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愛 真的是最美嗎?

舊愛 真的是最美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記得當年有一首很紅的歌,歌名就叫「舊愛還是最美」,歌詞中寫道:「人一輩子常常只有一次緣分,錯過就再也遇不到那麼好的人…..不自禁找尋很像他的情人,但是沒有誰有像她的靈魂」。

raw-image

舊愛,真的是最美嗎?

人的記憶,往往會美化經驗;尤其是「得不到」,遺憾往往纏繞心頭,回憶起來去蕪存菁,格外美麗。

我有一位遠房表姐,與老公經常吵架,她因此每天生活在後悔中,覺得當年應該選擇初戀男友,人生可能不一樣。在一次劇烈爭吵後,她還真的付諸行動,與「舊愛」連絡上之後,立馬離家出走,隻身遠赴東部尋找這位離了婚的前男友。
之後隔了好一段時間沒消息,1個多月後她回家了,不僅形容憔悴,精神狀況更差。我後來詢問,才知她與「舊愛」的重逢,並不如想像中浪漫。
一開始可能彼此保有年少浪慢回憶,加上久別重逢的新鮮感,但相處一陣子後才是考驗的開始,尤其「舊愛」得知她尚未離婚成功,擔心惹上麻煩,馬上消失不見。
「舊愛」或許在當時的年紀與時空背景下,兩人曾攜手走過美好歲月,累積出讓人懷念的回憶。但5年、10年甚至20年過去,分道揚鑣後,各自累積生活的經驗值、事業成就或人生規畫,可能已大不相同,再相聚後,是否還能找回當時的甜蜜??
raw-image

我最近也有與「前男友」重逢的經驗;當年兩人因外在因素下被迫分手,確實心如刀割,在這麼年後,因他千方百計的尋找,在LINE找到我的ID,他說:「分手後,我從來沒有一天忘記你。」他認為已排除了當年的困難,有意復合。

一開始當然有小小的心動與女人虛榮感,但一向理性的我,試著先「電話聊天」,這一聊,熱情燒熄了大半,興味索然。

年輕時的他,是位追風少年,騎重機、打了一手好撞球,讓少女時期的我十分崇拜;但隔了快20年,他卻還是「追風中老年」,興緻盎然談著到香港飆重機、打撞球沒人贏得過他,但我已非當年浪漫少女,而是經歷過人生風雨、挑戰過事業重擔的熟女;相同的話語,20年後聽起來只覺得「好幼稚」、「年紀這麼大還沒長進」….

「舊愛」縱使是當年的「最愛」,但在時間與空間拉開距離,就像一條岔路,兩人選擇了不同方向,從此愈走愈遠.........

當然也有人重逢舊愛,彌補了當年遺憾,過得甜蜜萬分,像最近的大S與具俊熙,曾經錯過一次,就更珍惜彼此。

「舊愛」,至少是你曾經喜歡過的,不管是個性或外型,應該不致差太遠,復合起來確實更容易。但還是奉勸被愛衝昏頭的男女,「不要在同一個坑跌兩次」,當年分手的原因消失了嗎?經過這麼多年,兩人的方向一致嗎?

