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作家不跳舞:等待貝克特》先跳舞,後思考

2024/04/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作家不跳舞:等待貝克特》(Dance First)是2023年的一部傳記電影,很可惜台灣並沒有上映,只有出現在今年的金馬奇幻影展。這部電影是由《愛的萬物論》的導演James Marsh執導,講述20世紀著名劇作家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生平故事。
相較於奧本海默那樣的史詩級規模(史詩級片長),這部電影顯得簡單輕巧,沒有太多歷史課內容需要惡補,而是以很溫柔的筆法,勾勒這位劇作家內心的情感世界。我們可以看到他並不是一個擁有遠大抱負、受人群擁戴的英雄角色,而是從痛苦與折磨中成長茁壯的憂鬱小生。
電影將Samuel的一生切分成幾個章節,每個章節的命名又分別為一位(或兩位)在他當時的生命中,有關鍵影響的人物,從母親、論及婚嫁的女伴、摯友、陪伴一生的妻子,以及情婦。從這些人物與Samuel的互動,可以看出這位劇作家的創作,雖奠基於二戰時代的社會氛圍,但訴說的情感(或非情感)都是這些重要他人的投射,在電影的後半段,也直接呈現了他的情感關係是如何被轉譯到舞台上。
Samuel的母親形塑了他壓抑的童年,而他長大後遇見的三位女人,則各自代表了他一部份的人格樣貌:Lucia的狂放不羈,正好襯出了他的冷靜沉著;Suzanne雖然始終沒有成為他的情感依託,卻滿足了他作為一個創作者,最現實層面的生活所需;而Barbara應該是他人生劇本中的一個失算,幾十年的人生,第一次有人能夠真正讀懂他的創作,以及他孤單而傷痕累累的內心。
一位是禁錮他的,一位是他想遠離的,一位是他需要的,一位是他真正想要的。
就像電影裡Lucia高歌的那首I Ain't Got Nobody,真正sad and lonely的,是身邊那個滿腹才華卻無人傾聽的Samuel。我想,身為創作者,一定都很能夠體會他對於作品的執著與堅持,卻又渴望遇到伯樂的心情。對抗永恆孤單的焦慮,也許才是為什麼他能夠寫出《等待果陀》這樣的劇本:苦苦等待的那位果陀,在戲的最後,終究是沒有出現,而場上的一切依然荒蕪,好像什麼都不曾改變,行動與對話都顯得虛無。
因為Samuel是一個缺乏外顯動機的主角,編導透過他的「自我對談」,去讓觀眾窺見他的想法與思考。畢竟,創作者最終面臨的難題,總是自己本身。「Dance first, think later」 是Samuel謹記在心上的一句話,他總是思考太多而無法付諸行動,沒辦法好好的融入群體,也抓不住自己想要的人生。在片中他自我比喻為風箏,明明嚮往的是在空中自由自在,但仍需要被人牽引著,無法真正隨風飛揚,只能等待風靜止了,墜落的那一刻,才能真正結束不斷糾纏著他的自我批判與精神折磨。
什麼造成了痛苦,痛苦能夠累積成快樂嗎?我想,這是Samuel一生都不斷在問自己、卻永遠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