌生命力的展現。
Thumbnail
《作家不跳舞:等待貝克特》(Dance First)是2023年的一部傳記電影,是由《愛的萬物論》導演James Marsh執導,講述20世紀著名劇作家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生平故事。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在本篇我們會介紹該如何創造一個主角。 『英雄的旅程』這種故事走法裡,怎麼思考主角是誰?或是主角應該有什麼? 從電影的觀看時間套用拆片表去建構對我來說是最快的方法,同樣建議各位採用。 英雄的旅程,的主角,在第一章裡請分成兩半去看待, 前半段是1-1節到1-5節,約略為12.5分鐘到15分鐘
Thumbnail
這篇文章評論了《三體》影集版中對小說故事內容的展現,探討了人性部分在影集中被濃縮或刪掉的情況,以及影集對三體文明的呈現方式。作者提到在影集中,人物的年輕時光拍出來,但晚年加戲過多,且對三體文明的呈現偏幼稚。另外也指出小說中的人物處於不同環境,但共同為了未來影響整個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的發展,而影集將這些人凝聚成科學家救世小隊,讓故事格局變小。最後,作者建議觀影者不論對影集的感受如何,都建議去閱讀原著小說。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
Thumbnail
《巴斯光年》是一部勵志的動畫電影,鼓勵應該珍惜當下,而不是拘泥於過去。電影中巴斯的成長與改變,證像是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自我。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