不必因一時衝動,「神化」了舊愛。


avatar-img
大女人的世界的沙龍
36會員
7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職場新鮮人什麼都不懂,只會盲從;往往也對老闆或長官這種位高權重者用「仰角45度」仰望崇拜,自己不懂就會言聽計從,不會質疑他們下錯了指令。 只有在職場上混了多年、經驗老到的「老司機」,才會這般惹人厭; 或許尚且不敢當面指正長官或老闆,但對上級指令流露質疑。
在職場上要遇到「伯樂」(好老闆或好上司),真的是非常困難。「懷才不遇」,幾乎是每個吃人頭路的上班族或受薪階級的共同感觸。 很多時候,也許是位置不同,所看的角度、要求重點不同;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們是純粹是碰到「豬隊友」般的長官或上司,有理講不清。 在職場上,千里馬縛手縛腳、受困馬廄的機率更高。
原來,引人討論、遭人嫉妒,代表我是「一號人物」,並非泛泛之輩,才有人「願意」花時間議論你。 就像很多明星一樣,有時還得刻意製造一些話題,因為沒人討論,代表你不紅。 回想當年為此困擾,根本是庸人自擾;所有的流言,不過代表他人的眼紅與妒忌,也代表著「你很耀眼」、「你並非庸才」,否則別人何必浪費口水?
職場上,如果你學不會「見風轉舵」,那你註定鬱鬱不得志! 我也是轉任一般公司,才懂得「階級分別」與「老闆最大」的職場守則,更了解「見風轉舵」是必備技能。 當位在職場金字塔的底端時,你有再大才能、再好見解,遇到長官或老闆否定,如果你還在「據理立爭」,而不是「見風轉舵」,那就真的是白目了!
這波被迫「與病毒共存」的疫情下,出現很多「亂象」;有不少已經染疫、卻怕影響正常生活而不通報的「黑數」,但也有很多是「明明沒染疫、卻成日疑神疑鬼」的假確診;你也有這種「疫情恐懼症」嗎? 網路笑話是「如果你還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以前是笑話,現在是真實狀況。 在疫情下,也考驗人性與友情。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職場上有一種上司,會以嫌棄、羞辱方式,長期讓下屬產生自我懷疑,「我是不是真的這麼差」、「為什麼我每件事都做不好」? 一旦下屬相信自己真的很差勁,就會不由自主地變成「討好型人格」。 我確實遇過這種長官,也發現威權、嫌棄式的領導,竟然真的能控制一向「服從性低、很不受教」的記者們。
職場新鮮人什麼都不懂,只會盲從;往往也對老闆或長官這種位高權重者用「仰角45度」仰望崇拜,自己不懂就會言聽計從,不會質疑他們下錯了指令。 只有在職場上混了多年、經驗老到的「老司機」,才會這般惹人厭; 或許尚且不敢當面指正長官或老闆,但對上級指令流露質疑。
在職場上要遇到「伯樂」(好老闆或好上司),真的是非常困難。「懷才不遇」,幾乎是每個吃人頭路的上班族或受薪階級的共同感觸。 很多時候,也許是位置不同,所看的角度、要求重點不同;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們是純粹是碰到「豬隊友」般的長官或上司,有理講不清。 在職場上,千里馬縛手縛腳、受困馬廄的機率更高。
原來,引人討論、遭人嫉妒,代表我是「一號人物」,並非泛泛之輩,才有人「願意」花時間議論你。 就像很多明星一樣,有時還得刻意製造一些話題,因為沒人討論,代表你不紅。 回想當年為此困擾,根本是庸人自擾;所有的流言,不過代表他人的眼紅與妒忌,也代表著「你很耀眼」、「你並非庸才」,否則別人何必浪費口水?
職場上,如果你學不會「見風轉舵」,那你註定鬱鬱不得志! 我也是轉任一般公司,才懂得「階級分別」與「老闆最大」的職場守則,更了解「見風轉舵」是必備技能。 當位在職場金字塔的底端時,你有再大才能、再好見解,遇到長官或老闆否定,如果你還在「據理立爭」,而不是「見風轉舵」,那就真的是白目了!
這波被迫「與病毒共存」的疫情下,出現很多「亂象」;有不少已經染疫、卻怕影響正常生活而不通報的「黑數」,但也有很多是「明明沒染疫、卻成日疑神疑鬼」的假確診;你也有這種「疫情恐懼症」嗎? 網路笑話是「如果你還沒有朋友確診,代表你沒有朋友」,以前是笑話,現在是真實狀況。 在疫情下,也考驗人性與友情。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職場上有一種上司,會以嫌棄、羞辱方式,長期讓下屬產生自我懷疑,「我是不是真的這麼差」、「為什麼我每件事都做不好」? 一旦下屬相信自己真的很差勁,就會不由自主地變成「討好型人格」。 我確實遇過這種長官,也發現威權、嫌棄式的領導,竟然真的能控制一向「服從性低、很不受教」的記者們。